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云娟;常利涛;陈露;魏熙晶
目的 比较实验室确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与实验室排除的疑似病例的临床与流行病学特征,并初步探讨决策树模型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辅助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淄博市201 1年-2014年报告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及疑似病例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特征等,两者的比较采用x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应用决策树模型对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及疑似病例进行判别分析.结果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确诊和疑似病例在年龄分布、发病月份分布、有无腹泻症状、发病前2周是否割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决策树模型的灵敏度为0.798,特异度为0.635,ROC曲线下面积0.715.结论 对于发热等临床表现且外周血血小板和白细胞降低者,决策树模型表明,如果年龄≥50岁,有腹泻症状,且有乏力症状,则判别为确诊病例.决策树模型简单、易懂,为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的辅助诊断提供强有力的决策支持.
作者:王涛;周云平;张艳;张晓梅;姜晓林;王玲;王显军;丁淑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运用多层螺旋CT扫描技术,探讨结核与尘肺累及纵隔淋巴结的优势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的差异.方法 对经临床及病理证实的33例结核和40例尘肺的受累纵隔淋巴结在多层螺旋CT(MSCT)上的形态学特征、强化类型及解剖分布特点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5例(75.8%)结核的增大淋巴结呈环状强化,其中10例(30.3%)表现为“多房样”征象.38例(95.0%)尘肺的增大淋巴结呈均匀一致强化.纵隔淋巴结结核常优势地累及4R(75.8%)、5(57.6%)、7(81.8%)以及1 0R(60.6%)等区域;尘肺则优势地累及2R(52.5%)、3(67.5%)、4R(97.5%)、5(77.5%)、7(97.5%)、10R(97.5%)以及10L(95%)等纵隔淋巴结分布区域.相对而言,尘肺较结核更多地累及3、4L、8、10R、10L区域的淋巴结(P<0.05).结论 依据纵隔淋巴结的解剖分布及强化特点,MSCT增强扫描对结核与尘肺的鉴别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作者:邵恒;温晓玲;沈江;伍东升;张洪静;刘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白色念珠菌upc2基因C末端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其对唑类药物耐药的影响.方法 对34株白色念珠菌临床株,纸片法测定5种药物敏感性,DNA测序法检测upc2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T-PCR法测定cdr1基因mRNA转录水平.比较耐药株和敏感株upc2单核苷酸多态性以及cdr1基因mRNA水平的差异.结果 14株白色念珠菌氟康唑耐药株(3株多重耐药,6株双重耐药,5株单一耐药),20株敏感株对5种药物均敏感.5株耐药白色念珠菌upc2基因存在G1927A型多态性,20株敏感株upc2基因均为G1927野生型,G1927A型upc2基因检出率35.7%,显著高于敏感株(x2=8.37,P<0.01).G1927A型多重耐药株的cdr1基因mRNA水平高于G1927A型双重耐药株,并且二者均高于敏感株.结论 upc2基因G1927A单核苷酸多态性通过上调cdr1基因mRNA转录而引起白色念珠菌对唑类药物产生多重耐药或双重耐药表型.
作者:张晓云;姜利群;马巧玲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住院患者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感染的临床特征,为感染治疗及预防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对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患者感染的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共分离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1 595株,占总检出率的16.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63.95%),其次是伤口创面(11.03%)和上呼吸道(10.53%).主要检出菌是铜绿假单胞菌(41.25%)、鲍曼不动杆菌(28.90%)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15.60%).鲍曼不动杆菌耐药严重,耐药率低于30%的药物仅有多黏菌素B(1.08%)、阿米卡星(28.20%)和亚胺培南(29.07%);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较高的药物有头孢曲松(98.02%)、头孢噻肟(88.30%)和复方新诺明(60.94%),对其他监测药物均较敏感.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鲍曼不动杆菌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是非发酵菌常见菌种,以呼吸道感染为主,存在不同程度耐药性,应加强耐药菌监测,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作者:赵蓬波;鞠晓红;李瑶;王月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辽宁省居民的婚姻状况,分析不同婚姻状况对身体健康的影响,提出改善居民健康的有效建议.方法 采用STATA 12.0软件,运用统计描述、卡方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基于CFPS2010年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不同婚姻状况、性别、年龄等因素在近2周不适率、慢性病患病率方面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处于离婚状态女性的2项指标高于其他女性婚姻状况者,处于丧偶状态男性的2项指标高于其他男性婚姻状况者,女性这2项指标都高于男性;城乡因素对近2周身体不适率没有影响(P>0.05),但是与慢性病患病率具有一定联系(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婚姻现状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没有贡献(P>0.1).结论 在患病率方面,城市人群更易患慢性病,应引起注意,建议日常坚持体育锻炼,增强体格;性别方面,女性所受的健康危害要更大一些,应为重点保护人群;不良婚姻经历对人群生理健康的影响并不十分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作者:杨硕;李树凯;邵文涛;孙菲;景汇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索分析手足口病周数据的统计学方法,提升手足口病预测能力.方法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导出2008年第1周至2014年第14周北京市通州区手足口病周发病数.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自回归、季节性自回归与混合Serfling回归模型拟合.结果 自回归、季节性自回归、混合Serfling回归3种模型对2008年第1周至2014年第14周实际发病数进行拟合,回归方程R2分别是0.907、0.917、0.919,所得残差经Ljung-Box检验均是白噪声;以所得回归方程对2014年第15周至第38周实际发病数进行预测,3种模型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18.67%、18.43%、17.12%.结论 混合Serfling回归模型预测效果优.
作者:文晗;孙秀梅;黄聪慧;佟卉;刘晓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应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对新疆流感监测网络(包括17个哨点医院及14个网络实验室所在疾控中心)进行综合评价,以期获得各监测单位流感监测工作真实水平;结合新疆流感监测实际情况,探讨三种综合评价方法在新疆流感监测网络监测质量评价中应用的适用性.方法 参考《全国流感监测工作质量评估方案(试行稿)》,依据新疆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别采用层次分析法、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 TOPSIS法、加权秩和比法与层次分析法排序首位及末位的监测单位均一致,其余排名中间的监测单位位次略有不同.结论 通过3种方法的应用,从不同角度综合分析了各地工作质量优劣,各哨点医院及网络实验室流感监测工作质量差异较大;3种评价方法的结果排序相近、可靠、客观,能够应用于流感监测网络监测工作质量评价,可作为常规评价方法.
作者:应瑞洁;刘万里;赵珍;王琛琛;赛力甫;李新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西安市2005-2014年肺结核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为采取科学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Excel和SPSS22.0软件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西安市结核病报告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14年西安市累计报告发病60504例,年平均发病率为75.34/10万.死亡79例,死亡率为0.10/10万.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男性发病40227例,女性20 277例,男女性别比为1.98:1.14岁以下儿童发病数量少,且呈现下降趋势.发病率较高的区县为城区及城郊区县,而远郊区县发病较低.发病在15~ 34岁年龄段人群呈现集中趋势,占46.91%.3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51.83%.发病年龄呈现3个阶段即:14岁以下的低发阶段,15~34岁的短高峰和35岁以后的长平台期.发病职业分布以农民为主,占病例总数的37.00%.其次为学生占13.61%.结论 西安市肺结核发病及死亡数量呈下降趋势,农民和学生为重点人群,需要加大防控工作力度.城区及城郊区县肺结核疾病危害更大.建议针对重点人群在关键年龄阶段开展强化防控,继续推进现代结核病防治策略,持续降低肺结核的疾病威胁.
作者:杜晓婷;相晓妹;吴瑞;马超锋;刘继锋;熊咏民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大学生行为问题量表对347位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高校民族预科生总行为问题得分为(142.22±55.16)分.行为正常者为67.7%,轻度、中度、重度行为问题者分别为15.0%、9.8%、7.5%.性别、教师满意度、办事拖延均进入行为问题各子项目回归方程,能分别解释学习问题、社会适应、健康情绪、恋爱与性问题变异的52.8%、41.4%、42.8%、44.4%.结论 部分高校民族预科生行为问题突出,男性、对教师满意度低、办事拖延者行为问题更严重.
作者:彭芳;雷志华;张静平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的临床应用复苏效果及其对于关键指标的影响,为临床推广奠定基础.方法 急诊心脏骤停患者400例根据数字化随机原则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各200例,在传统复苏基础上,对照组采用人工胸外心脏按压,试验组采用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实施胸外心脏按压.结果 试验组的复苏成功率为83.0%,对照组的复苏成功率是65.5%,试验组复苏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和试验组患者在复苏前的SBP和SaO2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5、10 min,2组患者的SBP与SaO2值都有明显上升,试验组患者的SBP和SaO2值都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复苏前后血清K+和Na+值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研究血清中IL-6和IL-8等炎症因子水平发现,复苏前2组患者的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苏后组内和组间对比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humper 1007心肺复苏仪应用于治疗猝死的效果能有效提高复苏效果,促进维持生命体征与血清电解质的稳定,能有效缓解炎症因子的影响,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何宁宁;吴多虎;李凯;胡碧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姑苏区居民目前的健康素养水平,为卫生行政部门制定政策和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440名15~ 69岁辖区常住人口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姑苏区居民的健康素养水平为15.9%,基本健康知识与理念水平为15.2%,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水平为17.5%,基本健康技能水平为29.5%.不同年龄段、不同文化程度、不同职业居民总的健康素养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6.636、28.302、52.338,P<0.05).具备7类健康问题素养的比例由高到低分别是:安全与急救50.2%、健康信息33.4%、科学就医30.7%、科学健康观27.7%、传染性疾病预防19.8%、基本医疗4.1%、慢性疾病预防3.6%.结论 姑苏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应针对不同人群制定相应干预策略及措施,从而提高总体健康素养水平.
作者:陆敏玉;金建华;周伟华;周丰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模拟病区人群复制燃煤型氟中毒大鼠模型,动态观察大鼠不同时期骺板软骨组织形态的改变.方法 15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组、中氟组、高氟组、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高氟伴高铝组,每组30只(雌雄各半),分别于第60d、第120 d、第180 d处死,取大鼠左膝关节,观察大鼠骺板软骨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各染氟组与对照组相比,骺板边缘不齐,软骨细胞钙化延迟,增殖层和肥大层细胞层数增多;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细胞柱排列紊乱,随染氟时间延长,出现大量坏死区;高氟伴高铝组增殖层软骨偶尔可见结节样增生;对于同一实验组不同时期比较,随着大鼠饲养时间延长,骺板软骨组织的增殖层细胞层数均逐渐降低(P<0.05);不同时期3批大鼠各染氟组骺板增殖层、肥大层的细胞层数均多于对照组,且随着染氟剂量增高细胞层数逐渐增加(P<0.05);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高氟伴高铝组骺板增殖层、肥大层细胞层数较高氟组均降低.结论 燃煤型氟中毒大鼠出现了骺板软骨组织的损伤;肥大层、增殖层细胞层数增多;高氟伴低蛋白低钙组大鼠骺板组织出现大量坏死区;高氟伴高铝组大鼠骺板组织增厚主要表现为结节性增生.
作者:申筑;林少凯;喻茂娟;袁筑华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了解和探讨影响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为制定提高农村饮用水水质的相关政策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四川省2015年13 737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样检测结果进行评价,分析可能对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造成影响的因素.结果 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为55.21%,菌落总数和总大肠菌群合格率较低,分别为88.20%和69.76%.影响农村饮用水水质的因素主要为水源类型、是否消毒和消毒设备是否按要求使用.结论 四川省农村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较低,水源地保护和消毒管理不够完善,应合理选择及保护水源,加强消毒和监管力度是提高水质合格率关键因素.
作者:李张;金立坚;秦岭;朱鸿斌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硫酸脱氢表雄酮(DHEA-S)水平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的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330例.采用国际通用的简易智力状况量表(MMSE)进行认知功能评分.根据评分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障碍组(病例组)与认知功能正常组(对照组).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测量血压、身高、体重,收集其临床检验结果,包括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采用放免法检测血清DHEA-S水平.比较以上2组一般资料及DHEA-S水平是否存在差异;分析DHEA-S与一般资料及MMSE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文化程度、TG、HDL-C、DHEA-S在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DHEA-S与年龄、TG、SBP呈负相关,与HDL-C呈正相关(均P<0.05).(3)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DHEA-S(OR:2.15;CI:1.10~4.33;P<0.05)与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认知功能相关.结论 老年男性高血压患者血清DHEA-S水平降低可能是其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之一.
作者:李宏伟;赵红;李海涛;刘培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究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方法 分别以HCV基因组电转后的Huh7.5.1细胞和未经电转的Huh7.5.1细胞作为供体细胞和受体细胞,同时加入中和抗体,建立HCV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应用已建立好的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探究病毒结构蛋白对病毒细胞间传播的影响.结果 在HCV细胞间传播检测系统中,野生型病毒可进行正常的细胞间传播,结构蛋白缺失的缺陷型病毒不能进行细胞间传播.结论 HCV的结构蛋白对HCV进行细胞间传播至关重要.
作者:赵婷;邢国珍;徐朝;龙钢;许君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分析凉山州艾滋病感染相关特征随着时间变化的趋势,根据分析结果,提出今后艾滋病检测发现、干预等的建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下载凉山州截至2014年底的历史卡片数据库.用Excel2007按现住址、终审时间的统计规则对下载的数据库进行整理,用SPSS18.0分析数据.结果 凉山州的报告病例呈逐年增长趋势.检测来源各年均以强制/劳教戒毒人员/其他羁押人员检测、其他就诊者检测、检测咨询为主,检测来源各年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途径各年均以注射毒品传播为主且呈逐年下降的趋势;母婴传播、同性传播、异性传播逐年上升;报告病例20岁以上以注射毒品传播为主,50岁以上病例以异性传播为主,20岁以下以母婴传播为主;男性以注射毒品传播为主,女性以异性传播为主,感染途径各年份、年龄段、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凉山州的艾滋病疫情呈快速上升趋势,感染相关特征随时间均有变化,还须进一步拓宽检测来源.
作者:王科;余刚;李健;廖强;尹碧波;王菊;阿依;蒋阿依;龚煜汉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评价四川省凉山州某高流行县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的开展情况及母婴阻断效果,为今后的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网络直报信息系统,收集2008-2014年孕产妇HIV检测、感染情况,阳性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相关信息,并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8-2014年全县孕产妇HIV抗体总检测率为61.76%,共发现686例阳性孕产妇,孕产妇HIV感染率为4.35%.分娩的阳性孕产妇中抗病毒药物用药率为66.96%.分娩活产婴儿599例,新生儿抗病毒用药率为62.94%.对HW阳性孕产妇所生儿童进行随访,人工喂养率为88.78%,母婴传播率为14.15%.结论 7年间,研究地区母婴传播干预措施落实情况有所提高,但仍存在薄弱环节,需加强孕产妇早期咨询检测工作,落实孕产妇及所生儿童的随访管理,以确切评价预防工作效果.
作者:奚静;俄木阿呷;周海群;袁新皓;栾荣生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描述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CAP)在不同性别、年龄、季节间的分布,为儿童CAP正确诊断提供参考依据以及制定合理用药规范奠定基础.方法 共纳入1 155例合格儿童CAP病例,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FA)、被动凝集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胶体金法和细菌培养法联合检测常见呼吸道病原体.根据致病微生物类型将儿童CAP分为肺炎支(衣)原体肺炎、病毒性肺炎、细菌性肺炎、混合感染性肺炎和不明原因肺炎.结果 研究对象中男670例(58.0%),女485例(42.0%).患儿年龄为1月~ 14岁,平均年龄为(3.14±2.78)岁.病原学检测阳性数为758(65.6%).其中,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占56.1%,病毒性肺炎占14.9%,细菌性肺炎占12.0%,混合感染性肺炎占17.0%.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2~5岁组高(49.9%),而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均以1岁以下患儿居多;肺炎支(衣)原体肺炎感染率夏秋季高于春冬季(P<0.05),而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均是春冬季高于夏秋季(P<0.05);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城市儿童中更常见,而病毒性和细菌性肺炎则无明显城乡分布差异(P<0.05).结论 肺炎支(衣)原体肺炎在儿童CAP构成中占主要;不同感染类型的儿童CAP流行特征存在差异.
作者:许姜姜;舒林华;钟海琴;蒋鲲;孙超;胡祎静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研究1990-2013年中国人群疾病负担变化情况.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对1990年和2013年中国人群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isability-Adjusted Life Year,DALY)和健康期望寿命(Health-Adjusted LifeExpectancy,HALE)进行整理和分析,并计算1990-2013年相关指标的变化幅度.结果 1990和2013年,脑卒中均为首位死因,死亡人数增加了47.06%.2013年,脑血管疾病是导致DALY的首位病因,相比于1990年,所致DALY增长19.67%,年龄标化DALY率却降低32.40%.糖尿病所致DALY增长快,DALY和标化DALY分别增长113.38%和25.60%.脑血管疾病、缺血性心脏病、腰痛和颈痛、COPD(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为影响男性和女性健康的共同主要因素.2013年,中国健康期望寿命为67.9岁,男性和女性分别为65.9岁和70.3岁.1990-2013年,全人群健康期望寿命增长7.4岁,男性和女性分别增长6.7岁和8.4岁.结论 1990-2013年,中国期望寿命和健康期望寿命均处于增长趋势,慢性病是影响其增长的主要因素,尤其是脑卒中、缺血性心脏病、COPD和肿瘤.
作者:崔芳芳;宇传华;聂德为;张干深 刊期: 2016年第16期
目的 探讨不同绝经状态下,体重指数(BMI)与中国女性三阴型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系及对应的敏感界值.方法 采用匹配病例对照研究设计,病例和对照按年龄和绝经状态1:2匹配,于2010年至2014年序贯收集四川省肿瘤医院391名原发性三阴型乳腺癌新发病例,同期收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社区来源的健康对照782名.采用结构式问卷调查收集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身高、体重、生殖生育因素、现患及既往疾病史等信息.在不同绝经状态下,采用不同BMI分类标准(WHO四分类、亚洲四分类、中国四分类)估计BMI水平与三阴型乳腺癌的关联度,统计方法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调整了年龄、初潮年龄、初产年龄、初潮和初产年龄的时间间隔等信息后,WHO二分类划分标准提示,高BMI与绝经前、后TNBC发病呈正相关(aOR绝经前=2.19,95%CI:1.40~3.43;aOR绝经后=2.05,95%CI:1.29~3.27).绝经前TNBC,WHO四分类中超重(BMI:25.0~ 29.9 kg/m2)和肥胖(BMI≥30.0 kg/m2)的aOR分别为:1.97(95%CI:1.23 ~ 3.15)和5.45 (95%CI:1.07 ~ 27.74);绝经后TNBC,中国四分类中肥胖(BMI≥ 28.0 kg/m2)的aOR为2.14(95%CI:1.02~4.48).连续性BMI的趋势分析显示,不同绝经状态下随着BMI增高乳腺癌发病风险增大(Pfortrend<0.05).结论 对于中国女性,高BMI是三阴型乳腺癌发病的危险因素,且绝经前后应采用不同的BMI敏感界值(BMI绝经前≥25.0kg/m2,BMI绝经后≥28kg/m2)来估计三阴型乳腺癌的发病风险.
作者:周敏;李芹;吴虹仪;李卉;陶苹;康敏;李佳圆 刊期: 2016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