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波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在骨伤患者术后疼痛护理中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9月我院骨折的患者,部位为肋骨、盆骨、股骨、胫骨等,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两组基础护理均相同,研究组加用针对性护理以减轻疼痛。对比①两组护理前后疼痛评分。于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结果①两组护理前疼痛评分无差异(>0.05);两组护理后疼痛评分有差异(<0.05)。②两组护理前焦虑评分无差异(>0.05);两组护理后焦虑评分有差异(<0.05)。结论针对性护理能够减轻骨伤患者术后疼痛程度,对减轻焦虑情绪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杨花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临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7月~2015年8月我院收治的76例高血压并发冠心病的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n=34)和干预组(n=42),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组患者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73.5%,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92.9%,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比较(=5.279,<0.05),对照组患者疾病知识掌握率为79.4%,干预组患者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为95.2%,两组患者的疾病知识掌握率比较(=4.508,<0.05),对照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6.5±2.2)d,明显长于干预组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10.6±1.7)d,组间比较(=13.190,<0.05)。结论护理干预在高血压并发冠心病中,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疾病知识的掌握率,促进了患者的康复,在临床护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娄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大小便检验标本送检率的影响,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方法我科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影响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的现状问题调查进行要素分析,建立并落实相应质量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的及时率和送检率,从而降低医疗纠纷和差错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余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胃癌临床X线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5年11月院收治的76例疑似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目标,随机将其分成两组,参照组38例患者给予术后活检,实验组38例患者给予胃精细钡气造影X线检查,对两组胃癌检出率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81.6%,参照组38例疑似胃癌患者的检出率为86.8%,两组进行统计学比较,差异不显著(>0.05)。结论胃癌诊断中使用X线诊断,可显著提高检出率,为临床早期准确诊断胃癌提供重要的参考结果。
作者:张宏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高校女生痛经的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86例女大学生痛经患者临床资料。结果通过对女大学生普及生理、心理卫生知识,改善不良生活习惯,结合中西医药物治疗,效果显著。结论重视对女大学生痛经的预防和治疗是维护女大学生生殖系统健康的保障。
作者:邓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及整体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HADS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5.394,<0.05);两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王文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宫颈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站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在术前2 h将米索前列醇200 u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处,手术方式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扩张和软化宫颈,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增加手术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沙尼亚?胡沙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解剖钢板固定组(对照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研究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固定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固定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电子病案在医疗活动和管理中的应用正逐步得到广泛的推广和使用。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病案管理中的多种弊端,另一方面提高了病案的利用价值和管理效率。利用信息化的管理手段,提高医院的管理水平。
作者:武伟;林健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013年10月~2015年12月我院收治的90例支气管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随机将患儿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给予患儿常规支气管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91.11%显著高于对照组71.13%(<0.05);观察组患儿咳嗽、肺部啰音、气促及发热明显优于对照组(<0.05);观察组患儿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支气管肺炎患儿采用盐酸氨溴索与布地奈德联合雾化吸入治疗,临床疗效显著,能有效缩短患儿住院时间,帮助患儿早日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朱页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口服枇杷清肺饮配合刺络拔罐治疗肺经风热型痤疮的疗效。方法抽取我院门诊的6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2014年12月~2015年12月作为本次实验的研究对象,对6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实施随机分组(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3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采取外用夫西地酸软膏进行治疗,实验组30例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取口服枇杷清肺饮配合刺络拔罐进行治疗,分析比较两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对照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的总有效率(56.67%)显著低于实验组(86.67%),且实验组和对照组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存在明显差异,<0.05。结论对肺经风热型痤疮患者采取口服枇杷清肺饮配合刺络拔罐进行治疗,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郭佳琪;邓君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急性冠脉搭桥术(eCABG)的临床适应症。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文献组10例,本组20例)eCABG患者的相关资料及文献。其中急性心肌梗死(AMI)15例,急性心包填塞1例,不稳定心绞痛急性发作14例。冠状动脉造影均提示左主干+三支病变。结果经严密积极地围术期处理,30例患者均在体外循环下行eCABG术,术后全部生存。结论 eCABG术患者病情危急,合理选择eCABG适应症,是手术成功关键,具有至关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王誉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研究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6月后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疗效确切。
作者:郑达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中产生并发症的原因,并针对影响因素给予有效护理干预对策。方法选择我院在2013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6例经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产生并发症的患者,对发生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对护理对策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麻醉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内镜操作刺激等因素会造成并发症的产生,给予患者有效的护理对策,可使其并发症得以缓解或消失,本研究中未出现因并发症造成严重后果的患者。结论针对无痛胃镜联合肠镜检查产生并发症的原因,给予相应的护理对策,可有效治疗和预防并发症。
作者:龚洁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分析病历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进行《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加入病例讨论。评价此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作者:陆恒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近年来,随着我国医疗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人们健康意识和法律意识的普遍提高,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要求有用药知情权和用药选择权;另外,药品分类制度的实行使越来越多的消费者乐于采取自我药疗的手段来进行保健与治疗。在这样的新形势下,如何满足消费者的需求,保证用药的安全与效果,提供全面的药学服务,已经成为了广大医药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作者:李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和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豫)显著高于对照组(83.3豫);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时间、血脂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美合日妮萨罕?麦麦提托合提;怕提古丽?沙比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CT和MRI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2年1月~2015年1月关节镜确诊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患者135例,其中膝半月板损伤134个,关节软骨损伤136个,全部患者均采用CT和MRI,分析不同检查方法对膝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全部患者关节镜检查确诊膝半月板损伤134个,CT检查Ⅱ级膝半月板损伤检出率明显高于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CT检查Ⅲ级膝半月板损伤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全部患者关节镜检查确诊关节软骨损伤136个,CT检查Ⅳ期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明显低于MRI检查与关节镜检查,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CT在诊断Ⅱ级膝半月板损伤检出率高于MRI诊断,而Ⅲ级膝半月板损伤与Ⅳ期关节软骨损伤检出率低于MRI诊断。
作者:韩家发;王琼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在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的应用疗效。方法将2014年1~12月收治的60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对照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治疗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关节功能操与太极拳相结合的运动疗法,比较两组入院时及入院后3个月患者总体疗效。结果观察3个月后,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93.3%,对照组总有效率70%,两组比较<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运动疗法联合药物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药物治疗与护理。
作者:王晓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究前白蛋白(Prealbumin,PA)、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小儿肺炎患者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对88例小儿肺炎患者的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进行检测并与健康人群进行比较。结果小儿肺炎患者前白蛋白与对照组相比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0.05),c反应蛋白相对对照组明显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0.01)。结论联合检测前白蛋白和c反应蛋白对小儿肺炎的检测具有临床意义。
作者:戴凯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