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手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

杨美华;宋伟华

关键词:手外科, 健康教育能力, 培养
摘要:目的:探讨如何培养提高手外科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方法通过对132例手外伤显微手术患者的健康教育内容需求及需求方式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护士进行多方面健康教育能力的培养。结果手外科护士健康教育能力的提高,可以提高健康教育意识,履行健康教育职责,缩短了护士的临床护理工作磨合期,成为临床一线的骨干力量。结论加强手外科护士的健康教育能力培养,提高了护士的整体素质,有利于护理人才的培养。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研究羊膜移植用于严重眼表疾病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目的:分析严重眼表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羊膜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治疗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羊膜移植对30例患者实施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感染出现,没有排斥反应出现,患者眼表重建良好,经3~9个月的随访,1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其余患者恢复较为良好,患者视力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结论应用羊膜移植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眼表病变组织的重建,使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陟;王达夫;吕维娜;梁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70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报告分析

    目的:通过对收集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信息的汇总分析,发挥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的指导作用,保障公众用械安全。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郯城县2010年全县上报的704例医疗器械不良事件发生的原因、频率等进行综合分析,并针对发生的原因提出了初步的对策,调整监测方向,旨在加强辖区内的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监测意识。结果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工作为保障安全有效使用医疗器械起到预警作用。结论切实的从制度和机制上建立起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监测体系,保障医疗器械使用安全,避免和减少医疗器械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梁成磊;韩昀芸;王佃飞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

    目的:分析护理干预对消化内科患者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2月我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3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6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焦虑情绪改善情况及整体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HADS平均得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显著(=5.394,<0.05);两组整体护理效果进行统计分析,试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消化内科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可显著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护理效果。

    作者:王文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白癜风的治疗进展

    白癜风是一种临床常见的后天色素脱失性皮肤病,症状为皮肤出现局限性或泛发性色素脱失斑。此病由皮肤和毛囊的黑色素脱失所引起,我国发病率为0.1豫~2.0豫[1]。因其好发于暴露部位,常给患者造成很大的心理压力和社会压力,因此研究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到目前对白癜风的基础和临床进行了广泛的研究,现将近年白癜风的治疗现状及进展综述如下。

    作者:郭小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

    目的:分析探讨绩效管理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探讨,为临床进行护理管理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13年3月1日~2014年3月1日在护理管理中实施绩效管理制度,以此作为实验组,2011年3月1日~2012年3月1日在护理管理中实施常规护理管理,以此作为对照组,并在护理管理结束后,对比分析两组的护理人员绩效满意度、护理人员离职率及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实验组护理人员绩效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离职率分别为93.00%和3.00%,对照组护理人员绩效满意度和护理人员离职率分别为65.00%和14.00%(<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医院护理管理工作中实施绩效管理具有积极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离职率,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付尼亚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优质护理干预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

    目的:探讨分析优质护理干预对心功能不全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11月~2015年11月72例心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普通心内科护理,观察组给予优质护理干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维度评分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在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维度评分上均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可以改善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情绪、临床症状、体力活动及社会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杨传举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效果观察及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的效果及护理方法。方法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患者82例,对照组(41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41例)采用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方法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给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的治疗、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生大黄联合芒硝外敷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腹胀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肠鸣音恢复,缓解腹胀,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作者:明玉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与护理

    目的:探究分析生长抑素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应用效果与具体的相关护理措施,为相关临床治疗工作提供有效依据。方法随机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6年1月接受治疗的78例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对患者进行给予泮托拉唑药物治疗,并进行常规护理模式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联合生长抑素治疗,并进行相关护理干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4.87%,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4.36%,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生长抑素联合相关药物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并配合相关的护理干预进行护理的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并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刀成香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尿中FOS的检测分析

    目的:为了解FOS在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CUPJO)患儿中的表达。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8例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患儿及22例健康儿童尿液中FOS,根据OD值计算相应FOS浓度,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CUPJO患儿术中肾盂尿的FOS浓度为(4.37±3.01)ng/ml,术前晨尿为(3.59±2.31)ng/ml,对照组晨尿为(1.51±1.22)ng/ml,CUPJO患儿术中肾盂尿和术前晨尿的FOS表达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FOS表达水平可能成为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早期诊断的一个指标,并有助于先天性肾盂积水严重程度的鉴别,可能为临床选择治疗方案提供参考依据。尿液FOS作为一个有效的生物标志物,在小儿先天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的诊断及长期随访中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作者:周玲;李水学;余亮;李凯;刘妍芳;孙荷;罗新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于男护士在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中优势的探讨

    目的:通过对我有院南北院区手术室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现状进行分析,探讨我们男护士在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中的相对优势,使我们骨科手术进展更顺利,医生满意更高,从而更好地有效提高手术室的工作效率。同时也使手术室专科队伍结构建设更科学、合理。方法对我院南北院区手术室男护士进行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进行观察和分析,后进行探讨。结果男护士具有身体素质、使用及维护各种仪器设备、工作时间长等方面的优势,更适合参与手术室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结论鼓励男护士走进骨科手术配合护理工作中去,一方面让他们找到认可感、归属感,使他们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一专科,从而更好的完成护理工作,另一方面让我们的手术室骨科专科护理团队更具有生命力及活力,使手术室护士专科护理队伍更科学、合理、高效,有利于手术室护理事业的发展。

    作者:程志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的效果,进一步指导临床决策。方法选取我院73例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患者,按随机原则分为观察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随后记录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创口愈合情况、抗生素应用时间、引流管阻塞情况及创口局部治疗时间均优于或非常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或显著性统计学意义(<0.05或0.01)。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对比传统置管冲洗引流术治疗胸腰椎病变术后创口感染患者,着实提高了临床疗效,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儒林;王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下尿路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评估与护理

    目的:探讨下尿路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护理方法。方法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于我院行下尿路术后发生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患者共78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的护理,观察组患者进行有针对性的系统护理,观察两组护理后痉挛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发生痉挛3(7.69%),对照组患者发生痉挛11(28.2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5.13%;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5.38%。结论尿路术后膀胱痉挛性疼痛的护理非常重要,在临床上需要根据患者的疼痛程度采取有针对性的护理,这样会减少痉挛的发生,提高临床护理的效果。

    作者:杨建梅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血清GP73、AFU和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血清高尔基体蛋白73(GP73)、α-L-岩藻糖苷酶(AFU)和甲胎蛋白(AF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104例肝脏疾病患者根据疾病类型分为原发性肝癌(PHC组,n=54例)和肝硬化(LC组,n=50例),同期选择48例门诊正常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检测各组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比较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和单一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 PH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LC组和对照组(<0.05),LC组患者血清AFP、AFU和GP7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0.05);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均明显高于单一指标检测(<0.05)。结论血清AFP、AFU和GP73联合诊断PHC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明显优于单一诊断,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胡汉国;魏三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骶管麻醉和局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切术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骶管麻醉和局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切术在术中和术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接受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和术式上经统计学分析无明显差异(>0.05)。对照组采用骶管麻醉下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治疗组采用局部浸润麻醉下痔上黏膜环切术。结果两组麻醉方式下手术都取到了治疗的效果。两组麻醉的患者的血压、心率在术中无统计学差异(>0.05);手术时间、术后尿潴留发生率、恢复活动时间、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两组患者在术中血压、心率上无明显差异,但是骶管麻醉组患者在术后尿潴留、术后活动时间、手术费用上均高于局麻组。局麻下行痔上黏膜环切术是安全可靠的麻醉方式。

    作者:许成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品管圈活动在提高心内科住院患者大小便标本送检率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品管圈活动对心内科病房住院患者的大小便检验标本送检率的影响,提高医疗护理安全质量。方法我科设立品管圈活动小组,对影响大小便标本送检率的现状问题调查进行要素分析,建立并落实相应质量改进措施。结果与结论可有效的提高患者留取大小便标本的及时率和送检率,从而降低医疗纠纷和差错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余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病例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分析

    分析病历讨论在《药理学》教学中的运用价值。进行《药理学》教学过程中,合理加入病例讨论。评价此种教学模式的实际效果,并且有针对性的提出自己的一些体会。

    作者:陆恒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脑出血昏迷患者的急诊护理措施及护理分析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显著(<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显著(<0.05)。结论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作者:黄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慢性便秘患者生活方式干预及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生活方式干预对慢性便秘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慢性便秘患者按随机对照的原则进行分组,分为生活方式干预组与非干预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结果生活方式干预组患者的使用药物率及每周使用药物率等与于非干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慢性便秘患者给予生活方式干预可减少刺激性药物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兰改化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120例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患者的分析

    目的:分析消化内科院内感染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消化内科2011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120例院内感染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入院后行全身检查,分析感染情况、部位、病原菌及住院时间与院内感染的关联。结果院120例院内感染患者中56.6%为男性,43.3%为女性,对比无明显差异(>0.05);年龄<50岁院内感染率为41.7%,低于≥50岁58.3%,对差异明显(<0.05),提示年老为院内感染危险因素;120例患者中79.2%为呼吸道感染,其中48.3%为下呼吸道,30.8%为上呼吸道;16.7%为胃部感染,3.3%为泌尿系感染;分离出42株病原菌,其中33.3%为铜绿假单胞菌,16.7%为肺炎克雷伯菌,阴沟杆菌与大肠埃希菌均为14.3%,9.5%为产气杆菌,7.1%为鲍氏不动杆菌;60.0%平均住院时间为(16.8±5.7)d,40.0%为(13.1±2.4)d,对比差异明显(<0.05),提示住院时间越长院内感染率越高。结论消化内科院内感染直接关联与年老与住院时间,为此需重点关注,以减少院内感染现象。

    作者:徐杰 刊期: 2016年第20期

  • 关节镜下ACL胫骨止点撕脱性骨折治疗体会

    前交叉韧带(anterior erueiatliga-ment,ACL)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是四肢骨折中较为少见的关节内骨折,是ACL损伤类型中的一种,如果处理不当可导致关节不稳、疼痛、肢体功能障碍。随着关节镜技术的迅猛发展,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ACL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不但为解剖复位提供了极好的条件而且术后关节功能恢复良好。为了探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ACL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笔者于2007年4月~2011年4月采用关节镜辅助下微创治疗ACL胫骨髁间嵴撕脱性骨折,现报告如下。

    作者:何伟 刊期: 2016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