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牵引下带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

邱建雄;郑燮;王华轶

关键词:粗隆间骨折, 牵引下, 空心钉锁定钢板
摘要:目的:了解牵引下带空心钉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我院收治的53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采用牵引复位后牵引下行带空心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术后治疗效果。结果53例患者均顺利通过手术,术后并发轻度脑梗塞2例,经综合治疗后康复出院;5例因肠胃疾患术后肠胀气、不全梗阻,出现切口延期愈合。术后随访36例发现,2例术后12个月死于其它疾病,有2例骨折延迟愈合,因过早下地负重行走1例出现断板,再次手术固定;2例出现断钉,未出现患肢功能障碍、髋内翻畸形、短缩、股骨头坏死、髋部疼痛患者。Harris评分优12例,良18例,优良率为84.6%。结论采用带空心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术式,其优点切口小、手术时间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风险低,减少患者并发症、降低死亡率,值得借鉴。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孕妇产前检查的常见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目的:分析孕妇产前检查的常见影响因素及对策。方法对我院妇科门诊接收的112例产前检查孕妇进行观察和分析,了解其产期检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结果影响到孕妇产前检查的因素有孕妇自身经济条件限制、自身认知条件限制、医院产前检查知识宣传不到位等;实行产前检查能减少高危妊娠情况的出现。结论孕妇对产前工作不够重视,则可能会导致高危分娩的情况,甚至会降低新生儿的健康程度,因此分析孕妇产前检查存在的问题并实行相应的对策十分必要。

    作者:杨远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品管圈在降低深静脉置管穿刺局部感染率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在降低深静脉置管穿刺局部感染率中的应用效果。方法科室成立品管圈,确定降低深静脉穿刺点局部感染率为活动主题,运用品管圈基本步骤,发现问题,分析原因,制定对策并实施,比较品管圈活动前后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感染发生率。结果通过本次品管圈活动,使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感染发生率由8.4%降至3.6%。结论通过品管圈,圈员们在解决问题的能力、责任心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同时还降低了深静脉置管穿刺点局部感染发生率。品管圈是一种科学的质量管理工具,能有效的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管理,值得临床推广运用。

    作者:戴芳;张洁;王雪梅;徐花芹;卢小英;纪鹏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高职护理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调查及影响因素研究

    目的:探讨高职护理实习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本研究为横断面设计,对103名高职实习护生进行问卷调查,所用调查问卷由基本信息调查表及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两部分组成。一般信息调查表包括学生年龄、性别、是否为学生干部、生源地、是否为独生子女、选择护理专业原因等条目;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采用张建新教授翻译的中文版本。结果高职实习护生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仅为24.66±4.67分,较国际常模分数低,<0.05;被调查对象是否学生干部、城镇户口或者农村户口、是否独生子女、选择护理专业是否自己意愿都没有影响一般自我效能感得分情况(>0.05),而性别因素对得分有影响(<0.05)。结论临床护理教师应重视这一状况,建立适当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树立自信心,更好的度过实习期,用积极地心态面对今后的护理工作。

    作者:安莹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68例行CT检查的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31例行CT检查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时相CT值及常规征象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皮质期、肾盂期时相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而其平扫期、皮髓期时相CT值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05);试验组患者CT征象假包膜、快进快出强化检出率分别为33.8%、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5%、9.7%,而其均匀强化、延迟强化检出率分别为1.5%、5.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1.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平扫期、肾盂期高时相CT值及快进快出强化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而延迟强化是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诊断价值的特征,临床上应加以鉴别诊断。

    作者:范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目的:本次分析中医护理在高血压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为临床护理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4年10月在我院住院或就诊高血压患者共28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140例,实验组给予中医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同时实验组护理后不良情绪情况好转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于高血压患者的护理,临床上首选中医护理的方法,此方法便捷、效果明显、价廉,且患者不会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刘晓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胱抑素C、视黄醇结合蛋白在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观察胱抑素C(Cys-C)、视黄醇结合蛋白(RBP)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110例糖尿病(DM)患者根据24 h尿清蛋白排泄率(UAER)分为单纯DM组(n=37例)、早期DN组(n=35例)、中晚期DN组(n=38例),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Cys-C、RBP及尿素氮(BUN)、肌酐(Cr)表示水平。结果早期DN组和中晚期DN组血清Cys-C、R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和单纯DM组(<0.05),且中晚期DN组血清Cys-C、RBP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早期DN组(<0.05),早期DN组血清BUN、Cr表示水平与对照组和单纯DM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性(>0.05),中晚期DN组血清BUN、Cr表示水平明显高于其他三组(<0.05)。结论血清Cys-C、RBP是诊断早期DN的敏感性实验室指标。

    作者:魏三舟;胡汉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配合针灸治疗缓解术后残余症状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经皮椎间孔镜手术后联合针灸治疗对于术后残余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5年6月于我院行经皮椎间孔镜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70例,随机分为针灸组(术后配合针灸治疗)和对照组(术后口服药物治疗)各35例,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前的JOA评分对比无明显差异(>0.05),治疗后针灸组的JOA评分为(24.59±5.03)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14.39,<0.05);针灸组的术后残余症状发生率仅为2.86%,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显著(2=7.59,<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手术联合术后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确切,可更有效改善患者的术后残余症状,预后较佳。

    作者:肖飞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的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和分析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治疗牙龈增生的疗效。方法对我院口腔科近两年来一共接收的333例牙龈增生患者中随机抽取84例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2例。对照组对患者采用传统的牙龈切除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对患者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进行治疗。结果采用传统牙龈切除术的对照组的有效率为81%,在有效率方面远远低于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的实验组的有效率(95%)。结论采用内斜切口牙龈切除术对牙龈增生患者进行治疗,这种治疗方法的有很高的治疗效率,并且效果明显,安全可靠。

    作者:张莹;王宏艳;李杨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探讨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的重要价值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50例,为这些患者提供B超检查,并观察患者子宫内膜与宫腔内的声像改变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在B超的监护下实施宫腔镜分离术,对分离粘连部位实施指导。结果宫腔粘连的B超影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宫腔积液型,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宫腔分离,内部有夜行暗区,周围强回声光带,共11例;另一种为宫腔非积液型,表现为回声不光滑、不连续;或表现为内膜回声不规则,呈混合型回声、低回声,共39例。结论 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不同药物对会阴切口水肿进行湿敷的效果研究

    目的:比较甲哨唑和硫酸镁溶液对自然分娩产后会阴撕裂伤、会阴侧切损伤肿胀的治疗效果与周围组织感染发生率,对合理应用产后会阴损伤的治疗药物进行评价。方法自然分娩有会阴损伤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会阴伤口缝合完毕后即常规消毒,用0.5%甲哨唑湿敷的171例为选择组。会阴伤口缝合后用常规消毒,24h后用50%硫酸镁溶液湿敷为对照组。产后24h、48h、72h三个时间段连续观察,有肿胀者继续进行2次/d湿敷。统计会阴肿胀情况与会阴伤口感染率。结果两组经统计比较≤24h,≥24h<48h两个时间段,Ⅰ度肿胀评定(<0.05)有统计学意义,>48h与72h内肿胀(>0.05)无统计学意义。会阴伤口感染率(<0.05)。结论甲哨唑液产后会阴创口湿敷较硫酸镁溶液湿敷,用于治疗会阴损伤肿胀,转归时间具有明显差异而且可以降低会阴伤口感染率。

    作者:田姗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跖疣、鸡眼的临床应用及疗效评价

    目的:研究平阳霉素局部注射治疗跖疣、鸡眼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在本次研究中,择取我院于2015年1月~2016年1月收诊的100例跖疣、鸡眼患者,将其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抽签的方法将其分为实验组组和参照组,每组各50例患者,参照组患者施以局部注射干扰素治疗,实验组患者进行平阳霉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通过治疗可以发现,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参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4%,前者相较于后者优势非常显著,满足<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跖疣与鸡眼患者进行局部注射平阳霉素能够获得佳的治疗效果,患者症状在大程度上得到改善,不良反应明显降低。

    作者:易伟;陈秋吕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研究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在糖尿病延续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20例糖尿病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60例,观察组采用社区医院联动式健康教育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模式,健康教育6月后统计分析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联动式糖尿病健康教育模式应用于糖尿病延续护理中疗效确切。

    作者:郑达懿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分析及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

    目的:分析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影响因素及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方法选取2014年12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108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患者实施常规护理,研究组54例患者实施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对两组营养状况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体重下降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维持正常体重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明显(<0.05),但两组患者体重增加比例相比,差异不明显(>0.05)。结论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可显著改善恶性肿瘤患者营养状况,提高其治疗及护理质量,促使其早日康复。

    作者:徐新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及控制措施效果

    目的:分析学校甲3型流感爆发疫情的流行特征以及控制措施。方法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法收集3起疫情具有严重性的学校甲3型流感暴发疫情(A、B、C),通过RT-PCR方法对患者标本施以实验室快速诊断。结果3起疫情的罹患率之间存在统计学差异(<0.05),而且发生时间各不相同,但高发群体均为青少年,病例多集中于首发病例所在班级。结论近些年,甲3型流感病毒变异越来越活>,相关人员必须加重对爆发毒株、监测毒株的基因特性以及抗原性的研究,除此之外,由于流感爆发疫情的发源地均为学校,因此,要想对流感疫情进行有效控制,必须强化学校责任人的疫情报告敏感性以及法制意识。

    作者:乐春生;潘文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的健康教育

    儿童及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已成为我国儿童及青少年死亡的第一位原因。儿童青少年意外跌落伤害并不是完全不可避免的,采取综合性措施可有效地减少其发生,其中,加强儿童及青少年意外低落伤害健康教育是减少发生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作者:窦静薇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的护理体会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可控低温射频消融辅助上气道手术(Coblation assisted upper airway proce-dure,CAUP)后的有效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2015年12月由于OSAS的50例患者进行CAUP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按预期术后4d出院;3例患者因肿胀、渗血、疼痛等原因延迟3~6d出院,1例患者因出血、缝线脱落等原因再次手术。结论加强术前的护理宣教,指导放松训练,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持续低流量给氧,以保证预期治疗效果。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靶点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不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4.34%、77.36%,前者高于后者(<0.001)。结论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且疗效优于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和晓峰;杜龙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训教学中“标准化患者”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标准化患者在《基础护理学》课程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级护理本科学生7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实验组(n=35)。对实验组实施学生标准化患者教学;对照组实施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结束后采用技能考试和问卷调查的方法比较两种教学方法的效果。结果实验组学生技能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3.521,<0.05),标准化患者教学效果优于传统教学。结论学生标准化患者教学能够提高学生的操作水平,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作者:王璋琳;王凤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彩色超声在趾腱膜炎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探究彩色超声应用于趾腱膜炎诊断的实际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7月前就诊于该院的趾腱膜炎患者50例作为病历组,另选取5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趾腱膜炎超声表现,与正常受试者趾腱膜超声表现对照,分析趾腱膜炎超声阳性表现。结果病历组的患侧足的趾腱膜与其附着部的厚度[(3.5±1.0)mm]较其健侧的厚度[(1.5±0.6)mm],明显增加(<0.001),而对照组足的趾腱膜与其附着部的厚度[(1.6±0.2)mm]明显增加(<0.001)。结论超声具操作简便,价格便宜、无损伤无痛苦,重复性好等特点,值得在诊断趾腱膜炎中推广使用。

    作者:杨海荣;宋木生;肖承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急性脑梗塞导致颅内高压的特点和治疗分析

    目的:分析脑梗死后颅内高压的形成原因,探究治疗方法。方法从2012年2月~2015年5月于我院被诊断为急性脑梗死患者,经无创颅内压监测仪测得颅内高压70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两组ICP比较发现,研究组用药后30 min内明显下降,下降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0.05)。MAP比较发现,用药后各阶段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CVP比较发现自治疗1 h后,对照组数值明显小于研究组,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高渗盐水与甘露醇能够快速有效降低脑梗死患者颅内高压,同时对有效循环血量及平均动脉压影响较小,更高效安全。

    作者:王丽华;王国辉;宁树君;杨慧;侯丽淳;关雪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