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不同麻醉时点的微生物感染风险评估

陈谦

关键词:麻醉, 微生物, 医院感染, 风险评估
摘要:目的 通过在麻醉不同时点对手术环境致病微生物进行检验,评估不同麻醉时点的微生物感染风险,为控制患者医院感染的发生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我院手术室全麻相关器材进行采样,采样对象为静脉三通旋转阀、氧气流量调节钮、螺纹管接口、麻醉机呼出气入口和麻醉机呼吸回路氧气入口.选择每日各手术室第1例全麻手术且预计手术时间≥2 h者进行采样,共采集了75例手术的375个采样点,并进行采样和细菌培养检测.结果 本次采集的75例手术375个采样点标本检测后发现,静脉三通旋转阀在时点1的标本未培养出细菌,合格率为100%,时点2检出阳性57例,合格率为24.0%,时点3检出阳性75例,合格率为0.0%;氧气流量调节钮、螺纹管接口、麻醉机呼出气入口以及麻醉机呼吸回路氧气入口按照相关标准各时点的合格率均为100%.结论 手术麻醉过程中,麻醉相关器械容易造成污染,尤其静脉三通旋转阀,应当在麻醉过程中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范,控制因麻醉过程引起的医院感染.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Epstein-Barr病毒基因表达在儿童SLE中作用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EB病毒(EBV)基因在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表达,探讨EBV在儿童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1)分离20例SLE患儿和12例健康对照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 (2)用ELISA检测EBV-IgG/IgM阳性的SLE患儿,取其分泌EBV病毒的细胞上清液与提取的PBMCs共同培养12 d,提取培养后的PBMCs的RNA,用逆转录实时定量PCR (RT-PCR)的方法检测EBV基因的表达.结果 SLE患儿组伏期基因LMP1、LMP2、EBNA-1和裂解期基因BCRF1、BLLF1的表达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1.011±0.145比0.383±0.180,t=10.680,P<0.05;1.001±0.096比0.208±0.086,t=25.109,P<0.05;1.012±0.168比0.188±0.157,t=14.591,P<0.05;1.015±0.171比0.344±0.169,t=10.680,P<0.05;1.038±0.271比0.117±0.085,t=10.680,P<0.05).结论 儿童SLE患者中存在EBV基因的异常表达,EBV基因可能参与了SLE的发病过程.

    作者:丁艳;廖旺;杨慧兰;何小解;向伟;党西强;易著文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04-2013年广西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玉林市疟疾的流行特征.方法 采用Excel 2003对2004-2013年玉林市疟疾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 2004-2013年玉林市疟疾发病率为0.02/10万~0.33/10万,共报告疟疾病例70例,其中间日疟41例,恶性疟22例,疟疾(未分型)7例,病例分布于全市5县(市)2区,发病季节呈全年分布,男女性别比为16.5∶1,年龄在10~55岁间,职业主要为农民、民工,感染来源地主要为东南亚及非洲国家疟疾流行区.结论 输入性疟疾病例是玉林市疟疾的主要疫情特点,加强对东南亚及非洲国家务工返乡人员的疟疾监测是预防和控制疟疾危重和死亡病例增多的重要措施.

    作者:蓝凤;王倩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福建省复治肺结核患者耐药现况与其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福建省复治涂阳肺结核患者耐药现状,探讨其耐药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统一的患者信息表收集30个监测点复治涂阳患者的社会经济和既往临床诊疗信息.培养阳性菌株采用比例法进行异烟肼(H)、利福平(R)、乙胺丁醇(E)、链霉素(S)、卡那霉素(Km)、氧氟沙星(Ofx)的耐药性测定.对硝基苯甲酸(PNB)培养法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复合群.采用比值比(OR)评估耐药结核病患者和耐多药(NDR)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 复治患者男性居多(占84.15%),总耐药率为37.32%,MDR率为15.89%,广泛耐药(XDR)率为0.35%;任一耐药顺位依次为:R (25.00%),H(21.48%),S(16.55%),E(15.49%),Ofx (7.75%)和Km (4.23%);耐多药结核病(MDR-TB)耐药谱有10种,其中同时对S、H、R和E耐药占46.67%;多耐药谱有14种,以耐二联药物为主(占68.00%);治疗2次以上的患者耐药率和MDR率均明显高于治疗1次的患者OR分别为2.43,3.38;P值分别为0.005,0.001.结论 福建省复治结核病患者的耐药及MDR-TB问题仍然严重,反复多次治疗是复治患者耐药及MDR-TB的主要危险因素.

    作者:魏淑贞;梁庆福;林淑芳;赵永;林建;林勇明;陈求扬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中国大陆地区新生儿医院感染部位发生情况的Meta分析

    目的 运用循证方法探讨中国大陆地区新生儿医院感染各部位发生及分布情况.方法 系统检索建库至2013年在CNKI、CBM、VIP、WanFang data及PubMed上有关中国大陆地区新生儿医院感染调查的文献,纳入合格研究.根据异质性检验结果,采用合适的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合并分析.结果 共纳入147篇合格文献,中国大陆地区新生儿院内感染部位分析结果表明:总感染率和总分布率高部位均为下呼吸道,分别为16‰ (95%CI:13‰~19‰)和27% (95%CI:21%~32%).分组分析结果显示:按医院分类和等级分析,感染率高部位在综合性医院为下呼吸道21‰ (95%CI:17‰~24‰),在专科医院为胃肠道12‰ (95%CI:10‰~14‰);在三级、二级及以下等级医院均为下呼吸道15‰ (95%CI:12‰~ 18‰)、18‰ (95%CI:13‰~ 22‰).按地区分析,感染率高部位在东部、中部地区医院为下呼吸道16‰ (95%CI:12‰~ 21‰)、17‰(95%CI:12‰~21‰),在西部地区医院为口腔黏膜17‰(95% CI:12‰ ~ 21‰).按时间分析,1985-1999年感染率高部位为口腔黏膜19‰(95%CI:12‰~27‰),2000-2013年感染率高部位为下呼吸道17‰(95%CI:13‰-20‰).结论 新生儿医院感染中呼吸道为常见的感染部位,但不同医院有各自的特殊性,因此每个医院应结合自己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措施来预防和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娅铃;曾子耘;米久雪;李迎丽;邱景富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159例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与生命质量相关性的探讨研究

    目的 通过调查159例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分析和讨论两者的一般情况以及相关性,探讨二者对肺结核患者的影响.方法 使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以及36条目简明量表(SF-36)对159例肺结核患者进行自评调查.资料分析使用均数、t检验,并对社会支持和生命质量进行了相关分析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SF-36量表评定患者各项得分为生理机能(70.25±26.028)分,生理职能(27.99±36.713)分,躯体疼痛(62.03士22.687)分,一般健康状况(46.26±21.553)分,精力(54.87±21.250)分,社会功能(63.99±29.344)分,情感职能(46.33±41.408)分,精神健康(59.80±18.625)分,均低于一般人群的参考水平(P<0.01).SF-36量表与社会支持量表测得结果总分相关系数r=0.187,呈正相关.多重线性回归中,患者社会支持总分、是否住院和年龄进入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得分方程(F=6.342,P<0.01).结论 肺结核患者生命质量低于一般人群,且生命质量与社会支持有密切的相关性,社会支持是生命质量的影响因素,改善肺结核患者的社会支持将有助于改善生命质量.

    作者:张曼晖;张强;郑莹莹;马跃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衡水地区0~14岁儿童血铅水平分析

    目的 对衡水地区儿童进行血铅浓度的测定,了解衡水地区儿童血铅水平的情况,为防治铅中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 735名0~14岁儿童进行静脉采血1ml,用微量分析仪QL800测定血铅浓度,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血铅浓度正常2 504例,轻度铅中毒205例,中度铅中毒26例,无重度和极重度铅中毒.4~≤6岁(学龄前组)的儿童铅中毒检出率高10.7%,城镇儿童铅中毒检出率要高于农村儿童(x2=9.78,P<0.05),男童的铅中毒检出率高于女童(x2=15.56,P<0.05).结论 本地区儿童的铅中毒检出率低于国内平均水平,但也要注意铅暴露对儿童健康的潜在危险,对防治铅中毒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做到防患于未然.

    作者:冯玉俊;温亚玲;胡景玉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神经降压素与精神分裂症的关系

    神经降压素是一种由13个氨基酸残基构成的肽类物质,自1973年被首次发现以来,在生物和医学的众多领域中一直备受关注.在外周系统中,神经降压素主要发挥胃肠激素的作用;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神经降压素作为一种多功能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质,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相关.本文对神经降压素系统的一般特征及其与精神分裂症之间关系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马慧;李秀影;宋之杰;朱刚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2-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构成及顺位分析

    目的 了解2012-2014年重庆市万州区居民恶性肿瘤死因构成及顺位情况,为恶性肿瘤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2012-2014年万州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收集的居民死亡病例,输入DeathReg2005,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期望寿命和去肿瘤死因期望寿命.结果 2012-2014年,万州区恶性肿瘤年均死亡率189.50/10万.男性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251.41/10万,女性恶性肿瘤年均粗死亡率为127.56/10万,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962.88,P=0.000<0.01),除宫颈癌、乳腺癌外,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肠癌、白血病、膀胱癌、鼻咽癌死亡率男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0.01),其恶性肿瘤死亡率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恶性肿瘤中,肺癌死亡率为55.17/10万,居第1位,其次为食道癌和肝癌;居民平均期望寿命77.21岁,去恶性肿瘤死因后期望寿命增加4.12岁.结论 肺癌、食道癌、肝癌、胃癌、肠癌、白血病以及女性乳腺癌、宫颈癌是危害万州区居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死因,是万州区制定恶性肿瘤防控策略的重点.

    作者:陈春蓉;罗超;颜朝阳;郑代坤;王敬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羟基蜕皮甾酮对Ⅰ型糖尿病小鼠葡萄糖激酶和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的影响

    目的 为了探讨20-羟基蜕皮甾酮(20-hydroxyecdysone,20E)对Ⅰ型糖尿病小鼠降糖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小鼠(体重20±2g)随机分3组,用150 mg/kg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造模,之后正常对照组和Ⅰ型糖尿病组小鼠灌服蒸馏水10ml/kg;20E治疗组按5 mg/kg剂量灌服20E.药物干预3周后,观察肝脏形态学改变,测定血糖和肝脏糖原含量,分析糖酵解过程中的第一个限速酶—葡萄糖激酶和核心炎症因子一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 与Ⅰ型糖尿病组相比,20E处理后肝细胞损伤程度减轻;血糖浓度比Ⅰ型糖尿病组降低了92.7% (P<0.01),肝脏糖原含量增加了64.1% (P<0.05);Real-timePCR结果显示,20E处理后葡萄糖激酶mRNA水平增加了107.3% (P<0.01),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水平降低了68.7% (P<0.05).结论 20E具有降低Ⅰ型糖尿病小鼠血糖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肝脏葡萄糖激酶表达、增加肝脏糖原储备和增强肝脏保护作用有关.

    作者:张庆远;夏西超;王中晓;姜晓;梁桂娜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脂氧酶12-183G>A变异影响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

    目的 探讨位于脂氧酶12 (LOX12)基因启动子区-183G>A单核苷酸多态与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非小细胞肺癌患者956例及健康对照994例,利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方法进行基因分型,以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比值比(OR)及其95%可信区间(95%CI).结果 LOX12-183GG、GA、AA各基因型频率在病例组分别是20.8%、53.6%、25.6%,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6.8%、52.2%、21.0%.与-183GG基因型相比,AA基因型明显增加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病风险,其OR (95%CI)为1.53 (1.17~ 2.00);而GA基因型并不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其OR (95%CI)值为1.23 (0.98~1.55).吸烟分层分析显示,以携带-183GG基因型的不吸烟者为参照,携带-183AA基因型的重度吸烟者发生非小细胞肺癌的风险为9.12 (95% CI:5.07~ 16.41,P<0.001),大于不吸烟但携带-183AA基因型者的OR值(OR=2.03,95% CI:1.34~3.09,P=0.001)与重度吸烟但携带-183GG基因型OR值(OR=6.84,95%CI:3.81~12.31,P<0.001)之和.结论 LOX12基因启动子区-183G>A单核苷酸多态可与吸烟交互作用共同增加非小细胞肺癌发病风险.

    作者:卢玉娟;林佳;孙晓东;吕澜;张志;张雪梅;曹蕾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贵州雷山苗族HBV血清学标志物与ALT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雷山苗族人群中的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异常率.方法 对734名苗族体检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清学标志物(HBVM),用速率法检测ALT.结果 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5.86%,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率为1.50%,ALT异常率为10.08%.HBsAg阳性的感染模式只出现“大三阳”和“小三阳”两种.不同年龄段间,HBsAg阳性率、HBeAg阳性率和HBVM五项全阴性率,以及ALT异常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乙肝病毒表面抗体(抗-HBs)阳性率随性别的差异以及随年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此外,对于不同感染模式间,ALT异常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山地区苗族HBsAg阳性率和ALT异常率均较低,但HBVM五项全阴性率达49.73%,提示本地区应继续加强乙肝免疫接种,做好肝病防治工作.

    作者:熊林;谢渊;赵艳;肖雁;吴昌学;禹文峰;官志忠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13-2014年安阳市就诊人员布鲁氏菌病流行现状分析

    目的 分析安阳市2013年6月1日-2014年6月1日人间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特征及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的方法,对来自安阳市疾病控制中心的就诊人员进行调查分析,以发现河南省安阳市布鲁氏菌病的流行病学特征;通过对调查人员进行血清学检测,获得当地职业人群的布病感染率;通过对不同暴露状况下人群的感染情况的比较,进行危险因素的筛选,探索影响疾病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689例,其中布鲁氏菌病阳性120例,阳性率为17.42%;性别和各年龄组间阳性率不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人群的职业共分为8类,其中农牧民阳性例数占的比例多,占总数的70.00%,其次为畜产品收购人员,比例为18.33%;布鲁氏菌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发病时间主要集中在3-7月份;阳性率高的就诊地区为林州,其次为安阳县;经多重Logistic回归分析,食用未煮熟畜肉(OR =4.61,95%CI:1.79 ~ 11.85)、畜产品收购(OR =6.31,95%CI:2.53~ 15.75)、接触家畜流产物(OR =3.86,95%CI:1.50~8.98)、接触排泄物(OR=3.52,95%CI:2.37~7.56)、幼羔在卧室喂养(OR=9.45,95%CI:5.92~15.07)均是布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本研究为布鲁氏菌病的预防和临床治疗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布鲁氏菌病的病因预防提供了理论支持.

    作者:郭利平;刘艳华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比较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干预前后的变化,评价干预措施效果,为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西安市800名15~ 69岁的农村常住居民,分别于干预前后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西安市农村居民健康素养具备率由3.08%提高到16.33%,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基本技能素养具备率分别由15.29%、2.47%和10.36%提高到33.42%、15.20%和32.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居民健康知识知晓率、健康行为形成率和健康技能掌握率分别由61.20%、54.60%和49.30%提高到69.00%、63.60%和63.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形式、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对于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水平效果显著,应不断加强健康素养干预方式的深入研究,促进居民健康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作者:张静妮;韩培;曹晓晓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一氧化氮对库存悬浮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NO)对库存悬浮红细胞变形性的影响.方法 取10例新鲜悬浮红细胞,在储存的不同时相(3 h、1d、3d、5d、7d、14d、21d、28 d),每例和不同浓度L-精氨酸(NO前体)混合培养,浓度分别为1 μM (B)、5 Mm (C)、10 Mm (D)、50 Mm (E).培养后测定红细胞变形性,用NO荧光探针测定反应红细胞内的一氧化氮水平的平均荧光强度(PKPosX).结果 保存期内库存红细胞变形指数、聚集指数和刚性指数均随着时间延长而逐渐增高.当NO前体浓度为5μM时能够明显改善保存14d内的库存血红细胞变形性指数;高于相应的佳NO浓度范围的时红细胞变形指数受损.结论 NO对库血红细胞具有调控作用,通过补充佳浓度的NO(如10 μM)时,会使红细胞变形性增加;储存期间红细胞的损伤与NO流失有关,适当补充相应浓度NO可以改善红细胞的变形性.

    作者:桂林;黄远帅;李代渝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2005-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2005-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发生情况及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评价监测系统运转灵敏性及预防接种疫苗的安全性.方法 通过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整理2005-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报告的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个案,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2005-2013年深圳市南山区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病例600例,其中≤1岁占42.50%,男女性别比为1.5∶1,9月份(92例,占15.33%)报告病例多.一般反应436例,占61.1%,异常反应139例,占23.17%.282例(47.00%)在接种疫苗1d内发生,54.83%发生在接种该种疫苗的第1剂次.59.17%出现发热症状,32.67%出现局部红肿,14.50%出现局部硬结.结论 深圳市南山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工作逐步规范,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常发生在小年龄儿童、第1剂次、接种后1d内,为监测重点.

    作者:崔利伟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北京市朝阳区肺结核双向转诊实施现状分析

    目的 通过肺结核双向转诊实施现状分析,探索肺结核传染源住院管理的可行性.方法 建立疾控中心与专科医院的双向转诊机制,疾控中心对发现的涂阳患者转诊至专科医院住院隔离,待涂片阴转后转回疾控中心继续治疗.将患者相关信息填写在双向转诊登记本上并录入Excel.针对转诊情况、拒绝原因、户籍、医保情况、年龄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涂阳患者愿意转诊专科医院住院的仅占23.1%,拒绝转诊的原因主要为费用太高,占49.1%.本市户籍患者以医保为主,占81.7%;非本市户籍患者以自费为主,占58.1%.53.1%的患者享有公费医疗或医疗保险,同意转诊的比例相对较高,分别为55.6%和38.5%;而自费患者的转诊率仅为5.6%,新农合患者均不同意转诊.从年龄上看,60岁以上老年患者同意转诊的比例相对较高,为51.9%,其余年龄段转诊比例很低.转入专科医院住院的患者,出院后87.7%的患者均能按要求转回.结论 在没有免费政策和强制措施的保障下,肺结核传染源住院管理很难实现.

    作者:张弘;金昊;何方;张爱洁;梁瑞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612例儿童过敏性疾病血清特异性IgE抗体检测分析

    目的 了解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血清过敏原及其分布状况.方法 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2014年1月-2014年12月间就诊于医院的612例过敏性疾病儿童血清过敏原,并对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612例过敏性疾病患儿中,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363例,阳性率为59.31%.其中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性者214例,阳性率为34.97%,食物性过敏原特异性IgE阳238例,阳性率为38.89%.特异性IgE阳性者中,吸入组常见过敏原为蟑螂(142例,占23.20%),食物组常见过敏原为鸡蛋白(108例,17.65%).特异性IgE检测阳性率高者为过敏性鼻炎,其次为支气管哮喘.结论 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性过敏原均是引起郑州市及周边地区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重要原因,血清过敏原测定有利于了解患者的过敏状态,协助过敏性疾病的诊断.

    作者:宋晓妍;杜红梅;牛超;贾莉婷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综合干预对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影响

    目的 探讨提高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的有效措施,了解其干预效果.方法 采取制定与实施微生物标本采集与运送标准操作规程、培训、量化考核等综合干预措施,规范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比较干预前、后住院患者治疗性应用抗菌药物前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结果 干预后,医院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限制级和特殊级抗菌药物治疗应用前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逐年提高,2012年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由201 1年的49.25%、46.87%和80.88%上升至63.63%、66.21%和90.33%;2013年提升至73.39%、83.41%和95.07%,2013年和2012年分别与201 1年比较、2013年与2012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全部临床科室病原学送检率较干预前均有明显增高,达到了原卫生部要求.结论 综合干预措施能提高临床病原微生物标本送检率.

    作者:宋敏;聂利;吴晓英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菊芋菊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治疗作用的研究

    目的 检测菊芋菊糖对链脲佐菌素诱导大鼠Ⅰ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给链脲佐菌素诱导Ⅰ型糖尿病大鼠饮水中添加1%、2%和3%的菊芋菊糖28 d,监测试验期间大鼠体重和血糖变化,观测试验期满血清胰岛素、胰岛形态、β细胞数量和胰岛素表达情况.结果 给予菊芋菊糖治疗后,Ⅰ型糖尿病大鼠体重较自然恢复组均有所增加(P<0.05);血糖呈现下降趋势,且试验结束时与对照组血糖值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胰岛萎缩有所改善,β细胞数量、胰岛素表达和血清胰岛素含量均较自然恢复组明显增加(P<0.05).结论 菊芋菊糖可明显降低链脲佐菌素诱导Ⅰ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其机制可能是防止胰岛β细胞破坏,增加胰岛素表达,试验结果表明菊芋菊糖对Ⅰ型糖尿病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季泓;王密;林树梅;胡建民;杨建成 刊期: 2015年第16期

  • 芍药苷对过氧化氢损伤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保护作用

    目的 探讨芍药苷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HUVEC,以200μmol/L H2O2诱导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建立模型,同时以100、200、400μmol/L的芍药苷分别干预,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用噻唑蓝(MTT)法检测HUVEC活力,微板法检测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活性及一氧化氮(NO)的含量,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内皮素-l(ET-1)、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tPA)、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PAl-1)的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芍药苷中、高剂量组细胞活力显著升高,LDH活性显著减低、ET-1和PAI-1含量显著减少,NO和tPA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 芍药苷对H2O2诱导的HUVEC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宋献美;钱丽丽;梁瑞峰 刊期: 2015年第1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