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骏;贺清云;蔡建新;乐冬林
目的 研究补充微量营养素对艾滋病人免疫状态的影响.方法 选择艾滋病人,试验组服用复合微量营养素片,对照组服用安慰剂.研究开始及结束时分别进行体格测量、免疫状态的测定.结果 试验前各组对象的身高、体重和微量营养素摄入、细胞免疫及体液各项指标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6个月后,艾滋病人试验组免疫细胞及体液免疫指标均高于对照组,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补充微量营养素能增进艾滋病人细胞免疫功能,并能提高艾滋病人体内IgA、IgG、IgM、补体C3水平.
作者:赵飞;孙定勇;朱谦;崔兆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究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空腹血清ω-3脂肪酸水平对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 测定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GDM组)、40例正常妊娠孕妇(正常妊娠组)空腹血清ω-3脂肪酸、胰岛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并计算2组孕妇胰岛素抵抗指数(Insulin Resistance IRI).结果 GDM组孕妇空腹血清ω-3脂肪酸水平较正常妊娠组明显减少,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78,P<0.05);GDM组孕妇IRI、空腹血糖、胰岛素、HbA1c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妊娠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6,t=18.25,t=15.31,t=13.24,P<0.05). (2) GDM组孕妇血清ω-3脂肪酸水平与IRI、空腹血糖、HbA1c呈负相关(r=-0.812,r=-0.545,r=-0.296,P<0.05),与胰岛素水平无相关性(r=0.197,P>0.05).正常妊娠组孕妇血清ω-3脂肪酸与IRI呈负相关, (r=-0.280,P<0.05),相关性小于GDM组,正常妊娠组孕妇ω-3脂肪酸水平与胰岛素、血糖、HbA1c无相关性(r=0.213、0.179、0.195).结论 提高GDM孕妇血清ω-3脂肪酸含量可减轻其胰岛素抵抗的程度.
作者:顾雅娟;邓超;王英红;刘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1-2013年北京市宣武区中小学校传染病流行情况,为有效降低学校传染病发病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3年中小学校传染病疫情进行分析.结果 宣武区2011-2013年学校发生乙、丙类传染病共9种512例;3年平均发病率为405.54/10万;呼吸道传染病发病集中于秋冬季,肠道传染病发病集中于夏秋季;发病地区广泛;小学阶段发病率为16.54‰,中学阶段发病率为3.74‰.结论 宣武区学校应继续加强传染病防控工作.应根据流行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相关疫苗接种,增强学生群体免疫水平,有效预防学校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
作者:邱云青;杨春雷;黄艳;李芹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描述2004-2013年安徽省外省报本地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并分析其报病情况.方法 对2004-2013年外地报本地丙型肝炎网络报告病例数的流行病学特征(性别、年龄、城乡、职业)进行分析,并进行其与医疗机构数的线性相关分析,且对报告病例所属地区构成比进行x2趋势检验.结果 2004-2013年安徽省外地报本地丙肝病例报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3年报告丙肝病例数为330例,较2004年(73例)上升了352.05%;年龄主要分布在30~ 50岁(49.24%)之间,职业以农民(47.73%)为主.外省报本地丙肝病例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邻省、市等地区,病例所属地区多为安徽北部城市;中部地区病例构成呈总体上升趋势.2004-2013年外省丙肝报告医疗机构数增加与报告丙肝病例数上升呈正相关(r=0.965,P<0.05).结论 外省报本地病例主要为本省北部农村外出务工至沿海及邻省等地区人员,提示应加强流动人群的监管力度及地区疫情监测.
作者:崔利利;王建军;曹琛;王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的污染状况,2013-2014年连续2年对海南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残留量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结合海南省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数据,对海南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进行膳食暴露评估.方法 充分考虑海南各县市水果的种植面积、生产季节、人口分布等情况,在海南10县市采集水果样品499份(其中田间果园采集358份,农贸市场或超市采集141份),检测抑霉唑、嘧霉胺残留量.采用国内理论大膳食摄入(National Theoretical Maximum Daily Intake,NTMDI)法对海南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抑霉唑、嘧霉胺风险指数分别为:6.50%和1.36%.未检出结果以0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为:0.00437μg/kg bw/d和0.00519 μg/kg bw/d;未检出结果以1/2LOD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为:0.00530 μg/kg bw/d和0.00612 μg/kg bw/d;未检出结果以LOD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为:0.00628 μg/kg bw/d和0.00710 μg/kgbw/d.结论 抑霉唑、嘧霉胺风险指数均远小于100%.未检出结果以0、1/2LOD、LOD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均远小于抑霉唑ADI (0.03 mg/kg bw/d)和嘧霉胺ADI (0.2 mg/kg bw/d),表明海南居民对于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的暴露是安全的.
作者:王玉健;庞道标;黄惠玲;庄鹏;董存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益生菌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降低肠道内毒素水平,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起到预防和改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以及益生菌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伟;高鹏飞;姚国强;李晶;刘乔;胡殿庚;张和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评价超长疗程阿米卡星在治疗耐多药肺结核中的疗效与药物安全风险.方法 将138例耐多药肺结核病例随机分组,治疗组77例,对照组61例.化疗方案:治疗组方案为12AmZEPLvTh/12ZEPLvTh,对照组方案为6AmZEPLvTh/1 8ZEPLvTh;2组于治疗前、治疗6月末、治疗12月末及治疗24月末分别进行X线、痰菌检查;对2组同期的肺部X线病灶吸收率、痰菌阴转率进行比较.监测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期进行比较.结果 2组共有105例完成化疗疗程,治疗组57例,对照组48例.治疗6月末,治疗组痰菌阴转率、肺部病灶X线吸收有效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月末,治疗组痰菌阴转率、肺部X线吸收有效率与对照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4月末,治疗组与对照组痰菌阴转率、肺部X线吸收有效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完成疗程病例中,2组阿米卡星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退组病例中,因阿米卡星不良反应而发生的退组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米卡星注射剂的12个月超长疗程治疗耐多药肺结核的疗效优于6个月疗程的疗效;在严密监测下,超长疗程阿米卡星注射剂治疗是相对安全的.
作者:姜君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镇江市京口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以下简称乙肝)流行趋势和报卡质量,为制定控制措施和规范医疗单位法定传染病报告提供依据.方法 收集2009-2013年京口区乙型病毒性肝炎传染病报告卡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乙肝疫情和报告卡质量进行分析.结果 2009-2013年京口区共报告乙肝117例,年报告发病率波动在5.13/10万~7.18/10万之间.全年均有发病,主要集中在20~50岁组,男女性别比为2∶1.职业分布以工人、农民为主,占36.75%.全区6个街道(乡镇)均有病例报告,以正东路街道发病率高.城区与乡镇无明显差别.报卡384张,删除269张.结论 京口区乙肝呈散发状态,删除卡占70.05%,采取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主的综合防制措施,积极开展乙肝防制卫生知识宣传,同时加强对医疗机构传染病报告相关业务人员的培训和督导,是有效控制乙肝发病及流行,提高疫情报告质量的关键.
作者:董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提升医院食堂治疗膳食制作、分装、配送过程中食品卫生的质量,研究将HACCP体系应用于治疗膳食的管理中,探索出一条保障患者健康安全、提高饮食干预效果的有效途径.方法 应用HACCP理论,结合治疗膳食工作流程和相关资料,确定关键控制点和控制措施.结果 通过危害分析,确定关键控制环节为:①食物原料验收;②原料称量;③原料初加工;④烹制;⑤分装回收;⑥宣教配送.并且针对每一个关键控制点,提出建立相应的控制措施.结论 在医院食堂实施HACCP系统,对保障患者的饮食卫生安全、改善患者饮食干预效果不仅是一种切实可行而且是非常有效的管理方法.
作者:姬旭慧;吕全军;王少光;周燕;刘长凤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为全面控制事件提供依据.方法 从现场卫生学、现场流行病学、询问调查、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描述.结果 事件为中央厨房擅自变更生产场所,未经许可自制卤蛋,因不洁操作导致沙门菌污染所致.结论 该事件提示中央厨房应引进更先进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才能有效降低食品安全风险.
作者:符艳;徐艳钢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干化学试带法尿蛋白阴性且沉渣镜检管型异常标本的疾病类型以及高血压和糖尿病早期肾损伤的检查.方法 对33例试带法尿蛋白阴性标本进行湿化学法检测及沉渣镜检.结果 33份标本湿化学法均显示尿蛋白阳性,沉渣镜检管型异常.这些标本中高血压患者居多,占42.4%.5例患者CysC超过正常.结论 试带法尿蛋白检测阴性的标本,特别是高血压及糖尿病病人的标本,好同时做湿化学法比对,每份标本均应做尿沉渣镜检.尿微量白蛋白可以作为检测早期肾损伤的有效手段.
作者:马海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EMA (Ethidium Monoazide)能选择性与死细胞DNA非可逆共价结合的特性,建立EMA-RTQ-PCR方法快速鉴别沙门菌死活细胞.方法 选择300μl、3.3×108 CFU/ml沙门菌灭活条件;检测RTQ-PCR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选择能抑制3.3×1o8 CFU/ml死细胞DNA扩增的EMA浓度,观察该浓度EMA对活菌扩增的影响.结果 灭活条件为65℃、10 min;RTQ-PCR检测沙门菌的灵敏度为25 CFU,特异性好;30 μg/ml的EMA可抑制3.3×108 CFU沙门菌死细胞DNA的扩增;30 μg/ml的EMA对活菌扩增的影响可通过离心消除;活菌数/死菌数≥40%时,可以检出活菌;当活菌数量足够大时,死菌的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快速鉴别沙门菌死活细胞EMA-RTQ-PCR方法可行,能有效避免单纯PCR检测沙门菌产生的假阳性结果.
作者:余秋阳;欧阳效鹏;尚静晔;刘祥;余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查明一起因同源就餐致疑似食物中毒事件的原因,找出致病因子,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方法 对该事件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对采集到的样品进行检测.结果 本次事件中,共有16名发病者,平均潜伏期5h左右,食品加工用具、1份剩余菜品、2份腹泻物样品中检出副溶血弧菌.结论 该次事件可疑为副溶血弧菌感染食物中毒事件.
作者:张海央;陈辉华;王倩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找出其健康素养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传播、健康促进等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按照安徽省农村地区的地域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分层随机抽取3个样本县中16~ 70岁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综合得分平均为(52.3±12.8)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被调查者健康素养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维度分,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各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9.3±6.5)分、(22.7±6.4)分和(10.3±3.1)分;按知识模块分,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以及基本医疗素养平均得分分别为(1.9±1.3)分、(11.4±3.7)分、(5.5±2.7)分、(16.6±4.4)分和(10.5±3.8)分.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是该地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居民健康观念亟待加强;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较低,是影响慢性病防控效果的不利因素.
作者:杨金侠;耿晴晴;徐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单核细胞miR-21水平相关代谢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2013年10月-2014年2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体检正常健康人外周单核细胞miR-21相对水平及其体外培养上清液IL-1β与IL-6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e,TG)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他体格及代谢因素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组、超重组及Ⅰ型肥胖糖尿病组其miR-21水平分别升高1.95倍、1.97倍及1.99倍(P<0.05);女性、男性糖尿病患者分别与健康女性、男性相比,其miR-21水平分别增高1.89倍与2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外周单核细胞在体外与佛波酯(PMA)及脂多糖(LPS)共孵育后,培养上清液IL-1 β与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HbA1c及FPG与miR-21相对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影响大小为HbA1c>FPG,为正影响.结论 miR-21相对水平在2型糖尿病代谢控制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斌;刘文卫;贺勇;胡颖嵩;张真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实验以PC12细胞系为实验对象进行研究,探讨丙烯醛对其毒性作用及其特征,为丙烯醛对AD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细胞急性毒性实验测得其LC50;测定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后的细胞内总GSH含量和caspase3酶活性,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aspase3蛋白质在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 经CCK-8毒性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测定丙烯醛LC50分别为29.91 μM、21.94μM;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24 h后可引起细胞内总GSH的下降;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24 h后细胞内caspase3酶活性未见明显上调,但短时间处理(2h、4h和8 h)可见明显上调倾向;western blot实验可见不同浓度丙烯醛处理8h后有caspase3蛋白表达上调,而处理24 h后caspase3蛋白表达下降.结论 丙烯醛对PC12细胞有较强的急性毒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丙烯醛诱导的细胞内GSH的耗竭和细胞凋亡以及细胞坏死有关.
作者:陈佳红;朱文秀;潘菲菲;赵康均;胡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湖北省75所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63 320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02%.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都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6.66%),其次是上呼吸道(12.87%),泌尿道(1 1.31%)和表浅切口感染6.19%.医院感染常见的分离菌株是铜绿假单胞菌(16.22%)、大肠埃希菌(14.43%)、金黄色葡萄球菌(10.85%)、肺炎克雷伯菌(10.74%)、鲍曼不动杆菌(9.51%).结论 侵入性诊疗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因素的目标性监测.另外,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应重视患者微生物标本的送检.
作者:许川;徐敏;梁艳芳;熊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白银市2013年布鲁氏杆菌病(以下简称布病)发病特征,为制定布病预防和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白银市2013年布病监测资料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全年共新发病例103例,发病率5.98/10万;发病高峰在3-7月份;男性发病人数高于女性,男女比例为1∶0.26;年龄主要集中在青壮年,20~ 59岁患者占79.61%,60岁以上人群占14.56%;职业分布以农民多,占87.38%;高危人群血清阳性率为8.12%;羊血清阳性率为2.38%,牛血清阳性率为0%.结论 羊是白银市布病的主要传染源,做好动物防疫监管,才能从源头控制布病的传播;此外,做好高危人群布病监测,开展布病防治宣传教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是预防人间布病的主要途径.
作者:周红;刘志琦;桑延永;王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情况,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VITEK-2全自动细菌鉴定及药敏分析仪对我院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呼吸道感染患者分离出的717株病原菌进行分析及鉴定.结果 717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菌665株占92.7%,排在前4位的是鲍曼不动杆菌239株占33.3%,铜绿假单胞菌150株占20.9%,肺炎克雷伯菌101株占14.1%,粘质沙雷菌32株占4.5%;革兰阳性菌42株占5.9%,主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屎肠球菌;真菌10株占1.4%,均为白色假丝酵母菌.多重耐药菌223株占31.1%.药敏结果显示: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分别为2.1%和10.0%,亚胺培南耐药率分别为43.1%和38.7%;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和氨曲南耐药率>70%;肺炎克雷伯菌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耐药率<10%,对头孢曲松、头孢他啶和头孢吡肟耐药率均>75%;金黄色葡萄球菌万古霉素和利奈唑烷100.0%敏感,可作为重症感染时经验用药.结论 ICU患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对常用抗生素耐药严重,且呈多重耐药.应加强细菌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合理用药、减少多重耐药菌产生、降低医院感染率.
作者:杜红丽;张梅;刘娜;张长庚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血清热休克蛋白70 (HSP70)、N-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在心力衰竭分级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80例入选者分为正常对照组与CHF组,CHF组根据临床心功能NYHA分级分为Ⅰ~Ⅱ级组、Ⅲ级组、Ⅳ级组,测定各组患者血清HSP70、NT-pro BNP水平,并做分析与比较.结果 CHF患者血清HSP70、NT-pro BN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7,13.75,P<0.05),且随着心功能NYHA分级的增加而显著增高;心衰各组与对照组间HSP70、NT-pro 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06 ~ 25.38,12.41~ 34.36,P<0.05);心衰各组间HSP70、NT-pro BNP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9.44~20.33,8.48 ~ 21.95,P<0.05).HSP70与NT-pro BNP水平呈正相关(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rs=0.766,P<0.05).结论 血清HSP70、NT-pro BNP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心功能密切相关,随心衰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且2指标之间具有相关性,对心衰的临床诊断与病情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佼磊;逢帅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