学术投稿

青海省12起肉毒中毒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刘大晶;郭学斌;周浩武

关键词:肉毒中毒, 流行病学, 青海省
摘要:目的 分析青海省肉毒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肉毒中毒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学方法,对2005-2014年青海省肉毒中毒事件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4年青海省共报告12起肉毒中毒事件,中毒60人,死亡21人,罹患率为56.6%,病死率为35.0%.肉毒中毒主要发生在第二、三季度,中毒人群主要是藏区牧民,临床特征出现较多的症状是视物模糊、全身乏力、头痛,主要集中发生在青海省的玉树藏族自治州.结论 青海省肉毒中毒多因食用贮存的牛羊肉或风干肉后中毒,需要进一步加强牧区食品安全科普宣传教育,发生肉毒中毒后早期足量使用肉毒抗毒素是救治生命的关键措施.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云南武警某部新兵集训期间伤病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新兵集训期伤病发生情况,以便采取有效措施降低新兵集训期伤病的发生.方法 登记整个集训期疾病,结合ICD-10对疾病进行分类.用SPSS11.0进行数据分析.指标采用昼夜发病率(‰)和构成比.结果 集训期新兵伤病昼夜发病率13.15‰.呼吸系统疾病、军事训练损伤和消化系统疾病居前3位,昼夜发病率分别为7.85‰、1.97‰、1.88‰.呼吸系统疾病中75.28%为上呼吸道感染,昼夜发病率5.91‰;军事训练损伤中65.68%为软组织损伤、膝关节扭伤和足扭伤,昼夜发病率分别为0.53‰、0.44‰、0.32‰;消化系统疾病中59.38%为胃肠炎,昼夜发病率1.12‰.呼吸系统疾病和军事训练损伤均在第3周高,次高峰在第9~10周.消化系统疾病开训初期发病较高,第11 ~12周出现次高峰.结论 云南地区新兵集训期伤病特点与以往其他地区同类研究略有不同,除自然条件影响外,借鉴已有防病措施可影响伤病的发生规律.

    作者:李洋;王成;兰晓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5年贵州省望谟县麻疹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15年望谟县麻疹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4年12月20日至2015年2月25日望谟县报告的麻疹流行病学调查资料和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此次麻疹暴发疫情历时68 d,共报告麻疹病例53例,发病率为16.56/10万,病例主要集中在8月龄至18岁散居儿童、托幼儿童和学生;疫情呈点多面广的流行;病例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1剂次占13.21%,0剂次占16.98%,免疫史不详占69.81%;麻疹IgM抗体和麻疹核酸阳性率分别为100.00%和96.43%,病毒分离鉴定麻疹病毒阳性率为25.92%.结论 基层防保网络薄弱、常规免疫接种存在薄弱环节及监测系统不敏感延误疫情处置是本次麻疹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凯金祥;吴国刚;郭泽芊;陆洪潮;刘纹兵;盛卫东;蒋琳;王恒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十堰市26株单增李斯特菌同源性与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研究十堰市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的同源性和耐药性,为追溯传染源和临床用药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单增李斯特菌分离株进行PFGE分型,然后用E-test法对氨苄西林等13种抗生素进行耐药性分析.结果 26株单增李斯特菌可分为13个PFGE亚型,相同PFGE型的菌株为同一来源.分别有45.15%和19.23%的菌株对磺胺嘧啶和环丙沙星耐药,对这2种抗生素均耐药的菌株有2株,为多重耐药菌株.结论 十堰市单增李斯特菌对一些抗生素存在较严重的耐药性,应加强对单增李斯特菌等食源性致病菌的监测,避免其污染水体而影响南水北调水源区水质.

    作者:吕均;方友林;刘兰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1-2014年无锡市锡山区重症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研究

    目的 了解无锡市锡山区重症手足口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因素,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研究锡山区2011-2014年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并运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重症手足口病的危险因素.结果 2011-2014年锡山区共报告重症177例,年平均发病率为5.91/10万;发病高峰在5-7月,4个乡镇、5个街道均有重症病例报告;重症病例分布以男性、年龄<3岁和散居儿童为主,病毒感染以EV71型为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发病前接触患儿、初诊非手足口和EV71阳性为重症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锡山区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情况呈现一定的下降趋势,但2014年有所回升,应继续加强防治措施,提高基层医务人员的诊疗水平,从而控制并减少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生.

    作者:李杰;顾月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蛋白激酶SGK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 通过对不同类型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SGK3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初步探讨SGK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 利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SGK3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进一步研究SGK3在不同类型乳腺癌以及同一类型不同病理分级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参数探讨SGK3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乳腺癌组织中蛋白激酶SGK3表达量增高,与正常乳腺组织和癌旁组织相比,有差异(P值分别为0.007,0.016).(2)SGK3在乳腺纤维腺瘤、叶状囊肉瘤以及导管内癌的表达量极低,与正常乳腺组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76,0.365,0.500);而在浸润性导管癌中的表达明显增高(P值为0.041).(3)SGK3的表达不受浸润性导管癌的分期影响,但与ER受体表达密切相关,雌激素受体(ER)阳性的浸润性导管癌与ER阴性的浸润性导管癌相比组织中SGK3的表达量明显增高(P值为0.033).结论 SGK3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且在ER阳性的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ER阴性组织,SGK3有可能成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临床诊断和预后的指标.

    作者:郭红艳;孙晓杰;李淑艳;刘秀财;王宏兰;刘波;蒋瑞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我国病毒性腹泻暴发流行病学特征的文献系统评价

    目的 探讨我国病毒性腹泻暴发案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病毒性腹泻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检索电子数据库中符合纳入标准的病毒性腹泻暴发案例调查和分析的文献,提取数据进行系统评价.结果 收集到2003~2013年发表的102起病毒性腹泻暴发信息;国内病毒性腹泻暴发约90%由诺如病毒引起,有87.25%报告在长江以南省份,全年均可发生,以1~4月和9~12月寒冷季节暴发较为集中.暴发主要发生在学校和接受长期照顾人群的集体生活单位;罹患率在0.16%~68.00%,流行天数可达1~43 d.超过1/3的暴发危险因素与水的污染有关,其次是环境物品交叉感染或护理病人;疫情发生后极易造成人与人之间的传播.结论 通过系统评价可以较为准确地了解我国病毒性腹泻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

    作者:樊爱平;张爱华;雷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广东地区100例乙型肝炎患者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检测及分析

    目的 对样本血清进行核苷类似物的耐药突变位点检测,分析各耐药位点在人群中的发生率并以此为依据对含不同的耐药突变的患者提出相应的临床用药改进策略.方法 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对筛选出的100例符合送检要求的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6种核苷类似物共21个耐药突变位点的检测,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00例标本中21个耐药突变位点均阴性,即表现为6种核苷类似物全敏感者共36例,有1种或2种以上药物敏感性改变者共64例发生率达64%.其中,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曲他滨(FTC)耐药者均为32例,以rtM204I/V±rtL180M变异多见.阿德福韦(ADV)耐药者29例,主要变异位点为rtN236T及rtA181T.恩替卡韦(ETV)耐药者7例,暂未发现替诺福韦(TDF)耐药病例.结论 广东地区乙肝患者人群中对核苷类似物的耐药发生率较高,提示临床应用HBV耐药变异检测手段对患者进行核苷类似物耐药位点分析,有利于为患者设计合理的有针对性的个体化用药方案.

    作者:苏荣;杨延斌;黄婉琳;罗娜;何娴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流动人口对苏州市肺结核流行特征的影响

    目的 了解流动人口对苏州市肺结核流行特征的影响,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08-2013年苏州市肺结核病例和人口资料,分析流动人口肺结核对当地肺结核流行特征的影响.结果 流动人口肺结核发病率高出本地人口21.6%,升高总人口发病率10.5%,使全市发病率下降速度减缓了4.4%.流动人口与总人口发病率的相关程度高于本地人口与总人口的相关程度(t=14.63,P<0.001).流动人口对全市8/9地区的总人口发病水平的贡献率为正值,提高这些地区总人口发病率0.3%~42.3%;对< 45岁人群发病贡献率为61.4%,对女性人群发病贡献率为36.0%,大幅提高了这些人群的发病水平.流动人口改变了肺结核的地区分布和病人的职业构成.结论 流动人口肺结核对苏州市肺结核流行特征的影响已超过了本地病人,明显改变了该病在苏州市的流行特征.应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流动人口结核病防制工作.

    作者:穆卫明;王斐娴;蒋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成都市信息技术工作者亚健康状态及干预对策

    目的 分析不同生活方式对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工作者亚健康状态的影响,并探讨可行的干预对策.方法 应用亚健康评定量表(SHMS V1.0)和生活方式问卷对成都市301名IT工作者进行调查.结果 301名IT工作者SHMS V1.0平均得分为(56.22±8.69)分,亚健康发生率为94.4%;每日站立时间、每日睡眠时间、能否按时用餐、运动习惯4因素影响亚健康指数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表明IT工作者的亚健康发生率较高;不良生活方式对健康有显著的消极影响;IT工作者应该注意睡眠、饮食、运动,养成科学合理的生活习惯,以改善亚健康状态.

    作者:裴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四川凉山彝汉农民毒品使用情况及毒品认知的差异比较

    目的 了解凉山彝汉农民毒品使用情况及毒品认知的差异性.方法 用自拟问卷对凉山毒品泛滥地区的彝汉族农民进行调查,有效调查1 001例(汉族456例,彝族545例).结果 汉族农民吸食毒品的比例为7.89% (36/456);彝族则为17.43%(95/545),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19.85,P=0.00);吸毒农民的文化程度均以小学、文盲为主,组间有统计学差异(x2=12.72,P=0.00).在吗啡、甲基苯丙胺、麻古、K粉、氯胺酮、杜冷丁的认知率上,汉族农民高于彝族农民(P<0.05).汉族农民对毒品危害12个问题的正确认识率均高于彝族农民(P<0.05).结论 凉山农民人群中吸食毒品的比例较高,且彝汉农民在毒品滥用比例、毒品认知、毒品危害性认识上存在差异,提示政府除了要加强当地农民人群的禁毒教育外,还需按民族采取不同的禁毒方式.

    作者:杨丽;木尔扯尔;哈马日呷;马瑜;袁斌;陈筱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重庆市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管理率与治疗率现状分析

    目的 了解重庆市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管理率与治疗率现状,为制定相关的政策及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2014年重庆市慢性病及危险因素监测数据,统计分析重庆市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知晓率、管理率与治疗率.结果 共计调查5 394人,平均年龄(57.81±13.19)岁,高血压粗患病率为43.90%,标化患病率为25.24%,高血压知晓率、管理率、治疗率分别为44.24%、54.96%与73.93%.60岁及以上年龄组高血压知晓率、管理率与治疗率均高于60岁以下的年龄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3.066、12.676、8.126,P<0.05).文化程度越高高血压知晓率也越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650,P<0.05).农村居民高血压知晓率与治疗率低于城市居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4.873与26.320,P<0.05).没有参加医疗保险的知晓率、管理率与治疗率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6.142、17.463与46.370,P<0.05).自我认为健康状况非常差的知晓率与治疗率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2.565与12.983,P<0.05).结论 重庆市高血压患病率高,但知晓率、管理率与治疗率较低,高血压防治工作亟待加强.

    作者:丁贤彬;毛德强;沈卓之;吕晓燕;焦艳;张春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953-2014年浙江省温州市麻风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探讨温州市1953-2014年麻风病流行规律,为实现《全国消除麻风病危害规划(2011-2020年)》目标,制定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温州市1953-2014年麻风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至2014年,温州市历年共发现麻风病例292例,发现率从高年段1968-1972年的0.44/10万降低至2013年后的0.01/10万,患病率从高年段1973-1977年的2.4/10万降低至1993-1997年段后的0.1/10万以下.发现方式以皮肤科门诊发现为主.结论 应加强对综合性医疗机构相关人员的培训,完善筛查和转诊制度.同时加强对大众人群和流动人口的健康宣教,促进病例早期发现,继续巩固和扩大防治成果.

    作者:汪若秋;陈向阳;王大勇;赵丽娜;苏德华;金茜;叶振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4年成都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能力建设情况分析

    目的 了解成都市市、县两级疾控机构基础能力现状,为推进全市疾控系统建设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基本信息系统》,收集2014年度成都市、县两级疾控机构人员配置、仪器设备、检验能力、房屋资产等基本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 全市共有在职人员1785人,每万常住人口疾控人员数为1.25人,其中市级0.22人,县级1.03人,人员平均39.7岁,市、县两级机构学历构成以本科为主(40.13%和38.75%),人员职称以初级为主(28.80%和41.19%),公共卫生专业所占比例分别为68.61%和43.30%,人力综合素质指数分别为4.46和1.87,检验项目达标率分别为84.51%和74.88%,人均建筑面积分别为61.36 m2和57.95 m2,实验室占总建筑面积比例分别为41.67%和39.39%.结论 全市疾控人员总量不足,中级职称人员比例偏低,检验能力水平有待加强,房屋建设情况基本达到国家标准.

    作者:蒋珊;庹晓莉;曾伟;黄志;龚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克罗诺杆菌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克罗诺杆菌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在婴幼儿奶粉食品安全监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制备克罗诺杆菌染菌量为1.5×100~106 CFU/25g奶粉的样品,在增菌48 h内每隔4h各取1 ml提取DNA,进行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并在婴幼儿奶粉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应用,同步进行细菌分离、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美国FDA推荐),比较3种方法的敏感性和符合率.结果 3种方法可检测到1.5 CFU/25 g奶粉染菌量样本所需增菌培养的时间不一样,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需18h,美国FDA推荐的TaqMan探针实时荧光PCR需24 h,分离培养则需要36 h.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从293份样本的前增菌液中检出15份阳性,从77个可疑菌落中检出23个阳性菌落,鉴定结果与另2种方法一致.结论 克罗诺杆菌TaqMan-MGB探针实时荧光PCR快速、特异、灵敏,可用于婴幼儿奶粉筛查和辅助鉴定,提高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的速度和灵敏度.

    作者:谭翰清;谭海芳;蔡建生;程洁萍;林凤;黎碧坚;苏乐斌;朱颖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2014年荆门市食源性致病菌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2014年荆门市食品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为发现食品安全隐患和监督执法提供依据.方法 抽检荆门市477份食品,利用国家标准方法进行食源性致病菌检测.结果 2014年荆门市食源性致病菌检出率为31.9%,其中常规监测样品阳性率为10.0%,水产品弧菌专项阳性率为35.3%.常规监测中婴幼儿配方奶粉检出率高,其次为外卖配送餐、冷冻肉糜制品和学生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68,P<0.001).水产品弧菌专项副溶血性弧菌在淡水产品和海水产品中的检出率均高.结论 荆门市市售食品有较高的致病菌检出率,食品监管部门应加强上述食品特别是水产品的安全监管.

    作者:李旦;陈天林;马晓莉;付华娥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伴有协变量的潜在类别模型在出生缺陷预防知识分析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伴有协变量的潜在类别模型在两分类资料聚类分析中的应用.方法 利用伴有协变量的潜在类别模型对南京市鼓楼区建围产期保健小卡的3 739例孕妇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调查问卷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将孕妇的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知晓率分成高、中、低3个类别,分别有2 093人(55.98%)、1 431人(38.27%)与215人(5.75%).15个条目的因子载荷介于0.0857到0.5131之间,不同教育程度、不同职业及不同家庭人均月收入的知晓率在3个类所占比重的差异较大.结论 潜在类别模型可用于出生缺陷预防知识知晓率的聚类分析,考虑教育程度、职业及家庭人均月收入为协变量是有必要的.

    作者:许碧云;陈炳为;陈启光;胡娅莉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血浆ET-1和Hcy变化与OSAHS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

    目的 探讨血浆内皮素-1(ET-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变化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经OSAHS人选标准筛选诊断为OSAHS合并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77例(病例组),单纯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83人(对照组).采用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和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量表(LOTCA)评测2组患者的认知功能.应用放射免疫法和循环酶法分别检测内皮素-1(ET-1)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浓度水平.结果 病例组中、重度认知障碍检出比例(62.34%)显著高于对照组中、重度认知障碍检出比例(2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903,P<0.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MMSE和LOTCA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与对照组比较,病例组血浆ET-1和Hcy浓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病例组内AHI与血浆ET-1和Hcy浓度呈正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LSaO2与血浆ET-1和Hcy浓度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病例组内血浆ET-1和Hcy浓度分别与MMSE和LOTCA总分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结论 OSAHS可加重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认知功能障碍,且与血浆ET-1和Hcy浓度变化有关.

    作者:薛承景;董彬;赵雅宁;李建民;张岩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大蒜素抑制H2O2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究大蒜素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2O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H2O2和不同浓度大蒜素分别作用于H9c2细胞,Western blot检测对Caspase-3表达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对血红素氧合酶1(Heme Oxygenase-1,HO-1)表达的影响.分别通过HO-1抑制剂ZnPP9(Zinc protoporphyrin Ⅸ)和PI3 K/A KT抑制剂LY294002,MTT检测对细胞增殖活性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对p-Akt、核转录因子Nrf2(nuclear factor-erythroid 2 related factor 2)和HO-1等表达的影响.结果 对照组和100 μMH2 O2+大蒜素(0、5、10、20、40 mg/L)组细胞凋亡率分别为(4.83±0.66)%、(68.38±6.97)%、(61.19±6.01)%、(47.32±5.21)%、(22.07±3.73)%和(20.05±2.93)%、与Caspase-3蛋白表达趋势一致,并具有浓度依赖性(P<0.05).大蒜素作用下,HO-1 mRNA和蛋白表达亦呈浓度依赖性增加(P<0.05).H2O2组细胞相对增殖活性降低至(61.38±1.76)% (P<0.05),大蒜素处理使其上调至(81.64土3.79)%(P<0.05),而ZnPP9可阻断该上调,为(69.82±2.22)%(P<0.05).大蒜素明显增加p-Akt、Nrf2和HO-1等表达,可被LY294002阻断(P<0.05).结论 大蒜素可通过Akt/Nrf2途径上调HO-1表达并抑制H2O2诱导的H9c2细胞凋亡.

    作者:李辉;赵锴;王磊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南水北调中老年移民心理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索南水北调中老年移民群体的心理干预效果及其心理健康、社会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的关系.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将辉县、荥阳、宝丰3个安置地的35岁以上991名中老年移民进行为期2年的心理干预.实验组移民进行心理健康讲座以及个体及团体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建议精神科治疗3个层次的心理干预,对照组移民仅接受定期的心理健康讲座和团体心理咨询,干预前后均对2组移民使用心理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进行心理测量.结果 (1)经过不同的干预处理后,2组移民心理的健康状况自评量表(SCL-90)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等10个因子得分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理社会应激调查表(PSSG)的得分除积极情绪体验因子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Z=-1.587,P=0.112),生活事件、消极情绪体验、消极应对、积极应对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除在客观支持因子上的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外(t=-0.738,P=0.461),主观支持、对支持的利用度因子以及总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关联规则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中老年移民的社会支持、心理社会应激以及心理健康有较强的关联性,并且较低的社会支持和较高的心理社会应激会对中老年移民的心理健康产生不利影响.结论 接受3层次心理干预等措施的实验组中老年移民心理状况好于对照组中老年移民.中老年移民的心理健康受社会心理应激、社会支持的影响较大.因此,调动移民的主观积极情绪,引导积极应对方式,提高主观社会支持感是增强中老年移民心理健康的关键举措.

    作者:时松和;冯邵珍;张智民;王建伟;田庆丰;吴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5年及以上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分析

    目的 通过对2005-2013年参与高血压社区规范化管理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随访,了解患者血压控制及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状况,评价高血压规范化管理的远期效果.方法 通过随访研究,对接受高血压规范化管理5年及以上1 156例管理组患者及958例非管理组患者进行分析,了解心脑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及死亡情况.结果 参加高血压规范化管理满5年及以上的管理组患者的收缩压平均值为(131.82±9.76) mmHg,低于非管理组的(134.99±9.28)mrn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59,P<0.05).管理组的舒张压均值为(81.78±7.30) mmHg,非管理组为(82.35±6.39) mmH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9,P>0.05).管理组血压控制率为89.62%,高于非管理组的61.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34.65,P<0.05),不同性别、年龄组管理组与非管理组患者血压达标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管理组患者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为4.93%,低于非管理组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7,P<0.05),但是管理组与非管理组中心脑血管死亡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P >0.05).结论 高血压规范化管理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与死亡,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有良好的高血压防治效果.

    作者:张芹;穆柯瀚;陈思红;潘恩春;胡伟;孙中明;何源;王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