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健斌
目的: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青年病毒性心肌炎的效果作用。方法将我院于2013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青年病毒性心肌炎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行黄芪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其基础上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6.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33%,且<0.05。结论在青年病毒性心肌炎中应用黄芪注射液联合参麦注射液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效果,可有效提高治愈效果,保障患者的身体健康,值得推广。
作者:祝开彪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切口保护套的应用在预防腹部切口脂肪液化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14年9月~12月份收治的170例行上腹部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95例(观察组),未使用切口保护套的患者有75例(对照组)。结果观察组有3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对照组有8例患者发生切口脂肪液化,两组有明显差异(<0.05)。结论术中使用切口保护套可减少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作者:李阳阳;赵永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研究无痛人流麻醉中采取丙泊酚联合芬太尼的具体效果。方法对行人工流产手术的早孕妇女78例进行研究,将78例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对对照组与治疗组患者分别采用丙泊酚单用、丙泊酚联合芬太尼方法进行麻醉。对两组的麻醉优良率、镇痛总有效率、丙泊酚使用量以及术后苏醒时间进行对比。结果治疗组的麻醉优良率、镇痛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丙泊酚使用量、术后苏醒时间低于对照组,上述指标对比,<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丙泊酚与芬太尼联合用药麻醉效果更佳。
作者:刘玉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盐酸氟桂利嗪胶囊与尼莫地平片防治偏头痛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将我院神经内科门诊收治的252例符合标准的偏头痛患者纳入研究,随机分作研究组与对照组,各126例。研究组口服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对照组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治疗15w后,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0.05。结论盐酸氟桂利嗪胶囊治疗效果相对尼莫地平片更优,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作者:李敏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分析探讨恶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45例恶性脑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总结恶性脑膜瘤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病理学特点及临床上主要的治疗方法。结果45例恶性脑膜瘤患者以男性居多,主要采取显微外科全切除肿瘤手术或显微外科次全切除肿瘤手术联合放射治疗方法,患者5年生存率达到53.33%,1年内的的复发率为11.11%,5年内复发率为51.11%。结论恶性脑膜瘤患者的预后较差,主要采取全切手术治疗,术后进行硬脑膜修补或放疗,可以延长患者寿命,降低复发率。
作者:赵东林 刊期: 2016年第10期
随着现代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诊疗水平的逐步提高,尿毒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了根本改变,终末期肾病维持性透析患者的存活时间也大大延长。血液净化治疗面对的已不仅仅是终末期肾病患者,血液净化治疗技术已经渗透到临床治疗的各个领域,作为一门新兴而又重要的学科,既没有正规的专业教材,又没有从本专业毕业的专职教师,理论课只是做简单的介绍,甚至一带而过,而本专业有较强的科学实践性,主要是机器操作和临床处理患者为主,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知识、综合分析能力、动手动脑能力及创新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过简单讲解,让更多的医师了解血液净化相关知识。
作者:王吉萍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鼻内镜下使用微波治疗老年患者鼻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我科56例老年鼻出血患者鼻内镜下行微波手术治疗,对患者疗效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鼻出血效果明显,其中显效42例(75%),有效10例(17.9%),无效4例(7.1%),总有效率92.9%。结论鼻内镜下微波治疗老年鼻出血疗效显著,术后并发症少,痛苦小,恢复快。
作者:李薇薇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急诊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10年10月~2015年6月,30例Tile B型骨盆骨折患者,并采用随机分组原则,治疗组(外固定支架固定法)和对照组(骨盆兜固定法),通过观察骨盆骨折休克率、死亡率,并以此作为疗效评价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①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休克率分别13.33%和40.00%,两组的休克率的比较有显著差异(<0.05)。②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死亡率分别6.66%和26.66%,两组的死亡率的比较有显著差异(<0.05)。结论外固定支架急诊治疗Tile B型骨盆骨折,对患者损伤小,医护人员操作简便易把握,降低患者的休克率和死亡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长铁;邓磊;袁旭娟;刘兵兵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收集我中心收治的高血压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使用常规抗高压治疗。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均为50例。对照组患者在此基础上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常规抗高压治疗的过程中,通过对患者使用社区护理干预的方法进行护理能够明显提升治疗效果,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肖春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奥曲肽联合普鲁卡因维持治疗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方法将急性胰腺炎患者7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对照组各35例。治疗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30 ug/kg奥曲肽及1%普鲁卡因25 ml 24 h维持治疗;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加30 ug/kg奥曲肽维持治疗。对比血尿淀粉酶、WBC、血清钙恢复正常时间。且比较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结果治疗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WBC、血清钙等实验室指标优于对照组(<0.05);治疗组的腹胀腹痛缓解时间、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天数均比对照组时间短(<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奥曲肽与普鲁卡因维持治疗急性胰腺炎利于改善患者的实验室指标、临床症状及减少住院时间,临床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微竹;何凤;付莉;余孟英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脑动脉瘤破裂的CT影像特点进行探析。方法收集临床资料是2013年1月~2015年6月我院治疗的21例脑动脉瘤破裂患者,患者均进行CT检查,5例患者进行DSA检查,少数患者进行MRI、MRA等检查。结果 CT检查中,19例确诊的脑动脉瘤患者均发现存在脑动脉瘤破裂,并经临床证实,诊断准确率为90.5%。结论脑动脉破裂使用CT进行检查,能够准确显示脑动脉瘤破裂的影像特点,有利于脑动脉瘤破裂的临床诊断。
作者:卢先东;田云;黎斌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观察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应用环抱式接骨器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取我院收治的40例多处肋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组,并将同期40例多处肋骨骨折患者设为对照组,予以对照组克氏针内固定治疗,予以观察组环抱式接骨器治疗。结果观察组优良率92.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患者应用环抱式接骨器治疗,操作简单,安全性高,并发症发生率低。
作者:刘德欣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慢性心衰患者的血尿酸水平与其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本院自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50例心功能I~IV级慢性心衰患者作为实验组,对其进行血尿酸浓度检测,同时,运用随机法选择同时段来我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患者的血尿酸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接受治疗前的血尿酸浓度平均值为(565±53)μmol/L,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的平均血尿酸浓度为(279±25)μmol/L,两组比较统计学差异显著(<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浓度分别为(279±25)μmol/L、(269±33)μmol/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平均血尿酸浓度为(565±53)μmol/L、(301±36)μmol/L,治疗前后比较无无显著统计学差异(<0.05)。结论慢性心衰患者经治疗心功能加强后,血尿酸浓度也显著降低,证明在治疗慢性心衰过程中动态监测血尿酸浓度能够准确的反应治疗效果,临床疗效显著。
作者:龚晓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因人流而产生焦虑的患者实施亲情护理干预,探究其护理干预效果。方法选取我站2013年12月~2014年3月期间所收治的因实行人流后产生焦虑症患者共66例,应用计算机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n=33)和参照组(n=33),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实施亲情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后的SAS评分。结果实施亲情护理干预后的实验组患者SAS评分明显优于参照组患者,两组数据对比差异性显著(<0.05)。结论在焦虑症患者中实施亲情护理的效果良好,能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状态,对于焦虑症的治疗具有良好的辅助作用。
作者:周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重症胰腺炎早期干预CRRT治疗的疗效观察及分析。方法选取我院ICU 2014年来收治的急性重症胰腺炎患者30例,观察组16例患者,接受CRRT治疗;对照组14例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对比两组生命体征、腹部体征、尿量、生化指标、炎症因子、氧合指数、APACHEⅡ,分析两组病死率。结果经上述治疗后,两组患者呼吸窘迫、腹痛腹胀、肠麻痹等均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明显、达到症状缓解所需时间较短。观察组代谢性酸中毒、低氧血症、低血钙持续时间、血淀粉酶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APACHEⅡ评分好转,炎症因子CRP水平明显下降(<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时,单纯常规治疗效果效果欠理想、病死率高,CRRT治疗能有效改善SAP的预后。
作者:谢嘉平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究血透室持续性床旁护理查房对提高临床护理质量的效果。方法结合血透室护理工作的特点,在整个病区血透工作开始后进行床旁护理查房。整理分析实施持续性床旁护理查房前后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并将发生的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实施持续性床旁护理查房后,护理缺陷,不良事件发生率降低了0.52%,患者满意度上升了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血透室实施持续性床旁护理查房后,降低了护理缺陷和不良事件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更好的保障了透析患者在透析期间的安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钟娜 刊期: 2016年第10期
PBL教学法是让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的小组讨论式教学。将PBL教学法运用于护理专业机能学实验中,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种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改善实验课中学生积极性不高的现状。
作者:蔡维维;杜斌;陈俊良;储敏;邱丽颖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术(EVLT)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的疗效。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患者40例(44条患肢),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观察组行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EVLT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静脉剥脱术,对比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观察组溃疡愈合时间、术后疼痛发生率、切口感染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6个月,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9.9%,对照组81.7%,观察组溃疡复发率低于对照组(<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联合腔内激光治疗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性溃疡有很好的疗效,其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以及复发率低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邢汉银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对比不同麻醉方式在痔疮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肛肠科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提供思路。方法以我院肛肠科收治的100例痔疮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阴部神经阻滞,观察组采用骶管麻醉,两组均行相同的手术方法,对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疼痛视觉模糊评分(VAS)、麻醉效果以及不良反发生情况。结果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其它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痔疮手术中应用骶管麻醉,可以有效减轻患者术中的疼痛,麻醉效果理想,耐受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
作者:杜怀军 刊期: 2016年第10期
目的:总结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的护理体会。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随机抽取的55例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加以分析,总结对其采取的护理措施,评价护理效果。结果经精心的治疗和综合护理干预,除1例患者因病情突然严重转至其他医院外,其他患者均得到有效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率高达96.4%。结论针对老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特点,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预后。
作者:王丽娟 刊期: 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