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中临床医学课程改革构想

孙林青;李文斌;张建荣;郝卫东;吴文怡

关键词:预防医学专业, 本科教育, 临床医学, 教学改革
摘要:为了顺应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趋势和社会发展对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调研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用人机构的需求,分析了目前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北京大学预防医学系本科教育中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思路并在第九临床医学院实施,这次教学改革重点是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和需求,促进“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转变.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宁夏农村环境卫生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宁夏农村环境卫生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该区5个县(区)的100个行政村作为研究对象,每村抽取10户按照统一的调查表进行人户调查.结果 宁夏农村以饮用集中式供水为主,占68.80%;生活垃圾丢弃到垃圾箱/池,占55.00%;家庭生活污水随意排放为主,占72.00%;厕所以非卫生厕所为主,占77.40%;不同等级家庭收入和户主文化程度卫生厕所普及率无趋势性变化.结论 宁夏农村环境卫生状况较差,有待改善.

    作者:齐爱;于丽萍;高伏龙;孙勇;许秉忠;刘凤莲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四川省孕期妇女叶酸的认知、服用状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四川省孕期妇女对叶酸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叶酸服用率及其影响因素,为有效实施叶酸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根据四川省经济状况和地理分布,随机抽取四川省8个地区(成都市、内江市、资阳市、乐山市、南充市、眉山市、自贡市、遂宁市)及其相应区县,并对这些地区的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的孕期妇女及家庭成员进行叶酸服用情况的调查.结果 调查对象中叶酸服用率为86.1%,其中孕前开始服用叶酸者占67.4%;单因素分析发现影响叶酸服用率的因素有:文化程度、家人均月收入水平、是否属计划怀孕,是否知道叶酸作用及其领取地点、是否有医生推荐服用等;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发现影响叶酸服用的因素有: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均月收入>5000元、计划怀孕、是否知道叶酸的作用以及领取地点、是否有医生推荐服用等因素与叶酸服用情况密切相关.结论 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和叶酸服用率成正比;计划怀孕、知道叶酸好处并赞同服用、知道叶酸领取地点以及经医生推荐服用这5个因素对提高叶酸服用率有积极促进作用;为进一步提高叶酸服用率,应该加强保健知识宣传的力度和深度,针对低学历、低收入人群加大关注和帮助力度.

    作者:徐亚男;吴艳乔;吕行;犹忆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某中学一起B型流行性感冒暴发疫情的调查

    目的 分析某中学一起流感疫情暴发的原因和特点,为学校流感防控提供参考和依据.方法 采用现场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和实验室检测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调查.结果 整个疫情流行过程为12 d,疫情波及3个年级5个班级,具有明显班级聚集性,全校累计发病61例,罹患率3.21%,病毒分离培养为B型流感病毒.结论 此次为一起B型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暴发疫情.教室空气流通差、学校未严格落实晨检制度、未及时发现、隔离和治疗病人是该起疫情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侍建业;吴安泊;杜文平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美国公共卫生双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趋势研究

    目的 分析美国公共卫生双学位研究生教育在近10年的发展状况,探讨其发展趋势及对我国研究生教育改革的启示.方法 收集2001~2010年间美国公共卫生双学位研究生培养的报告数据,结合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哈佛大学、耶鲁大学等公共卫生学院的相关资料;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并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在培养形式方面,双学位研究生与单一学位研究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47.589,P< 0.001);双学位类型多达51种,MPH和其他学位相结合的双学位有35种;2008~2010年共有2 948名公共卫生双学位研究生注册,占10年总注册人次的42.37%.结论 MPH与其他学位相结合是公共卫生双学位的主流形式,社会对公共卫生双学位的需求日渐增加,我国须加大专业学位研究生双学位的培养力度.

    作者:孙长青;张威杰;王恪辉;陈加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

    目的 从卫生经济学角度评价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的效果和效益,探索传染病暴发疫情处置的卫生经济学评价方法.方法 采用成本-效果和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南宁市2009~2011年学校甲型H1N1流感暴发疫情处置过程中的投人情况及相关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通过采取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了41 899人发病,减少了35 882 303.60元的损失,效果-成本比为18.91,效益-成本比为161.93.按照疫情发生时间划分为3个阶段,不同阶段疫情处置措施的经济学效果不同,效果-成本比和效益-成本比均以第三阶段为高,其次是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低.结论 疫情处置措施的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防控措施的应用应强调以科学为依据.

    作者:林健燕;郭泽强;施向东;甘文烨;曾毅;闭志友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抗β2-糖蛋白-1抗体与CD62P的检测意义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抗外周血β2-糖蛋白-1抗体(抗β2-GP1抗体)与CD62P的表达及与发生血栓的关系.方法 对86例SLE患者及40例健康献血员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抗32-GP1抗体滴度,同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血小板活化指标CD62P.结果 (1) SLE患者中抗β2-GP1抗体阳性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发血栓组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 (2) SLE患者中CD62P的表达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并发血栓组显著高于无血栓组(P<0.01);且血栓组中CD62P的阳性率与抗β2-GP1抗体滴度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 抗β2-GP1抗体与活化血小板均与SLE的血栓形成相关,且活化血小板可能是抗β2-GP1抗体参与SLE患者血栓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赵金霞;许俊华;王玺;王丽华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干预效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多重耐药菌目标性监测的数据,评价监测与干预的效果.方法 按照卫生部《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技术指南》中要求,对多重耐药菌MRSA、VRE、CRE、CR-AB、PDR-PA采用前瞻性监测与时时干预,利用x2检验比较两年的发生率.结果 经过干预,2011年与2010年相比,MDRO的绝对数量有所减少,普通科室和ICU的发生率均有降低且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监测和干预措施效果明显.

    作者:吴旭琴;冯薇;乔美珍;金美娟;吴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卡巴胆碱对烧伤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

    目的 研究卡巴胆碱对烫伤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采用30%体表面积Ⅲ度烫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对照组,C组),卡巴胆碱组(实验组,D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各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左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结果 与C组比较,D组烫伤后15min、1h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h、4h后D组,可明显降低心率,提升MAP、LVSP,但对LVEDP无影响.结论 卡巴胆碱能改善烧伤休克大鼠血流动力学,有助于烧伤后休克及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王瑞刚;赵春香;程爱斌;石秋艳;何喜;周杰平;王英曼;王大力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基于ARIMA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在淋病发病率预测的应用初探

    目的 探讨基于ARIMA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在传染病发病率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别采用ARIMA模型和基于ARIMA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对我国淋病发病率月报数据进行建模和预测.结果 与ARIMA模型相比,基于ARIMA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得到的预测绝对误差AE的极差、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下降了27.20%、11.97%和14.61%,说明基于ARIMA模型的Kalman滤波算法能提高预测的精确度和准确度.结论 基于ARIMA的Kalman滤波算法对于淋病等传染病发病率的预测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韬;张兴裕;刘元元;李晓松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海口市2008~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运行效果评价

    目的 了解海口市2008~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评价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为进一步加强麻疹监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海口市4个区上报的2008~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分析,评价监测系统主要运转指标及相关资料.结果 麻疹监测系统敏感性逐年提高,2008~2010年的年排除病例报告发病率41.8/10万,个案调查及时率从2008年的94.3%提高到2010年的100%,疑似病例血标本采集率从2008年的64.5%提高到2010年的94.3%,合格标本采集率从2008年的3.6%提高到2010年的41.5%,个案调查资料48 h内专病录入从2008年的99.1%提高到2010年的100%;确诊病例36例,年平均发病率为0.63/10万;发病构成以8月~14岁为主,占总数的50%,年龄>14岁发病数为12例,占总发病数的33.3%;病例呈散发,以3~7月发病为主,共发26例,占总发病58.8%;流动人口发病占47.2%,无麻疹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占72.7%.结论 2008~2010年海口市麻疹监测系统运转情况良好,应进一步提高监测系统的工作质量和人群免疫水平,切实加强流动人口麻疹防控,以实现消除麻疹目标.

    作者:邝继琰;陈仕学;杨兴林;王圆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第17届江苏省运动会病媒生物控制保障与效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省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进行分析与效果评估,总结省运会期间病媒生物控制保障的成功经验.方法 对省运会涉及区、场馆及周边进行病媒生物监测与分析,制定防制策略,开展全面系统的病媒生物综合防制措施并进行效果评价.结果 科学有效的控制措施降低了省运会病媒生物密度与危害,实现了省运会期间无重大病媒生物危害事件发生的控制目标.结论 围绕省运会所采取的控制措施是有效的,所积累的经验对今后常州市重大活动病媒生物控制保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曹淦;王筱燕;苏燕;张建陶;王鹂;赵立凡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新生儿先天性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进展

    巨细胞病毒(CMV)是儿童先天性感染的重要病原,可引起多种急、慢性感染和神经系统迟发后遗症.早期和准确诊断儿童感染对优生优育和儿童健康意义重大.本文在结合国内外CMV感染诊断标准的基础上,介绍先天性CMV感染的临床表现、诊断标准、筛查策略和随访方法,旨在提高大家对该病的认识和重视.

    作者:张琳;王淮燕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医院业务收入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目的 探讨医院业务收入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某院2006~2011年医院业务收入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影响某院业务收入的因素其关联程度由强到弱依次为病床周转数、出院人数、门急诊人数、固定资产、实际占用总床日数、病床使用率、平均住院日、职工人数.结论 灰色关联分析法适用于多因素非线性的因素分析,其方法计算简单,排序明确,结果可靠,在医院管理中可广泛的应用.

    作者:耿庆玲;周国栋;郭建新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孕晚期使用HBIG阻断HBV宫内感染的Meta分析

    目的 综合评价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孕晚期使用乙肝免疫球蛋白(HBIG)用于阻断HBV宫内感染的有效性.方法 系统性收集2000年至今中国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孕晚期使用HBIG的相关文献;按照JADAD标准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en5.1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得到合并RD值及其95%CI.结果 终纳入了12个RCT研究,共1 826例孕妇.Meta分析结果显示:干预组相比于对照组,孕晚期注射HBIG能有效地降低HBV的宫内感染(RD=-0.18,95%CI (-0.11~-0.04),P< 0.0001).按宫内感染的不同诊断标准“以新生儿出生后24h内在接种疫苗和HBIG以前检测外周血中HBsAg阳性为宫内感染”和“以新生儿出生后即可检测外周血中HBsAg阳性并持续3个月以上为阳性即宫内感染”进行亚组分析发现,在各亚组中,干预组与对照组比较,宫内感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D (95%CI)分别为-0.10(-0.15-0.04)和-0.05 (-0.09-0.02).结论 HBeAg阴性乙肝病毒携带孕妇孕晚期使用HBIG能有效阻断母婴间HBV宫内感染.

    作者:费满冬;李卉;王琼;黄源;李畅畅;黄蓉;李佳圆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江西省2011年麻疹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快速鉴别

    目的 建立并运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RT-PCR-RFLP方法)快速鉴别2011年江西省麻疹野毒株与疫苗株.方法 用Vero/SLAM细胞对1例疑似麻疹病例咽拭子标本进行麻疹病毒分离,通过RT-PCR-RFLP方法对分离得到的毒株进行麻疹病毒鉴定,RFLP方法主要是运用AflⅡ酶判断是否含有AflⅡ酶切位点(疫苗株有,野毒株没有)鉴别野毒株和疫苗株,同时对该毒株进行N基因全序列测定,以验证RT-PCR-RFLP方法.结果 RT-PCR-RFLP方法鉴定的结果为:该毒株(MVi/Jiangxi.CHN/23.11)呈单一条带,不能被AflⅡ酶切开,N基因序列测定结果为:麻疹病毒野毒株H1基因型.结论 成功建立江西省麻疹病毒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快速鉴别方法,并鉴别2011年江西省1例疑似麻疹病例由野毒株感染引起.

    作者:龚甜;熊英;周顺德;施勇;周珺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健康素养状况分析

    目的 了解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健康素养水平状况及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在6个街乡抽取1 800名18~79岁常住居民,通过问卷进行居民健康素养调查.结果 北京市朝阳区居民具备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6.2%,具备健康知识素养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素养的比例分别为28.3%和19.7%.具备科学健康观、安全与急救、基本医疗与保健、慢性病预防、传染病与地方病预防5方面健康素养的比例分别为12.0%、49.4%、36.4%、13.2%、41.3%.健康素养在户籍、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根据户籍、年龄、文化程度和家庭月收入不同人群特征,有针对性的开展健康教育工作.

    作者:肖琴;孔浩南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教育中临床医学课程改革构想

    为了顺应预防医学及临床医学教育的整体趋势和社会发展对预防医学人才培养的要求,本文调研了预防医学专业本科学生用人机构的需求,分析了目前预防医学专业临床医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北京大学预防医学系本科教育中临床医学教学课程体系与教学模式提出了改革思路并在第九临床医学院实施,这次教学改革重点是调整课程结构、优化教学内容,突出预防医学专业特点和需求,促进“以能力为导向”的医学教育模式转变.

    作者:孙林青;李文斌;张建荣;郝卫东;吴文怡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舞蹈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舞蹈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运用标准化量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对72名女大学生在参加舞蹈啦啦操锻炼前后的睡眠质量进行调查,通过分析,探求舞蹈啦啦操锻炼对女大学生睡眠质量的影响.结果 经过9周舞蹈啦啦操的锻炼,受试者睡眠质量的各因子均有积极效益,在睡眠效率因子上,锻炼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睡眠质量、入睡时间和安眠药物3个因子方面,锻炼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睡眠时间、睡眠障碍和日间功能这3个因子虽然锻炼后平均值都有所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动后PSQI总分与运动前比较有较显著性的下降,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9周舞蹈舞蹈啦啦操学习能够有效提高或改善女大学生的睡眠质量,对女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起到积极的作用.

    作者:时倩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中学生睡眠障碍和肥胖关系的分析

    目的 了解徐州市中学生肥胖、睡眠障碍情况,并探讨肥胖与睡眠障碍的相互关系.方法 对徐州市的1 047名中学进行问卷及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测评.结果 徐州市中学生的肥胖患病率为7.2%,超重患病率为17.5%.男生患病率大于女生,初三学生患病率高于初二和初一,性别和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徐州市中学生的睡眠障碍患病率为20.2%,肥胖组中学生的睡眠障碍患病率高于非肥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P< 0.05).结论 徐州市肥胖中学生睡眠障碍患病率较高,应引起社会、学校、家长的广泛关注.

    作者:张娟娟;桂迩;严文君;陆召军;高修银 刊期: 2013年第16期

  • 柱后紫外衍生-离子色谱法测定天然矿泉水中硼酸

    目的 建立天然矿泉水中硼酸的柱后衍生-离子色谱测定法.方法 样品中的硼酸通过离子色谱柱分离,柱后紫外衍生法测定.结果 硼酸在0.3~ 10.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9 6;以3倍信噪比计算,本法的检出限为0.3 mg/L;方法相对标准偏差为1.8%~2.2%,回收率为94.0%~98.7%.结论 该方法线性好,灵敏度高,专属性强,可应用于天然矿泉水中硼酸含量的检测.

    作者:霍宗利;马永建;吉文亮;刘华良;谷静 刊期: 2013年第1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