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海英
目的 探讨综合ICU(重症监护室)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的分析与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2015年1月~12月我院开展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调查.选取符合标准的80例综合ICU就诊患者,对其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检测.同时针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制定相应的护理方案,以达到降低后期感染的目的.结果 80例受检者中,终确定感染者47例,所占比例为58.75%.从菌种感染情况分析,常见感染菌种包括肺炎克雷伯氏菌、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与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比例分别为21.25%、10.00%、10.00%、6.25%与11.25%.从感染部位分析,主要感染部位包括呼吸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血液感染及伤口感染,所占比例分别为22.50%、18.75%、8.75%、与7.50%.结论 加强综合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及控制,对提高综合ICU病房患者的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可降低感染几率.
作者:俞璐秋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出生体重对新生儿促甲状腺素(TSH)水平的影响以及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H)发病率的关系.方法 利用荧光酶免疫方法对226390例新生儿进行足底血片TSH筛查,TSH≥9 mU/L者为筛查阳性,若复查TSH仍≥9 mU/L则召回测定TSH、FT3、FT4作出诊断.按照不同出生体重进行分组,分析不同出生体重新生儿TSH水平及CH的发病率.结果 不同出生体重的新生儿TSH初筛阳性率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H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新生儿TSH水平、CH的发病与新生儿的出生体重有关.低出生体重儿TSH初筛阳性率较低.低出生体重儿、巨大儿的发病率较高.为了防止低出生体重儿TSH较低所带来的筛查假阴性,在新生儿筛查阶段对低出生体重宜推迟采集测定足跟血TSH.注意孕期保健防止巨大儿、低出生体重儿,对降低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异常的发生有重大意义.
作者:陈锦国;钟玉杭;蔡小娟;叶立新;谢彩连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护理干预在老年性阴道炎护理中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66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3例.对照组采用基础护理干预,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76%(P<0.05);对照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为7例,所占比例为21.21%,高于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6.06%(P<0.05).结论 对老年性阴道炎患者进行护理干预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罗琴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手术配合中应用手术护理路径的效果及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0月100例本院行择期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手术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模式,观察组采取手术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及患者对护理满意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 观察组在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手术护理路径在经尿道等离子前列腺手术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提高手术效率,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从而提高患者的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作者:余佳莉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观察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高危妊娠孕妇生产之前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9月~2016年9月在我院接受分娩的高危妊娠孕妇120例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患者60例,对照组60例孕妇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60例孕妇则接受优质护理.对比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护理干预效果.结果 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观察组的护理满意率达到了98.33%,优于对照组的78.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应用于高危妊娠孕妇生产之前的临床护理效果显著,可以推广使用.
作者:段淑媛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眼周汗管瘤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86例高频电离子治疗眼周汗管瘤的患者,于治疗前采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局部涂抹并封包1 h,然后使用多功能电离子治疗,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和语言评价量表(VRS)观察浅表麻醉后多功能电离子治疗过程中患者的疼痛程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86例患者中,疼痛反应Ⅰ级71例(82.56%),Ⅱ级10例(11.63%),Ⅲ级5例(5.81%),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术前涂抹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可明显减轻多功能电离子治疗面部汗管瘤时的疼痛而且,值得在临床推广.
作者:张香香;杨素莲;陈海燕;区凤仙;赖维;陆春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在胃肠外科管道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所选病例为2015年8月~2016年8月本院胃肠外科行手术治疗并留置管道的患者,共74例.所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4例患者分为研究组(循证护理)与对照组(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两组意外脱管发生率、非计划性拔管发生率均差异显著(P<0.05);两组精神状态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均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肠胃外科患者护理过程中实施循证护理,能减少意外脱管和非计划性拔管的发生,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提升其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龚芳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中风后遗症患者行康复护理的疗效.方法 将我院接收的60例中风后遗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观察组施加康复护理,对比其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经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以96.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0.00%;观察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中风后遗症患者行康复护理的效果显著,具推广价值.
作者:罗小丽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研究天津市武清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死亡病例的危险因素,为COPD的有效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COPD死亡患者200例,对照组202例,以家属回访方式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COPD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本地区COPD死亡患者相关危险因素为年龄、吸烟、职业粉尘暴露、烧柴烧煤、BMI和肺部疾病个人史.结论 加强本区域控烟力度,提倡使用清洁燃料,改善居住环境以减少COPD死亡率.
作者:房艳红;张晓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的运用效果.方法 将本院2014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病毒性脑炎患儿9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患儿实施常规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儿实施舒适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儿护理效果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儿护理有效率95.74%,对照组患儿护理有效率76.60%,观察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94.69±4.28)分,对照组患儿家属护理满意度为(82.45±10.06)分,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舒适护理在病毒性脑炎患儿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利于改善患儿不良症状,值得推广.
作者:冷富华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在门诊外科小手术室中开展人文关怀护理理念的干预效果.方法 自2015年1月~12月于我院外科门诊进行小手术的患者共103例,为期提供临床常规护理干预,纳入对照组;同期选取2016年1月~12月中行门诊外科小手术的104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在临床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融入人文关怀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心理状态、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情况.结果 采取不同护理模式后,观察组护理缺陷率、不良事件发生率、护理投诉率分别分5.77%、4.81%、6.73%,所得数据均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心理状态较护理前有明显好转,且好转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随后我们调查患者满意度发现,观察组患者在对护理工作服务态度、心理支持、技能水平以及健康知道评价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有意义,P<0.05.结论 对门诊外科接受并行小手术的患者积极开展人文关怀护理干预,可有效降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率,建立和谐友好的护患关系,同时提高患者满意度,为医院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作者:王萍;季明军;任林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究与分析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在显微与非显微手术治疗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4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90例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非显微手术治疗,观察组给予显微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Simpson分级、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Simpson分级为Ⅰ级、Ⅱ级者比例均较高,Simpson分级为Ⅲ级者比例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肺部感染、上消化道出血、继发颅内血肿、对侧肢体偏瘫发生率均明显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侧型蝶骨嵴脑膜瘤在显微手术下的治疗比非显微手术的临床效果更加显著,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预后效果好.
作者:汪俊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胃肠外科带教护生中应用的效果,以促进临床带教质量的提高.方法 将100名胃肠外科的实习护生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名,对对照组50名护生采取传统方式带教,观察组采用PDCA循环法带教,比较两组护生理论考核总成绩、操作考核总成绩及对带教老师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护生理论及操作考核总成绩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护生,且对临床实习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胃肠外科护生临床带教中采用PDCA循环法,可以明显地提高护理带教质量和护生对临床带教工作的满意度.
作者:夏春妹;魏林;郑莉兰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分析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处皮下血肿的治疗与护理.方法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7年2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的48例血管穿刺处皮下血肿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患者.两组患者均采用金黄散膏外敷,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针对性护理干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金黄散膏外敷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血管穿刺处皮下血肿的同时,给予针对性护理,可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和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刘继玲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综合分析前馈控制(feedforward control)在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在2015年3月~2016年7月,选取在我院收治的120例手术室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入院顺序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均为6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方法,研究组实施前馈控制管理方法.结果 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4.00%、5.00%,对照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1.67%、16.67%,研究组护理缺陷发生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为98.33%,对照组护理总满意度为83.33%,研究组护理总满意度远远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理论知识水平评分、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馈控制实施于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效果较为显著.
作者:赖玉红;李萌 刊期: 2017年第21期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神经外科危重症,具有极高的致残率和死亡率.其治疗方法有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各有优缺点.但采用外科手术治疗也必须以内科保守治疗为基础进行.本文综述了高血压脑出血内科治疗的现状以及护理进展.
作者:张晓波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服务实施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2012年1月~2015年2月我院150例手术患者采用随机分的方法分为对照组70例和观察组80例,对照组运用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手术室护理中运用优质护理,比较分析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为97.60%,对手术室护理人员的信任度为95.4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70%和87.00%.结论 优质护理服务运用于手术室护理工作中,能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升对护理人员的信任度.
作者:林晓锐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4月~2017年3月收治的13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均服用糖皮质激素和羟氯喹进行治疗,观察所有患者皮疹的治疗效果,并记录血沉(ESR)和补体C3的变化.结果 130例患者痊愈率高达68.46%,有效率达到26.92%,无效率仅为4.62%.所有患者治疗后的ESR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所有患者治疗后的补体C3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 糖皮质激素联合羟氯喹对系统性红斑狼疮皮疹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改善ESR和补体C3的水平.
作者:佘应淑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析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亚低温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抽取2015年3月~2016年3月本院所接收的8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作为观察对象,按随机单盲法分成研究组与参照组,前者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亚低温治疗,后者仅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就治疗后的有效率而言,研究组(71.40%)比参照组(50.00%)高,差异明显(P<0.05);研究组Barthel指数高于参照组,差异存在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颅内血肿微创清除术与亚低温联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疗效明显,值得大力推行.
作者:江砚明;刘大洪 刊期: 2017年第21期
目的 探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在老年下肢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72例在我院治疗的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36例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方式实施麻醉,另外36例患者作为观察组给予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结果 对照组与观察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分别为(36.47±1.58)mg、(6.17±0.58)mg,阻滞完善时间分别为(11.35±3.14)s、(5.36±2.34)s,阻滞起效时间分别为(18.56±4.23)s、(6.41±2.13)s,三项指标比较,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 老年下肢骨折患者采用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麻醉效果更优,麻醉安全性高,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张美兰 刊期: 2017年第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