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伟
目的:探究慢阻肺(COPD)合并肺间质纤维化经CT与传统X线诊断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5年6月收治的180例慢慢阻肺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以随机平行的方式分成观察组、对照组,各90例。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通过CT、传统X线诊断。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11%(82/90)、86.67%(78/90),观察组诊断符合率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差异,>0.05。结论 COPD合并肺间质性纤维化经CT、X线诊断,均可达到诊断效果,但应结合患者病情、恢复和身体状况选择适宜的诊断方式,以防止滥用CT检查诊断,导致患者产生较大的心理和经济压力,并对身体健康构成不良的影响。
作者:缪体军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疾病患者生化指标与甲状腺功能标的变化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象来源于我院2013.11~2015.11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选出良性甲状腺结节患者42例、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45例及甲状腺癌患者39例,另选取同期于我院健康体检的正常人40例设为对照组,检测4组生化指标与内分泌指标,探讨上述指标变化意义。结果甲状腺疾病组内分泌指标、生化指标与对照组对比差异明显(<0.05),内分泌指标甲亢组异常。结论甲状腺功能异常会导致患者新陈代谢受到影响,这一现象密切关联于甲状腺内分泌异常。
作者:齐铁莉;王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评价西帕依固龈液防治牙龈炎的疗效。方法选取本院确诊为牙龈炎患者100例,按照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治疗组给予西帕依固龈液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泰含漱液治疗,两组在使用药物30min内均不再使用清水漱口、饮水及进食,10d后复查并记录龈沟出血(SBI)、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不良反应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龈沟出血、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有明显下降,治疗组的效果比对照组效果显著(<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4.00%,对照组有效率为82.00%,两组比较差具有统计学意义(<0.05),治疗中均无不良反应。结论西帕依固龈液防治龈沟出血现象效果显著,降低龈沟出血指数,预防牙龈炎及促进牙龈炎患者康复,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姜彤;王凯丽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严重眼表疾病患者治疗中应用羊膜移植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在我院接收治疗的严重眼表疾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应用羊膜移植对30例患者实施治疗,观察、分析治疗效果。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没有感染出现,没有排斥反应出现,患者眼表重建良好,经3~9个月的随访,1例复发性翼状胬肉患者复发,复发率为3.3%,其余患者恢复较为良好,患者视力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升。结论应用羊膜移植能够实现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促进眼表病变组织的重建,使患者视力得到明显改善,具有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陈陟;王达夫;吕维娜;梁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肠道实热型慢传输型便秘(STC)与部分神经递质的关系。方法纳入肠道实热证STC患者30例,另随机选取3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检测血清中VIP、SP水平。结果肠道实热证STC患者血清VI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0.05);肠道实热证STC患者血清SP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0.05)。结论本研究为肠道实热型STC患者的诊断、治疗提供了资料,同时也证实VIP、SP与STC中医证型存在关联性。
作者:查德华;王建民;汪伟;王乐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对宫颈扩张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来我站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终止妊娠的健康妇女7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对照组行常规无痛人工流产术,观察组在术前2 h将米索前列醇200 ug放置于阴道后穹窿处,手术方式同对照组。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人工流产术前阴道放置米索前列醇可有效扩张和软化宫颈,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增加手术安全性,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沙尼亚?胡沙英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为了深入研究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的重要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住院治疗的宫腔粘连患者50例,为这些患者提供B超检查,并观察患者子宫内膜与宫腔内的声像改变情况,根据患者的病情,在B超的监护下实施宫腔镜分离术,对分离粘连部位实施指导。结果宫腔粘连的B超影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宫腔积液型,表现为轻重不一的宫腔分离,内部有夜行暗区,周围强回声光带,共11例;另一种为宫腔非积液型,表现为回声不光滑、不连续;或表现为内膜回声不规则,呈混合型回声、低回声,共39例。结论 B超监护对宫腔镜下分离宫腔粘连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王鹏 刊期: 2016年第20期
临床科研通过对临床数据的收集整理来验证假设、回答临床问题,终服务于临床,因此高质量的临床数据是临床研究成功与否的关键。建立高水平的科研团队是临床研究的基础,在研究过程中必须重视和加强数据管理,并且建立完善的质控体系。
作者:段显琳;张慧;徐建丽;曹海洲;陈刚;曲建华;海龙;江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探讨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在治疗四肢骨折中的临床疗效及优越性。分析我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临床资料,依据固定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解剖钢板固定组(对照组)和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研究组)。锁定加压钢板固定组临床治疗优良率明显高于解剖钢板固定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锁定加压钢板内固定治疗四肢骨折患者,固定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姜洪波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分析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及对高敏C-反应蛋白的影响。方法主要的研究对象为在2014年6月~2015年6月内,我院一共收治的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60例。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分别给予一般常规治疗方法和通心络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方法。分析对比两组患者的高敏C-反应蛋白、心绞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接受两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后,研究组的治疗总体有效率(96.7豫)显著高于对照组(83.3豫);研究组治疗后心绞痛发作频率、心绞痛发作时间、血脂水平以及高敏C-反应蛋水平均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患者采用治疗方法,效果显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医学上大力推广使用。
作者:美合日妮萨罕?麦麦提托合提;怕提古丽?沙比尔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应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选择拟行硬膜外麻醉下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组(试验组)和术后镇痛组(对照组)两组,每组50例。试验组于术前2d使用丁丙诺啡透皮贴剂,术后使用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推注 bid;对照组术前给予与丁丙诺啡透皮贴剂相似的空白贴剂,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及帕瑞昔布钠40mg静脉推注bid。记录每例患者术后12 h、24 h、48 h、72 h的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和发生不良反应的例数,术后48h患者满意度、术后72h患者的KSS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术后VAS评分、KSS评分、术后追加盐酸曲马多及盐酸哌替啶用量无统计学差异(>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率低于对照组;试验组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0.05)。结论同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相比,丁丙诺啡透皮贴剂超前镇痛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后镇痛效果满意,且不良反应少,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周丽华;李宗莉;刘黎莎;孙祥恩;谢宜名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通过mini-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和Roche cobas h 232心脏标志物检测仪测定N末端脑钠肽前体的方法比对,探讨两种方法检测结果的偏差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检测结果是否具有可比性。方法以mini-VIDAS荧光免疫分析仪作为参考仪器,Roche cobas h 232心脏标志物检测仪作为实验仪器,依据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协会(CLSI)EP9-A2文件的要求设计比对方案,以采集自临床患者的空腹新鲜血清标本作为待测标本,以美国临床实验室修正法规1988(CLIA,88)允许总误差的1/2作为标准,对2台仪器检测结果间偏差进行评估。结果荧光免疫法与免疫层析法比较,r2>0.95,2台仪器的相关性好,在医学决定水平x=300,x=450,x=900时,免疫层析法的预期相对偏倚分别是29.75%,18.47%,7.18%,在x=300,两种方法存在统计学差异,偏倚不可被临床接受。结论临床实验室内同一检测项目同时在两套系统检测时,应进行比对实验和偏倚评估,以确保检测结果具有可比性。
作者:王卓;周言言;王雅琳;佟凤芝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对中期引产患者采用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尔进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抽取我院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32例中期引产患者,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通过利凡诺尔接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米非司酮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平均引产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产后2h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0.05);观察组产后清宫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0.05)。结论中期引产患者通过米非司酮与利凡诺尔联合进行治疗,可获得理想的引产效果,降低产后出血量与产后清宫率。
作者:张小云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联合使用黄芪注射液在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疗效。方法将诊断明确的40例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随机分为2组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5%。对照组总有效率85%。两组比较(<0.01),有显著差异,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煤工尘肺合并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急性加重发作期在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对于改善心、肺功能疗效良好。
作者:邹辉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分析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于2014年8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脑出血昏迷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两组,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接受急诊护理措施。比较两组的抢救成功率和死亡率,并且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为93.3%,高于对照组的82.2%,差异显著(<0.05)。观察组的死亡率为6.7%,低于对照组的17.8%,差异显著(<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和Barthel指数,差异显著(<0.05)。结论急诊护理措施在脑出血昏迷患者中具有十分高的应用价值,能够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促进患者术后的康复预后。
作者:黄栩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与肾细胞癌的CT鉴别诊断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放射科68例行CT检查的肾细胞癌患者临床资料设为试验组,将同期我院31例行CT检查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时相CT值及常规征象的差异。结果试验组患者皮质期、肾盂期时相CT值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0.05),而其平扫期、皮髓期时相CT值较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0.05);试验组患者CT征象假包膜、快进快出强化检出率分别为33.8%、41.2%显著高于对照组6.5%、9.7%,而其均匀强化、延迟强化检出率分别为1.5%、5.9%显著低于对照组1.9%、71.0%,比较均具有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平扫期、肾盂期高时相CT值及快进快出强化是诊断肾细胞癌的重要特征,而延迟强化是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具诊断价值的特征,临床上应加以鉴别诊断。
作者:范娜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观察社区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几年收治的脑卒中偏瘫患者50例作为观察组,将同期收治的5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予以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针灸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针灸结合康复治疗脑卒中偏瘫,效果显著,并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晓明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综合症(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行可控低温射频消融辅助上气道手术(Coblation assisted upper airway proce-dure,CAUP)后的有效护理及并发症预防方法。方法对我院2013年~2015年12月由于OSAS的50例患者进行CAUP治疗,做回顾性分析。结果46例患者按预期术后4d出院;3例患者因肿胀、渗血、疼痛等原因延迟3~6d出院,1例患者因出血、缝线脱落等原因再次手术。结论加强术前的护理宣教,指导放松训练,术后应加强病情观察,口腔护理及功能锻炼,持续低流量给氧,以保证预期治疗效果。
作者:杨玲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治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4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MDS患者38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地西他滨组20例,联合化疗组18例。地西他滨组患者接受地西他滨治疗,联合化疗组患者接受三尖杉酯碱+阿糖胞苷、柔红霉素+阿糖胞苷联合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情况,同时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联合化疗组、地西他滨组的总缓解率及总有效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地西他滨组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联合化疗组(<0.05)。结论地西他滨应用于高危MDS的治疗效果与传统联合化疗方法基本一致,但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因此是高危的MDS患者更优的治疗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赵小强;吴雅莉;杨海平 刊期: 2016年第20期
目的:探讨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106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3例。观察组患者给予靶点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疼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低,且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住院时间不同,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低于对照组患者(<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后优良率分别为94.34%、77.36%,前者高于后者(<0.001)。结论射频热凝联合小针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可有效缓解患者疼痛、缩短住院时间,且疗效优于单纯靶点射频热凝治疗,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和晓峰;杜龙焰 刊期: 2016年第2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