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宏伟;赵红;李海涛;刘培光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5-2014年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采取科学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22.0软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西安市结核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西安市累计报告发病605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5.34/10万.死亡79例,死亡率为0.10/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发病40227例,女性20 277例,男女性别比为1.98:1.14岁以下儿童发病数量少,且呈现下降趋势.发病率较高的区县为城区及城郊区县,而远郊区县发病较低.发病在15~ 34岁年龄段人群呈现集中趋势,占46.91%.3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51.83%.发病年龄呈现3个阶段即:14岁以下的低发阶段,15~34岁的短高峰和35岁以后的长平台期.发病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7.00%.其次为学生占13.61%.结论 西安市肺结核发病及死亡数量呈下降趋势,农民和学生为重点人群,需要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城区及城郊区县肺结核疾病危害更大.建议针对重点人群在关键年龄阶段开展强化防控,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持续降低肺结核的疾病威胁.
作者:杜晓婷;相晓妹;吴瑞;马超锋;刘继锋;熊咏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ARIMA模型、BPNN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在我国手足口病月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效果,探讨预测手足口病发病率的优化模型.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2014年12月我国手足口病月发病率资料,用Excel2007、Spss17.0、Eviews8.0和Matlab8.5拟合相应的模型,并用2014年7月-12月的数据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ARIMA模型、BPNN模型和ARIMA-BPNN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RD,MSE,RMSE和MAE分别为19.072、2.655、2.852、0.182和16.483、7.246、2.692、0.166;9.031、2.559、1.600、0.009和10.210、2.655、1.629、0.103;7.397、1.207,1.099、0.068和7.847、1.234、1.111、0.074.结论 ARIMA-BPNN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效果优于ARIMA模型和BPNN模型.
作者:刘辉;马殿梅;刘晓坤;王金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1985-2014年30年间中国白族儿童青少年体格生长发育和营养改善情况,评价并提出改善白族儿童青少年目前生长发育和营养现状的建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在云南省大理州随机抽取2个县12所中小学7~18岁白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WHO-2006标准,对1985-2014年间历次参加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的学生进行生长迟缓和消瘦检出率的变化情况的比较,并分析2000-2014年间学生体格生长发育的变化趋势.结果 白族7~18岁学生营养不良率全面下降.1985年、2000年、2010年和2014年7~ 18岁男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20.0%、16.2%、7.9%和4.3%,消瘦率分别为12.6%、8.1%、11.7%和8.6%,营养不良率分别为32.6%、24.3%、19.6%和12.9%;7 ~ 18岁女生生长迟滞率分别为21.3%、14.7%、8.9%和4.0%,消瘦率分别为8.4%、5.7%、8.9%和6.5%,营养不良率分别为29.8%、20.4%、17.8%和10.5%.2000-2014年15年间白族男、女生身高发育的突增期为12 ~ 14岁和10~ 12岁,女生比男生提前2年进入突增高峰年龄.2000年、2005年、2010年和2014年白族18岁身高性差分别为10.04cm、12.27 cm、12.30 cm和12.82 cm男女生身高突增值和突增幅度全距均呈现逐年递减的趋势.学生体重指数(BMI)的变化较为平稳.结论 白族儿童青少年营养状况显著持续改善,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处于旺盛的正向生长.
作者:杨云娟;常利涛;陈露;魏熙晶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对英文版的NAPPA-QOL进行跨文化调适,建立NAPPA-QOL量表中文版,并对其信度和效度进行初步评价.方法 对NAPPA-QOL英文版进行正向翻译、综合协调、反向翻译、专家委员会评议,形成中文NAPPA-QOL预试验版.使用预试验版对30例指(趾)甲银屑病患者进行预调查,进一步修订量表,建立正式中文版NAPPA-QOL.通过访谈患者评价NAPPA-QOL量表表面效度和内容效度,采用Cronbach's α系数和分半信度评价内部一致性,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聚合效度.结果 30例患者中有27例(90.0%)对所有条目完全理解;NAPPA-QOL中文版总分和3个维度的Cronbach's α系数在0.77~0.91之间,分半信度为0.80.除条目1和13外,其余条目与所在维度的相关系数均>0.5,而与其他维度的相关系数则较弱.结论 跨文化调适后的NAPPA-QOL中文版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适用于中国文化背景下指(趾)甲银屑病患者的生存质量评估.下一步可对中文版NAPPA-QOL量表的测量性能进行大样本数据采集和评估.
作者:夏萍;卢传坚;吴大嵘;李艳;倪小佳;Shelley Ochs;Hunter Hu;杨波;欧爱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感染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 595株,占总检出率的16.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3.95%),其次是伤口创面(11.03%)和上呼吸道(10.53%).主要检出菌是铜绿假单胞菌(41.25%)、鲍曼不动杆菌(28.90%)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仅有多黏菌素B(1.08%)、阿米卡星(28.20%)和亚胺培南(29.0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曲松(98.02%)、头孢噻肟(88.30%)和复方新诺明(60.94%),对其他监测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非发酵菌常见菌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应加强耐药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蓬波;鞠晓红;李瑶;王月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四川省凉山州某高流行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4年孕产妇HIV检测、感染情况,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信息,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全县孕产妇HIV抗体总检测率为61.76%,共发现686例阳性孕产妇,孕产妇HIV感染率为4.35%.分娩的阳性孕产妇中抗病毒药物用药率为66.96%.分娩活产婴儿599例,新生儿抗病毒用药率为62.94%.对HW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随访,人工喂养率为88.78%,母婴传播率为14.15%.结论 7年间,研究地区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加强孕产妇早期咨询检测工作,落实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以确切评价预防工作效果.
作者:奚静;俄木阿呷;周海群;袁新皓;栾荣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描述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间的分布,为儿童CAP正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制定合理用药规范奠定基础.方法 共纳入1 155例合格儿童CAP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根据致病微生物类型将儿童CAP分为肺炎支(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混合感染性肺炎和不明原因肺炎.结果 研究对象中男670例(58.0%),女485例(42.0%).患儿年龄为1月~ 14岁,平均年龄为(3.14±2.78)岁.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758(65.6%).其中,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占56.1%,病毒性肺炎占14.9%,细菌性肺炎占12.0%,混合感染性肺炎占17.0%.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2~5岁组高(49.9%),而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均以1岁以下患儿居多;肺炎支(衣)原体肺炎感染率夏秋季高于春冬季(P<0.05),而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P<0.05);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城市儿童中更常见,而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则无明显城乡分布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儿童CAP构成中占主要;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CAP流行特征存在差异.
作者:许姜姜;舒林华;钟海琴;蒋鲲;孙超;胡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探讨结核与尘肺累及纵隔淋巴结的优势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的差异.方法 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3例结核和40例尘肺的受累纵隔淋巴结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形态学特征、强化类型及解剖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75.8%)结核的增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其中10例(30.3%)表现为“多房样”征象.38例(95.0%)尘肺的增大淋巴结呈均匀一致强化.纵隔淋巴结结核常优势地累及4R(75.8%)、5(57.6%)、7(81.8%)以及1 0R(60.6%)等区域;尘肺则优势地累及2R(52.5%)、3(67.5%)、4R(97.5%)、5(77.5%)、7(97.5%)、10R(97.5%)以及10L(95%)等纵隔淋巴结分布区域.相对而言,尘肺较结核更多地累及3、4L、8、10R、10L区域的淋巴结(P<0.05).结论 依据纵隔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MSCT增强扫描对结核与尘肺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恒;温晓玲;沈江;伍东升;张洪静;刘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盐城市2014-2015年流感监测中分离的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血凝素HA1区的基因特性,揭示HA1基因的变异与流行的关系.方法 将盐城市2014-2015年流感监测哨点医院以及流感暴发点采集的流感样病例标本进行核酸、病毒分离检测,选取2014-2015年各5株乙型Yamagata系毒株,采用一步法RT-PCR方法扩增HA1基因,扩增产物经纯化测序,采用相应的生物信息软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序列比对及基因种系进化特征分析.结果 抽取的10株乙型流感病毒的HA1基因与WHO推荐的疫苗株B/Wisconsin/1/2010相比,3个位点氨基酸替换具有普遍性,其中N116K位于抗原决定簇;与B/Massachusetts/2/2012相比,11个位点氨基酸替换具有普遍性,4个位点位于抗原决定簇.绘制的种系发生树显示,B/JSYC/1530/2014与B/Massachusetts/2/2012亲缘关系较近,其他9株与B/Wisconsin/1/2010亲缘关系较近.结论 2014-2015年盐城地区流行的乙型Yamagata系流感病毒的HA1基因特性正逐渐发生变异,这些变异位点的积累很可能会导致流感病毒发生实质性的抗原性的漂移,加强流感病原学监测工作对及时发现新的流感病毒变异株有重要意义.
作者:陈国清;邵荣标;李春香;王瑶;仇思婕;陈玉宏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应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对新疆流感监测网络(包括17个哨点医院及14个网络实验室所在疾控中心)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获得各监测单位流感监测工作真实水平;结合新疆流感监测实际情况,探讨三种综合评价方法在新疆流感监测网络监测质量评价中应用的适用性.方法 参考《全国流感监测工作质量评估方案(试行稿)》,依据新疆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与层次分析法排序首位及末位的监测单位均一致,其余排名中间的监测单位位次略有不同.结论 通过3种方法的应用,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各地工作质量优劣,各哨点医院及网络实验室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差异较大;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排序相近、可靠、客观,能够应用于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评价,可作为常规评价方法.
作者:应瑞洁;刘万里;赵珍;王琛琛;赛力甫;李新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肌减少性肥胖与高血压的相关性.方法 入选在潍坊市体检成人1 302例,采用Inbody720体成分分析仪检测四肢骨骼肌含量.疾病关联度应用x2检验的比数比(OR值)分析,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①肌减少性肥胖检出率为49.0%,其中男性为45.8%,女性为28.2%,男女肌性肥胖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09,P<0.001);肌减少性肥胖的高血压发生率与正常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4.74,P=0.001).②年龄每增加一个等级,高血压患病危险增加2.34倍.去除年龄、肥胖等混杂效应,高血压的发生与肌减少性肥胖仍具有相关性.结论 肌减少的肥胖与高血压有关联性,提示肌减少性肥胖与慢性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
作者:王姗;贺圣文;宋桂花;王然;王凡;韩少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比较实验室确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与实验室排除的疑似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并初步探讨决策树模型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淄博市201 1年-2014年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及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等,两者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应用决策树模型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及疑似病例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和疑似病例在年龄分布、发病月份分布、有无腹泻症状、发病前2周是否割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0.798,特异度为0.635,ROC曲线下面积0.715.结论 对于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决策树模型表明,如果年龄≥50岁,有腹泻症状,且有乏力症状,则判别为确诊病例.决策树模型简单、易懂,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辅助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作者:王涛;周云平;张艳;张晓梅;姜晓林;王玲;王显军;丁淑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目前公共卫生类期刊抽样方法误用现况,初步探讨导致抽样设计错误的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整理4种公共卫生期刊杂志2014年01期至12期的全部学术文献,针对常见抽样设计问题,并利用EpiData3.1软件建立数据库,录入所收集文献的基本信息及抽样设计错误.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描述与决策树分析,初步探讨导致抽样设计错误的影响因素.结果 收集整理文献共1 349篇,经过筛选后得到有效文献260篇.其中抽样设计错误个数的均值为3.40个,错误个数>2的文献有172篇,占66.5%.单因素得到2个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概率抽样类型、杂志类别(P<0.05),其x2值分别为11.457、5.403.按概率抽样类型分层后,多因素分析得到2个决策树模型,经过10层交叉验证后,模型识别总正确率分别为67.4%、73.7%.结论 公共卫生类期刊论文所存在的抽样方法误用问题不容乐观,针对不同类型抽样方法及其误用影响因素应采用不同手段加以改进.
作者:蔺轲;李亚茜;孙千贺;高明月;马婧;李斯;周婷;刘元元;宛小燕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的生物力学特征,分析其损伤及再损伤的预防要点.方法 建立山羊标本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模型(n=15),用脊柱三维运动测量仪测量损伤前后颈椎3-4节段(C3-4)的三维运动范围、载荷应变关系和刚度变化.结果 羊标本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前后的C3-4在三维向上的运动范围分别增加82.69%(前屈)、16.39%(后伸),10.96%(左侧弯)、13.06%(右侧弯),24.70%(左旋转)、27.72%(右旋转);平均刚度分别减小44.44%(前屈)、9.05%(后伸),8.82%(左侧弯)、11.11%(右侧弯),19.44%(左旋转)、23.08%(右旋转).其中前屈的运动范围有显著增加(P<0.05),平均刚度显著下降(P<0.05).结论 颈椎后方韧带复合体损伤后,各方向上均有稳定性损失,其中前屈方向具有显著的急性不稳定性,这种不稳定主要是因颈椎轴向过届时后方韧带复合体被动牵拉所致.暴力作用下防止颈椎过度屈曲是预防此类损伤的关键.对于此类损伤后再损伤的预防,应该严格控制颈椎前屈运动,以提供颈椎足够稳定性.
作者:刘晨璐;王贝宇;赵志河;刘浩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HCV基因组电转后的Huh7.5.1细胞和未经电转的Huh7.5.1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同时加入中和抗体,建立HCV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应用已建立好的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探究病毒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结果 在HCV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中,野生型病毒可进行正常的细胞间传播,结构蛋白缺失的缺陷型病毒不能进行细胞间传播.结论 HCV的结构蛋白对HCV进行细胞间传播至关重要.
作者:赵婷;邢国珍;徐朝;龙钢;许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模拟病区人群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大鼠模型,动态观察大鼠不同时期骺板软骨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 15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氟组、高氟组、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高氟伴高铝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于第60d、第120 d、第180 d处死,取大鼠左膝关节,观察大鼠骺板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各染氟组与对照组相比,骺板边缘不齐,软骨细胞钙化延迟,增殖层和肥大层细胞层数增多;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细胞柱排列紊乱,随染氟时间延长,出现大量坏死区;高氟伴高铝组增殖层软骨偶尔可见结节样增生;对于同一实验组不同时期比较,随着大鼠饲养时间延长,骺板软骨组织的增殖层细胞层数均逐渐降低(P<0.05);不同时期3批大鼠各染氟组骺板增殖层、肥大层的细胞层数均多于对照组,且随着染氟剂量增高细胞层数逐渐增加(P<0.05);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高氟伴高铝组骺板增殖层、肥大层细胞层数较高氟组均降低.结论 燃煤型氟中毒大鼠出现了骺板软骨组织的损伤;肥大层、增殖层细胞层数增多;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大鼠骺板组织出现大量坏死区;高氟伴高铝组大鼠骺板组织增厚主要表现为结节性增生.
作者:申筑;林少凯;喻茂娟;袁筑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复苏效果及其对于关键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急诊心脏骤停患者400例根据数字化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在传统复苏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试验组采用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结果 试验组的复苏成功率为83.0%,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是65.5%,试验组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复苏前的SBP和S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5、10 min,2组患者的SBP与SaO2值都有明显上升,试验组患者的SBP和SaO2值都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血清中IL-6和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发现,复苏前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组内和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应用于治疗猝死的效果能有效提高复苏效果,促进维持生命体征与血清电解质的稳定,能有效缓解炎症因子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宁宁;吴多虎;李凯;胡碧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多基因表达分析系统(Gene expression Profiler genetic analysis system,GeXP)是一种全新的基因表达分析平台,检测特异性强,检测速度和灵敏度明显提高.本研究利用GeXP系统和多重PCR技术,结合我国口岸检疫查验主要呼吸道传染病现状,建立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的检测技术方法.方法 制备病毒标准品质粒,收集病原体样本,利用GenBank下载3种病毒的核苷酸序列,根据3种病毒的序列特征,利用GeXP eXpress Profiler设计特异性引物,优化条件使GeXP系统能够特异性的检测对应病毒.结果 优化后的引物能够检测3种病毒,产物经GeXP检测,3个峰值位于166.04 bp、193.33 bp、251.42 bp,符合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甲型H1N1病毒病原体质粒PCR产物条带大小,特异性强,无交叉反应.对已知临床样本的检测中,检出率高且特异性强.结论 GeXP系统能够用于病原体高通量检测工作,有益于扩展检测途径,提高检测效率.
作者:高国龙;田绿波;陈肖潇;石莹;樊学军;杨雨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2002-2014年浦东新区居民大肠癌死亡流行病学特点及其趋势,为制定相关的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根据2002-2014年浦东新区户籍死因监测数据库,采用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潜在减寿年数(PYLL)、平均减寿年数(AYLL)等指标对大肠癌死亡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2-2014年浦东新区大肠癌粗死亡率为21.64/10万,标化死亡率为9.84/10万.大肠癌粗死亡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3.99%,Z=-17.207,P<0.001),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PC=0.34%,Z=-1.270,P=0.230).男性大肠癌死亡率高于女性(Z=8.286,P<0.001).浦东新区大肠癌PYLL为32 137年,PYLL率为0.93‰,AYLL为4.31年/人.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APC=2.26%,Z=-2.920,P=0.014).结论 浦东新区大肠癌粗死亡率及PYLL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提示应加强针对大肠癌的防控措施,深入推进上海市大肠癌筛查工作.
作者:陈亦晨;杨琛;郝莉鹏;孙乔;闫蓓;李小攀;吴铮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为制定金堂县青少年甲肝控制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采取整群抽样的方法在金堂县农村13岁以下儿童采集7 573份血清标本用ELISA法进行抗-HAV测定.结果 抗-HAV总阳性率为70.41%.1~13岁儿童血清抗-HAV水平逐渐增加,在7岁和12岁出现波动性下降.结论 金堂县儿童青少年人群中形成了甲肝免疫屏障,需要加强对6~7岁,11~ 12岁的年龄组儿童甲肝接种工作,提高儿童免疫水平.
作者:陈荣荣;王浩臣;何坤明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