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荷玉;吴丽;王萍;蹇琳;叶玲
1 临床资料患者齐某,女性,76岁.腹泻,皮肤瘙痒10 d于2014年06月21号入院.查体:全身满布暗红色皮疹,突出皮面,无触痛,颈部及腹股沟可触及数个肿大淋巴结,大20 mm×12mm,可活动,无压痛,无粘连.心肺腹查体无异常.肝脾肋下未及,双下肢无水肿.入院后查血常规:白细胞:21×109/L,嗜酸性粒细胞计数:6.4×109/L,嗜酸性粒细胞比率:30.45%,血红蛋白:98 g/L,血小板:254 ×109/L,查bcr/abl,FIP1L1/PDGFRa及PDGFRβ融合基因:阴性.
作者:尹利剑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由于精神科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精神科护士处在特殊的环境,面对特殊的服务对象,不仅承担患者的常规治疗工作,而且担负着患者的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心理护理以及病房的安全管理工作,护士不能因为危险而纵容患者的异常行为,也不能因为恐惧而不接触患者[1].患者是在思维、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发生严重障碍,而且还失去理智、冲动伤人、白杀、逃跑倾向、不配合治疗,易出现意外事件,精神科护士在工作琐碎、高度紧张繁重、高风险的工作中易出现心理问题,为了解我院精神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于2014年底对我院精神科护士进行了一次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并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班玲;牛红忠;韩小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在梳理我国部分省区市各层面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的基础之上,深入探讨整合所面临的困难及成果,进一步整理四川省卫生计生机构资源整合途径与方法.笔者旨在结合四川省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发展趋势及卫生计生机构现状,为整合的方向和举措提出相应对策建议.充分发挥资源整合的成果,以妥善应对四川省人口发展趋势及多民族共存现状,更好地满足卫生计生服务需求.
作者:杨伟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自2010年4月~2015年4月在我院就诊的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86例172只眼,包括季节性与常年性变态反应性结膜炎,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3例,对照组使用2%色苷酸钠滴眼液进行治疗,治疗组使用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和2%色甘酸钠联合治疗,分别在治疗7d和14 d进行随访,就眼痒、畏光、流泪及异物感等症状与结膜充血、水肿、睑结膜乳头和滤泡等体征进行评估,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与治疗组在第7d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1.5%、82.6%,在第14 d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4%和88.4%.使用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联合色甘酸钠滴眼液的治疗组中,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短时间内可明显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结论 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快速、有效缓解变态反应性结膜炎的症状与体征,联合0.1%双氯芬酸钠透明质酸钠滴眼液与色甘酸钠滴眼液治疗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患者其治疗效果显著,且安全性高.对患者恢复有促进作用.
作者:王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对CHD患者心理状态与治疗依从性产生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在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22例CHD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分为优质组、对照组,两组中的CHD患者均为61例,治疗对照组中的61例CHD患者时仅采用了常规化护理方案.结果 护理后优质组的HAMD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优质组对于治疗的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优质护理能够有效改善CHD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同时能让CHD患者依从于临床治疗.
作者:王艾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如何提高腰椎骨折患者导尿管护理的工作质量以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方法 对我院自2012年1月~2015年4月所收治的100例腰椎骨折留置导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正确的导尿管的护理方式,以降低腰椎骨折患者恢复期间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病率.结果 100例患者出现尿路感染的人数为3例,发病率为3%.分析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出现尿路感染的情况的主要原因是留置导尿管护理工作出现问题.结论 针对各个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出相应的导尿管护理办法,可以有效降低腰椎骨折患者术后恢复期间出现尿路感染的发病率.
作者:罗来燕 刊期: 2016年第22期
腹股沟疝是发生于腹股沟区的腹外疝,是各种疝中常见的类型,分为斜疝和直疝两种,一旦发病,除少数特殊情况外,都应采取手术治疗,此病例是2年前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膀胱结石是泌尿系结石的一种,分为原发性结石和继发性结石,继发性结石多见于成年人,并多与下尿路梗阻有关,如尿道狭窄、膀胱憩室、前列腺增生、膀胱有异物、长期留置导尿管肾、输尿管结石排入膀胱等,此病例属于膀胱异物引起膀胱结石;膀胱结石典型症状为排尿突然中断,疼痛放射至远端尿道及阴茎头部,伴排尿困难和膀胱刺激症状.
作者:马志;刘光晓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酮咯酸氨丁三醇在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作用,及其不良反应.方法 120例择期行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均采用全麻气管插管下手术.观察组患者于麻醉诱导前30 min注射酮咯酸氨丁三醇30 mg,对照组不给予任何镇痛药物,其他手术及用药方案均相同.于术后30 min、1h、2h、4h、8h、12 h、24 h测定NRS评分,同时记录术毕至出院期间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①术后24 h内,观察组患者NR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酮咯酸氨丁三醇用于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中的超前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会敏;刘爱华;尹芳;田利川;王月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总结科普实践在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瘘手术过程中的重要性,提高护理科普水平,使患者减轻痛苦,减少、预防发生并发症.方法 总结多年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内瘘手术围手术期的健康问题:出血、伤口愈合不良、感染、血栓形成、血管狭窄、饮食不合理等,归纳出一套行之有效的科普宣教方案,应用于本组20例终末期糖尿病肾病患者,使患者和家属知晓终末期糖尿病肾病及内瘘的相关疾病和护理知识,学会自我护理,从而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结果 科普宣教后20例患者顺利渡过术后康复期,内瘘全部成熟,未发生感染、闭塞、血栓形成及狭窄等并发症,患者的生活习惯得到改善,并发症显著降低.结论 在护理实施科普宣教,提高了这类患者的护理能力,减少了并发症,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作者:张容;张力维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疼痛与腰椎间盘突出症(LDH)患者静态平衡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对38例LDH患者进行静态平衡功能检测、目测类比测痛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并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①LDH患者闭眼条件下身体重心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轨迹面积、轨迹长度显著高于睁眼条件下,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②在睁眼条件下疼痛评分与LDH患者身体重心前-后平均运动速度、左-右平均运动速度、轨迹面积、轨迹长度均存在相关性(P<0.01),闭眼条件下均不存在相关性(P>0.05).结论 LDH患者的疼痛与睁眼平衡功能存在相关性,疼痛会影响患者的平衡功能.
作者:曹晓光;凌康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超声影像对多发性大动脉炎的诊断效果和价值.方法 对我院2013年3月~2015年3月的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超声影像资料进行分析,对他们的病变段血管进行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在30例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中,患者的病变段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弥漫性增厚的趋势,并且回声偏低,管腔显现狭窄,狭窄的程度范围为30%~96%.其中有4根颈总动脉、8根锁骨下动脉闭塞.超声对颈总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6.7%,对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程度的诊断符合率达到了93.3%,这两个诊断结果与血管造影的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的声像图特征是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呈现弥漫性增厚的趋势,并且回声偏低,管腔狭窄或闭塞,而对于患者的血管受累的性质和范围,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可以较准确、直观地显示出来,诊断多发性大动脉炎,彩色多普勒超声值得在临床推广及应用.
作者:赵海燕;肖春;孙广宏 刊期: 2016年第22期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随着计划生育政策的执行以及经济社会的进步,社会和家长对儿童的关注越来越高.现代生活条件下儿童十分容易出现各种各样的健康问题,需住院治疗.随着医院自身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护理的水平越来越高.由于儿童自身身心发展的不健全以及许多家长的过度重视,导致儿童护理的工作量大,程序繁琐而且容易出现医患纠纷.现阶段许多医院都开展优质护理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妇幼保健院作为儿童治疗疾病的主要场所,也应该顺应这一趋势.笔者根据自身的实际护理实践,结合新的理论进展,对现阶段儿童优质护理进行探讨.
作者:周晓璐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研究胃癌癌前病变环境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胃癌患者,通过回顾下分析病例资料、电话随访、问卷调查、统计学方法等分析癌前病变环境危险因素类型.结果 100例胃癌患者危险因素分为家族遗传原因和外在环境原因两大类,分别包括胃癌家族史、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饮食习惯、吸烟、心理失调、地域环境.结论 家族遗传史、慢性萎缩性胃炎病史、饮食习惯、吸烟、心理失调、地域环境均会提高胃癌癌变的可能性,值得注意.
作者:遇常红;韩桂华;陈刚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2011年2月~2012年3月收治19例肩袖损伤患者,女8例,男11例;年龄为20~58岁,平均36..4岁.病程在0.5~38个月,平均21个月.左肩10例,右肩9例.15例均有外伤史,4例无明显诱因.患者肩关节主动内收、旋内、旋外及外展功能均有不同程度功能受限.摄肩关节正侧位和冈上肌出口位X线片示:肩峰至肱骨头间隙狭窄伴肱骨头上移、局部增生等.MRI检查显示肩袖撕裂或全层断裂.结果 患者手术切口均Ⅰ期愈合.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是13~20个月,平均为17个月.未发生内固定物松动及肩袖再撕裂等并发症;疼痛症状明显缓解,患者对手术疗效满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关节镜下治疗肩袖损伤临床疗效满意,是一种治疗肩袖损伤的可行方法.
作者:郑军卯;何浩;魏军营;段建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采用联液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在鼻咽癌调强放疗口腔黏膜反应中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漱口法的效果差异.方法 将60例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对照组用利多卡因15ml、地塞米松20 mg、维生素B125mg加入生理盐水500 ml中混匀,餐后、睡前含漱.研究组用利多卡因0.1 g、地塞米松5 mg、维生素B12 3 mg、生理盐水30 ml,超声雾化吸入,1~2次/d,从放疗开始至放疗结束.每日检查患者口腔黏膜反应情况并按WHO口腔炎的分级标准进行评估.结果 研究组口腔黏膜反应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液联合超声雾化吸入可以明显减轻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口腔黏膜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按计划完成放疗.
作者:李锦秀;李丽华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的效果对比.方法 本研究选取100例乳腺纤维瘤患者为对象,根据住院号尾数奇偶将其随机分组.传统组患者行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新型组患者行环乳晕切口治疗.对比分析两组乳房对称率、切口甲级愈合率、并发症发生率、患者美观满意率和复发率.结果 新型组各项指标均优于传统组,P<0.05.结论 环乳晕切口与传统放射状切口治疗乳腺纤维瘤均有一定效果,但环乳晕切口治疗手术并发症更少,术后切口愈合情况更好,乳房对称、美观度更高,且可降低复发率,患者接受度高.
作者:石磊 刊期: 2016年第22期
文章论述了数学与医学的关系,指明了当前医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数学学习对医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
作者:张明慧;卢振泰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不良反应(ADR)的临床表现特点及其常见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对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报告的85例运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资料归纳总结分析.结果 85例头孢菌素类药物不良反应患者中,临床表现以过敏性反应(31.76%)、泌尿系统反应(10.71%)、血液系统性反应(9.41%)、消化系统反应(13.84%)、神经系统(22.35%)、免疫系统(14.11%);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中,因饮食引发的不良反应23例,情绪导致的不良反应16例,使用药物期间饮酒引起的不良反应32例,患者自身素质差异性导致的不良反应7例,年龄导致的不良反应9例.结论 临床医务人员应熟练掌握头孢菌素类药物使用范围和禁忌症,临床使用时根据患者个人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用药方案,密切观察药物使用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尽可能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有效防止和避免其造成的伤害.
作者:钟良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热敷对于降低氯化钾液体导致血管刺激的效果.方法 80例同速度输入同浓度氯化钾液体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对照组外周血管正常输入该液体,观察组输入液体时热敷,评估两组的疼痛评分,观察热敷的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疼痛评分低于对照组.结论 热敷能够缓解输注氯化钾液体导致疼痛.
作者:张妍 刊期: 2016年第22期
糖尿病是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被认为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严重威胁人类身心健康.糖尿病体内糖代谢紊乱,导致血液、微血管异常病变,引起血液流变学的异常改变,而血液流变学的异常变化可促使糖尿病患者微血管病进一步变进,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血液流变学的检测对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病机理的研究及其防治有着重要的意义,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不同水平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液流变学的特点,有助于为其治疗及预防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韩春娜;圈启芳 刊期: 2016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