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探讨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李永荣

关键词:血液透析室, 护理, 安全管理, 发生率, 满意度
摘要:目的 探讨并分析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血液透析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一系列加强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的相关对策并积极实施.对比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实施前后.结果 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实施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由原来的6.91%下降到1.4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原来的69.11%提升到94.14%. 结论 积极推行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够显著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与单纯(CRRT)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分析持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血液灌流与单纯(CRRT)治疗高脂血症性重症急性胰腺炎(HLSAP)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我院于2008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HLSAP患者3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18例)和观察组(n=18例),对照组行单纯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血液灌流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 并统计记录其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 住ICU时间优于对照组, 观察组治疗后TG、CPR、APACHE Ⅱ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观察组生存率为94.44%,对照组生存率为72.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HLSAP患者采取持续肾脏替代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治疗的临床效果显著,缓解患者病情,减少住院时间.

    作者:辛宏伟;苏文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改良式用氧雾化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改良式用氧雾化器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的效果.方法 对我院呼吸内科2014年1月~12月8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 对实验组患者实施改良式多功能用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对照组患者实施普通有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观察两组患者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容易排痰、院内感染、需要氧流量等五项指标.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在血氧饱和度、呼吸道刺激症状及容易排痰方面没有差异,实验组在院内感染、需要氧流量方面少于对照组.结论 改良式多功能用氧雾化吸入器进行雾化吸入能减少院内感染,节约氧资源,降低医疗成本,更有利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的辅助治疗,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应用.

    作者:黄群萍;谢福秀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临床诊断冠心病的价值探索

    目的 探讨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 以我院收治的68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均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和CT冠状动脉成像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结果作为检查标准,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诊断结果. 结果 CT冠状动脉成像对冠状动脉狭窄(≥50%)诊断的敏感性为89.3,特异性为90.6%,阳性预测值为90.0%,阴性预测值为89.8%,与冠状动脉造影相比,无显著差异( >0.05).结论 64排128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心病的诊断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可以和冠状动脉造影相媲美,是一种安全、有效、无创的检查手段.

    作者:童浩宇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CT、MR用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价值比较

    目的 探究CT、MR用于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价值. 方法 14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 均接受包括T2WI、T1WI、FLAIR序列扫描,5例CT平扫,4例MR增强扫描.结果 所有患者的病灶主要对双侧顶枕叶白质区有影响,与颞叶、脑干、小脑、基底节区等区域的受累程度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 <0.05). 患者的CT检查结果表示白质区多发斑片状低密度,MRI检查结果则呈现对称性长T1长T2信号,FLAIR为高信号,DWI为等、低信号,ADC值增高. 结论 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结合MRI、CT两者结果进行判定,准确度高.

    作者:郑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53例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分析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手术时机选择.方法 将106例临床治疗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的效果,依据开展手术时机的不同按早期组53例和延后组53例划分, 分别在入院72h内和72h后实施手术, 经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早期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28.3%低于延后手术组并发症发生率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其早期手术组的死亡率17.0%低于手术延后组死亡率4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手术时机对重症胆源性梗阻型胰腺炎患者的预后存在着显著影响,降低病死率、减少并发症的关键在于,依据患者个体情况选择合理恰当的时机进行手术治疗.

    作者:刘忠利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浅谈影响中药储存及养护的常见因素

    对于中药而言,在实际的使用过程中为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需要对于药物进行贮藏以及养护. 但在此过程中,实际的养护以及贮藏工作往往显得细致而复杂,同时影响因素也较多. 正是由于这种特点,就必须根据中药的实际特点以及性质和库存等,对于药物进行合理的养护以及贮藏,保证中药的质量能够不会受到影响,保证患者能够通过中药得到相关的治疗效果.

    作者:高春杰;崔婷婷;任志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巧用心理学行之有效地做好医患沟通

    医患关系是医疗人际中的关键,是成功实施有效诊治,维持有序治疗环境,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重要保证. 医学新模式下医疗所关注的不仅仅是患者的身体健康,还要维护患者的心理健康. 医院提供的不仅仅是治疗和药品,还有令患者满意的服务,是我们在新医改政策下的重要责任与义务.

    作者:周兴超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整体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运用探析

    目的 观察与分析整体护理在妇产科失血性休克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于2014年2~2015年2月,按随机单盲法将我院妇产科所接收的76例失血性休克患者均分成两组,即实验组与参照组,参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在此基础之上,实验组予以再整理护理干预,且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情况. 结果 实验组患者的成功救治率(94.7%)比参照组(7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18.4%)低于参照组(39.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 <0.05);实验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7.4%)比参照组患者(78.9%)高,( <0.05). 结论 对妇产科失血性休克患者实施整体护理干预,可替身成功救治率,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护理满意度高,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陈秋花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

    目的 探讨分析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慢性胰腺炎疾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式. 方法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4月接收治疗的50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将所选患者按入院单双号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各2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给予相应护理方式,比较其两组患者临床护理状况.结果 经护理后,研究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慢性胰腺炎疾病采用保留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治疗后,加强对围手术期的护理干预,针对潜在性并发症状况及时预防,可提高手术治疗疗效,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治疗疗效.

    作者:王茜;陈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探讨加强血透室护理安全管理的对策

    目的 探讨并分析提高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的相关对策.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法,对近年来血液透析室存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依据,制定一系列加强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的相关对策并积极实施.对比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实施前后.结果 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实施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由原来的6.91%下降到1.41%,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从原来的69.11%提升到94.14%. 结论 积极推行血液透析室护理安全管理对策,能够显著降低安全隐患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作者:李永荣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影响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因素及对策

    目的 探讨眼科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对策. 方法 抽取我院眼科的38名医务人员,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各19名,对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给予观察组的眼科医务人员采取有效的针对性措施管理,给予对照组眼科医务人员常规措施管理,对两组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策的实施效果进行对比.结果 两组眼科医务人员手卫生依从性对比,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通过在眼科进行监督管理,加强管理层的监督,对手卫生设施进行全面改善,有利于提高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在控制医院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王新玲;王建宏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患儿的护理

    目的 分析并研究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患儿的有效护理干预手段. 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88例肺炎支原体感染后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照时间先后分为两组,前44例为对照组,后44例为观察组,两组患儿均按照自身症状配合常规的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综合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 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95.24%,对照组患儿的护理有效率为58.73%,且观察组患儿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儿家属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 <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临床上对肺支原体感染后急性散播性脑脊髓炎患儿进行护理,采用综合护理效果成为显著,可以提高患儿的护理有效率,降低患儿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率,更容易得到患儿家属的认可.

    作者:余卫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宫颈糜烂采用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目的 分析宫颈糜烂采用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近来几年收治的宫颈糜烂患者89例,按入院时间先后分为对照组(44例)、观察组(45例),给予对照组微波治疗,给予观察组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93.33%(42/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5%(35/44),差异有显著性( <0.05). 结论 宫颈糜烂采用子宫颈电环切除术治疗,效果显著,手术便捷安全,为治疗宫颈糜烂比较理想的方法.

    作者:朱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的方法与效果. 方法 抽取我院接诊的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78例进行研究,根据腹腔镜处理方式不同分为两组,腹腔腹膜前组38例采取经腹腔腹膜前修补术处理,完全腹膜外组40例采取经完全腹膜外修补术处理. 结果 完全腹膜外组手术时间更短,而费用更低,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但两组患者在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随访1年复发率上对比无显著性差异( >0.05). 结论 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术无论采取经腹腔腹膜前还是完全腹膜外处理,均能取得不错的效果,安全性高,但完全腹膜外手术时间更短,费用更低,各有优劣.

    作者:周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研究

    目的 探讨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的临床治疗方法与效果. 方法 选取我院神经外科于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危重颅脑外伤患者96例作为临床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 两组患者均施行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在发病4w之后开始高压氧治疗,而观察组患者在发病4w之内开始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ADL)均得到明显的提高,同时,观察组患者的格拉斯哥昏迷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具有显著差异性( <0.05). 结论 神经外科危重颅脑外伤患者应在发病后第一时间进行高压氧治疗,从而防止病情加重,提高治疗效果及预后.

    作者:王涛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三维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早期颞肌下修补术中的应用及疗效

    目的 探讨三维重建塑形钛网在颅骨缺损早期修补术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 将2009年3月~2015年2月在我科行颅骨修补术的60例患者分组,首次术后2个月内行颅骨修补术30例为观察组,首次术后2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30例为对照组.回顾分析了对去大骨瓣患者2个内行颅骨修补术,而对于存在于有神经功能障碍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 我科应用三维塑性钛网行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治疗开颅术后2个月内遗留有神经功能障碍包括单侧肢体(含单纯上肢或下肢)运动障碍、语言功能障碍、神经官能症、颅骨缺损综合征的患者.通过对比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首次术后4w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1年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 <0.01);观察组颅骨缺损综合征发生率明显低于对<0.05),而颅骨修补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0.05). 结论 早期颞肌下颅骨修补术有助于改善颅脑损伤术后颅骨缺损患者的神经功能障碍,促进脑外伤患者的神经功能康复.

    作者:徐波;彭显瑛;陈钢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产钳助产术与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助产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产钳术、胎头吸引术在阴道助产中的临床效果,比较这两种助产方式各自的优缺点,选择合理的助产术式. 方法 通过对本院阴道助产的46例产妇,其中产钳助产25例,胎吸助产21例. 对其资料作回顾性研究分析,以了解两种助产方式具体效果及母婴损伤进行比较.结果 产钳助产术的母体损伤明显高于胎头吸引组,而胎头吸引助产术的新生儿损伤又高于产钳助产术组. 结论 胎头吸引术对于基层医师特别是产钳经验不足的医师更为适用,正确操作安全性较高;产钳助产术适用的范围更广,但技术掌握较困难. 通过仔细检查后选择合理的助产技术,可以明显降低剖宫产率,保护母婴安全.

    作者:刘芳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质性研究与生存质量评定量表联用评价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的 探讨质性研究与生存质量评定量表(WHO QOL-100)两种不同研究方法联用评价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临床护理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WHO QOL-100量表对60例食管癌术后患者进行调查,并与国内常模进行比较,然后随机抽取其中30例采用现象学分析法调查. 结果 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理、心理、独立性、社会关系、环境、个人信仰、生命质量得分均低于国内常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0.05). 深度访谈发现疾病影响、自我感受负担、社会需求为三个主要影响生活质量的因素. 结论 质性研究与WHO QOL-100量表联用能够更好的了解食管癌术后患者的生活需求,为后续提供针对性的医护服务提供参考.

    作者:路茜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目的 探讨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应用及价值. 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进行头颈动脉CT血管影响检查的患者共35例,使用16排螺旋CT进行颈部血管的影像检查,采用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及高级血管分析(AVA)重新构建血管图像.结果 正常11例,异常24例,共观察颈动脉70支,椎动脉70支,在所观察到的动脉血管之中状况正常为81支,狭窄型血管52支,变异型血管7支. 采用16排螺旋CT能够清晰的显示头颈动脉的血管情况,对于变异型血管及狭窄型血管均能做出确切的判断.结论 16排螺旋CT在头颈动脉的临床检查中具有更广泛的应用前景,相较于普通螺旋CT而言它具有更加便捷、可靠等优点,同颈部血管造影相比具有更加成本低廉、没有表面创伤的特点,因此在临床上对于头颈动脉疑似变异及狭窄的判断时,可以采用16排螺旋CT的检查方法进行诊断,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准确率.

    作者:史伟;白亚萍 刊期: 2016年第01期

  •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价值探讨

    目的 探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与常规产科超声检查的价值.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3月~2015年3月收治的300例妊娠中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50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产科超声检查,观察组采用胎儿系统超声检查,对比观察组和对照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结果 观察组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0.05).结论 胎儿系统超声检查的诊断准确率高,早期诊治可以有效减少畸形胎儿的出生.

    作者:肖习科 刊期: 2016年第0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