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体会

李冉;狄会乐

关键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围手术期, 护理措施
摘要:目的 总结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 选取2014年11月-2015年11月在该院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134例患者进行探讨,根据护理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常规组和综合干预组,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效果.结果 综合干预组患者治愈率、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对护理服务满意度明显优于常规组(P<0.05).结论 对采取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围手术期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其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其治疗效果以及护理服务满意度.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相关文献
  • 小儿急性共济失调2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究小儿急性共济失调的临床发病原因、病症类型和治疗方法.方法 选取该院儿科2013年1月-2015年10月接收并治疗的25例急性共济失调患儿,回顾性分析患儿的临床资料,探究其病情和治疗情况.结果 14例患儿在第2周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恢复正常;3例患儿于第3周症状消失;2例患儿于第4周末症状基本消失;3例在1~2周内完全消失,且症状消失后,患儿预后良好.有3例患儿病因尚未完全明确,对症治疗效果不理想故转院治疗.结论 临床仅凭患儿的症状和体征进行判断,不能完全做出准确的诊断,所以可以结合患儿的既往病史等情况进行分析,并对症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儿的预后.

    作者:徐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PCC/PGL)是一类少见的神经内分泌肿瘤,其在人类肿瘤中的遗传可能性高,新研究表明60%的PCC/PGL患者与遗传因素有关.PCC/PGL相关的遗传基因包括RET、VHL、NF1、SDHA、SDHB、SDHC、SDHD和SDHAF2等.近年来,一些新的致病基因被陆续发现,使得与其相关的可疑基因多达28种.目前PCC/PGL相关的分子遗传学机制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理解PCC/PGL的发病机制,寻找新的治疗靶点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系统综述了PCC/PGL的分子遗传学机制.

    作者:李名浩;刘培华;于安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随访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DSCTCA)对冠脉搭桥术后桥血管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术后患者行DSCTCA,分别评价桥血管近远端吻合口及桥血管本身通畅情况,比较不同桥血管类型的通畅率及CABG术后随访5年前后的通畅率.结果 38例患者共95条桥血管,动脉桥及序贯桥的通畅率(22/25,88.0%,22/25,88.0%)高于静脉桥通畅率(28/45,6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233,P=0.022).以5年为随访期限,5年以内桥血管的通畅率(62/77,80.5%)高于5年以外(≥5年)桥血管的通畅率(10/18,5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955,P=0.026).结论 DSCTCA在冠状动脉搭桥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曹阿丹;郭海燕;武乐乐;罗宝刚;贺汝东;詹浩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糖皮质激素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分析

    目的 分析糖皮质激素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术治疗鼻息肉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1月-2016年3月收治的76例鼻息肉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功能性鼻内镜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糖皮质激素治疗,对比分析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7.3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6.84% (P <0.05);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P<0.05);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5.26%,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1.05%(P<0.05).结论 鼻息肉患者采用糖皮质激素联合功能性鼻内镜治疗,临床疗效显著,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赵春花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多层螺旋CT联合磁共振成像诊断腕关节损伤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究多层螺旋CT(MSCT)联合磁共振成像(MRI)诊断腕关节损伤的应用效果.方法 150例患者分为腕骨骨折组78例与无腕骨骨折组72例.分别采用MSCT、MRI及MSCT+MRI检查进行诊断.结果 两组MSCT+MRI关节脱位检出率均明显高于MSCT检出率和MRI检出率.MSCT+MRI检查对隐匿性骨折、软骨损失、骨挫伤及骨折碎片均可检出.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MSCT联合MRI诊断腕关节损伤,能有效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作者:杨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XE-5000血球仪对婴儿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的原因分析

    目的 分析XE-5000血球仪行婴儿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增高的原因.方法 2013年6月-2014年10月在该院健康检查的婴儿中选取经XE-5000血球仪检测显示血小板计数增高的婴儿76例,重新取样用手工法计数血小板,比较两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分析原因.结果 经手工计数复核,76例婴儿的血小板计数仅有1例为真性增高,其余75例均为假性增高,且1例为真性增高婴儿处于急性败血症恢复期(P<0.05).结论 由于XE-5000血球仪检测血小板时受到细胞碎片、小红细胞及采血困难等因素影响,致使其假性增高比例较高,因此,当血小板计数异常时,需要仔细分析原因,必要时重新取样手工计数,询问病史,以确保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黄翠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联合癌胚抗原、糖类抗原19-9检测在诊断结直肠癌中的意义

    目的 探讨可溶性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sCTLA-4)、癌胚抗原(CEA)及糖类抗原19-9(CA19-9)联合诊断法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80例结直肠癌患者作为实验组,选取4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抽取其静脉血,测量sCTLA-4、CEA及CA19-9值.对比观察3种诊断方法和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方面的差异.结果 联合诊断法的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明显高于单独任何一种诊断方法(P<0.05).在特异性和阳性预测值方面与其他诊断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CTLA-4、CEA及CA19-9联合诊断法在敏感性、准确性和阴性预测值方面有明显的优势,有很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王瑞萍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针灸及康复治疗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

    目的 分析针灸及康复治疗措施对脑梗死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恢复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7月-2015年8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脑梗死后偏瘫患者12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观察组配合使用针灸治疗方法,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患者上肢肌力、下肢肌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组内治疗前后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梗死后造成偏瘫的因素很多,包括脏腑不调、自身骨病或长年卧床等导致的静脉闭阻,气血壅塞,在常规康复治疗措施的基础上,配合应用针灸治疗措施,有利于调理气血,化瘀解痉,缓解关节活动受限,促使患者肢体功能尽快恢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常进红;陈宇;刘娅;王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计算机三维手术计划系统在肝脏外科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计算机三维手术计划系统在肝脏外科教学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该院五年制实习生60名,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0人,试验组采用Myrian XP-Liver软件进行临床教学,对照组采用传统肝脏外科教学方法.2周后,对学生进行出科考试及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0软件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差异.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出科考试成绩分别为(85.2±9.5)分和(75.9±10.9)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问卷调查显示:试验组学员对肝脏外科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对治疗方案的参与程度,及对实习的兴趣均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计算机三维手术计划系统在肝脏外科教学中具有明显优势,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肖亮;欧阳锡武;毛林峰;张哲嘉;李劲东;王志明;张鸽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连续低效每日透析滤过(SLEDD-f)治疗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的疗效.方法 纳入2012年1月-2015年6月该院100例顽固性心力衰竭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采用随机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采用连续性静脉-静脉血液滤过(CVVH)方法治疗,治疗组采用股静脉或颈内静脉穿刺留置导管临时血路,进行SLED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心功能和肾功能(尿素氮与血清肌酐)指标与单次治疗时间、肝素用量及总治疗时间.结果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症状改善均明显,治疗后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心排出量(CO)、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单次治疗时间与总治疗时间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的每次肝素用量显著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CVVH疗法相比,SLEDD-f疗法降低患者出血风险、抗凝剂使用量,可作为CVVH的替代疗法,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冯敏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LithoClast超声气压弹道碎石机(四代)常见故障的维修

    探讨EMS第四代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的基本原理、常见故障现象及维修经验.通过了解LithoClast的结构组成,结合维修经验,采用手动调节气阀、重新连接胶管等方式,对气压弹道、连接回路、功率不稳等问题进行故障分析排除.在日常使用中,系统应该由专人负责保管,要求工程师熟悉超声气压弹道碎石系统仪器原理,加强仪器的日常保养和维护,保证仪器在佳状态下工作,才能大程度发挥其长处.

    作者:郭振宇;曹扬;邹庆辉;姜晓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胃肠肿瘤患者术后两种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方法的效果.方法 病例对象为该院2014年1月以来收治的75例胃肠肿瘤患者,按照密封信封分组法将患者分为药物组和综合组.药物组术后行常规促胃肠恢复措施;综合组术后行综合性促胃肠恢复措施.评价:①胃肠恢复满意率;②肛门排气、肠鸣音消除、恢复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③胃肠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①综合组患者胃肠恢复满意率显著比药物组高,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综合组肛门排气、肠鸣音消除、恢复饮食时间和住院时间显著比药物组短,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综合组胃肠并发症发生率显著比药物组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肠肿瘤患者术后行综合性促胃肠恢复措施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满意率,减少胃肠并发症发生,缩短胃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值得推广.

    作者:周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目的 比较右美托咪定或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用于功能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效果.方法 收集行功能外科手术治疗、术中唤醒患者100例,采用抽签法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每组50例.右美托咪定组采用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唤醒,丙泊酚组采用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进行麻醉唤醒.比较两组入室时(T0)、切皮结束即刻(T1)、试验药物使用后5 min(T2)、试验药物使用后15 min(T3)、唤醒即刻(T4)、唤醒后5min(T5)、唤醒后15 min(T6)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记录患者不良事件(呛咳、躁动)及术中知晓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在T0、T1、T2、T4、T5及T6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3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MAP明显高于丙泊酚组,HR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苏醒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明显短于丙泊酚组(P<0.05),右美托咪定组呛咳、躁动发生率明显低于丙泊酚组(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靶控输注镇痛,易于唤醒,安全性较高,较少发生呛咳、躁动等不良事件,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王琦;于红美;于红;马美娜;马亚力;李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乙型肝炎病毒母婴垂直传播与乙肝病毒DNA载量的关系研究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感染产妇的乙肝病毒(HBV) DNA载量与母婴垂直传播之间的关系.方法 用荧光定量PCR法对孕妇产前血清的HBV-DNA载量检测,按照载量分为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每组婴儿的脐带血进行检测.结果 以5.0×102 copies/ml和1.0×106 copies/ml为HBV-DNA载量的分界点(其中5.0×102 copies/ml又为HBV阴性和阳性的分界点),按照HBV-DNA载量从小到大的顺序将选取的240名产妇分为3组,各组人数分别为120、53和67,各组的脐血HBV-DNA阳性率分别为4.17%(5/120)、11.32%(6/53)、35.82%(24/67).HBV阴性和HBV阳性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BV阳性两组间感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乙型肝炎感染孕妇的HBV-DNA载量越大,母婴垂直传播的概率越大.孕妇孕期建议定期监测HBV-DNA,如血液HBV-DNA≥1.0×106 copies/ml建议服用抗病毒药物治疗以减少母婴传播风险.

    作者:汤恋花;李晶;彭忠秀;尹艳艳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踝臂指数、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该院2014年3月-2015年4月收治的10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超声检测的颈动脉内膜的斑块情况分组,斑块组50例,非斑块组50例,斑块组根据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性斑块组27例与不稳定性板块组23例,所有患者分别测定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踝臂指数,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差异.结果 斑块组踝臂指数低于非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非斑块组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组与不稳定性斑块组的踝臂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稳定性斑块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低于不稳定性斑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稳定性为自变量,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踝臂指数为应变量,斑块稳定性与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呈负相关性(P<0.01),与踝臂指数无关.结论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踝臂指数与颈动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相关,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斑块稳定性呈负相关性.

    作者:银孟卓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经皮肾镜治疗复杂肾脏结石的临床效果

    目的 分析复杂肾脏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疗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于该院2012年10月-2014年12月收治的复杂肾脏结石患者中抽选9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入院顺序分为行开放手术的对照组和经皮肾镜手术的研究组,评估术后效果.结果 研究组患者术后高烧、休克及出血等并发症发生率为4%,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5%(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针对复杂肾脏结石患者实施经皮肾镜疗法作用突出,可加快术后恢复速度,预防并发症,值得借鉴.

    作者:陈孝安;谢豪;黄胜;李自成;罗元平;谢志荣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神经节苷脂治疗小儿脑瘫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5年1月-2015年12月治疗的180例脑瘫患儿,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儿采用常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神经节苷脂静脉滴注,应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评定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智力及运动功能.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前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智力发育商、运动发育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P<0.05).结论 神经节苷脂能够促进脑瘫患儿的智力及运动功能的康复.

    作者:白红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普外科腹部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50例诊治观察

    目的 对接受普外科腹部手术出现早期炎性肠梗阻患者采用中西医疗法,观察其诊治效果.方法 抽选2014年2月-2015年3月该院早期炎性肠梗阻50例患者进行分组;对照组:常规西医,观察组:加用麻子仁汤加味;统计两组诊治结果.结果 观察组:临床总疗效为96.0%;高于对照组的72.0%;患者腹胀消失、肠鸣音恢复及肛门排气时间以及治疗时间均较对照组更短;并发症率为8.0%,低于对照组的2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疗法用于早期炎性肠梗阻治疗,疗程短,易恢复,具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刘海军;陈能志;刘清安;陈新文;沙永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胸腹水常规检查中自细胞计数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 研究并探讨胸腹水常规检查中白细胞计数检验的方法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2月进行胸腹水常规检查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患者的胸腹水标本共100份,分别采用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对胸腹水标本中的白细胞计数进行检测,并以光学显微镜手工计数作为参照标准,观察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和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在确定仪器线性范围内白细胞浓度中的线性均值和精密度,对比3种检验方法中的白细胞计数测定结果.结果 在已知白细胞浓度≤2.0×109/L时,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的线性更好,精密度更高;在已知白细胞浓度≥8.0×109/L时,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计数的线性更好,检测精密度更高;在胸腹水标本确定仪器线性范围内白细胞浓度的检测结果中,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XE-5000血细胞分析仪和光学显微镜手工计数的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胸腹水的白细胞计数检验过程中,可采取UF-1000i全自动尿沉渣分析仪、XE-5000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其检测精确性较高,与光学显微镜手工计数相当.

    作者:秦育滨;秦泽鸿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研究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抽选该院2014年1月-2015年.2月经胃镜活检诊断为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67例,所有患者均在该院接受ESD治疗,记录其手术时间、病灶大小及病理结果,统计整块切除率、完整切除率及治愈性切除率,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随访创面愈合率.结果 6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75.4±21.3) min,一次性整块切除率为91.04%,完整切除率为92.54%,治愈性切除率为95.52%,住院时间为(18.6±3.4)d;术后ESD诊断符合率为88.06%,高于病理诊断符合率的70.15% (P <0.05);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癌变率为22.39%;并发症发生率为28.36%,处理后均好转.结论 ESD诊断和治疗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符合率好,临床治愈率高,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疗效和安全性.

    作者:杨亚玲;文黎明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中国医学工程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 卫生部肝胆肠外科研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