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C-反应蛋白在急腹症时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

杭永伦;周明术

关键词:C-反应蛋白, 急腹症, 急性胰腺炎
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在急腹症时对急性胰腺炎(AP)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136例急腹症患者分为AP组73例和非AP(NAP,包括肠梗阻17例、急性阑尾炎18例和急性胆囊炎28例)组63例,同时测定血清淀粉酶(AMY)、脂肪酶(LPS)和CRP.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AMY、LPS和CRP诊断AP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结果 AP组血清AMY和LPS水平明显高于NAP组(P<0.01),AP组和NAP组比较,血清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和AMY以正常参考范围上限的3倍(180、300U/L)为临界值时,其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CRP (100 mg/L),CRP的灵敏度、特异性、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23.3%、61.9%、41.5%和41.1%.血清AMY、LPS和CRP诊断AP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32、0.944和0.467.结论 血清CRP在急腹症时对AP诊断的准确性不高,不能单独用于AP的诊断,结合临床症状和其他生物化学指标,对提高AP的正确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乌鲁木齐市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

    目的 了解乌鲁木齐市结核病流行情况及危害程度、评价防治措施效果,为制定下一个结核病十年防治规划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取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乌鲁木齐市2个调查点的2 729名15岁及以上的常住人口(大于6个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所有应检人口均应进行症状调查并拍摄胸片.对所有肺部有异常阴影者和咳嗽、咳痰症状大于2周者或咯血者进行痰涂片和培养检查.结果 本次结核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应检2 729人,实检2 597人,实检率为95.16%,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983.61/10万,经过标化后活动性肺结核患病率为723.45/10万;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192.53/10万,经过标化全人口的菌阳肺结核患病率为69.95/10万.应检者结核病防治知识知晓率为60.37%%.结论 结核病疫情仍居高不下,防治形势严峻,全民的结病防治知识知晓率相对较低;应引起政府的高度关注和各部门的高度重视.

    作者:陈阳贵;芮宝玲;陈颖;于莉;沈梅;张为胜;马丽;刘泓;吐逊古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四川省2009~2010年碘缺乏病健康教育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2009~2010年四川省在碘缺乏病防治工作中实施健康教育的结果,为进一步促进全省持续消除碘缺乏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2009和2010年,采用分层随机抽样在全省碘缺乏病区分别选取60个县(市、区)实施大众传播和人际传播相结合的健康教育干预措施,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为一级目标人群,碘缺乏病防治核心知识为主要内容,干预前后采用统一问(答)卷进行基线调查和效果评价.结果 五年级小学生和家庭主妇的碘缺乏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在2009年干预后分别为92.78%和89.73%,较干预前的71.51%和71.96%显著提高(x2值分别=2 550.205,841.615,P均<0.001);在2010年干预后分别为94.38%和92.06%,较干预前的75.95%和72.30%显著提高(x2值分别=2 208.890,1 128.864,P均<0.001),且干预前五年级小学生知晓率较2009年显著提高(x2=83.500,P< 0.001).结论 两类一级目标人群对碘缺乏病防治核心知识的知晓率得到巩固和提高,健康教育干预措施得当有效,为全省如期实现消除碘缺乏病目标提供了支撑,应作为维持消除状态的长效措施之一.

    作者:简鸿帮;李津蜀;张莉莉;吴芙蓉;谭柯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贵州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感染状况调查

    目的 建立贵州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监测技术平台,对贵州省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毒性疾病的感染状况进行调查.方法 采集符合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病例定义的标本,提取相应病毒核酸,进行实时荧光定量(Real-Time) PCR检测.检测内容为流感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博卡病毒及偏肺病毒.结果 从282份标本中检测出阳性标本47份,阳性率为16.67%.其中流感病毒30份,阳性率为10.64%;副流感病毒1份,阳性率为0.35%;冠状病毒11份,阳性率为3.90%;呼吸道合胞病毒1份,阳性率为0.35%;腺病毒3份,阳性率为1.06%;偏肺病毒1份,阳性率为0.35%;未检出博卡病毒.检出1例冠状病毒OC43型和偏肺病毒混合感染.结论 呼吸道病毒是导致发热呼吸道症候群的重要病原体,又以流感病毒为常见,冠状病毒其次,腺病毒等比较少见.

    作者:庄丽;付琳;任丽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太白乐胶囊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辅助保护作用研究

    目的 研究太白乐胶囊(试验样品)对小鼠化学性肝损伤的辅助保护作用.方法 随机将实验动物分为低、中、高(0.083 g/kg.bw、0.167 g/kg.bw和0.500 g/kg.bw)3个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对应剂量的试验样品,另设1个空白对照组和1个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连续30 d,试验末期3个剂量组和模型对照组按12 ml/kgBW一次灌胃50%乙醇造肝损伤模型,,制备小鼠肝匀浆并测定其中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甘油三酯(TG)含量.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3个剂量组肝组织病理积分均明显降低,0.500 g/kg剂量组肝匀浆中的MDA含量明显降低,GSH含量显著升高,但所有剂量组肝匀浆中TG含量无明显差异.结论 试验样品对化学性肝损伤有辅助保护作用.

    作者:张书芳;李永利;张焱;武民力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规范化培训住院医师请假制度建设的体会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提高医疗技术水平的关键阶段.开展专科医师培训对于提高医师的基本临床技术水平和医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住院医师在3~5年的规范化培训中要掌握各种临床技能,保证培训工作日是完成培训任务、保证培训质量的重要前提.但日常培训中请假是难免的,为规范管理,该院先后制定了《住院医师请假、销假制度》和《规范化培训学员补足培训时间的规定》.本文分析学员请假情况、并分享某院在相关制度建设中的体会.

    作者:陈莉娟;黄莉君;陶铁军;关艾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浅析2005~2011年全国学生食物中毒情况

    目的 分析学生食物中毒的原因及规律,探讨预防学生食物中毒的措施.方法 从食物中毒的基本情况、致病因素和就餐场所3个方面,对2005~2011年全国学生食物中毒的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学生食物中毒的形式严峻,且绝大多数发生在学校集体食堂.结论 规范从业人员操作,加大投入和管理力度,建立对餐饮业有效的监管机制,加强预防食物中毒的宣传教育工作,可以大限度地预防和降低学生食物中毒的发生.

    作者:李婷婷;黄喜兵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与疗效及中毒情况分析

    目的 分析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了解地高辛治疗心衰的疗效及中毒反应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监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不同血药浓度范围患者心衰治疗效果及中毒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血药浓度< 0.5 ng/ml的患者11.70%心衰缓解,中毒反应发生率0%;血药浓度0.5~2.0 ng/ml的患者86.13%心衰缓解,中毒反应发生率1.16%;血药浓度> 2.0 ng/ml的患者90.48%心衰缓解,中毒反应发生率61.90%.共15名患者发生了中毒反应,主要为消化系统症状、神经系统症状及心血管系统反应.结论 地高辛中毒的发生与血药浓度有一定的关联性,可通过监测血药浓度来预防地高辛中毒的发生.

    作者:毛小琴;贾雄飞;张渊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2009~201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 了解2009~2011年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感染分布和耐药性变迁,为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美国Microscan Autoscan-4微生物分析仪对细菌做鉴定和药敏试验,应用WHONET 5.4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以神经外科检出高,标本分布以痰及肺泡灌洗液为主;3年来该菌对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的耐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而对其他7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注重嗜麦芽窄食单胞菌的耐药性变迁的抗菌药物压力和减少该菌感染的危险因素,是有效防止该菌耐药率增高的关键.

    作者:蒙雨明;韦柳华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

    目的 观察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对高血压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7年6月~2008年10月来某院住院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长期个体化临床药学监护组(监护组)和传统随访组(随访组),治疗1年后观察2组高血压患者的控制率、再住院率、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监护组与随访组比较:血压控制率分别为95.4%与32.8%,再次住院率分别为8.3%与18.9%,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8.2%与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长期个体化药学监护使高血压控制率提高、再次住院率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

    作者:顾家富;黄卫华;晋继忠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

    目的 观察单唾液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7年9月~2010年9月期间在某院住院的HIE患儿共2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静脉滴注脑蛋白水解物5 ml+0.9%生理盐水20ml,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用药基础上加用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20mg+10%葡萄糖注射液20 ml静脉滴注,1次/d.观察两组患儿治疗前后CT值及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NBNA评分),判断临床疗效及用药安全性.结果 两组患儿治疗后较治疗前NBNA评分、CT值升高,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的NBNA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94.00%,对照组总有效率74.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用药期间无1例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结论 单唾液酸神经节苷脂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较正常常规治疗疗效更好,用药安全,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伟伟;唐艳;张君丽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阿司匹林抵抗两评价方法分析

    目的 观察光学法和代谢产物法评价阿司匹林抵抗(AR)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方法 住院患者56例,规律服用阿司匹林7 d (100 mg/d)后,以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尿ll-脱氢-血栓烷(U-11-DH-TXB2),以光学法(LTA)检测花生四烯酸(AA)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对两法评价AR进行方法学比较和分析.结果 U-11-DH-TXB2与LTA-AA结果不相关(r=-0.061,P>0.05)且一致性较差(Kappa=0.097);以LTA-AA判断AR为标准,U-11-DH-TXB2评价AR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21.4%和81.8%.结论 血小板聚集功能和U-11-DH-TXB2用于评价阿司匹林抵抗的结果一致性差,两者不能相互取代而推荐结合使用.

    作者:饶绘;皮佑珺;王蓉;润袁敏;钟万芬;李智山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牵伸运动疗法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牵伸运动疗法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预防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2009年7月~2012年1月在某院就诊的初诊缺血性卒中患者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54人,男性28人,女性26人,平均年龄(72.2±7.6)岁;对照组46人,男性26人,女性20人,平均年龄(71.9±8.3)岁.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牵伸运动,分别于住院时和治疗6周后进行骨密度检测.结果 (1)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实验组治疗后骨密度较实验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治疗后L1、L4、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 (2)2组治疗后差值比较,实验组L1、L4、颈和Wards三角骨密度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 (3)治疗过程中,无肌肉扭伤、关节脱位、骨折等不良事件发生.结论 牵伸运动对老年缺血性卒中患者的骨密度具有保护作用.

    作者:申潇竹;田昌荣;张玲;王新;汪玲玲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急性亚硝酸盐中毒致HUS两例报道

    溶血尿毒症综合征(HUS)是一种死亡率极高的危急重症.根据病因的不同,可将HUS分为典型性和非典型性两类.多种原因可以导致非典型性,但尚无硝酸盐中毒所致的报道.亚硝酸盐无色、无臭,常见中毒症为头晕、头痛、呕吐,全身皮肤黏膜青紫、休克、甚至昏迷死亡.血中亚硝酸盐及代谢产特如高铁血红蛋白可能导致内皮受损,继而导致微血管血栓形成,致肾损伤.本文报告两例由于食入富含亚硝酸食物导致的非典型性HUS,此两例患者均采用血液净化治疗成功.

    作者:吴小东;张中伟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一起沙门菌食物中毒事件的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

    目的 对本地某高校一起商售食品污染肠炎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进行病原检测和溯源分析.方法 事件调查中采集的标本以BAX system Q7进行快速筛查后按照GB4789等标准方法进行致病菌检测和鉴定;沙门菌分离株以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型后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 事件调查中采集患者、食品制作人员和相关食品标本19份,首批患者标本在快速筛查中提示为沙门菌阳性;10份患者标本中检出5株肠炎沙门菌和6株O4群沙门菌(彻斯特沙门菌和圣保罗沙门菌),三明治和面包皮标本检出2株肠炎沙门菌;PFGE分型显示,7株肠炎沙门菌的电泳带型完全相同,而6株O4群沙门菌的相似度也为100%.结论 这是一起由不同血清型沙门菌混合感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与污染的三明治密切相关;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适用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病原的准确溯源.

    作者:张建梅;翁琴云;陈泽辉;朱滏;黄仕杰;黄建炜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PCPA饮食干预模式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PCPA模式的饮食干预对社区老年糖尿病患者社会支持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取银川市2个社区内共106名糖尿病患者进行社会支持状况调查以及血压和血脂的检测,并以社区为基础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干预组(54例),干预组患者实施PCPA模式的社区饮食干预策略.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的主观支持评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两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CPA理论指导下的社区饮食干预能够提高患者的社会支持水平,有效改善患者的舒张压及高密度脂蛋白.

    作者:姚丽;姚秀莲;宁艳花;张琳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重庆市HIV-1耐药警戒线调查

    目的 通过对重庆市艾滋病病毒Ⅰ型(HIV-1)年龄小于25岁新近感染者耐药基因变异的研究,了解该市HIV耐药毒株传播水平.方法 通过序贯抽样的方法,采集16~25岁HIV-1感染者的血清样本,使用In-house法扩增HIV-1 pol区部分基因片段,进行耐药基因变异分析.结果 得到的47条序列,在RT区1份标本出现可导致针对NNRTIs系列的DLV,EFV,NVP高度耐药性的V106IMV突变.PR区没有检测到耐药突变株.在RT区高度耐药株检出率为2.1% (1/47),说明重庆市HIV耐药株的传播仍处于低度范围内(<5%).结论 重庆市HIV新近感染中已有HIV耐药株的传播,但是目前传播水平还较低,应继续开展HIV耐药毒株传播的监测工作.

    作者:周全华;凌华;邢辉;廖玲洁;张敏;钱天学;王俊;韩梅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嘉定区2010~2011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与分析

    目的 了解嘉定区医疗机构消毒状况,评价消毒效果,提出科学改进措施.方法 按照《医院消毒卫生标准》(GB 15982-1995)和《消毒技术规范》 (卫生部2002版)规定的方法,对嘉定区近2年来医疗机构的室内空气、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压力蒸汽灭菌器消毒效果进行监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被监测的医疗机构环境空气监测合格率为81.82%,物体表面监测合格率为98.12%,医务人员手监测合格率为92.53%,压力蒸汽灭菌器监测合格率为100%,环境空气监测合格率相对较低;监测不合格指标均为菌落总数;两年监测结果比较,整体合格率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嘉定区医疗机构消毒效果总体情况较好,但医疗机构环境空气消毒工作和医务人员执行手消毒的依从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作者:陈玥;许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致畸试验阳性对照维生素A给药方法研究

    目的 比较致畸敏感期维生素A不同给药方案对孕鼠的致畸效应,选择一种佳的给药方案以指导维生素A作为大鼠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试验阳性对照的使用.方法 交配成功的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分别为:植物油对照组、维生素A 90 mg/kg于孕d101次灌胃染毒组(单次给药组)、维生素A 60 mg/kg于孕d 6~15连续每天灌胃染毒组(连续给药组).孕期称重并观察母体一般状况,于孕d 20用CO2对孕鼠实施安乐死,解剖观察母体毒性,检查胎仔外观、骨骼和内脏畸形情况.结果 (1)母体毒性:与植物油对照组相比,连续给药组孕鼠染毒3~5 d出现被毛黄染、精神状态差、活动减少及体重增重减慢,单次给药组孕鼠未见异常; (2)外观检查:与对照组相比,两维生素A试验组胎仔身长、尾长均低,连续给药组胎仔体重较对照组低,且胎仔身长、尾长低于单次给药组.连续给药组阳性外观畸形包括嘴未开全、开眼、突眼、无眼等,单次给药组出现的阳性外观畸形仅有突眼. (3)内脏检查:连续给药组阳性内脏畸形包括腭裂、鼻窦扩张、晶状体缺失、心室壁增厚,心室腔缩小、房中隔缺失或增厚等,单次给药组出现的阳性内脏畸形仅有腭裂、心室壁增厚和心室腔缩小,且腭裂畸形程度低于连续给药组. (4)骨骼检查:连续给药组阳性骨骼畸形包括枕骨分级低、腭骨或鳞骨异常(缺失或不规则)、鼓环或泪骨缺失、头顶间骨发育不全(不规则)、上下颌骨不规则、胸骨节畸形(缺失或不规则)及第14肋等,单次给药组仅出现了腭骨或鳞骨异常(缺失或不规则)、头顶间骨发育不全(不规则)、上下颌骨不规则等阳性骨骼畸形,且畸形程度低于连续给药组.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维生素A 60 mg/kg于妊娠d 6~15连续给药较维生素A 90 mg/kg于妊娠d 10单次给药显示出更宽的畸形谱和更重的畸形程度,推荐在大鼠致畸敏感期生殖毒性试验中选用.

    作者:杨润芳;郭海东;刘强强;徐策;夏祺悦;卓衍蔷;李宏霞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通过方便抽样法从云南省CDC、云南省传染病院、昆明市传染病院抽取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并采用一般情况问卷、MOS-HIV量表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其社会支持得分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次共调查昆明市18岁以上的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247例,其社会支持情况总分、主观支持得分、客观支持得分和对支持利用度得分分别为(28.62±7.64)分、(17.20±6.28)分、(5.94±2.24)分和(5.48±1.93)分;男性的客观支持得分高于女性(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已婚、疼痛得分、健康转换得分、享受免费治疗是社会支持总得分的正向影响因素;已婚和享受免费治疗者,其客观支持得分较高;疼痛得分越高、已婚者、接受免费治疗者、疼痛和健康转换得分越高者,其主观支持得分越高;人均年收入和健康转换得分越高者、未接受抗病毒治疗者,其对支持的利用度得分越高.结论 昆明市HIV感染者及AIDS患者社会支持得分状况较低,年龄、婚姻状况、抗病毒治疗和生命质量得分情况是其社会支持得分可能的影响因素.

    作者:杨晶晶;蔡乐;周洪梅;崔文龙;何建辉;宋莹;赵科颖 刊期: 2013年第20期

  • 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血脂异常分析

    目的 探讨多发性肌炎、皮肌炎患者是否存在血脂异常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纳入31例未经治疗的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其中多发性肌炎16例,皮肌炎15例,并纳入年龄性别配对的2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检测外周血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结果 19例(61%)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15例(48%)患者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 0.01).特发性炎性肌病患者甘油三酯(TG)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P<0.05).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两组患者血脂异常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未经治疗的多发性肌炎和皮肌炎患者存在脂代谢紊乱,表现为甘油三酯(TG)水平的升高,高密度脂蛋白(HDL-C)水平降低.随访过程中应严密监测血脂水平,适当给予调脂药物防止动脉粥样硬化.

    作者:苏江;周彬 刊期: 2013年第20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