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Epstein-Barr病毒基因表达在儿童SLE中作用的研究

丁艳;廖旺;杨慧兰;何小解;向伟;党西强;易著文

关键词:儿童, 红斑狼疮, 系统性, EB病毒, 基因表达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EB病毒(EBV)基因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探讨EBV在儿童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分离20例SLE患儿和1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 (2)用ELISA检测EBV-IgG/IgM阳性的SLE患儿,取其分泌EBV病毒的细胞上清液与提取的PBMCs共同培养12 d,提取培养后的PBMCs的RNA,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 (RT-PCR)的方法检测EBV基因的表达.结果 SLE患儿组伏期基因LMP1、LMP2、EBNA-1和裂解期基因BCRF1、BLLF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11±0.145比0.383±0.180,t=10.680,P<0.05;1.001±0.096比0.208±0.086,t=25.109,P<0.05;1.012±0.168比0.188±0.157,t=14.591,P<0.05;1.015±0.171比0.344±0.169,t=10.680,P<0.05;1.038±0.271比0.117±0.085,t=10.680,P<0.05).结论 儿童SLE患者中存在EBV基因的异常表达,EBV基因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基于泰尔指数和集中指数的我国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公平性评价

    目的 分析评价我国妇幼保健资源分布情况及其公平性.方法 主要利用集中指数、集中曲线和泰尔指数进行测算.结果 妇幼保健机构数、妇幼保健机构床位数、妇幼保健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数的集中指数CI分别为:-0.108 0、0.1188、0.172 4,表明我国妇幼保健资源的配置向经济水平较高的地区倾斜较为明显,地区之间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公平.泰尔指数显示,我国妇幼保健资源地区间仍存在配置差距.各地区内部配置不公平性较为严重,是影响我国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公平性的主要因素.结论 妇幼保健资源配置不合理,妇幼保健资源中机构数、床位数的公平性优于卫生技术人员数的公平性;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地区间较为公平,优化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应重点关注地区内部的不公平,尤其是东部地区;妇幼保健资源配置城乡差异显著,农村地区优于城市地区.

    作者:梁峥嵘;于贞杰;汤敏;于芳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早期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了解血清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对新生儿窒息合并心肌损害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全院儿科新生儿病房2013年1月-2013年12月收治的62例窒息新生儿为实验组(轻度窒息52例,重度窒息10例),于窒息后3h、6h检测血清H-FABP浓度,同时检测肌钙蛋白I(cTnI)浓度,并选择36例健康新生儿为对照组.实验组终确定心肌损害27例,无心肌损害35例,比较两组间H-FABP和cTnI水平,并比较H-FABP、cTnI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重度窒息组于发病后3h、6 h H-FABP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9.60,P<0.01;t=35.24,P<0.01),轻度窒息组各时间段H-FABP水平稍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t=2.15,P>0.05;t=1.37,P>0.05),重度窒息组于发病后3h、6 h H-FABP水平高于轻度窒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31,P<0.01;t=30.58,P<0.01).心肌损害组在窒息后3 h H-FABP水平、窒息后6 h H-FABP和cTnI水平高于无心肌损害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43,P<0.01;t=64.21,P<0.01;t=89.12,P<0.01).窒息后3h、6hH-FABP检测心肌损害的灵敏度均高于cTnI(x2=5.74,P<0.01;x2=3.92,P<0.01),特异度二者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H-FABP在窒息患儿发生心肌损害后升高时间早于cTnI,且敏感度和特异度均较好,可作为早期诊断窒息后心肌损害的理想标志物.

    作者:魏继红;柏金秀;姬静璐;杨小巍;于荣林;赵顺宇;赵秀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长治市国际安全社区居民伤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国际安全社区潞安集团社区居民伤害发生情况,为创建国际安全社区提供决策支持.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在国际安全社区潞安集团王庄社区八个居民点抽取到1148户共3247名常住居民,对其2010年1月1日-2011年12月31日期间的伤害发生情况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主要内容有性别、出生年月、文化程度、身高、体重、经济收入、伤害原因、受伤时间及发生地点、受伤时正在进行活动、伤害部位和性质.建立Epidata3.1数据库,数据统计分析用SPSS18.0进行.结果 社区居民伤害发生率为3.60%,95%置信区间为2.96% ~ 4.27%;标化发生率为3.73%.伤害发生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伤害发生率1~14岁组为4.12%,15~ 34岁组为1.92%,35~54岁组为3.55%,55岁及以上年龄组为6.51%);文化程度越高伤害发生率越低(大专及以上2.24%,高中/中专2.28%,初中为4.52%,小学及以下为5.58%);家务和离退休人员伤害发生率高,分别为4.67%和6.23%,成人伤害与体重指数有关.前3位伤害类型为跌倒/坠落、切割穿刺伤和其他伤.发生地点以家庭住所、居民小区为多.受伤部位多为上下肢体,约15%伤害需住院治疗.结论 创建安全社区应全方位地开展伤害干预工作,重点干预文化程度低、年龄大,家庭主妇和离退休人员;重点干预场所应该为家庭住所、居民小区;减少因跌倒、切割穿刺伤发生,关注交通伤害的发生趋势.

    作者:张建斌;杜仲强;付永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09-2013年江苏省句容市手足口病流行病学与病原学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3年句容市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和病原学特征,为加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手足口病病例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9-2013年句容市共报告手足口病发病病例4 143例,年平均发病率133.89/10万;重症39例,无死亡病例.每年的11月是发病高峰季节,2010年以来有6月发病增多的倾向.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1~6岁儿童(93.99%),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分别占50.93%、45.33%.17起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幼托机构.实验室诊断246例,EV71、CoxA、其他肠道病毒分别占41.46%、32.11%、26.42%;监测399份疑似手足口病病例标本,阳性率54.64%;2009年、2012年以CoxA组16型为主,2010年、2011年以EV71型为主,而2013年则以其他肠道病毒为主.重症病例以EV71型为主.结论 2009-2013年句容市手足口病疫情持续流行,EV71、CoxA16、其他肠道病毒同时存在,且交替主导流行,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幼托机构是高发人群和高发场所,应加强宣教和防控力度.

    作者:吴晓军;周荣光;刘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一起水污染纠纷的调查分析

    目的 通过对一起水污染纠纷水样的监测与分析,为解决长期未能澄清的污染纠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调查分析各种可疑污染源的不同性质,选择针对性监测项目丹宁和木质素及挥发性酚进行监测.结果 经实地调查和实验室监测结果,垃圾污水检出丹宁和木质素、挥发酚分别为612.4 mg/L、0.012mg/L,而井水中均未检出,证明井水水质与垃圾污水两者无明显相关性,与村民生活环境污染有关.结论 在防治环境污染和纠纷的监测工作中应注重针对性监测指标的选择;建议加强农村饮水工程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保证农村生活饮用水安全.

    作者:王滨;刘军;周东升;崔泓;张尧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2-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2-2014年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死亡病例,输入DeathReg2005,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和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2012-2014年,万州区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189.50/10万.男性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251.41/10万,女性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27.56/10万,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88,P=0.000<0.01),除宫颈癌、乳腺癌外,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肠癌、白血病、膀胱癌、鼻咽癌死亡率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其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中,肺癌死亡率为55.17/10万,居第1位,其次为食道癌和肝癌;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21岁,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加4.12岁.结论 肺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肠癌、白血病以及女性乳腺癌、宫颈癌是危害万州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是万州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策略的重点.

    作者:陈春蓉;罗超;颜朝阳;郑代坤;王敬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1-2013年贵州省黔南州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强度和流行特征,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2011-2013年黔南州手足口病疫情资料.结果 2011-2013年黔南州共报告手足口病10 657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09.77/10万,男性发病率为135.04/10万,女性发病率为82.26/10万,性别比为1.786∶1,.散居儿童、幼托儿童手足口病报告发病数分别占报告发病总数的83.47%和13.85%.0~5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占发病总数91.47%.发病高峰为4-6月,次高峰为11-12月.结论 黔南州手足口病发病呈上升趋势且有明显的季节高峰,发病以散居儿童、幼托儿童发病为主,呈典型的婴幼儿高发;男性发病水平高于女性.

    作者:祝俊;李芸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3-2014年安阳市就诊人员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安阳市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来自安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就诊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调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获得当地职业人群的布病感染率;通过对不同暴露状况下人群的感染情况的比较,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探索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689例,其中布鲁氏菌病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7.42%;性别和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人群的职业共分为8类,其中农牧民阳性例数占的比例多,占总数的70.00%,其次为畜产品收购人员,比例为18.33%;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份;阳性率高的就诊地区为林州,其次为安阳县;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食用未煮熟畜肉(OR =4.61,95%CI:1.79 ~ 11.85)、畜产品收购(OR =6.31,95%CI:2.53~ 15.75)、接触家畜流产物(OR =3.86,95%CI:1.50~8.98)、接触排泄物(OR=3.52,95%CI:2.37~7.56)、幼羔在卧室喂养(OR=9.45,95%CI:5.92~15.07)均是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因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郭利平;刘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医患关系现状对医学生择业和就业影响的分析

    目的 调查在校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的认知情况,并探讨其对医学生择业和就业的影响.方法 对南通大学医学院的466名在校医学生进行医患关系认知的相关资料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79.19%的医学生认为现今医患关系较为紧张,家中无医务人员的医学生认为医患关系更为紧张(x2=6.01,P=0.01).与低年级相比,更多参加过临床见习和实习的高年级学生认为医患关系不和谐会影响临床诊疗效果(x2=5.83,P=0.02)、感觉心理压力大(x2=30.70,P=0.001),并对就业产生消极影响(x2=21.01,P<0.001)、甚至后悔学医(x2=10.65,P<0.001).医患关系紧张性认知与使医生诊疗方法偏于保守呈显著正相关(r=0.28,P<0.001),与对医学生就业消极影响呈显著正相关(r=0.14,P=0.004).结论 医学生对医患关系总体认知以“紧张”为主,医患关系现状对医学生的就业和择业产生了负面影响,且参与过临床见习的医学生对医患关系现状更为悲观.

    作者:王菊倩;顾伟;陆益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云南省楚雄市中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影响云南省楚雄市中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的因素,为当地开展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应用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编制的《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及自制问卷,对云南省楚雄市区8所中学的非毕业年级14 403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 楚雄市中学生达到具备健康素养标准的人群比例是13.5%,城市学生与农村学生相比、汉族学生与其他民族学生相比,其具备健康素养的情况均为前者明显高于后者(P<0.01).学生中家庭成员有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的,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明显高于没有的(P<0.01);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水平随着学习成绩的升高而升高(P<0.01);随着父母文化程度的升高而升高(P<0.01);随着家庭平均月收入的升高而升高(P<0.01);父母患有疾病的调查对象,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父母未患病的,其中父母患慢性病的比患传染病或患遗传病的,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但该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听过健康教育讲座的学生,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高于没有听过的(P<0.05).结论 影响楚雄市中学生的健康素养的主要因素为居住地、民族、学习成绩、家庭成员从事医疗卫生工作、父母文化程度,以及听健康讲座,当地应针对这些特征对重点人群开展健康教育以促进其健康素养水平的全面提高.

    作者:孙傲伊;武轶群;胡永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4年平顶山市布病高危人群血清学筛查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平顶山市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在高危人群中的感染状况及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对布病高危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测,采用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PT)和试管凝集试验(SAT)进行阳性鉴定.结果 2014年平顶山市共检测布病职业人群2 162人,阳性率2.54%.城区和郊县间、性别间、民族间、职业间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间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平顶山市高危人群布鲁氏菌感染率较高,高危人群对布病危害认识不足、自我防护意识淡薄等是布病疫情上升的主要原因,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采取综合性措施,以控制疫情.

    作者:罗学东;王轶;王雨;席慧霞;王国琴;李宗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前后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800名15~ 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由3.08%提高到16.33%,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由15.29%、2.47%和10.36%提高到33.42%、15.20%和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由61.20%、54.60%和49.30%提高到69.00%、63.60%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效果显著,应不断加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的深入研究,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静妮;韩培;曹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三法结合综合评价广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

    目的 综合评价广西县级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探讨其主要影响因素,提出改进对策建议,以提高规范化管理水平.方法 采用TOPSIS法、秩和比法、“雷达图”法结合进行综合评价广西67个县的妇幼保健机构服务能力.结果 TOPSIS法结合秩和比法,分为好、较好、良、差4个档次,分档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1.096,P<0.001), “雷达图”显示服务能力综合评价高的机构,在人力、财力、科研能力、营运能力、成本控制上,优于其他三个档的平均水平.结论 通过三种方法相结合,扩展评价范围和提高综合评价的客观性,直观地反映妇幼保健机构综合能力状况,提出加大财政投入、重视人才引进、加强内部管理、注重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建设的政策意见.

    作者:李斯斯;龚祖康;冯启明;罗红叶;黄宗敏;周阳;龙建雄;聂光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甘草黄酮对运动训练大鼠睾酮、皮质酮及血脂代谢的影响

    目的 研究运动前补充甘草黄酮对力竭运动大鼠血清睾酮、皮质酮、FFA含量及血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通过建立灌服甘草黄酮大鼠的力竭游泳运动模型,测定大鼠血清睾酮、皮质酮、TC、TG、LDL-C、HDL-C和FFA的含量.结果 血清睾酮水平在力竭游泳运动后低于安静对照组,补充甘草黄酮组大鼠血清睾酮水平低于安静对照组而高于运动对照组(P<0.05).而血清皮质酮水平在力竭游泳运动后有所上升,补充甘草黄酮组大鼠血清皮质酮水平高于安静对照组(P>0.05)而低于运动对照组(P<0.05或P<0.01);各组间血清睾酮与皮质酮比值变化与睾酮变化程度相一致.力竭游泳运动后大鼠血清TC,TG,FFA和LDL-C含量都有所升高,而HDL-C含量有所下降;通过补充不同剂量的甘草黄酮后,能够降低大鼠血清TC,TG和LDL-C的含量,FFA和HDL-C的含量有所升高.结论 在大强度运动中通过灌注甘草黄酮可以降低大鼠的血睾酮和皮质酮水平,改善大鼠的血脂水平和肌内脂肪氧化,提高运动能力.

    作者:杨衍滔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不同麻醉时点的微生物感染风险评估

    目的 通过在麻醉不同时点对手术环境致病微生物进行检验,评估不同麻醉时点的微生物感染风险,为控制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手术室全麻相关器材进行采样,采样对象为静脉三通旋转阀、氧气流量调节钮、螺纹管接口、麻醉机呼出气入口和麻醉机呼吸回路氧气入口.选择每日各手术室第1例全麻手术且预计手术时间≥2 h者进行采样,共采集了75例手术的375个采样点,并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本次采集的75例手术375个采样点标本检测后发现,静脉三通旋转阀在时点1的标本未培养出细菌,合格率为100%,时点2检出阳性57例,合格率为24.0%,时点3检出阳性75例,合格率为0.0%;氧气流量调节钮、螺纹管接口、麻醉机呼出气入口以及麻醉机呼吸回路氧气入口按照相关标准各时点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相关器械容易造成污染,尤其静脉三通旋转阀,应当在麻醉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控制因麻醉过程引起的医院感染.

    作者:陈谦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4年贵州省65885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

    目的 了解贵州省医院感染现状,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4年9月5-30日,贵州省174所二级及二级以上医院参与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参与调查的各医院自行确定调查日,采取床旁调查和查阅住院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参与调查医院调查日(0:00-24:00)的所有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 医院感染横断面调查实查率99.66% (65 885/66 111),发生医院感染1 546例,1 643例次,医院感染现患率为2.35%(1 546/65 885),例次现患率为2.49%(1 643/65 885).不同规模医院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6.35,P<0.01);重症医学科(25.20%)为医院感染高发科室;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40.35%)为主;革兰阴性菌(70.37%)位居医院感染病原菌首位,不同科室、感染部位、病原菌的医院感染现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 209.54,P<0.01,x2=1 041.43,P<0.01,x2=1167.40,P<0.01);调查当日抗菌药物使用率为39.24% (25 851/65 885),治疗用药为主占67.24% (17 382/25 851);治疗使用抗菌药物者病原菌培养送检率为32.81% (25 851/65 885).结论 重点监控ICU,呼吸道感染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高病原菌送检率从而降低医院感染风险.

    作者:张满;牟霞;杨怀;陈京;徐艳;张骥;朱艳秋;贺玲;陈黎媛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西南三省39县(市)大绒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大绒鼠这一中国特有鼠种体表寄生虫的感染状况.方法 2001-2013年对我国大绒鼠主要分布区(地处西南部的云南省、四川西南部和贵州部分地区)进行了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大范围和大样本调查.结果 从所调查的39个县(市),累计捕获到2 463只大绒鼠,宿主样本量很大.不同海拔地带大绒鼠分布存在差异,1400~2600m的海拔地带大绒鼠数量较多.从所捕获的大绒鼠体表共采集到寄生虫71 895只,分类鉴定为18科53属320种(包括30种蚤,9种吸虱,106种革螨,175种恙螨),种类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有2 134只大绒鼠感染了寄生虫,感染率高达86.6%.小板纤恙螨、金氏厉螨、缺齿甲胁虱和方叶栉眼蚤分别为恙螨、革螨、吸虱和蚤的优势种,其中方叶栉眼蚤是鼠疫和鼠型斑疹伤寒的重要传播媒介,小板纤恙螨是恙虫病的重要传播媒介.大绒鼠体表寄生虫平均多度的高峰值出现在海拔2000m左右的地段.雄性大绒鼠体表寄生虫的种类数(物种丰富度)、感染率和感染度均高于雌性大绒鼠(P<0.01).成年鼠体表寄生虫感染率和感染度则略高于非成年鼠(少年鼠和幼年鼠) (P<0.01).结论 大绒鼠体表寄生虫感染普遍,所感染的虫种十分丰富,物种多样性很高,部分虫种是重要媒介.体表寄生虫倾向选择雄性和成年大绒鼠.大范围、大样本研究至关重要.

    作者:彭培英;郭宪国;宋文宇;候鹏;邹云集;范蓉;何雪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干预对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有效措施,了解其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制定与实施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培训、量化考核等综合干预措施,规范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结果 干预后,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逐年提高,2012年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201 1年的49.25%、46.87%和80.88%上升至63.63%、66.21%和90.33%;2013年提升至73.39%、83.41%和95.07%,2013年和2012年分别与201 1年比较、2013年与201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临床科室病原学送检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高,达到了原卫生部要求.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作者:宋敏;聂利;吴晓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1-2013年西藏自治区结核病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西藏自治区结核病流行特征,为控制结核病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描述结核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对2011-2013年西藏自治区结核病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西藏自治区2011-2013年结核病例报告数和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 046例、134.9/10万,4 096例、136.5/10万,4 273例、142.4/10万.在涂阳肺结核患者中,无论新发涂阳病例还是复治涂阳病例均呈减少的趋势,并且治疗成功率均呈增高趋势.结核病发病以15 ~64岁年龄段多,占全部病例的86.97%;发病者男性高于女性;各年龄段男女性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86.45,P<0.01);且以农牧民为主,占总患者的69.9%.结核病报告发病率分布前三位的地区依次为林芝、昌都、日喀则.结论 西藏结核病流行疫情加重,病例发现率不断提高,应继续加强结核病防控工作效果;同时应对农牧区普及结核病防治知识,落实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从而有效提高结核病防治工作的总体质量.

    作者:陈红梅;国杰;胡凤梅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08-2013年西安市肺结核病人发现及治疗转归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2008-2013年西安市肺结核病人发现与治疗转归情况,为结核病防控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政策依据.方法 根据2008-2013年西安市结核病控制工作月报表、季报表进行病例发现及治疗管理水平分析.结果 2008-2013年活动性肺结核共计23 914例,其中涂阳病例9 668例,新涂阳病例8 558例,涂阳比例从2008年51.78%降低到2013年21.31%;2008-2013年西安市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男女性别比例为2.05∶1,15~24岁之间的青壮年患病人数多,职业构成以农民为主,占52.73%;6年来共治疗管理病人10 888例,治愈率呈上升趋势,治疗成功率为97.66%.结论 2008-2013年西安市肺结核疫情在年龄、职业和性别分布上存在明显的差异,西安市自实施国家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以来,肺结核病人发现与治疗管理水平不断提高,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仍需对疫情的特点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作者:尚淑琴;张慧;曾令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