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勇;马福宝;汪志国;高君;于静;冷红英;吴昀
目的 了解泰安城区重要病媒种类淡色库蚊及德国小蠊对常用杀虫剂的抗药性状况,为科学合理使用杀虫剂提供依据.方法 淡色库蚊采用浸渍法,德国小蠊采用药膜接触法.结果 淡色库蚊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氯菊酯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42、5.00和2.38倍.实验室德国小蠊敏感品系(S)对高效氯氰菊酯、乙酰甲胺磷、溴氰菊酯和残杀威的KT50分别为3.95、7.33、5.02和10.99 min.而现场品系(R)对上述杀虫剂的抗性系数分别是敏感品系的1.54、8.71、1.40和0.84倍.结论 泰安城区淡色库蚊对常用杀虫剂敏感的是高效氯氰菊酯和氯菊酯,产生抗药性的是溴氰菊酯.德国小蠊现场品系(R)对乙酰甲胺磷已产生抗性,对高效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残杀威敏感.建议采取环境治理为主,化学防治使用菊酯类杀虫剂提高灭杀效果,并继续加强抗药性监测,根据抗性变化科学合理地停用/选用杀虫剂,把淡色库蚊及德国小蠊密度控制在在较低水平.
作者:马德珍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佳木斯市中学生伤害发生的流行特点及其原因.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佳木斯市2所初级中学和2所高级中学进行了自填式问卷调查,并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中学生伤害发生率为50.75%,男生54.85%,女生46.17%,性别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015,P=0.016);初中生伤害发生率为54.04%,高中生为48.54%,初、高中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6.368,P=0.006);伤害以扭伤、跌倒/坠落伤、动物或昆虫咬/抓伤、刀割伤/锐器刺伤和车祸为主,占69.64%,多发生在夏季,占41.43%;发生场所主要是学校和家里/宿舍,分别占34.01%、32.66%;受伤部位多为下肢,占25.07%,其次为手和脚,占21.68%和17.55%;多为自伤,占69.24%,其次是同学伤,占15.46%;受伤者采取的处理方式多为家长或老师处理,占47.91%;伤后休息率为23.35%;伤害原因较多,其中男生伤害发生排在前四位的是体育课/运动、玩耍/打架、走路和骑车,女生则是走路、体育课/运动、家务劳动和动物咬伤.结论 佳木斯市中学生伤害发生率较高,伤害类型多样化,影响因素较多,需要学校和家长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预防和控制.
作者:张淑兰;姚嵩坡;郭勇;李浩男;任重娟;张海军;孙秀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CCM)的影响因素,防止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院收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CCM的患者96例组成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作为对照.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CCM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的9个变量如下:手术(OR=3.281,95%CI:2.342~ 10.217)、运动(OR=7.651,95%CI:3.201~13.574)、情绪紧张(OR =4.013,95% CI:1.957 ~ 3.650)、使用某些肝毒性药物(OR=3.754,95%CI:2.365~8.257)、出血(OR=5.362,95%CI:2.184~12.487)、腹水(OR=6.312,95% CI:2.018~9.236)、感染(OR=10.301,95%CI:3.010~17.314)、饮酒(OR=3.525,95%CI:2.878~ 9.232)、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OR=0.275,95%CI:0.075 ~ 0.327).结论 手术(肝移植、外科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运动、情绪紧张、使用某些肝毒性药物、出血、腹水、感染、饮酒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CCM的危险因素;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CCM的保护因素.
作者:杨艳红;张国顺;王国立;刘斌;李立文;尚华;付慧杰;石永兴;郑彩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贵州省布病疫情,高危人群感染状况,为今后布病防治工作奠定基础.方法 对养殖人群开展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调查,确定为感染者采血进行细菌培养并鉴定,对既往感染者进行追踪观察.结果 2010年贵州省诊断首例布病病例,截至2012年贵州省累计报告18例,病例报告区域不断扩大;除首例为接触牛感染外,其他病例均为接触羊感染;2008-2012年监测点采集血清7 081份,布病抗体阳性112份,阳性率为1.58%,其中接触奶牛阳性率2.82%,接触山羊阳性率0.26%;培养分离布病菌株共15株,经鉴定均为羊种3型.结论 贵州省报告病例区域逐步扩大,病例发病以养殖山羊职业人群为主.
作者:周敬祝;陈贵春;王定明;王月;王世香;李世军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江苏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进一步做好维持无脊灰和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各地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进行评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南京市和苏州市为高风险地区,常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镇江市和宿迁市为中风险地区,无锡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和泰州市为低风险地区.结论 各市应根据不同风险级别,查找薄弱环节,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AFP病例监测,适时开展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
作者:陈勇;马福宝;汪志国;高君;于静;冷红英;吴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基于毛细管电泳的MLVA分子分型方法,对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子分型研究.方法 选取8个管家基因的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VNTR),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MLVA分子分型.结果 建立了基于毛细管电泳的MLVA分子分型方法,利用该方法对89株食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进行分型,获得46个MLVA分子型.结论 基于毛细管电泳的金黄色葡萄球菌MLVA分子分型方法省时、省力,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不高,尤其在处理突发事件时,显现出绝对的优势.
作者:蔡箴;牛晓平;秦丽云;吕国平;徐保红;赵宝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分析我国育龄期妇女免费服用叶酸政策接受度的影响因素,为相关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山西、重庆、广西三省市各抽取1个县区,对前来当地妇幼保健机构就诊的175名育龄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育龄妇女叶酸知识知晓率普遍较高,免费服用叶酸是育龄妇女增补叶酸的重要途径.79.1%的育龄妇女认为免费服用叶酸政策有必要,经卡方检验,不同省份、民族、户口和常住地的育龄期妇女认为免费领取叶酸服务政策的必要率有统计学差异,因此可以认为省份、民族、户口和常住地是育龄期妇女免费服用叶酸的影响因素.结论 加强少数民族地区、城乡结合部等流动人口聚集地的健康教育和政策干预,强化村医或社区医生的责任考核,探索更加方便快捷获取免费叶酸的方式,在城市地区实施免费增补叶酸.
作者:陈浩;王园;郭浩岩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对新疆某地区不同民族职业人群职业紧张、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完善国内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针对不同民族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对2 00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民族人群的职业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9.155,P<0.05);该地区职业人群与全国常模相比,在心理健康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分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分别对抽样整体及各民族职业人群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同民族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也不同(x2=7.1214,P<0.05);同时,不同民族的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程度不同,而职业紧张程度不同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也有统计学差异(x2=29.748,P<0.05).结论 不同民族职业人群心理健康、职业紧张状况不同,且随紧张程度的增加,心理反应也逐渐增强.
作者:李雪;王磊;赵俊岭;刘继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建立一种运用复合探针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的方法.方法 根据复合探针技术原理,以其F蛋白基因作为基因靶序列建立检测方法,对引物与探针进行优化与筛选;对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等进行评价,并通过对259例临床标本的检测对本方法的检测效果进行评估.结果 本方法的检测灵敏度RSV A型可达2.0×102 PFU/ml、RSV B型低可达5.0×102 PFU/ml;与非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常见呼吸道病毒均无交叉反应;批间批内变异系数均小于5%;与临床咽拭子标本的检测结果对比表明,该方法与临床诊断结果的符合率为99.23%.结论 该方法建立的荧光定量RT-PCR检测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特异、高灵敏度的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核酸进行定性分析,为呼吸道合胞病毒的临床检测提供了新的、更为有效的检测方法.
作者:罗琳;郑胜男;刘琪琦;孙晓彦;王升启;陈苏红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比较肾血管性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的相关关系.方法 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于本院诊治的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研究组,选择同期住院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43例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测定平均值,脉压测定平均值,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和夜间血压下降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即24小时、白昼、夜间的收缩压及舒张压测定平均值均比对照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脉压测定平均值比对照组高且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动态血压负荷情况即24小时、白昼及夜间的收缩压、舒张压均比对照组高,比较差异均具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夜间血压均发生不同程度降低,其中对照组血压降低平均值多于研究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检测值较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高,夜间有所降低但不明显,临床应加强对高血压患者24小时动态血压检测.
作者:李莲;王丽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福建省儿童肺结核疫情现状,为制定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儿童肺结核病例数据,计算其报告发病率,描述人口学特征、诊断延迟和预后特征.结果 2008-2013年福建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递降率为11.25%.在此期间登记治疗的儿童肺结核患者中,有77.12%为10~ 14岁的少儿,64.41%为涂阴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其就诊、确诊和诊断延迟率分别为55.56%、12.54%和47.86%,本地户籍的就诊延迟率高于外地户籍(P<0.01).此外,儿童患者丢失率和诊断变更率较高,其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为93.81%.结论 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实施卡介苗接种、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儿童结核病诊断、加强患者管理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应结合学校开展儿童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杜永成;林淑芳;戴志松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初步了解广州地区儿童和成人病毒性腹泻的病原学构成和分布情况及相关病毒的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2013年5月于珠江医院就诊的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采用免疫层析法检测轮状病毒和腺病毒抗原,实时荧光PCR检测诺如病毒GⅠ/GⅡ,上述检测阳性标本进行病毒基因测序分型.结果 290例患者中,3种常见病毒的检出率分别为21.4%、15.5%和1.7%;男性患者病毒阳性率显著高于女性患者(x2=0.017,P<0.05);≤5岁患者轮状病毒阳性率高,为28.49%(x2=0.017,P<0.05),>5岁患者诺如病毒阳性率高,为21.62%;轮状病毒性腹泻秋冬季节高发;轮状病毒G/P分型以G1P8、G9P8、G2P4和G3P8为主,占92.16%,诺如病毒共检测出8种基因型,以GⅡ.4型为主,占53.33%;病毒合并其他常见腹泻病原体感染占病毒阳性标本的15.89%.结论 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分别是广州地区婴幼儿和成人病毒性腹泻的主要病原体,本地区流行的轮状病毒和诺如病毒优势株分别是G1P8和GⅡ.4,诺如病毒基因型多样性更丰富;混合感染常见,需引起重视.
作者:邓间开;王瑞莲;罗欣;郭勇晖;于长辉;兰萌;车小燕;丁细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描述2004-2013年温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工作开展情况,分析存在的问题,为进一步发挥其戒毒及艾滋病防治作用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导出温州市美沙酮维持治疗数据信息,运用SPSS17.0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4-2013年温州市共开设11所MMT门诊,拓展美沙酮服药点24个,累计登记治疗8253人;在职医务人员共171人,中、高级以上职称分别为20.5%和5.8%.服药人员以男性、中青年、初中及以下文化水平、已婚、待业/无业为主,86.7%的人主要吸食海洛因,静脉注射吸毒者中11.7%的人有过共用针具行为,近一次性行为使用安全套比例为29.4%.美沙酮治疗剂量为38~ 41 mg/d;HIV、HCV检测率从2009年上升至2012年的75.4%和79.9%,两者检出阳性率自2009年持续降低至0.2%和42.0%,梅毒检测率及检出阳性率五年来同步保持稳定的上升趋势.结论 进一步扩大美沙酮维持治疗覆盖面,提高技术服务水平,完善社会支持网络,更好发挥MMT在戒毒及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作者:赵丽娜;王大勇;叶振淼;金茜;苏德华;汪若秋;陈向阳;陈丽秀;周欣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合成可降解性多聚赖氨酸-聚乙烯亚胺-聚乙二醇(PLL-PEG-PEI)并研究其负载质粒DNA (pDNA)的能力,比较所形成纳米材料/DNA复合物在体外对细胞的毒性大小及其转染效率,为进一步体内基因治疗做好准备.方法 以PEI 25 kD为对照,并化学方法合成可降解性PLL-PEG-PEI,检测所形成纳米材料/DNA复合物对PBMC的细胞毒性,并对细胞进行转染,分别用流式细胞仪、荧光素酶基因表达水平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检测转染效果.结果 PLL-PEG-PEI复合pDNA后,采用MTT法检测出复合物在PBMC细胞中的细胞毒性,并证实PLL-PEG-PEI细胞毒性比常用的PEI 25ku低,在PBMC细胞中,转染效率从整体来看,N/P比=15时,PLL-PEG-PEI萤光素酶基因表达水平高,类似的,通过流式细胞仪和倒置荧光显微镜更直观的检测了转染效果,表明PLL-PEG-PEI对PBMC细胞有靶向效果且在N/P比为15时靶向效果好.结论 此研究结果为多聚赖氨酸靶向基因治疗神经系统自身免疫性疾病寻找行之有效的基因载体提供了理论和实践基础,可进一步于动物体内进行联合基因治疗中枢神经免疫疾病.
作者:董亚贤;石红婷;梁兵;钟高贤;刁芳明;尧慧燕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中国HIV疾病临床分期系统(简称中国系统)、WHO HIV疾病临床分期系统(简称WHO系统)、美国CDC HIV疾病临床分期系统(简称美国系统)对HIV/AIDS抗病毒治疗6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比较各系统分期HIV/AIDS抗病毒治疗6个月内无预后不良生存率.计算各系统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在三个系统内各分期无预后不良生存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国系统、美国系统、WHO系统及CD4细胞分层对预后不良预测的AUC分别为0.649,0.740,0.763,0.641.结论 三个系统及CD4细胞分层对HIV/AIDS抗病毒治疗6个月的预后均有预测价值,但WHO系统的价值较高.
作者:梁飞立;陈梅娟;方敏;周少云;宋开星;苏齐鉴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156例口腔间隙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并研究病原菌的分布.方法 采用病原菌需氧和厌氧培养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15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156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114例,占73.1%.病原菌检出率为82.1% (128/156),细菌的分布情况:需氧菌159株,占38%;厌氧菌81株,占19.4%;需氧-厌氧混合菌178株,占42.6%.检出的前几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9株,占18.9%;草绿色链球菌54株,占12.9%;米勒链球菌43株,占10.3%.结论 口腔间隙感染多见于牙源性颌面部感染,主要以需氧-厌氧混合感染为主,金黄色葡糖球菌和链球菌是优势病原菌.
作者:郑齐;王藕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2010-2013年绍兴县恶性肿瘤发病情况,为肿瘤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浙江省慢性病监测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数据,采用2010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浙江省绍兴市绍兴县户籍人口肿瘤病例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0-2013年绍兴县累计报告恶性肿瘤8 326例,其中男性4 554例(占54.70%),女性3 772例(占45.30%);恶性肿瘤平均粗发病率为287.15/10万(标化率为178.00/10万);恶性肿瘤发病率总体呈现随年龄增长而上升的趋势;恶性肿瘤发病前十位为肺癌、胃癌、结直肠肛门癌、肝癌、乳腺癌、甲状腺癌、胰腺癌、食管癌、宫颈癌、淋巴癌.结论 恶性肿瘤对绍兴县居民健康构成较大威胁,应改善环境,提倡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何莉;沈调英;董崇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裂头蚴疗效的影响.方法 (1)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将112只昆明小鼠分成14组(A-I),每只小鼠经口感染裂头蚴5条,每组8只小鼠,每组共感染裂头蚴40条. (2)感染后1周,A-C组小鼠分别用吡喹酮灌胃治疗1个疗程(1次/d×3 d),吡喹酮1个疗程的总剂量分别为1 500 mg/kg、3 000mg/kg和6 000 mg/kg;D-F组分别用雷丸灌胃治疗1个疗程(1次/d×3 d),雷丸1个疗程的总剂量分别为1 200mg/kg、2 400 mg/kg和4 800 mg/kg. (3) H-J组和K-M组小鼠分用吡喹酮和雷丸治疗一个疗程后,间隔7d,再治疗1个疗程,H-J组的总剂量同A-C组,K-M组的总剂量同D-F组;G组和N组小鼠仅灌服生理盐水,分别作为A-F组和H-M组小鼠的对照组.所有处理组及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1周剖杀,分别计数每组小鼠的裂头蚴检获数及减虫率.结果 (1)1个疗程治疗:A组及B组小鼠与G对照组相比,裂头蚴的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鼠裂头蚴的平均检获数为2.13条,裂头蚴的减虫率为41.32%,与G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及F组小鼠裂头蚴的减虫率分别为48.21%、51.79%和44.90%,与G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个疗程的治疗:H、I和J组与N对照组相比,裂头蚴的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和M组小鼠裂头蚴的减虫率分别为48.22%、55.62%和59.17%,与N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丸各治疗组之间裂头蚴的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丸和吡喹酮在体内对猬裂头蚴感染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雷丸的疗效优于吡喹酮.
作者:李金福;陈艳;徐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了解该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特征,明确致病病原体及追溯可能的传播途径,分析防控措施效果,为今后更好的防治和处理手足口病疫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该园手足口病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分析,采集患儿所在班级的环境样本(玩具、门把手、毛巾、口杯、水龙头及老师手表面)以及患儿和部分密切接触者咽拭子及粪便标本进行进行COXA16及EV71的RT-PCR检测.结果 该起暴发疫情历时11d,发病人数共计11人(其中一名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涉及3个班,罹患率为12.22%,全部患者年龄均在3~4岁之间,男性7例,女性4例;共采集样本66份,其中患儿咽拭子COXA16、EV71阳性率均为36.36%,COXA16+EV71均阳性的样本有18.18%,粪便标本中检出COXA16阳性率为75.00%,EV71阳性率为25.00%,COXA16+EV71均阳性的样本有25.00%,密切接触者中咽拭子COXA16阳性率为16.67%,EV71阳性标本未检出,粪便标本COXA16阳性率为75.00%,EV71阳性率为16.67%,环境样本中毛巾及水龙头COXA16的检出率分别为18.18%和33.33%,未检出EV71阳性标本,玩具、门把手、口杯及老师手表面均未检出阳性标本.结论 这是一起以COXA16及EV71为主要病原体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事件,传播媒介可能是毛巾及水龙头.
作者:陈宏标;杨伟康;王金明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目的 探讨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对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寻常银屑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联合治疗;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血清,采用流式分析和和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以及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均下降,而CD8+细胞比例则升高;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有所升高,但上升幅度不显著(P>0.05),CD8+细胞比例无变化;而B组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则升高幅度显著,CD8+细胞比例则显著降低(P<0.05),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清中IL-2以及sIL-2R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B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下降幅度显著(P<0.05),A组IFN-γ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20nm窄谱紫外光子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李红林;熊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