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川;徐敏;梁艳芳;熊薇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蕉城区法定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防控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蕉城区2009-2013年法定传染病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蕉城区2009-2013年报告法定传染病25种22 323例,死亡10例,年均发病率为1 037.96/10万,死亡率0.46/10万,病死率0.45‰;以肠道传染病为主,占43.76%,其次为血源及性传播疾病,占37.30%;发病前5位是手足口病、梅毒、乙肝、流行性腮腺炎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占85.35%;死亡率首位是艾滋病,其次是肺结核和乙肝,疟疾和麻疹居第3位;病死率依次为疟疾、艾滋病和麻疹;城区和城乡接合部发病率较高;发病呈双峰为4-7月和10-12月;发病率男女性别比为1.25∶1,以散居儿童为主,高发人群为0~4岁.结论 2009-2013年蕉城区法定传染病呈上升趋势,手足口病、梅毒和乙肝为主要传染病,应调整相应的防控策略,有效控制传染病流行.
作者:卓水生;刘和华;郭捷;陈菁;陈芬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总结产后甲状腺炎的临床及超声声像图特点,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方法 收集25例产后甲状腺炎患者的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和超声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产后甲状腺炎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既可以表现为甲亢,也可以表现为甲减; (2)、实验室检查:25例患者产后6个月检查,72.0% (18/25)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阳性;产后18个月随访,经过治疗后仍有20.0% (5/25) TSH>4.8 mU/L; (3)、超声声像图表现:25例患者均表现为双侧甲状腺增大,A型(回声正常)4例,B型(回声不均匀)6例,C型(回声弥漫性减低)15例.产后18个月随访,10例A型与B型患者1例TSH >4.8 mU/L,15例C型患者4例TSH >4.8 mU/L;(4)、产后甲状腺炎患者产后6个月不同回声类型相对应的TPOAb和TSH的比较,C型组TPOAb滴度、TSH值均明显高于A型组(P<0.05).结论 产后甲状腺炎的临床症状、体征、超声声像图表现无特异性,结合实验室TPOAb测定可确诊;声像图中低回声出现的范围与甲状腺TPOAb滴度水平、甲状腺功能损害程度有关.
作者:刘典美;邵伟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对岳池县2004-2013年10年间鼠传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为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2004-2013年鼠传及虫媒传染病发病状况及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鼠传及虫媒传染病报告发病1 360例,年发病例数依次为272例、270例、207例、139例、91例、63例、109例、80例、77例和52例,年发病率为11.83/10万,发病总体趋势在逐年降低;鼠传及虫媒传染病发病占传染病发病总数的4.39%(1 360/30 995);主要病种为细菌性痢疾、乙脑、疟疾、钩体病和出血热,分别占鼠传及虫媒传染病发病总数的59.41%、21.99%、14.71%、3.46%和0.44%.结论 岳池县鼠传及虫媒传染病总体流行趋势下降,但返乡民工输入性疟疾病例时有发生,乙脑持续高发,且由于鼠传及虫媒传染病受地理自然环境、特殊气象因素、社会经济条件的影响较大,鼠传及虫媒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不容乐观.
作者:熊谋林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蓝光暴露对视网膜色素上皮(Retinal Pigment Epithelial,RPE)细胞的形态和cAMP-PKA信号的通路影响.方法 利用蓝光仪对RPE细胞进行0 min、20 min、40 min和60 min的蓝光照射.在光暴露后30 min、4h和24 h,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RPE细胞的形态学变化;在光暴露后30 min,采用ELISA试剂盒检测细胞上清液cAMP和PKA浓度的变化.结果 RPE细胞密度随光暴露时间增加而逐渐降低,包膜包裹的细胞碎片随光暴露时间增加而逐渐增多,细胞形态由贴壁生长呈多边形向悬浮生长呈圆形或类圆形改变.在蓝光暴露后,cAMP浓度随光暴露时间延长而呈显著下降(P<0.05);PKA浓度在前40 min内并未显著下降,而在60 min时其浓度急剧下降.结论 蓝光暴露可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中cAMP-PKA信号通路下调,诱导凋亡发生,且细胞损伤愈严重,cAMP和PKA浓度愈低.
作者:杨薇粒;金犇;孙靓;张文婷;耿辉;马乐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分析海南省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发生特征,评价AEFI信息管理系统运转质量和疫苗安全性,指导预防接种工作.方法 通过全国AEFI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海南省2011-2013年AEFI监测数据,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海南省2011-2013年共报告AEFI 3 860例,报告发生率为3.14/万剂.AEFI报告市县覆盖率100.00%,48 h及时报告率96.35%,48 h及时调查率99.44%.AEFI分类一般反应占73.91%,异常反应占21.99%,偶合症3.89%,其他反应占0.21%,异常反应主要以过敏性皮疹、卡介苗淋巴结炎和血管性水肿为主.全年均有AEFI报告,5月和11月报告AEFI多,男女性别比例为1.60∶1,3岁内儿童报告多.AEFI转归情况:治愈占99.80%,后遗症4例,死亡4例.结论 海南省AEFI监测敏感性较高;AEFI主要以一过性反应为主,目前所使用的疫苗是安全的;需加强对基层接种人员接种技术培训.
作者:陈碧玉;曾雪霞;黄雅靖;莫少雄;潘婷婷;何剑;孙莲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2年血培养的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为临床血流感染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BacT/Alert 3D全自动血培养仪进行血培养,VITEK-2 Compact全自动鉴定药敏仪进行鉴定、药敏试验,用WHONET5.6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从1971份血培养标本中共分离病原菌393株,检出阳性率为19.9%;其中革兰阳性菌167株,占42.5%,革兰阴性菌140株,占35.6%,真菌86株,占21.9%.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85.1%,大肠埃希菌和克雷伯菌属产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78.3%和75.0%,耐碳青霉烯类的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达20.0%.真菌对伏立康唑、伊曲康唑高度敏感.结论 引起血流感染的病原菌菌种复杂,耐药率高,临床应重视血培养标本送检和细菌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牛小斌;荆鹏伟;李永伟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湖北省医院感染的现状及危险因素.方法 采取床旁调查与病历调查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诊断标准》对湖北省75所医院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 共调查63 320名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现患率为3.02%.患者性别、年龄、手术、动静脉插管、使用呼吸机、泌尿道插管、气管切开、血液透析都是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医院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为主(46.66%),其次是上呼吸道(12.87%),泌尿道(1 1.31%)和表浅切口感染6.19%.医院感染常见的分离菌株是铜绿假单胞菌(16.22%)、大肠埃希菌(14.43%)、金黄色葡萄球菌(10.85%)、肺炎克雷伯菌(10.74%)、鲍曼不动杆菌(9.51%).结论 侵入性诊疗操作是医院感染的重要危险因素,应加强相关因素的目标性监测.另外,为及时发现医院感染,应重视患者微生物标本的送检.
作者:许川;徐敏;梁艳芳;熊薇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烟叶复烤厂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探讨预防职业病危害因素对策,保护劳动者健康.方法 对烟叶复烤厂工作场所进行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检测,结合部分接害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烟草尘合格率为50.5%,关键控制点是选叶、摆把、除尘等;煤尘合格率为100.0%;其他粉尘合格率为82.1%,关键控制点是锅炉房除灰;噪声合格率为79.8%,关键控制点是摆把、打叶、烤片/烤梗等.结论 烟叶复烤厂存在的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是粉尘(总尘)和噪声,应加强粉尘和噪声作业环境的治理,加强作业人员的个人防护.
作者:岳倩;余涛;关陶;王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广州在校健康儿童金黄色葡萄球菌鼻携带率及该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方法 广州市荔湾区抽取1间幼儿园和1间小学,对纳入研究对象采集鼻拭子进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离鉴定,并对阳性菌株进行抗生素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 共纳入463名幼儿园儿童及1 012名小学生,小学生金黄色葡萄球菌鼻携带率(40.1%)比幼儿园儿童(31.1%)高,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05,P<0.0S).药敏结果显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rt Staphylococcus Aureus,MRSA)呈多药耐药状态,其对四环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的耐药率远高于甲氧西林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Sensitive Staphylococcus Aureus,MSS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广州荔湾区在校健康儿童鼻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较高,健康儿童鼻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高耐青霉素、红霉素及克林霉素.建议开展全国性监测,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傅锦坚;叶小华;姚振江;樊燕平;陈思东 刊期: 2015年第12期
非酒精性脂肪肝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肠道菌群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及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益生菌作为调节肠道菌群的有效手段,可以通过降低肠道内毒素水平,提高肠道黏膜屏障,减轻全身炎症反应等多种机制对非酒精性脂肪肝起到预防和改善作用.本文就近年来肠道菌群和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相关性以及益生菌的调节作用作一综述,为今后的研究应用提供依据.
作者:王晓伟;高鹏飞;姚国强;李晶;刘乔;胡殿庚;张和平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运用PDCA循环加强某院多重耐药菌管理,提高MDRO相关制度落实情况,降低MDRO检出.方法 收集资料分析现状,绘制鱼骨图找出多重耐药菌管理不到位的原因,针对原因制定持续改进计划,并采取修订相关制度、进行全员培训、加强巡查、随机提问、纳入考核等措施,检查评估执行的落实情况及效果,后进行反馈总结,进入下一次PDCA循环.结果 全员培训后,多重耐药菌相关知识的各项知晓率均提高到90%以上,较培训前有明显提高;PDCA循环实行后,医生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开具隔离医嘱率(81.9%)和护士执行相应的消毒隔离措施率(88.5%)均较改进前(32.0%、38.0%)有明显提高;自PDCA实行后,该院多重耐药菌检出数呈不断下降趋势,月均MDRO检出数[(166.00+33.05)株]也较前[(221.20+38.50)株]有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应用PDCA循环持续改进,可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管理措施的落实,降低耐药菌检出.
作者:殷珺妹;龙莉;杨亚敏;阚志超;田洁;张富玉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单核细胞miR-21水平相关代谢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技术及酶联免疫法分别检测2013年10月-2014年2月门诊2型糖尿病患者及体检正常健康人外周单核细胞miR-21相对水平及其体外培养上清液IL-1β与IL-6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腰臀比、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HbA1c)、甘油三酯(Triglycerie,TG)及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水平显著升高(P<0.01),其他体格及代谢因素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与健康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患者组、超重组及Ⅰ型肥胖糖尿病组其miR-21水平分别升高1.95倍、1.97倍及1.99倍(P<0.05);女性、男性糖尿病患者分别与健康女性、男性相比,其miR-21水平分别增高1.89倍与2倍(P<0.05).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组外周单核细胞在体外与佛波酯(PMA)及脂多糖(LPS)共孵育后,培养上清液IL-1 β与IL-6水平显著升高(P<0.05).HbA1c及FPG与miR-21相对水平之间存在线性关系;影响大小为HbA1c>FPG,为正影响.结论 miR-21相对水平在2型糖尿病代谢控制水平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作者:吴斌;刘文卫;贺勇;胡颖嵩;张真路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利用EMA (Ethidium Monoazide)能选择性与死细胞DNA非可逆共价结合的特性,建立EMA-RTQ-PCR方法快速鉴别沙门菌死活细胞.方法 选择300μl、3.3×108 CFU/ml沙门菌灭活条件;检测RTQ-PCR的灵敏度与特异性;选择能抑制3.3×1o8 CFU/ml死细胞DNA扩增的EMA浓度,观察该浓度EMA对活菌扩增的影响.结果 灭活条件为65℃、10 min;RTQ-PCR检测沙门菌的灵敏度为25 CFU,特异性好;30 μg/ml的EMA可抑制3.3×108 CFU沙门菌死细胞DNA的扩增;30 μg/ml的EMA对活菌扩增的影响可通过离心消除;活菌数/死菌数≥40%时,可以检出活菌;当活菌数量足够大时,死菌的存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快速鉴别沙门菌死活细胞EMA-RTQ-PCR方法可行,能有效避免单纯PCR检测沙门菌产生的假阳性结果.
作者:余秋阳;欧阳效鹏;尚静晔;刘祥;余倩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描述2004-2013年安徽省外省报本地丙型肝炎流行特征,并分析其报病情况.方法 对2004-2013年外地报本地丙型肝炎网络报告病例数的流行病学特征(性别、年龄、城乡、职业)进行分析,并进行其与医疗机构数的线性相关分析,且对报告病例所属地区构成比进行x2趋势检验.结果 2004-2013年安徽省外地报本地丙肝病例报告数呈逐年上升趋势,至2013年报告丙肝病例数为330例,较2004年(73例)上升了352.05%;年龄主要分布在30~ 50岁(49.24%)之间,职业以农民(47.73%)为主.外省报本地丙肝病例主要分布在沿海及邻省、市等地区,病例所属地区多为安徽北部城市;中部地区病例构成呈总体上升趋势.2004-2013年外省丙肝报告医疗机构数增加与报告丙肝病例数上升呈正相关(r=0.965,P<0.05).结论 外省报本地病例主要为本省北部农村外出务工至沿海及邻省等地区人员,提示应加强流动人群的监管力度及地区疫情监测.
作者:崔利利;王建军;曹琛;王玮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潍坊市2006-2013年风疹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预防控制风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潍坊市2006-2013年风疹疫情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潍坊市2006-2013年累计报告风疹发病875例,年均发病率为1.2266/10万.2006-2013年发病率(/10万)分别为0.21、0.24、0.18、7.46、0.35、0.80、0.10、0.53.2006-2013年年均发病率(/l0万)较高的有奎文区10.36,潍城区6.45,寒亭区4.49,坊子区1.84;男性发病514例,女性发病361例,男、女性发病率(1/10万)分别为1.45、1.05;年龄别发病率(/10万)0~9岁为1.10,10~ 14岁为1.62,15~ 24岁为5.99,25~ 34岁为0.87,35岁以上为0.06.875例病人中,3-6月发病的占85.71%;学生占57.47%,工人占9.37%,商业服务人员占6.17%,散居儿童占5.71%,农民占5.37%,托幼儿童占1.49%,其他占14.40%;有免疫史的占42.17%,无免疫史的占8.34%,免疫史不详的占49.48%.结论 潍坊市15 ~ 24岁年龄段以及学生为风疹的高发人群.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基础上,应针对重点人群进行风疹疫苗的查漏补种工作,加强疫情监测,预防风疹暴发,减少先天性风疹综合征的发生.
作者:邱德山;梁永柱;徐东;王江波;周伟;鞠兰芹;王庆霞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安徽省农村居民的健康素养现状,找出其健康素养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传播、健康促进等措施提供实证依据.方法 按照安徽省农村地区的地域特点及经济发展水平,分层随机抽取3个样本县中16~ 70岁的农村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健康素养综合得分平均为(52.3±12.8)分;不同年龄、职业、文化程度、收入水平的被调查者健康素养水平存在统计学差异;按维度分,健康知识和理念、健康行为和健康技能各维度平均得分分别为(19.3±6.5)分、(22.7±6.4)分和(10.3±3.1)分;按知识模块分,科学健康观素养、传染病预防素养、慢性病预防素养、安全与急救素养以及基本医疗素养平均得分分别为(1.9±1.3)分、(11.4±3.7)分、(5.5±2.7)分、(16.6±4.4)分和(10.5±3.8)分.结论 年龄、文化程度、收入、职业是该地区农村居民健康素养的重要影响因素;农村居民健康观念亟待加强;居民慢性病预防素养较低,是影响慢性病防控效果的不利因素.
作者:杨金侠;耿晴晴;徐静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为了解海南省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的污染状况,2013-2014年连续2年对海南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残留量进行监测,并根据监测数据,结合海南省居民膳食消费量调查数据,对海南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进行膳食暴露评估.方法 充分考虑海南各县市水果的种植面积、生产季节、人口分布等情况,在海南10县市采集水果样品499份(其中田间果园采集358份,农贸市场或超市采集141份),检测抑霉唑、嘧霉胺残留量.采用国内理论大膳食摄入(National Theoretical Maximum Daily Intake,NTMDI)法对海南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进行膳食暴露评估.结果 抑霉唑、嘧霉胺风险指数分别为:6.50%和1.36%.未检出结果以0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为:0.00437μg/kg bw/d和0.00519 μg/kg bw/d;未检出结果以1/2LOD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为:0.00530 μg/kg bw/d和0.00612 μg/kg bw/d;未检出结果以LOD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为:0.00628 μg/kg bw/d和0.00710 μg/kgbw/d.结论 抑霉唑、嘧霉胺风险指数均远小于100%.未检出结果以0、1/2LOD、LOD计时,抑霉唑、嘧霉胺膳食暴露量均远小于抑霉唑ADI (0.03 mg/kg bw/d)和嘧霉胺ADI (0.2 mg/kg bw/d),表明海南居民对于水果中抑霉唑、嘧霉胺的暴露是安全的.
作者:王玉健;庞道标;黄惠玲;庄鹏;董存柱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13年3~17岁屈光不正患者的近视与散光情况.方法 选取2013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门诊收集的7 630例(15 260只眼)近视患者进行屈光度检查,并分析其检查结果.结果 3~5岁组,6~8岁组,9~11岁组,12~ 14岁组,15~ 17岁组的轻度近视构成比分别为83.27%,77.99%,64.53%,53.22%,38.88%,高度近视构成比分别为6.80%,4.27%,5.78%,11.97%,22.80%,近视平均值分别为(-1.84 ±2.24)D, (-2.27±1.73)D,(-2.74±1.80)D, (-3.29±2.33)D, (-4.15±2.82)D,随年龄增长,近视平均值逐渐增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17岁近视人群右眼散光平均值为(-0.76±0.97)D,左眼散光平均值为(-0.85±1.00)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组近视平均值为(-2.77±2.19)D,女性组近视平均值为(-2.87±2.16)D,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17岁近视患者的近视程度无眼别差异,但与性别和年龄相关.散光程度无性别差异,但与年龄和眼别相关.
作者:董光静;沈丽琴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概况,为制定学校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收集整理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数据,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河南省共报告传染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426起,占全省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事件总数的91.03%;事件类型以呼吸道传染病事件为主,占89.67%,其中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甲型H1N1流感、流行性感冒和风疹是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的主要疾病,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别在3-6月和9-12月表现为2个高峰.农村小学是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发生的主要场所.结论 2004-2013年河南省学校传染病突发事件以呼吸道疾病为主,农村小学传染病的突发公共卫生问题是河南省学校卫生工作的重点.
作者:肖占沛;马雅婷;王长双;张肖肖;路明霞;王燕;张延炀 刊期: 2015年第12期
目的 了解某校卫生检验专业实验课程的设置情况,比较实际工作与实验教学中的差异,为课程改革提供依据.方法 针对常见卫生理化和微生物检测项目和使用方法设计问卷,对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卫生检验专业的教学实习基地及四川省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检验人员进行访谈式调查,与实验课程开设实验项目及方法进行对比.结果 卫生理化部分和微生物部分与实验课程中涉及的项目或方法不同的比例分别为18.5%和30.4%;有28.1%的问卷认为该校实验课程还有待提升.结论 实验课程设置基本能满足工作要求,还应在硬件设施和教学内容方面加以优化,以培养出更加优秀的卫生检验人才,满足社会工作的需要.
作者:陈嘉熠;凌莉;黄梦姣;郑田利;陈宇航;裴晓方 刊期: 2015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