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窄谱紫外光子对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

李红林;熊霞

关键词:雷公藤多苷片, 311 nm窄谱紫外光子, T淋巴细胞亚群, IFN-γ, IL-2, sIL-2R
摘要:目的 探讨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对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寻常银屑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联合治疗;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血清,采用流式分析和和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以及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均下降,而CD8+细胞比例则升高;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有所升高,但上升幅度不显著(P>0.05),CD8+细胞比例无变化;而B组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则升高幅度显著,CD8+细胞比例则显著降低(P<0.05),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清中IL-2以及sIL-2R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B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下降幅度显著(P<0.05),A组IFN-γ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20nm窄谱紫外光子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创新扩散理论在城镇居民体育健身行为干预研究中的应用

    目的 基于追踪数据,验证创新扩散干预手段的有效性,从健康促进的角度提出干预手段和工作思路.方法 针对部分城镇社区居民干预试验的基线数据(干预组165人、对照组178人)和追踪调查数据,应用大众传播媒体、人际传播方式、意见领袖和变革者等手段进行干预,采用描述统计、均值比较、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等方法探究不同采用者的特征和干预效果.结果 追踪调查结果显示,居民对于使用的干预手段有较好的认同度,干预手段在不同锻炼阶段的综合得分有明显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干预手段与锻炼阶段之间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结论 体育锻炼行为属于预防性创新,需要进行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干预;大众媒体传播和人际传播手段在体育锻炼早期阶段能够发挥较为积极的作用,而作为较为有影响力的权威人物,意见领袖和变革推动者在个体形成体育锻炼行为规律之前,对体育锻炼者行为的引导和信心的建立尤为重要.这为体育锻炼干预手段的使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作者:郭新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窄谱紫外光子对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分析

    目的 探讨了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对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和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6月-2013年6月来本院进行治疗的寻常银屑病患者84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2例,A组采用雷公藤多苷片治疗;B组在A组基础上给予311 nm窄谱紫外光子联合治疗;同时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抽取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及对照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淋巴细胞与血清,采用流式分析和和ELISA法测定各组患者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以及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的影响.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前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均下降,而CD8+细胞比例则升高;经过治疗后,A组患者外周血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有所升高,但上升幅度不显著(P>0.05),CD8+细胞比例无变化;而B组CD3+、CD4+细胞比例以及CD4+/CD8+比值则升高幅度显著,CD8+细胞比例则显著降低(P<0.05),各项指标接近正常水平;治疗前A、B两组患者血清中IFN-γ、IL-2以及sIL-2R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经过治疗后,A、B两组患者血清中IL-2以及sIL-2R水平均显著下降,且B组下降幅度更为显著(P<0.05);B组患者血清中IFN-γ水平下降幅度显著(P<0.05),A组IFN-γ水平则无显著性变化(P>0.05).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联合320nm窄谱紫外光子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寻常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以及细胞因子的表达,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单一疗法.

    作者:李红林;熊霞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1-2013年儿童专科医院多药耐药菌的感染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多药耐药菌(MDROs)在儿童医院的分布特征及规律,为建立和完善多药耐药菌的监测,有效预防和控制多药耐药菌感染提供依据.方法 专职人员每天浏览检验科微生物实验室细菌培养检测结果并登记,监控目标性多药耐药菌,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分离到的多药耐药菌的临床分布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11-2013年我院住院患儿共送细菌培养60 735份,共检出目标性耐药菌株2 071例.2011年和2012年耐药菌检出率为2.4%和1.5%,2013年检出率较前两年明显增高(P<0.05),检出率为5.1%.多药耐药菌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占62%,革兰阳性菌占38%.检出多的是MRSA,占28.8%.其次是产ESBLs大肠埃希菌占22.7%.2011-2012年以MRSA为主,2013年开展ESBLs监测以来,检出菌株以MRSA和产ESBLs菌株为主.多药耐药菌主要来源于痰标本,占46.8%,其次是血液标本和脓标本,分别占15.7%和13.2%.提示多药耐药菌感染部位主要在呼吸道,血液和器官腔隙.结论 通过建立多药耐药菌监控和管理措施,加强对儿童医院多药耐药菌的监测,做到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可以减少多药耐药菌的医院感染.

    作者:温婵;耿蓉娜;孙立新;冀迎春;赵博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羟基蜕皮甾酮对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目的 为了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E)对2型糖尿病大鼠神经细胞的影响及相关机制.方法 大鼠造模结束后,将造模成功大鼠分为模型组、二甲双胍组和20E治疗组.正常组和模型组灌服蒸馏水,二甲双胍照组和20E治疗组分别灌胃5 mg/kg盐酸二甲双胍和10 mg/kg 20E溶液.药物干预6周后,HE染色观察海马的形态学变化,real-timePCR分析海马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谷胱甘肽还原酶和核因子κB的表达,ELISA测定脑组织脑源性神经因子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20E处理后海马细胞损伤程度减轻,海马中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和谷胱甘肽还原酶mRNA水平显著增加,核因子κB表达水平明显降低,脑组织脑源性神经因子含量增加.结论 20E具有减轻2型糖尿病大鼠海马细胞损伤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脑组织组织抗氧化能力有关.

    作者:姜晓;夏西超;王海鑫;唐年亚;张庆远;吴红芳;孙秀丽;王丽娟;刘荣志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1129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调查

    目的 了解云南省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支撑依据.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1 129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结果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scl-90阳性检出率占28.70%.少数民族学生躯体化得分高于汉族(t=-2.76,P<0.05),农村学生人际敏感(t=2.87,P<0.01)、抑郁(t=2.16,P<0.05)因子得分高于城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学生各因子得分均高于专科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本科学生大二躯体化(F=2.91,P<0.05)、抑郁(F=3.04,P<0.05)和恐怖(F=3.07,P<0.05)得分高于大三,专科学生大二强迫症状(F=3.59,P<0.05)得分高于大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较好;民族、生源地、性别、家庭结构、年级等因素对SCL-90得分影响较小;本科生心理问题高于专科生;大二是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时期.

    作者:李昌庆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高温高湿环境下耐力运动对红细胞溶血影响的研究现状及展望

    高温高湿环境下运动员对耐力运动的身体生理反应一直以来是环境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高温高湿环境下耐力运动对红细胞溶血的影响因素及高温高湿环境下耐力运动对红细胞溶血影响的发生机制,综述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对运动人员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耐力运动中的红细胞溶血提出预防机制,并对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提高运动能力的可行性和相关监测生理指标的应用提出理论性探讨,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余群;王丽平;翁锡全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三乙二醇吡喹酮对血吸虫尾蚴的杀灭作用及耐药性研究

    目的 研究三乙二醇吡喹酮对血吸虫尾蚴的杀灭作用,考察尾蚴对药物的耐药性.方法 将血吸虫尾蚴浸泡在不同浓度的药液中,观察尾蚴存活情况.结果 尾蚴直接浸泡在药液中,药物对尾蚴的半数致死浓度LC50为47.89μg/cm2;药物浓度低于44.7μg/cm2,血吸虫尾蚴对该药物没有明显耐药性;药物浓度为56.2 μg/cm2、浸泡1.5 h以内,血吸虫尾蚴对该药物产生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三乙二醇吡喹酮对血吸虫尾蚴有很强的杀灭作用,但存在一定的耐药趋势.

    作者:郑绿茵;郭维;贺金田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裂头蚴感染小鼠的疗效观察

    目的 了解雷丸及吡喹酮对猬裂头蚴疗效的影响.方法 (1)从黑斑蛙体内检获裂头蚴.将112只昆明小鼠分成14组(A-I),每只小鼠经口感染裂头蚴5条,每组8只小鼠,每组共感染裂头蚴40条. (2)感染后1周,A-C组小鼠分别用吡喹酮灌胃治疗1个疗程(1次/d×3 d),吡喹酮1个疗程的总剂量分别为1 500 mg/kg、3 000mg/kg和6 000 mg/kg;D-F组分别用雷丸灌胃治疗1个疗程(1次/d×3 d),雷丸1个疗程的总剂量分别为1 200mg/kg、2 400 mg/kg和4 800 mg/kg. (3) H-J组和K-M组小鼠分用吡喹酮和雷丸治疗一个疗程后,间隔7d,再治疗1个疗程,H-J组的总剂量同A-C组,K-M组的总剂量同D-F组;G组和N组小鼠仅灌服生理盐水,分别作为A-F组和H-M组小鼠的对照组.所有处理组及对照组在疗程结束后1周剖杀,分别计数每组小鼠的裂头蚴检获数及减虫率.结果 (1)1个疗程治疗:A组及B组小鼠与G对照组相比,裂头蚴的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小鼠裂头蚴的平均检获数为2.13条,裂头蚴的减虫率为41.32%,与G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E组及F组小鼠裂头蚴的减虫率分别为48.21%、51.79%和44.90%,与G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个疗程的治疗:H、I和J组与N对照组相比,裂头蚴的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K、L和M组小鼠裂头蚴的减虫率分别为48.22%、55.62%和59.17%,与N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雷丸各治疗组之间裂头蚴的减虫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雷丸和吡喹酮在体内对猬裂头蚴感染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雷丸的疗效优于吡喹酮.

    作者:李金福;陈艳;徐婧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4年江苏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评估

    目的 对江苏省脊髓灰质炎野病毒输入与传播风险进行评估,针对薄弱地区和薄弱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措施,为进一步做好维持无脊灰和防范脊灰野病毒输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分别对各地人群免疫情况、AFP病例监测系统运转情况和脊灰野病毒输入风险进行评分,根据综合评分结果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南京市和苏州市为高风险地区,常州市、南通市、连云港市、镇江市和宿迁市为中风险地区,无锡市、徐州市、淮安市、盐城市、扬州市和泰州市为低风险地区.结论 各市应根据不同风险级别,查找薄弱环节,提高人群免疫水平,加强AFP病例监测,适时开展脊灰野病毒输入性疫情和疫苗衍生病毒相关事件的应急演练工作.

    作者:陈勇;马福宝;汪志国;高君;于静;冷红英;吴昀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Caveolin-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基因蛋白Caveolin-1在乳腺癌组织侵袭以及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免疫法定量检测Caveolin-1在60例乳腺良性组织和70例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Caveolin-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良性组织(P<0.05),且随着乳腺癌临床分期的递增及淋巴转移的出现Caveolin-1的表达水平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veolin-1的低表达促进了乳腺癌的侵袭和转移,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了抑制作用,提示Caveolin-1可作为乳腺癌诊断和判断预后的指标.

    作者:朱慧芳;王春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13年广西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3年广西输入性疟疾疫情特征,探讨针对性防控策略.方法 收集2013年广西流动人口疟疾监测数据,对输入性疟疾病例个案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虫种、感染来源、病例三间分布等信息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13年广西共报告疟疾病例1 251例,年发病率为2.37/10万,均为国外输入性病例;虫种以恶性疟为主,占病例总数的88.33%,间日疟次之,占病例总数的8.55%,三日疟、卵形疟均有发现;病例分布于区内13个地市45个县市(区),其中上林县病例数占病例总数的83.53%;病例以男性为主,占病例总数的98.88%,发病人群中20~ 49岁青壮年占病例总数的90.97%;病例感染地来自非洲的16个国家和东南亚的4个国家,在非洲感染病例占病例总数的96.88%,在东南亚感染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 2%;病例在国外所从事职业主要为淘金,占病例总数的93.37%;病例发病时间主要集中于6、7月份,占病例总数的68.90%.2013年广西无疟疾死亡病例及输入性继发病例发生.结论 广西境外输入性疟疾疫情严峻,加强多部门合作、多途径摸排流动人口相关信息,加强业务培训、加大对出国返乡人员疟疾监测力度,同时加强外出务工人群疟防治知识健康宣教是有效控制输入性疟疾疫情的重要措施.

    作者:林康明;黎军;杨益超;韦树娇;黄亚铭;李锦辉;郭传坤;韦海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评价眩晕宁加减结合氟桂利嗪对眩晕症的完全随机对照试验研究

    目的 观察并比较天麻眩晕宁颗粒加减结合盐酸氟桂利嗪治疗高血压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高血压性眩晕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5例,实验组口服天麻眩晕宁颗粒(每次8 g,每日3次)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每次10 mg,每晚1次).对照组仅服用眩晕宁颗粒,用法同实验组.2个月后观察两组患者的疗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TCD变化、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实验组显效27例,有效6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29%;对照组显效20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77.1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TCD检查结果提示两组患者的左右椎动脉(LVA、RVA)及基底动脉(BA)的平均流速均有明显提高(t=5.76~6.43,P<0.05);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LVA=2.67,P<0.05;tRVA=3.89,P<0.05;tBA=2.87,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液粘度,红细胞压积、红细胞聚集指数及纤维蛋白原)均有明显降低(t=2.06 ~8.24,P<0.05);实验组相较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t值分别为2.00、3.04、2.23、3.07,P<0.05).结论 天麻眩晕宁颗粒联合盐酸氟桂利嗪能显著提高高血压性眩晕症的疗效,提高椎-基底动脉供血,降低血液粘滞度,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康凤河;林虹;李益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宁波市鄞州区4~5岁幼儿膳食营养状况调查

    目的 了解鄞州区4、5岁幼儿营养摄入状况,为开展4、5岁幼儿合理膳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抽取鄞州区中心区、郊区各1所幼托机构,采用三日膳食称重法和膳食记录法,调查了337名4、5岁幼儿的膳食摄入情况.结果 与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相比,4、5岁幼儿热量、蛋白质、维生素C、钙、钾、锌摄入不足.膳食能量来源中谷类所占比例为52.7%,碳水化合物摄入偏低.脂肪来源中,动物类食物占74.2%,动物性脂肪摄入偏高.维生素C来源中水果仅占17.2%,摄入量偏低.蛋白质、钙的来源中,豆类仅占6.4%和7.1%,豆类摄入不足.结论 应对幼儿的日常膳食进行适当干预,以保证4~5岁幼儿的健康成长.

    作者:闻咪波;徐来荣;陈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血清CA125和HE4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意义

    目的 研究血清CA125和HE4联合检测卵巢癌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2012年1月-2014年9月安徽省立医院收治的53例卵巢癌患者、31例卵巢良性肿瘤、48例子宫内膜异位症,另外34例健康女性为对照组,分析比较各组CA125、HE4及二者联合检测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卵巢癌组血清CA125及HE4水平高于其余三组(P<0.05),CA125的敏感性比HE4高(82.7%、62.2%),HE4的特异性比CA125高(93.2%、57.7%),而HE4联合CA125的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90.6%、88.2%).HE4、CA125及HE4+CA125的ROC-AUC分别为0.89、0.837、0.89.结论 CA125、HE4联合检测可提高诊断卵巢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指导临床方案有一定意义.

    作者:赵婷婷;沈国栋;胡卫平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08-2013年福建省儿童肺结核疫情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3年福建省儿童肺结核疫情现状,为制定结核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和结核病信息管理系统儿童肺结核病例数据,计算其报告发病率,描述人口学特征、诊断延迟和预后特征.结果 2008-2013年福建省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率呈下降趋势,年递降率为11.25%.在此期间登记治疗的儿童肺结核患者中,有77.12%为10~ 14岁的少儿,64.41%为涂阴患者,男女性别比为1∶1,其就诊、确诊和诊断延迟率分别为55.56%、12.54%和47.86%,本地户籍的就诊延迟率高于外地户籍(P<0.01).此外,儿童患者丢失率和诊断变更率较高,其初治涂阳患者治愈率为93.81%.结论 儿童肺结核报告发病呈下降趋势;实施卡介苗接种、开展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规范儿童结核病诊断、加强患者管理是下阶段的工作重点;应结合学校开展儿童结核病防控工作.

    作者:杜永成;林淑芳;戴志松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359例男男性行为人群HIV-1抗体阳性样本特征及WB带型分析

    目的 分析MSM人群HIV抗体阳性样本流行病学资料及蛋白印迹试验(WB)带型,为开展针对此类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某实验室2009-2013年确证HIV抗体阳性的MSM样本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MSM人群HIV阳性者与总HIV阳性者相比具有年轻化、未婚者为主、文化程度较高、流动性大及职业以干职/学生/个体/自由职业者更多的特点,79.11%来源于自愿咨询检测,高于总阳性样本,MSM阳性样本WB带型与总阳性样本相比gp160、gp120、p24和p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带型出现的频率低于总阳性样本,二者区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SM人群人口学特征显著,能主动寻求正规途径进行HIV检测,WB带型较总阳性样本具有早期感染的特征,该人群更早地检测出HIV感染情况,应针对该人群特点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作者:楚承霞;李育芬;杨颖;冯瑞琳;胡斌;刘芳芳;李艳君;廖斌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2009-2013年绥阳县法定传染病疫情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3年绥阳县法定传染病的流行规律,为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9-2013年绥阳县传染病疫情网络报告数据进行流行病学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2013年绥阳县无甲类传染病报告,乙丙类共计22种9 149例,死亡16例,年均发病率为319.57/10万,病死率为0.17%.发病率居前五位的法定传染病依次是肺结核(118.79/10万)、手足口病(90.29/10万)、乙型肝炎(50.12/10万)、流行性腮腺炎(21.31/10万)、其他感染性腹泻(14.15/10万).近5年来,呼吸道传染病发病保持较高水平,手足口病及性传播疾病呈上升趋势.结论 绥阳县今后传染病防治工作的重点应放在加强肺结核、乙型肝炎、手足口病和性传播疾病的预防控制等方面.

    作者:吴天应;童长春;樊倩竹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不同民族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与职业紧张关系的研究

    目的 对新疆某地区不同民族职业人群职业紧张、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对完善国内职业人群心理健康流行病学资料,为制定针对不同民族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的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工作紧张测量问卷(JSS),对2 000名年龄在18~60岁之间的职业人群进行问卷调查,然后用计学方法对调查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不同民族人群的职业选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9.155,P<0.05);该地区职业人群与全国常模相比,在心理健康总分及人际关系敏感、恐怖等因子分中存在统计学差异(P<0.01);分别对抽样整体及各民族职业人群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发现,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不同民族职业人群心理健康异常检出率也不同(x2=7.1214,P<0.05);同时,不同民族的职业人群职业紧张程度不同,而职业紧张程度不同的职业人群心理健康状况也有统计学差异(x2=29.748,P<0.05).结论 不同民族职业人群心理健康、职业紧张状况不同,且随紧张程度的增加,心理反应也逐渐增强.

    作者:李雪;王磊;赵俊岭;刘继文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15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患者临床感染特点及病原菌分析

    目的 了解156例口腔间隙感染患者的感染部位、病原菌类型,并研究病原菌的分布.方法 采用病原菌需氧和厌氧培养方法,对临床明确诊断的156例口腔颌面部间隙感染标本进行细菌分离培养.结果 156例患者中,牙源性感染114例,占73.1%.病原菌检出率为82.1% (128/156),细菌的分布情况:需氧菌159株,占38%;厌氧菌81株,占19.4%;需氧-厌氧混合菌178株,占42.6%.检出的前几位病原菌分别为金黄色葡萄球菌79株,占18.9%;草绿色链球菌54株,占12.9%;米勒链球菌43株,占10.3%.结论 口腔间隙感染多见于牙源性颌面部感染,主要以需氧-厌氧混合感染为主,金黄色葡糖球菌和链球菌是优势病原菌.

    作者:郑齐;王藕儿 刊期: 2015年第13期

  •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CCM)的影响因素,防止并发肝硬化性心肌病.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严格按照病例和对照的纳入和排除标准,随机抽取2008年7月-2013年12月在河北联合大学附属医院和唐山市传染病院收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CCM的患者96例组成病例组;选择同期住院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96例作为对照.采用面对面问卷方式填写调查表.结果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CCM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的9个变量如下:手术(OR=3.281,95%CI:2.342~ 10.217)、运动(OR=7.651,95%CI:3.201~13.574)、情绪紧张(OR =4.013,95% CI:1.957 ~ 3.650)、使用某些肝毒性药物(OR=3.754,95%CI:2.365~8.257)、出血(OR=5.362,95%CI:2.184~12.487)、腹水(OR=6.312,95% CI:2.018~9.236)、感染(OR=10.301,95%CI:3.010~17.314)、饮酒(OR=3.525,95%CI:2.878~ 9.232)、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OR=0.275,95%CI:0.075 ~ 0.327).结论 手术(肝移植、外科门体分流术、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运动、情绪紧张、使用某些肝毒性药物、出血、腹水、感染、饮酒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CCM的危险因素;使用核苷类抗病毒药物是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发生CCM的保护因素.

    作者:杨艳红;张国顺;王国立;刘斌;李立文;尚华;付慧杰;石永兴;郑彩娟 刊期: 2015年第13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