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急性胰腺炎患者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高秀华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 围手术期护理, 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深入研究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并对护理体会进行总结。方法选取于2008年8月~2015年8月经B超、CT等临床检查确诊并且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急性胰腺炎患者55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护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者住院时间为14~37 d,平均住院时间为(24.7±4.7)d;其中52例患者病情均得到控制并痊愈出院,剩余3例患者死亡,治愈率为94.5%,死亡率为5.5%;死亡原因:1例患者因合并弥散性血管内凝血;2例患者病情严重、超过3个器官出现衰竭现象。结论围手术期护理应用于急性胰腺炎患者中的效果确切,能够大大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死亡率。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食源性致病菌盲样鉴定结果分析

    目的:通过盲样考核活动,评价本实验室检测微生物的技术水平和能力,确保日常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方法按照GB/T4789-94、2003、2012和GB/T8538-2008进行检测。结果盲样检出:1#沙门氏菌属O4群;2#志贺氏菌;3#肠炎沙门氏菌;4#福氏志贺氏菌1a;5#宋内氏1相;6#鼠伤寒沙门氏菌;7#福氏志贺氏菌2a;8#鲍氏志贺氏菌1-5型;9#嗜水气单胞菌;10#铜绿假单胞菌;11#金黄色葡萄球菌;12#蜡样芽胞杆菌。结论通过参加盲样考核,可以提升该实验室检测微生物能力,促进实验室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

    作者:罗兰秀;陶小春;李春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术期佳护理措施探究

    目的:对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围手术期的佳护理措施进行探究。方法选择我院收治的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抽签法将这80例患者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验组采取全面护理,并在两组患者结束护理后,对比其并发症发生率及疲劳感知评分。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给予老年食管贲门癌患者全面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明显减少患者的并发症概率,促进患者恢复健康,故该护理模式值得推广应用于临床中。

    作者:李冬梅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清热化湿法对湿热郁肺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用清热化湿法治疗湿热郁肺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50例,用清热化湿法治疗;对照组50例,应用抗生素静脉滴注,用药后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2%。两组治疗第3d体温比较治疗组下降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清热化湿法治疗湿热郁肺型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具有安全、有效等特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姚萍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急救口头医嘱执行的风险因素及管制策略

    目的:加强急诊科急救时口头医嘱执行管理,减少口头医嘱执行差错率。方法自制问卷调查对40名医护人员一年以来急诊科口头医嘱执行的风险因素,规范急诊科急救时口头医嘱使用范围,对医生、护士分别制定口头医嘱细则等。结果针对风险因素采取管理策略后,用药错误、用药剂量错误、用药方法错误、漏执行医嘱、延误执行医嘱及非抢救时下达口头医嘱发生率显著减少[1]。结论采取有效的针对性的制度建设与管理,有利于提高急救时口头医嘱执行水平。

    作者:申静;阎光惠;王修文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88例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评价欣母沛治疗产后出血(postpartum hemorrhage,PPH)有效性,总结用药经验。方法2011年12月~2015年8月,对88例PPH患者给予欣母沛,宫体肌层注射58例,宫颈注射30例,选择性应用改良Hwu缝合术。结果欣母沛治疗立即止血80.68%,阴道出血止血有效率100%(30/30),子宫下段出血止血有效率70.69%(41/5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阴道出血量(581±471)ml,子宫下段出血量(1285±486)m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平均使用欣母沛1.32支,平均输液量(1522±204)ml,平均用血(1.38±0.29)μ,血制品暴露率23.86%(21/88);拔管后未见尿潴留等严重并发症,切口甲级愈合率100.00%;产妇住院时间4~11 d,平均(7.8±2.0)d;无子宫切除术、死亡例;复查未见盆腔异常。结论欣母沛治疗PPH特别是阴道出血疗效较好,止血速度快,但有部分剖宫产子宫下段出血难获显著疗效,需联合缝合术。

    作者:刘兆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血清hs-CRP、CK-MB以及cTnI联合检测在小儿心肌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心肌肌钙蛋白(cTnI)在小儿心肌炎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入住本院儿童医疗中心治疗的小儿患者为研究对象,分为心肌炎患者组86例、疑似心肌炎患者组86例和健康对照组86例。分别检测血清hs-CRP、CK-MB以及cTnI,并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心肌炎组hs-CRP、CK-MB以及cTnI值,显著高于疑似心肌炎患者和健康对照组(<0.05);单独检测三个指标,hs-CRP、CK-MB以及cTnI的灵敏度为71.0%、58.5%、65.0%,特异度为83.0%、89.5%、85.3%,联合检测后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96.0%和97.3%。结论联合检测hs-CRP、CK-MB以及cTnI可以提高临床诊断小儿心肌炎的诊断效率,防止漏诊和误诊。

    作者:邓德红;郑卫东;郑建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1例第三鳃裂瘘管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患者的护理

    目的:总结1例第三鳃裂瘘管术后继发纤溶亢进患者的护理。方法回顾了患者在鳃裂瘘管切除术后继发纤溶亢进的护理要点,包括感染预防、饮食护理、出血的观察护理、并发症的观察护理以及给予患者的心理支持。结果患者在经过12d的精心治疗及护理后顺利出院,无感染及出血的发生。结论护理鳃裂瘘术后有严重出血倾向的患者,需对病情有全面,准确的观察,给与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提高患者的治愈率。

    作者:张文平;古娟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本市戒毒所吸毒人群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丙型肝炎(丙肝)病毒、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感染情况

    目的:分析戒毒所的吸毒人群感染艾滋病病毒(HIV)、梅毒螺旋体(TP)、丙型肝炎(丙肝)病毒(HCV)、乙型肝炎(乙肝)病毒(HBV)的情况,为戒毒所对吸毒人员进行防病毒感染干预措施提供依据,以控制及减少吸毒人群病毒感染的情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月随机择取本市戒毒所吸毒人员290例,对这290例吸毒人员进行血检,分析吸毒人员的HIV、HCV、HBV、TP的感染情况。结果这290例吸毒人员中有235例患者均有程度不同的感染了HIV、HCV、HBV、TP,占比为81.03%,这其中感染率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接着是HIV的感染率。结论目前,我市吸毒人员感染HIV、HCV、HBV、TP的形势较为严峻,感染率高的为HCV,TP的感染率其次,病毒感染会加重吸毒人员的机体功能衰退,因此戒毒所应该加强行为干预与宣传教育,实施有效措施对现状进行控制与改善。

    作者:阳国娥;欧阳瑞芳;阳保华;邓荣婧;李智慧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探讨临床补液渗出的原因及对策

    静脉输液是临床治疗中重要的给药途径和方法,补液渗出是指静脉输液过程中,非腐蚀性药液进入静脉管腔以外的周围组织[1],有些药物如果渗出入血管外周围软组织中,轻则肿胀疼痛,重则引起缺血坏死,甚至造成关节功能障碍。所以,认真分析发生静脉输液渗出的原因,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及相应的护理对策具有重要的意义。补液是否渗出是对补液操作的客观的评价,是评价补液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能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满意率,使患者更好地配合治疗,并降低医疗纠纷,提高满意度,提升医院的整体形象与口碑基础,有利于医院的发展。

    作者:王瑛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基于乳腺癌数据的分类方法比较

    乳腺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有着重要的作用,已有多种分类方法应用于此种诊断。本文分别对C4.5决策树算法、朴素贝叶斯算法,支持向量机,KNN的原理进行论述,并基于乳腺癌数据运用上述分类方法进行模型构建,分析比较各模型性能,其中支持向量机性能较优。

    作者:卢维;郑衍迪;张学农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公共卫生功能的策略

    在城市卫生中社区卫生服务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社区居民的身体健康以及社区的整体卫生情况都需要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公共卫生功能来实现,但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我们应该根据这些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出有效的解决措施,使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共卫生功能更好的发挥作用。

    作者:章高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ICU危重患者的血液动力学监测探索

    中心静脉穿刺置管压力监测,开通了大容量血管,在连续监测中心静脉压下输液,可以初步完成临床指导液体复苏的治疗,为危重患者的治疗和抢救带来极大方便,有效提高危重患者抢救的成功率,但CVP具有极大的局限性和影响因素,EV1000解决了传统监测CVP局限性和有创Swan-Ganz监测损伤大的难题。

    作者:王一飞;陈新勇;邹博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综合性护理干预在5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目的:讨论综合性护理干预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省简阳市新市中心卫生院2014年6月~2015年3月收治的58例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患者的入院尾号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与研究组(综合性护理干预),每组各29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将综合性护理干预应用于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的护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临床疗效。

    作者:陈文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2012~2014年马山县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分析与研究

    目的:分析马山县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症的发病情况,总结出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规律,为今后手足口病重症防控提出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马山县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马山县2012~2014年共发生194例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其中,149例为实验室诊断确诊,其余45例为临床确诊;男115例,女79例,且发病多集中在1~4岁,共有178例,占总病例数的91.75%;主要以散居儿童为主,散居儿童173例,占总病例数的89.18%;幼托儿童19例,占总病例数的9.79%;学生2例,占总病例数的1.03%;该病重症主要病原体为EV71,共有116例,占总病例数的59.79%。同时,2012年发病28例,2013年发病19例,2014年发病147例,且发病多集中在4~7月,共有159例,占总病例数的81.96%。结论马山县2012~2014年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发病有着较明显的年龄、职业及季节性差异,主要以1~4岁儿童和散居儿童为多见发病人群,且以每年4~7月份高发并以感染EV71为主要的原体。故流行季节前布置防控工作,并以1~4岁儿童和散居儿童为重点做好手足口病防控工作。

    作者:韦振翻;蓝慧娟;黄艳兰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效果分析

    目的:分析探讨肝素明胶海绵应用于外伤性鼓膜穿孔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6月~2015年5月收治的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8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43例患者采取干燥法治疗,设为对照组;43例患者给予肝素明胶海绵治疗,设为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与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7.7%,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1.4%,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愈合时间为(14.27±3.41)d,对照组愈合时间为(20.52±4.68)d,观察组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肝素明胶海绵治疗外伤性鼓膜穿孔患者,临床疗效显著,有利于加快患者痊愈速度。

    作者:卢传林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中药消食药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初步研究

    目的:分析研究中药消食药治疗消化不良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选取本院接受治疗的70例消化不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数字表法将上述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采用吗丁啉进行临床治疗,观察组则给予中药消食药健脾行气消痞汤进行治疗。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药消食药治疗消化不良临床疗效较为理想,且不会对患者造成明显不良反应,临床用药安全,故值得在消化性不良的临床治疗当中推广应用。

    作者:丁振洪;李连发;谢桃香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2月~9月在我院诊治的16例眼外伤早期继发青光眼患者临床资料,分析临床特点及治疗预后效果。结果经过积极的治疗后,16例患者平均眼压为(17.34±1.89) mmHg,明显优于治疗前眼压(42.18±3.24)mmHg,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0.05);眼压降至21mmHg以下者15例,临床治疗总有效率达93.75%。结论眼外伤继发性青光眼病因复杂,应在早期给予积极的药物治疗,必要时给予手术治疗,只有这样才可以大化的保护患者的视功能。

    作者:张晓琳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体会

    目的:本次主要对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的护理效果体会进行探讨,总结临床经验。方法选取于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合并肺结核患者26例,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康复护理干预。结果实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0.05)。结论对于老年糖尿病合并肺结核的患者可以给予康复护理干预,此种方法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提高患者治愈率,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作者:隋晓丽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健康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

    目的:研究分析健康献血者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在临床输血中的意义。方法本次研究对12000例无偿献血者的血液标本采用微板法对血液标本的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对于阳性者的血液标本,采用谱细胞通过盐水、抗人球、凝聚胺等介质中检测抗体的特异性,并对其进行效价的测定。结果在本次的12000份血液标本中,共检测出不规则抗体41例,其阳性检出率为0.34%,41例不规则抗体中有抗-E、抗-D、抗-M、冷自身抗体以及未确定抗体,分别为7、9、10、10、5例。结论在进行输血前对血标本进行红细胞血型不规则抗体筛选,能够有效防止溶血反应的发生,对于确保临床安全输血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作者:梁晓波 刊期: 2016年第03期

  • 吸烟与四川北部地区食管癌发病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四川北部地区食管癌发病与吸烟的相关性,为临床研究提供资料,指导临床治疗,为综合防治措施提供策略。方法本实验将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2010年1月~2013年12月经病理确诊的358例食管癌病例作为病例组,并1:1配对对照组,探讨吸烟与食管癌的相关性。结果是否吸烟与食管癌的发病相关(<0.01),吸烟指数Ⅰ级与食管癌的RR及95%CI为1.009(0.426~2.568),吸烟指数Ⅱ级与食管癌的RR及95%CI为1.552(1.003~1.952),吸烟指数Ⅲ级与食管癌的RR及95%CI为1.639(1.151~2.008),吸烟指数Ⅳ级与食管癌的RR及95%CI为1.741(1.426~2.032),吸烟指数Ⅴ级与食管癌的RR及95%CI为1.902(1.726~2.668)。结论是否吸烟与食管癌的发病相(<0.01),且吸烟指数与食管癌的死亡风险存在显著的剂量-反应关系(<0.01)。倡导戒烟并且加强宣教和干预,对于预防和降低食管癌的发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皈燕;侯敏;赵妍丽;杨玲;李敏;谭榜宪 刊期: 2016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