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平
目的:探讨癌痛患者规范化管理对患者依从性及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随意抽取肿瘤科无痛病房创建前(2013年6月~11月)及无痛病房创建后(2013年12月~2014年5月)收治的晚期癌症并伴有中重度癌痛患者各15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无痛病房管理的实施时间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疼痛管理;观察组给予无痛病房规范化管理,10 d后比较两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和患者服药依从性。结果观察组患者癌痛缓解率及和患者服药依从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癌痛规范化管理提高了护理人员疼痛管理意识和技能,增强了患者服药的依从性,使疼痛得到明显缓解。
作者:林琼芬;马光兰;李风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传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原因及防护措施,减少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结合传染科的特殊性,分析职业暴露存在的因素,并进行分析。结果制定规范的操作流程,加强安全防护措施,提高专业技术能力,明确锐器伤流程。结论切实可行的防护措施与暴露后有效的处理流程,减少和避免了职业暴露的发生。
作者:尚娜娜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在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治疗中引入中医药治疗方案的效果和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中随机抽取70例,依照自愿原则将其分别编入干预组与对照组中,各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干预组在其基础上实施中医药治疗,并比较两组的咳嗽症状消失时间、不良反应以及复发率。结果干预组的咳嗽消失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存在显著的差异性(<0.05);随访3个月内,干预组(2.9%)的复发率要低于对照组(22.9%),其对比差异具备统计学意义(<0.05);干预组(8.6%)的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要低于对照组(28.5%),两组间的对比具有显著的差异性(<0.05)。结论采用葛根素结合异乐定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改善各项心功能指标,提高患者的心肌供血能力,控制心绞痛的发生几率,从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朱小玲 刊期: 2016年第04期
血清白蛋白是血浆蛋白质的主要成分之一,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动脉硬化的一部分,并作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更易被检测到。早期通过血清白蛋白测定,维持血清白蛋白正常水平,可能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危险因素,本文综述了血清白蛋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作者:杨晓慧;乔成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究术前服用非那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手术效果的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选取我院于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良性前列腺增生且行TURP的患者150例,按照术前服用非那雄胺的情况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术前服用非那雄胺的患者作为观察组,未服用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切除前列腺质量、术中出血量以及术中血钠含量。结果术前应用非那雄胺对手术时间和切除前列腺组织的质量几乎没有影响,但可明显降低术中失血量以及血钠稀释的程度。结论良性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行TURP前服用非那雄胺可减少术中失血量,维持血钠含量,提高手术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安琪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吸氧、抗炎、祛痰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0.3静脉滴注,qd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0.25静脉滴注,qd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肺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平均FEV1/FVC81.36%±6.28%,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平均FEV1/FVC73.69%±5.73%,出现手抖,精神亢奋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3.64%。两组疗效、FEV1/FVC级不良反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对腹部非胃部手术后导致胃瘫的治疗疗效。方法将腹部手术(排除胃部手术)导致胃瘫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0例,给予常规临床治疗包括心理疏导、禁食禁水、胃肠道减压、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肠外营养、促进胃肠动力药物使用及对症处理,治疗10d;治疗组20例,除上述治疗外,加用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作用于胃肠道,2次/d,治疗10d后。结果两组治疗10d后,治疗组胃动力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短波联合调制中频电疗通过调节胃肠道自主神经节、改善胃肠道的血供和营养、加快术后损伤的修复、炎性渗出的减少、促进炎性介质、病理产物、细菌毒素的清除,提高胃肠道内脏平滑肌力,以及促进胃肠动力的恢复,较单纯使用临床常规保守治疗方法有较显著的效果。
作者:谭海群;张德元;罗权;张子怡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在功能部深度烧伤创面早期修复和烧伤后期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整复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1年4月~2015年8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4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其中有烧伤60例,整形34例,共120个功能关节部位创面,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整张薄皮片(0.15~0.20mm)组合成复合皮对患者进行一次性移植覆盖。结果本组患者复合移植皮97.5%存活,随访6~10个月,移植部位皮肤外观光整,柔软有弹性,功能恢复良好,没有疤痕,也无副作用。结论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是早期修复功能部位深度烧伤创面和后期关节功能部位瘢痕挛缩整复的有效方法,具有临床推广意义与价值。
作者:张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中药检验的目的在于保证药物安全性及有效性,主要技术手段为色谱技术。目前,色谱研究不断深入,检验及分离技术不断改进、完善,各种现代化联机检测及色谱方法逐渐成熟,因其微量检测、高速、自动化、高分辨等特点发挥较大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中药检验中HPLC、GC、SFE、HPCE等现代技术的具体运用。
作者:梁国嫔;吴拾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对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有慢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就诊的患有慢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1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86例。采用常规开腹阑尾切除术对对照组患者实施治疗;采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治疗组患者实施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阑尾炎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阑尾手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慢性阑尾炎疾病手术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术后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应用经脐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对患有慢性阑尾炎疾病的患者实施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廖华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连硬外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临床麻醉效果,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意见。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所收治下腹部及下肢手术患者100例,分为连硬组和腰硬组,各50例,连硬组在手术过程中行连硬外麻醉,腰硬组行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临床麻醉效果。结果两组手术患者中,连硬组阻滞平面到达T10平面所需时间为(7.5±1.3)min,显著高于腰硬联合组的(5.1±1.5)min,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腰硬组患者中,镇痛效果高达100%,均不需要大剂量使用辅助镇痛药物,显著优于连硬组的7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在下腹部及下肢手术中,腰硬联合麻醉比连硬外麻醉起效速度更快、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陈庆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本文主要针对60例感染性发热患儿治疗效果的比较,探讨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小儿感染性发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从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0月收治的小儿感染性发热患者中选取6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给予布洛芬颗粒和布洛芬颗粒联合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平均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本次研究结果表明,临床治疗感染性发热患儿时,应给予布洛芬颗粒联合清解宣肺汤加减治疗,有助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缩短平均开始退热时间和完全退热时间,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作者:魏剑翔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研究影响护理实习生积极性下降的原因,让实习护生在实习期间得到良好的培养,从而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成为一名优秀的护士打好良好的基础。方法针对目前实习护生存在的问题,抓好岗前培训、规范操作步骤、安排业务学习、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心理素质培养、重视反馈、提高带教老师的专业素质等。结果使护生能够较熟练掌握基础技术操作和基础理论的应用。结论护理实习生受到带教老师的影响十分深远,并且带教老师的行为与教学语言都会影响到护士生的学习积极性。
作者:汪珍珍;虎宏权;朱丽霞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两种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新生儿黃疸患儿130例,随机将患儿分为间歇蓝光照射组和持续蓝光照射组,每组65例。对照组进行持续蓝光照射12~18h后间歇8~12h,观察组进行蓝光照射3~6h照射后间歇2~4h,连续3~5d。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但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减少(<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间歇蓝光照射方式治疗新生儿黃疸症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较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及应用。
作者:张海燕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本院在创建三级医院过程中对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的改进。方法收集和分析本院在创建三级医院过程中,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进行的改进。结果2013年~2015年来,本院科教科通过创建三级医院的契机,按照三级医院评审标准,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加大继教学分管理工作的力度,全院继教学分达标率有了显著提高,促进了学习风气,提高了医院整体素质,为成功创建三级医院夯实基础。结论创建三级医院规范和促进了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继续教育学分管理工作也为创建三级医院打牢基础。
作者:蔡余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CT对腹部创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研究对象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本院腹部创伤76例,依照不同检查方式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给予B超检查;余38例给予CT,入组研究组。对比两组结果,总结CT诊断价值。结果研究组检出5例膀胱损伤,13例脾损伤,8例肝损伤,5例肠系膜损伤,7例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88.74%;而对照组检出5例膀胱损伤,12例脾损伤,7例肝损伤,6例肠系膜损伤,8例胰腺损伤,诊断准确率78.78%。研究组准确率高,有显著差异(<0.05),具统计学意义。结论 CT诊断腹部创伤价值较大,准确率较高。
作者:王巍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分析腰硬联合麻醉在剖宫产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我院行剖宫产术的产妇200例,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10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连续硬膜外麻醉,实验组产妇给予腰硬联合麻醉,对两组产妇的临床麻醉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实验组产妇的麻醉起效时间、手术时间和胎儿娩出时间显著优于对照组产妇,<0.05;新生儿Apgar评分、产妇麻醉期间的寒战、呕吐、恶心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实验组产妇的低血压发生率则显著高于对照组产妇,<0.05。结论在剖宫产术中应用腰硬联合麻醉,麻醉起效时间更快速,能缩短手术时间,让胎儿娩出时间加快,而且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曾庆锋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8月~2015年8月在我院行高血压脑出血手术的102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具体情况。结果102例患者中21例发生下肢静脉血栓,占20.58%,其中男性12例,占18.46%,女性9例,占24.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血肿清除并骨瓣减压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32.25%,血肿穿刺引流术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14.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下肢深静脉血栓80.95%患者发生在手术4d后,并且主要表现为局部肿胀,占14.28%。结论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使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高发主要人群,其初期临床无明显症状,体征无特异性,临床应该采用超声诊断,并且使用低分子肝素可以治疗临床高血压脑出血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疗效明显,并且不会增加再出血的发生率。
作者:魏小川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观察宫外孕腹腔镜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宫外孕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成两组各30例。其中一组患者接受常规的开腹手术,称为常规组,另一组患者接受腹腔镜手术,称为研究组,记录常规组患者及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患者各项指标均明显优于常规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对宫外孕患者进行腹腔镜手术治疗,能有效缩短患者的手术时间、肛门排气时间、疼痛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疗效显著。
作者:陈志钦 刊期: 2016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分析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2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2例发病低于6h,11例发病在6~24h之间,7例发病在1~7d之间)作为观察对象,进行常规的MRI(磁共振成像)检查与DWI检查。结果2例发病低于6h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显示无异常;DWI检查显示都是高信号。11例发病在6h~7d之间患者的常规MRI检查显示,T2W1为稍低/低信号,T2 FLAIR为稍高/高信号;DWI检查显示都是高信号。结论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DWI检查,可以在超早期显示病灶,为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参考依据,值得临床选用与广泛推广。
作者:马骥 刊期: 2016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