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宁
目的 分析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收治的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69例作为观察组,再选取同期身体健康人员69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受检人员均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分析其声像图.结果 观察组69例患者中共84支患肢,单侧54例,双侧15例.患者患左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比例大于右侧,患下肢股静脉血栓和下肢髂静脉及股静脉血栓的比例大于其他部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股总静脉(CFV)、股浅静脉(SFV)、胫周围静脉近段(PTV)与内侧腓肠静脉(MGV)的内径值大于对照组,CFV、SFV和腘静脉(POV)的彩超检测血流情况的结果表达(CDFI)值小于对照组,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下肢深静脉血栓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陈金波;王珂;陈吉东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药物的安全性评价是药物临床上应用的一大前提,而中药虽然有着悠久的历史临床应用基础,但其的配伍使用,一锅煮的方法还是得不到国际的认可,对其用于人类身体的安全性存在有着质疑.本文从中药的质量控制及其毒理研究对中药的安全进行阐述.
作者:张雯艳;陈文雅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外踝钩状钢板在老年骨质疏松性Weber B型踝部骨折固定中的应用及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2012年6月~2014年7月,我科收治70岁以上老年骨质疏松性Weber B型踝部骨折44例(T<2.5),其中观察组应用外踝钩状钢板20例,对照组应用解剖钢板24例,分别从手术时间、术中出血、术后Kofoed评分及并发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观察组手术时间(30.2±11.3)min、术中出血(10.0±3.5)ml均小于对照组(63.5±13.2)min,(35.4±5.1)ml,(P<0.05);②观察组优良率(Kofoed评分优良率90.0%)优于对照组(Kofoed评分优良率83.3%)(P<0.05).结论 与普通解剖钢板相比,外踝钩状钢板有手术时间短、出血少、降低术后并发症的优势;同时,观察组在术后踝关节功能方面较对照组也具有明显的优势.
作者:刘峰;尤锡东;李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采用健康宣教形式加强对农村优生优育指导,使优生优育观念在农村深入人心,从源头提高我国人口质量.方法 选取我市几个农村点共1520例孕妇进行健康宣教,并提供一次免费的孕检并收集统计检查结果.宣教前后两次填写同样的孕产知识问卷并评分比较.结果 农村孕产妇对于孕产知识了解甚少,在健康宣教之后知识掌握程度和保健意识明显提高,均分由41.23分提高到87.56分,差异P<0.05.结论 农村孕产知识与保健意识较少,是导致农村新生儿先天缺陷、妊娠并发症高的根本原因,因此健康宣教有其必要性,对于农村的优生优育有较大价值,应大力推广.
作者:陈颖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疼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38例LDH患者进行静态平衡功能检测、目测类比测痛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LDH患者闭眼条件下身体重心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轨迹面积、轨迹长度显著高于睁眼条件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在睁眼条件下疼痛评分与LDH患者身体重心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轨迹面积、轨迹长度均存在相关性(P<0.01),闭眼条件下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LDH患者的疼痛与睁眼平衡功能存在相关性,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
作者:曹晓光;凌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在创建优质护理服务中的作用.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2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ICU基础护理设定为对照组,再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ICU收治的130例患者行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设定为观察组,对比两组护理质量、护理满意度、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优化ICU基础护理流程为ICU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从而提高ICU护理质量评分和护理满意度,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可以更好的创建ICU优质护理服务,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垂体后叶素与欣母沛在处理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疗效.方法 对天津市黄河医院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60例,常规处理方法无效后分为两组,子宫局部注射垂体后叶素6 u(A组)38例,子宫局部注射欣母沛250 ug(B组)22例,比较两种止血方法的疗效.结果 两组均能有效控制出血,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垂体后叶素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效果佳,具有使用方便、安全特点,而且价格仅为欣母沛的0.4%,值得医院推广.
作者:李蕾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观察丁苯酞在治疗急性脑梗死方面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择武汉市第十一医院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两组,对照组(49例)给予常规治疗:静脉点滴奥扎格雷钠注射液80mg,2次/d;静脉点滴小牛血去蛋白注射液200mg,1次/d,同时每晚需口服阿司匹林片100mg,1次/d.实验组(49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点滴丁苯酞30mg,2次/d,两组均治疗14 d.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检侧治疗前后血清CRP和IL-6水平变化,同时对两组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结果 治疗后,各项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实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丁苯酞能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清CRP和IL-6水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有较好的改善作用,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
作者:刘静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对社区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纳入此研究中的76例研究对象均为我社区收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治疗药物的差异性将其划分为观察组以及对照组,两组患者的治疗药物分别为缬沙坦以及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比对其疗效.结果 两组患者分别经过治疗后,其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血压水平显著改善.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药物应选择缬沙坦联合氨氯地平,此两种药物联合应用有助于血压的控制.
作者:王洁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持续护理质量改进预防创伤骨科患者手术前后深静脉血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创伤骨折手术前后的患者,入院24 h采用深静脉血栓风险因素评估表评分≥3分的高危风险患者83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1例,分别给予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护理管理模式和常规护理模式,统计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结果 持续护理质量改进模式干预后,观察组血流峰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DVT发生率(2.38%)明显低于对照组(26.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满意度评分为(69.57±8.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3.42±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采用PDCA循环持续护理质量管理模式后,可显著降低DVT的发生,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满意度,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振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分析2型糖尿病应用中医辨证方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社区医院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此次的研究对象,分成两组实验组和对照组各5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口服二甲双胍片,实验组患者在和对照组一样的治疗基础下给予中医辨证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0.00%.实验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明显(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中医辨证的方法治疗2型糖尿病可以对患者进行综合的调整,改善患者的机体内在环境,临床效果高,安全可靠,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张棋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在冠心病(CHD)患者的心律失常诊断中分别运用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DCG)的价值对比探究.方法 选择2014年10月~2015年10月入本院接受诊治的冠心病患者78例,所选患者都使用心电图对心律失常病症展开诊断,当中,有39例划分成研究组,施行DCG检测,其余39例划分成对照组,施行常规心电图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及准确率情况.结果 经检测后,研究组DCG检测中,室早和房早成对、室早搏和房早二、三联律等的阳性例数都多于对照组的常规心电图结果,两组对比,差异较大(P<0.05).但在房室传导阻滞、房早早发、室早早发等检测中的阳性例数,两组没有明显的差异(P>0.05).且两组的阳性率情况并无显著的差异(P>0.05).结论 CHD的心律失常检测中,DCG优越于常规心电图,前者更具灵敏性,全天候的心电监测能够为冠心病诊治提供详尽的动态病情数据.
作者:吕元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探讨集束化护理对宫颈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康复进程的影响,为临床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收治的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100例,这100例患者的收治时间在2013年5月21日~2014年5月21日,使用信封抽取法对这100例患者进行分组,分成实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采取集束化护理和常规护理,并在两组护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生活质量评分、切口愈合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结果 实验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95.42±10.25)分,对照组的生活质量评分为(76.03±10.18)分(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切口愈合时间、尿管留置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集束化护理可有效促进宫颈癌根治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应用推广.
作者:吴丽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索诺舒子宫内膜切除系统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的疗效特征.方法 对65例行诺舒手术治疗功血患者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术后1、3和6个月的有效率均为98.46%(64/65);闭经率分别为81.54%(53/65)、73.85%(48/65)和69.23%(45/65).术后1个月、3个月及6个月血红蛋白明显上升,各时间点的血红蛋白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 诺舒阻抗控制子宫内膜切除术治疗月经过多近期安全有效,远期疗效需要加大样本量,延长跟踪随巧时间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珏;张群锋;黄余良;张潇迪;欧琼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出院后应用华法林抗凝的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加强延续性护理价值.方法 选取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80例,均为我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在出院后应用华法林抗凝,应用数字表抽取法随机分组,就常规随访护理(对照组,n=40)与引入延续性护理服务模式(观察组,n=40)效果展开对比.结果 观察组正确用药、平衡膳食、按时监测INR等遵医行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出血、栓塞并发症率为5%,明显低于对照组22.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82.5%,均具统计差异(P<0.05).观察组健康知识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老年非瓣膜房颤患者,在出院后应用华法林抗凝时,行延续性护理干预,可显著提高遵医行为,增强健康知识掌握水平,改善护理满意度,降低并发症率,有非常重要的开展价值.
作者:王继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小儿支气管哮喘雾化吸入疗法影响因素及护理干预,以提高雾化吸入疗法的效果.方法 对120例哮喘患儿雾化吸入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总结,找出相关原因.结果 通过对雾化疗法的影响因素加以分析总结,予以护理干预.结论 对各种因素进行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护理对策,达到治疗目的,提高治疗效果,以减少患儿的痛苦.
作者:王静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究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及效果.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临床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综合护理管理,观察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加强神经外科危重患者人工气道的护理管理,有助于缩短置管时间,规范相关护理细节,进而降低相关并发症.
作者:吴晓阳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前,肿瘤的发病率居高不下,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对于很多失去手术指征的中晚期癌症患者,“带瘤生存”或许是一种新的治疗模式,而中医治疗在“带瘤生存”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人主要阐述中医治疗“带瘤生存”的优点.
作者:钱娜;陈姗姗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全胸腔镜下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中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的安全性、彻底性及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188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其中98例接受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90例于开放途径下行肺癌根治术(传统开胸63例,胸腔镜辅助小切口27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清扫淋巴站数、枚数,转移的淋巴结阳性数目以及围术期相关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围术期死亡,全胸腔镜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与开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两组在ICU监护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胸引时间、胸引总量以及盐酸哌替啶使用量等方面有显著差异.全胸腔镜组每例清扫N1、N2淋巴结站数、数目以及总淋巴结数方面与开胸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全胸腔镜下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术安全可行,能够达到肺癌手术的根治性目标.
作者:黄浩;葛明建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5月~2015年5月收治的100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冠心病心力衰竭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情况.结果 观察组在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及6min步行距离均较对照组改善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美托洛尔联合曲美他嗪可显著改善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心脏功能,疗效确切,是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的有效治疗方案.
作者:韩玲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