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细节护理在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

李琳瑤

关键词:细节护理, 门诊, 老年患者, 静脉输液, 实施效果
摘要:目的:对细节护理在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方法在我院2014年3~6月实施静脉输液的患者中随机选取60例,将其分成两组,其中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分别实施常规护理和细节护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均就有较高优势,差异对比均<0.05。结论细节护理在门诊老年静脉输液患者中的应用,能够降低患者的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对反流性食管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目的:探讨反流性食管炎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我院接诊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80例进行研究,回顾性分析他们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疗法,研究组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效果。结果研究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反流性食管炎患者采取兰索拉唑联合多潘立酮治疗可取得不错的效果,疗效显著,安全性高,值得借鉴。

    作者:李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模拟诊疗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引发的思考

    医学生学习临床医学课程,需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模拟诊疗采用典型且完整的病例作为临床教学对象,学生以临床医生身份对标准化患者扮演的患者进行模拟诊疗的过程,是模拟临床环境的一种教学与考核方法。学生在校期间引入该教学与考核方法,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促进学生见习与实习,了解其与传统教学方法相比的优势,以期更好地发挥模拟诊疗的作用。

    作者:宁北芳;尹川;袁宗丽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的效果分析

    目的:探究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护理中中医特色糖尿病健康教育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12月我社区的糖尿病患者150例,按照随机分组原则将糖尿病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分别7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则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进行护理,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不同健康教育管理,对比两组患者的血糖相关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体重指数等。结果在不同健康教育干预后两组患者的血糖以及体重等指标均有显著改善,同时观察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意义(<0.05)。结论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日常管理中应用中医特色健康教育能够改善患者的糖尿病控制情况,同时优化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

    作者:汪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前置胎盘合并胎盘植入的危险因素,总结预防措施。方法2010年3月~2015年6月,本院共收治了228例前置胎盘患者,其中合并胎盘植入的患者有40例,将其作为观察组,剩下的188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回顾性研究法,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危险因素。结果前置胎盘患者出现胎盘植入与患者孕次、流产史、子宫瘢痕史、前置胎盘类型等有着密切的关系。两组患者在剖宫产率、产后出血率、子宫切除率、休克率、输血率以及出血量方面进行对比,均具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围手术期患儿死亡率与对照组进行对比,差异不具有可比性。结论针对前置胎盘患者,医护人员需要重点分析患者孕次、流产史、子宫瘢痕史以及前置胎盘类型,以免患者出现胎盘植入症状,加强分娩前的诊断力度,做好预防措施,为母婴安全提供保障。

    作者:吴海峰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浅析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阿托伐他汀治疗效果观察

    目的:探究阿托伐他汀对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治疗的有效性。方法把我院收治的60例患有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的病人进行探究,将这60例患者随机地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的患者在基础性治疗的过程中还使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对照组的患者仅仅进行基础性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用表格呈现,便于统计和观察。结果在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为期1个月的观察和治疗后,两组患者之间的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0.05),观察组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0.05)。结论通过对观察组和对照组的观察,可以看出在基础性治疗中,运用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能够使心肌梗死后无症状心衰患者的病情得到好转,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杜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动态心电图监测中停博的心电生理分析

    目的:探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在心脏停博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停博患者64例,根据其是否患有器质性心脏病将其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两组患者行动态心电图监测,在监测工作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结果经比较可知,器质性心脏病组的各项生理参数均显示异常,迷走神经阻断后各项数据的差异不具统计学意义,患者的HRV处于中度降低的状态。无器质性心脏病组在治疗结束后心电生理参数发生了显著的变化,<0.05,患者的HRV处于正常状态。结论对器质性心脏病患者施以动态心电图监测能够更好的掌握患者心电生理参数的变化情况,从而对患者展开针对性的治疗。

    作者:李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综合性重症监护病房护士压力源分析及对策

    目的:探讨ICU护士压力源及对健康的影响,并探讨相应的对策。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我院的ICU护士进行调查。结果 ICU护士在工作中压力很大,严重影响了身心健康。结论 ICU护士的压力源多,身心健康状况不容乐观,应重视ICU护士心理压力及身心健康,实施有效应对措施,减轻压力带来的负面影响,维护和促进其健康并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周玮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5例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总结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的临床体会。方法选择于2008年1月~2014年1月在我院确诊为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的5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结果、治疗方法及预后情况。结果皮损发生于四肢者显著多于臀部者,差异<0.05;手术治疗成功率显著优于药物治疗,差异<0.05。结论手术切除是根治多发性集簇性皮肤纤维瘤的主要治疗方法,应在早期诊断后,尽快治疗,以减少皮损面积。

    作者:姚淑玲;张向君;姚春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羊水过少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

    目的:探讨羊水过少对孕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2年1月住院分娩羊水过少孕妇98例为观察组,随机抽取同期分娩羊水量正常的孕妇100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妊娠并发症、分娩方式及围生儿情况。结果观察组伴有妊娠并发症发生率、剖宫产率、胎儿宫内窘迫、羊水粪染、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加强对孕产妇孕期管理,及时发现和处理羊水过少,对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改善新生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丽英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脊柱手术中脑脊液漏不同方法的处理及疗效比较

    目的:探究脊柱手术中出现脑脊液漏情况的不同处理方法并比较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脊柱手术时术中出现脑脊液漏的8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54例,女性26例,年龄15~68岁,平均(45.8±5.6)岁,病程2个月~3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使用EC耳脑胶贴合硬脊膜裂口法进行治疗;B组采用对裂口进行直接缝合后使用明胶海绵进行覆盖的方法治疗,每组40例患者。选取同期进行手术且无损伤情况出现、脑脊液漏发生的40例患者作为对比,比较各组在干预治疗后的脑脊液引流量、引流时间等指标并观察其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A组治疗方案的患者术后平均引流量、引流时间都显著低于采用B组治疗方案的患者,A组术后并发症情况也较B组优良(<0.05)。结论在治疗脊柱手术中出现的脑脊液漏情况时采用EZ耳脑胶结合阔筋膜术中封堵术疗效较好,可以有效治疗脊柱手术中的硬脊膜损伤和预防术后脑脊液漏的形成。

    作者:荣红亮;申宪军;王晓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多索茶碱治疗COPD的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1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和对照组均给予吸氧、抗炎、祛痰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采用多索茶碱0.3静脉滴注,qd治疗,对照组采用氨茶碱0.25静脉滴注,qd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肺功能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4.74%,平均FEV1/FVC81.36%±6.28%,无不良反应发生;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平均FEV1/FVC73.69%±5.73%,出现手抖,精神亢奋不良反应2例,发生率3.64%。两组疗效、FEV1/FVC级不良反应均存在统计学差异(<0.05)。结论多索茶碱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作者:李荃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部闭合性损伤CT诊断及临床价值分析

    目的:对腹部闭合性损伤的CT诊断及其临床诊断价值进行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3~2014年1月在我院接受CT诊断的腹部闭合性损伤患者8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对象。结果在对80例患者实施CT扫描后发现,出现腹部实质性脏器损伤者为72例,肝、脾、肾、胰出现损伤的患者人数分别为20,33,17,2例;多实质脏器损伤5例,空肠损伤2例,腹后壁损伤1例;CT扫描的结果能够清楚地显示出脏器损伤部位、程度以及并发出血的情况、范围,在对后腹膜腔、腹壁以及骨骼等处损伤的诊断中,CT扫描的作用独到。结论在腹部闭合性损伤的临床诊断中采用CT诊断可以快速、准确地对腹部脏器的损伤以及损伤程度进行检查从而为其临床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作者:周品全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比较

    目的:比较胆囊结石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与开腹胆囊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5年5月在我院接受胆囊切除术治疗的76例胆囊结石患者,其中38例患者采用开腹胆囊切除术式作为观察组,另外38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各指标及并发症率。结果在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使用镇痛药物例数方面,观察组数值均显著小于对照组,组间差异<0.05;观察组并发症率(2.63%)显著低于对照组(18.42%),组间差异<0.05。结论胆囊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式,临床疗效优于开腹术式,且术后恢复快、患者痛苦少、并发症少,应推广使用该术式。

    作者:周继刚;李晓光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和合理用药分析

    目的:探讨临床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分析合理的用药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2014年6月收治于我院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进行治疗并发生不良反应的11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并提出合理用药的方法。结果发生不良反应的男性比女性多,其中60~70岁是不良反应发生较多的人群,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主要有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加替沙星、洛美沙星、氧氟沙星等,采用静脉注射引起的不良发生较多,不良反应主要发生在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皮肤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以及全身性的。结论在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对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应该明确各类氟喹诺酮药物的适应症和不良反应,合理的使用氟喹诺酮药物,避免患者出现不良反应,提高临床治疗的有效性。

    作者:连大祥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HELLP综合症7例回顾性分析

    目的:通过重度子痫前期并发HELLP综合症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探讨该病的诊疗和预后。方法对江苏省盐城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2015年中重度子痫前期(249例)合并HELLP综合症7例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诊疗过程及母儿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ELLP综合征是孕晚期重度子痫前期的严重并发症,严重影响到母儿预后,一旦确诊,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母婴的病死率。

    作者:贾丽娅;刘娟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的预防及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人体四肢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症的预防及外科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长骨骨折外科治疗术后骨不连患者病例资料112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6例,对照组采用植骨内固法外科治疗,观察组采用外固法外科治疗。术后6~12个月进行回访,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有效率98.21%明显高于对照组87.50%(<0.05);两组术后并发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12.50%vs 7.14)(>0.05)。结论医源性因素是长骨骨折术后骨不连并发症预防的主要方面,外固法治疗有助于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治疗效果。

    作者:吴增礼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动态心电图分析

    目的:探讨12导联同步动态心电图检测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及结果分析。方法对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我院行动态心电图检查的380例冠心病患者的心律失常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检出率高,常见的是房性心律失常,尤其是房性早搏,其次是室性心律失常。结论24h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有很大的作用,为临床医生对患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作者:路秀庚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效果比较

    目的:研究和对比治疗子宫肌瘤患者时使用开腹手术及腹腔镜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收集子宫肌瘤患者共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开腹手术治疗,观察组接受腹腔镜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在子宫肌瘤患者的治疗过程中使用腹腔镜手术,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痛苦,缩短患者的康复时间,减轻患者的负担,使患者更加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陈永陵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血小板增多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癌患者常伴有血小板增多,它属于一种伴癌综合征,是由于肿瘤原因引起的反应性上升,它增多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与肿瘤细胞的直接激活、血小板生成素和细胞因子增多等有关,血小板的增多可以通过促进肿瘤细胞的生长、转移、血管生成和引起凝血功能紊乱使得患者预后不良,而应用抑制血小板药物可能为肿瘤治疗的新手段。

    作者:罗云;向征 刊期: 2016年第04期

  • 免疫组化联合抗体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病理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探讨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中联合应用免疫组化进行检查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恶性及存在恶性倾向的体液标本共56例,对其进行沉渣石蜡包埋、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检查,观察检查结果。结果沉渣石蜡包埋联合免疫组化检测法检出的阳性率为82.1%,高于液基细胞学检测法,组间比较有差异(<0.05)。结论在胸腹水沉渣石蜡包埋中联合应用免疫组化进行检查,能够提升临床检出率,确定肿瘤细胞的来源及其发病部位,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意见。

    作者:彭丽姿 刊期: 2016年第04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