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作英;杨丹;符秀丽;林雯;高晓凤
[目的]比较甲状腺片与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120例甲状腺结节性疾病患者按就诊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给予甲状腺粉(片),每次80 mg,每日2次,口服.观察组给予左甲状腺素钠片,每次75 μg,每天2次,口服.2组均以7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观察2组甲状腺肿块的发生部位、大小、形态、数目、包膜及内部回声、后方回声,此外观察肿块周围及肿块内部血管分布情况,并记示收缩期峰值流速( Vmax)舒张期小血流速度(Vmin)和阻力指数( resistence index,RI)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治愈率为36.67%,总有效率为76.67%;对照组治愈率为20.00%,总有效率66.67%.2组治愈率、总有率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max、Vmin、RI等血流参数2组治疗前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Vmax、Vmin、RI等指标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左甲状腺素钠片治疗良性甲状腺肿的临床疗效较甲状腺片显著,可较好地改善Vmax、Vmin、RI等血流参数.
作者:蒋成燕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索适合不同类型高较的结核病例早期发现和治疗管理模式,制定切实可行的预防控制方案,以提高大学学生肺结核病人的发现率和治愈率,并终降低高校结核病症情.[方法]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现况调查与干预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获得高校结核病流行现状,在松江大学城7所大学实施病例早期发现和治疗管理措施.[结果]7所院校通过目症就诊、健康体检等方式发现病人23例,结核病患者规则治疗率100%,规则查痰率100%,新涂阳患者治愈率100%,系统管理率100%,大学生结核病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显著提高.[结论]松江区建立的高校结核病病例发现与治疗管理模式取得很好的效果,对于早期发现结核病人、减少校内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值得在全市乃至全国推广.
作者:路丽苹;洪建军;金晓萍;沈红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影响医生生命质量的因素,并采取措施改善其生命质量.[方法]采用SF-36健康状况简式调查表,从郑州市9家市级医院随机抽取515名医生进行个人基本情况和生命质量方面的调查.[结果]医生生命质量评分与医生的年龄、学历、婚姻状况、月收入、饮食情况和体育锻炼有关;饮食情况、体育锻炼、年龄、高学历、婚姻状况和月收入是影响医生生命质量3项指标或个别指标的主要因素.[结论]医院方面应认清影响医生生命质量的因素,采取干预措施使其改善.
作者:赵晓媛;朱伟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市农村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的多发特点.[方法]按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北京市农村7所初中、高中、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1 607名学生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12.2%学生无任何健康危险行为,男生、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现象比较突出.初、高中学生自杀意念、骑车违规等伤害相关行为发生率较高;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吸烟、饮酒等成瘾行为的发生率较高.[结论]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多发现象比较突出,应针对行为多发特点开展综合性行为干预.
作者:王绍华;张镇权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58例IT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2组均给予全反式维甲酸、泼尼松片治疗:全反式维甲酸,10 mg/次,3次/d,口服;泼尼松片,1 mg/(d·kg体质量),3次/d,口服.观察组同时给予人血免疫球蛋白静脉滴注,400 mg/(kg·d),连用5d.2组均以治疗1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组痊愈率51.72%,总有效率96.55%;对照组痊愈率34.48%,总有效率79.31%.2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IgG、PAIgM、PAIgA等观察指标治疗后2组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后组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周血CD4+CD25+T及CD4+CD25highT阳性率、血小板计数2组治疗后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有效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血小板恢复正常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人血免疫球蛋白治疗ITP疗效显著,可缩短止血时间、血小板上升时间及血小板恢复正常的时间.
作者:张小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铁路旅游专列发生集体食物中毒,由于列车存在封闭运行和供餐的特点,使食物中毒的责任划分、原因调查和诊断更加难以确定,本文对该起事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运用流行病学的方法和实验室诊断,终排除了列车因素,并对当前地方和铁路卫生部门在处理类似事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
作者:康立 刊期: 2012年第04期
帕金森症是现今世界公认的第二大神经系统疾病,调查显示该疾病在中国的发病率高达16‰,全球400万帕金森症患者中有170万名在中国.研究证实有10个基因与帕金森症的发病情况有重要的关联关系,分别被命名为Park1-10,经近10年的深入研究确定其中5个基因(SNCA、Parkin、Pink1、LRRK2、DJ1)与帕金森症的形成有直接关联关系,而通过检测这5个基因中关键性位点的多态性变异即可对帕金森症的发生和发展产生预警作用.
作者:高振砷;崔岩;王建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2009年郴州市流感病毒流行株的病原学特征,为流感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哨点医院ILI咽拭子标本,用MDCK细胞进行病毒分离,采用HA和HI试验对流感病毒进行分型鉴定;采集暴发疫情ILI咽拭子用PCR法检测流感病毒核酸;随机抽取4、10月份的季节性A(H1N1)流感毒株进行NA基因测序,测序结果与国内各省市流行株及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株作同源性比对,绘制种系进化树.[结果]分离哨点医院监测标本2 284份,阳性254份:其中季节性A (H1N1) 109株、A(H3N2) 97株、甲型H1N1 30株、B型18株;PCR检测3 024份标本,甲型H1N1核酸阳性1 002份,阳性率33.13%; BLAST比对结果显示,4、10月份的季节性A(H1N1)毒株与2009年WHO推荐的北半球疫苗毒株A/Brisbane/59/2007的核酸同源性分别为99%和98%;种系进化分析结果表明4月份分离株与疫苗株亲缘关系近,而10月份分离株较4月份分离株已明显发生变异.[结论]2009年郴州市甲型流感病毒异常活跃,其中1~6月季节性A (H1N1)为优势毒株,7~9月A(H3N2)为优势毒株,10~12月甲型H1N1为优势毒株,且出现甲型H1N1流感大流行.季节性A(H1N1)病毒在流行过程中NA基因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异,有必要持续跟踪和监测其变异情况.
作者:谭徽;付敏;谢群;罗文英;刘爱平;陈柏塘;陈白鹭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探充血清前S1抗原检测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临床意义.[方法]对某院2009年6月~2010年12月收治的726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中的血清标志物及血清前S1抗原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 ELISA)进行检测.[结果]HBeAg(+)的322例血清标本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83.54% (269/322),HBeAg(-)的404例血清标本中,PreS1Ag(+)的检出率为26.48% (107/404).PreS1Ag与HBV-DNA的符合率为82.92% (602/726).[结论]PreS1Ag检测可作为HBV感染和复制的诊断试验,在临床上判断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患者的病情转化、疗效及预后都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张群妹;张晨光;鲁广建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患者就诊特点,为规范北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诊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05~2009年北京18个区县妇幼保健院8种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就诊情况进行监测汇总、分析.[结果]8种疾病总就诊率呈上升趋势,年平均增长率高为梅毒,其次盆腔炎、尖锐湿疣、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淋病、滴虫性阴道炎、衣原体感染.8种疾病构成比依次顺位为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病、细菌性阴道病、盆腔炎、滴虫阴道炎、衣原体感染、尖锐湿疣、梅毒、淋病.不同区域比较中近郊以盆腔炎就诊年平均增长率高;其次是城区的尖锐湿疣就诊年平均增长率.在不同门诊比较中产科、婚检门诊以梅毒就诊年平均增长率高;其次是计划生育门诊的尖锐湿疣就诊年平均增长率.[结论]在不同区域、门诊,北京地区女性生殖道感染就诊状况存在差异,与医疗机构诊疗水平和临床医生是否按照“北京市女性生殖道诊疗技术规范”进行操作有关.规范、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是控制和降低生殖道感染率的关键.对此应加强不同地区、门诊的女性生殖道感染的诊疗技术规范措施实施.提高女性对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认知水平,使女性生殖道感染性疾病的早期治愈率提高,降低复诊率.
作者:王连英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上海市某区母婴同室、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分析问题,提出对策,减低院感发生率.[方法]通过对6所相关医院院感管理现状的调查分析、对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包括医务人员手、空气、以及使用中的消毒剂染菌量等样品188件进行检测,找出存在问题,提出管理对策.[结果]医院感染管理制度建设、硬件设施与监测工作大多能符合相关规定要求,不同级别医院在院感制度和措施的落实上存在差异,三级医院落实情况较好.但是,从问卷调查中可以发现,医护人员院感知识知晓率普遍不高.[结论]完善新生儿病室布局流程,加强母婴同室和新生儿病室医务人员培训,结合医院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措施并加以落实与管理等,对新生儿病室医院感染预防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盛颖;王明珠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某综合性三级乙等医院感染的分布特点,为进一步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床旁调查和查阅病历相结合的方法,对该医院2010年11月10日所有住院病人进行医院感染现患率调查.[结果]医院感染现患率为4.84%,例次感染率为5.06%,其中以神经内科(12 50%)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居首位(54 35%);抗菌素使用率为55.89%,其中以治疗用药为主(6791%),联合用药以一联为主(77.36%);医院感染的病原体主要以革兰阴性曹为主,细菌学送检164例,检出菌株23例.[结论]该院医院感染率与全国水平一致,但常规监测存在漏报现象,应加强对高危科室及高发感染部位的监测,进一步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提高病原学送检率.
作者:尹恒;苏超敏;卞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早期肠内营养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纳入符合重症急性胰腺炎诊断标准的患者40例.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由鼻空肠营养管给以氨基酸型肠内营养,对照组经锁骨下中心静脉置管输注输入肠外营养.两组均达到非蛋白热卡(20±2)kcal/kgd-1,氨0.2g/gd-1(氨基酸1.5g/kg)的喂养目标.营养支持在患者入组后12h内开始.[结果]研究组20例患者入组,19例完成研究;对照组20例,均完成研究.两组患者之间的住院期间死亡率比较,未发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完成研究的患者间的分析,发现研究组死亡率有下降趋势.患者的胰腺感染发生率和手术率,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24.1±5.3)d vs.(34.5±9.3)d,t=-2.615,P< 0.0001)],住ICU时间[(14 6±8.7)d vs.(25.7±11.9)d,t=-4.197,P<001]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早期肠内营养可显著改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结局.
作者:徐昉;汪飞;周发春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对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探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在手足口病疫情监测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对2010年3~8月连云港市采集的307份手足口病患者标本进行肠道病毒核酸检测,并对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VA16)进行分型.[结果]307份手足口病患者标本中有221份肠道病毒核酸阳性,阳性率71.99%,其中EV71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123份,阳性率40.07%,CVA16型病毒核酸阳性标本66份,阳性率21.50%.[结论]实时荧光定量RT-PCR方法耗时短、特异性强、灵敏度高,可作为手足口病疫情监测的诊断方法.
作者:于翔翔;高玉鹏;毛艳敏;李莉;张学军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缺血性肠病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6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40例缺血性肠病患者的临床诊治情况进行分析,其中保守治疗16例,介入治疗16例,手术治疗者8例.[结果]40例患者经治疗治愈37例(92.50%),显效3例(7.50%),总有效率100.00%.腹痛缓解时间短1d,长10d,平均(3.2±1.5)d;大便恢复正常时间短1d,长13 d,平均(4 4±1.3)d;住院时间短7d,长25 d,平均(12.6±3.5)d.[结论]缺血性肠病的临床表现多不典型,确诊困难较大,借助超声、CT、血营造影等辅助检查有助于早期诊断,明确诊断后根据病情的需要分别给予保守治疗、介入治疗、手术治疗等治疗方案,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袁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急性胰腺炎(AP)患者血清抵抗素水平的变化,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AP患者46例,以正常健康人40例为正常对照组.所有AP患者均于起病后24 h内入院,并根据Ransons' 11项指标及CT评定进行轻重分型,其中轻型(MAP) 25例,重型(SAP) 21例.所有入选者分别于入院治疗d1、d3、d7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和抵抗素水平.[结果](1)在AP患者入院d1、d3、d7,SAP和MAP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SAP与MAP对比,SAP患者的血清抵抗素和hs-CRP水平显著高于MAP患者(P<0 05).(2)所有AP患者的血清抵抗素与hs-CRP浓度有良好的正相关性(r=0.329,P<0.05).[结论]抵抗素参与了AP的发病过程,可以作为AP早期诊断、严重程度评估的重要血清学指标.
作者:陈军;曾仕平;汤静;谭琰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了解本地区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相关知识、态度及行为现况,为今后合理、有效的开展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提供依据.[方法]以延庆县2010年参加社区高血压综合管理的全部高血压患者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和体检.[结果]高血压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部分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疾病持不正确态度,高年龄组与低年龄组调查对象的高血压知识知晓率、高血压正确态度持有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高血压患者之间沟通交流较少,患者自我管理控制血压方面能力欠缺.[结论]应加强高血压患者相关知识宣传教育,改善对高血压疾病的不正确态度,为患者提供互动形式的活动及病友间沟通交流的活动,加强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技能的培训.
作者:杨超 刊期: 2012年第04期
邻苯二甲酸酯作为一种环境雌激素,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引起了广泛的关注.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邻苯二甲酸酯的性质,来源,代谢,毒性,与妇科疾病的关系等方面的新研究进展.
作者:徐希柱;于晓旭;洒荣波;董方;吕承秀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N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9年6月~2010年6月某院收治的DNP患者6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中药.观察两组神经传导速度变化、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后正中神经和腓总神经的MCV、SCV均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升高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0% (27/30),对照组为66.7% (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单唾液酸四已糖神经节苷脂钠注射液联合中药治疗DNP能显著提高疗效,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雷登芳 刊期: 2012年第04期
[目的]观察棘阿米巴土壤分离株CB/S1的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方法]从棘阿米巴CB/S1提取线粒体DNA用Eco RI酶切,与土壤分离株CJY/S4比较观察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用地衣红-卡红染色观察棘阿米巴内共生细菌.[结果]棘阿米巴土壤分离株CB/S1线粒体DNA RFLP与CJY/S4相比除了额外的片段(extra bands),两个分离株具有相同的片段模式.经地衣红染色观察CB/S1内共生细菌呈黑色、棒状、不规则的分布在胞质内.[结论]额外的片段表明棘阿米巴CB/S1内含有内共生细菌的环状DNA,并且除了内共生细菌的存在棘阿米巴CB/S1与土壤分离株CJY/S4具有密切的亲缘关系.线粒体DNA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是棘阿米巴分类及发现内共生细菌的简便而有效的方法.
作者:崔春权;玄英花;郑善子;金松竹;杨香 刊期: 2012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