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影响相关因素分析及干预研究进展

李建一

关键词:支气管哮喘, 生存质量, 影响因素, 干预措施
摘要: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广泛而多变的可逆性气流受限,从而引起患者发生喘息、气促、胸闷、咳嗽等症状.支气管哮喘患者发病多在夜间和清晨,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症状,少数严重的患者需要进行药物治疗才得以缓解.支气管哮喘病一旦确诊,需要进行有效干预,来预防对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本次研究针对支气管哮喘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分别从一般资料、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心理因素、社会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总结了相关的干预措施,为临床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提供了理论依据.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并分析患有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为患有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科学的指导.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3月收治的48例患有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对照组采用奥美拉唑+生长抑素+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内镜套扎术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9.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患有肝硬化并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实施药物联合内镜套扎术治疗,可有效降低患者出血率以及出血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高广清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乌拉坦对实验家兔三种手术方式麻醉效果的比较研究

    目的 本实验旨在观察乌拉坦(氨基甲酸乙酯)对实验家兔蚓突切除术、胃造瘘术、气管插管术三种手术方式中麻醉效能的影响,进而评价其在实验教学中实验动物麻醉的应用.方法 选择健康实验家兔24只,分三组,每组分别经耳缘静脉缓慢推注乌拉坦(20%,4 ml/kg),麻醉满意后A组实施家兔蚓突切除术,B组实施胃造瘘术,C组实施气管插管术,分别记录呼吸频率、心率、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维持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并对麻醉起效时间、维持时间和苏醒时间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蚓突切除术组、气管插管术组、胃造瘘术麻醉起效时间分别为(6.4±0.8)min,(9.0±0.6)min,(7.7±0.3)min;麻醉维持时间分别为(32±3.7)min,(35±3.9)min,(40±6.5)min;术后苏醒时间依次为(25±3.7)min,(22±3.9)min,(13±6.4)min.结论 20%乌拉坦的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死亡率高,适用于实验要求不高,术后要对动物进行处死的动物实验,乌拉坦对于蚓突切除、胃造瘘等开腹手术麻醉维持时间短,术后苏醒时间长,对于气管插管等非开腹手术麻醉维持时间长,术后苏醒时间较短.

    作者:孟永亮;孙彦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盐酸罗哌卡因与丙泊酚用于不同麻醉方式对宫腔镜手术患者麻醉的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使用不同的麻醉方式对宫腔镜手术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2月~10月来我院接受宫腔镜手术的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患者采用全麻,B组患者采取腰麻,观察分析两组患者间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观察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时间,知A组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定向力恢复时间、术毕至下床活动时间均显著少于B组(P<0.05);A组患者中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与对照组的18%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 对宫腔镜手术使用丙泊酚全麻方式,与腰麻相比较,患者术后恢复时间更快,同时不良反应发生少,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刘宏伟;曹莹丽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应用于中药房管理的效果及临床分析

    目的 研讨中药房管理应用重要质量规范化管理的效果和临床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研究,以2016年1月为时间节点,此节点以前为未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此节点以后为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对中药质量规范管理实施前和实施后的中药药品调剂准确率、调换率、患者对药房管理满意度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实施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后的药品调剂准确率和患者对中药房管理满意度有明显提高,调换率有显著下降,经比较,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中药质量规范化管理能够明显改善中药房中药药品的调剂合格率,提高患者对中药房管理的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李小敬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水胶体辅料在早产儿NCPAP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探讨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中对鼻孔周围皮肤的保护作用.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在本院行无创辅助通气治疗的210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早产儿在此基础上加用水胶体敷料,比较两组患儿的鼻部皮肤破损情况,呼吸机鼻塞歪曲脱落情况.结果 观察组皮肤破损发生率(4.76%)明显低于对照组(26.66%);呼吸机鼻塞歪曲脱落情况观察组(6.66%)明显低于对照组(18.09%).结论 水胶体敷料在早产儿无创机械通气中应用效果显著,能够有效地减少患儿的皮肤破损情况,减少呼吸机鼻塞歪曲脱落率,值得在临床研究与新生儿护理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作者:夏时慧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胃癌分子的靶向治疗研究策略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胃癌患者通过治疗后可以改善生活质量及延长生存期,近,肿瘤生物学的显著进展促进了靶向致癌关键途径的新研究.随着胃癌分子生物学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肿瘤细胞生长、凋亡、细胞周期、侵袭浸润以及血管生成等分子生物靶点提出的分子靶向因子被证实有效,靶向治疗成为胃癌综合治疗的重点和热点.这些策略主要包括:EGFR抑制剂受体靶向治疗,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激酶抑制剂,核转录因子κB(NF-κB)细胞凋亡促进剂,肿瘤血管生成抑制剂,肿瘤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等.本文将从以上几方面进行综合叙述.

    作者:沙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外科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

    目的 为提高临床医学生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水平,培养临床实用型人才.方法 将临床医学2012级学生101名为对照组,对照组按传统方法进行外科基本技能教学.外科教研室于2013级开始进行了外科基本技能实践教学改革和举措,将临床医学2013级学生101名为实验组.结果 实验组外科基本技能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外科实践教学改革对于临床医学生掌握外科基本技能取得了良好效果.

    作者:陈俊英;王忠;唐立东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亚低温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亚低温治疗对院内心脏骤停心肺复苏后患者脑复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8月~2015年8月我院急重症加强护理病房中出现心脏骤停且心肺复苏成功的患者34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第1d、3d、7d意识恢复情况及6h、24h血乳酸清除率.结果 研究组心肺复苏后1d、3d、7d意识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初始血乳酸水平、6h血乳酸清除率相比无明显差异,研究组24 h后血乳酸清除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亚低温治疗有助于恢复院内心脏骤停复苏后患者意识,提高血乳酸清除率,应用价值高.

    作者:马剑飞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奥曲肽治疗肠结核引发的急性肠梗阻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针对肠结核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62例肠结核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调节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以及静脉营养支持等内科保守治疗方式,治疗组患者在其基础上应用奥曲肽,经统计学处理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以分析奥曲肽的应用价值.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恶心症状改善时间为(3.6±1.3)d,呕吐改善时间为(4.2±1.1)d,腹痛改善时间为(4.4±1.4)d,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改善时间为(4.5±0.9)d,肛门排气时间为(4.3±0.8)d,住院时间为(6.7±1.4)d,总有效率为93.55%,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肠结核引发急性肠梗阻患者采用奥曲肽治疗不仅可以加快症状改善速度,缩短治疗后恢复时间,并且能够提高治疗效果,具有确切应用价值.

    作者:刘荣梁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 深入分析和研究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收集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110例代谢综合症患者,然后将其随机分为A组55例和B组55例,对A照患者利用健康教育程序进行护理干预,对B患者进行常规的护理干预,然后对比分析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患者在疾病认识的得分(95.61±2.64)分、合理饮食(96.31±2.58)分、体育锻炼(96.99±6.54)分、合理用药(97.55±2.31)分明显高于B组患者在疾病认识的得分(80.12±5.66)分、合理饮食(79.25±3.33)分、体育锻炼(78.51±3.24)分、合理用药(80.36±6.2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康教育程序在代谢综合症患者中有良好的应用效果,可以十分有效地促进患者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加强对疾病的认识,有利于促进患者的早日康复,因此可以进行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白荣莉;杨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混合痔治疗的研究与进展

    在临床上混合痔是肛肠学科具有治疗难度的疾病,该病主要一般采取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一般认为痔发生出血,血栓以及脱垂等症状时可实施治疗,若未出现不良症状时,则无需进行治疗.然而临床关于混合痔治疗的方法较多,且未有统一性.本次主要将临床混合痔治疗的非手术方法和手术方法加以整理,旨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项慧;马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基于问题的创新教育理念在高校医学生理学教学中应用的思考

    生理学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基础课程,同时也是医学教育中的一门重点难点课程.如何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对医学生尤为重要.创新教育理念是根据我国的教育改革形势提出的一项教育理论,基于问题的教育则是由国外引进的教学模式.本文将如何将两者结合应用于生理学教学过程提出几点探索性的思考.

    作者:崔洁;石玥;乔伟丽;孙红;闫长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临床护理路径在小儿腹泻护理中的应用观察

    目的 研究对腹泻患儿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的效果.方法 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腹泻疾病患儿88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4例.对照组患儿接受常规腹泻护理干预;观察组患儿接受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两组患儿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儿家长对小儿腹泻治疗期间的护理满意度达到95.5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50%,组间差异显著(P<0.05);不良反应率为2.30%,明显低于对照组20.50%,组间差异显著(P<0.05);腹泻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治疗总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在小儿腹泻治疗期间实施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可以降低不良反应率,从而提高护理满意度.

    作者:邓家勤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超前镇痛管理在经皮椎体成形术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超前镇痛管理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于本院行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患者80例并随机等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给予超前镇痛管理模式护理.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疼痛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疼痛均有所缓解,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超前镇痛管理应用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患者护理中效果显著,在临床护理镇痛方面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李敏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支气管哮喘发作与呼吸道病毒检测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对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检测的关系进行分析与研究.方法 将于我院治疗的71例支气管哮喘的患者选为此次观察分析的对象,并于患者入院当日采集其静脉血液进行检测,分析观察支气管哮喘发作和呼吸道病毒检测的关系.结果经检测,流感病毒A的阳性率为14.08%,腺病毒为16.90%,流感病毒B为8.45%,呼吸道合胞病毒为35.21%,副流感病毒1、2、3分别为11.27%、8.45%、5.63%.结论 给予支气管哮喘采取正确的检测方法后,可判定支气管哮喘的发作与流感病毒A、腺病毒、流感病毒B、呼吸道合胞病毒、副流感病毒1、2、3的病原体有较为密切的关系.

    作者:江敏;朱国平;高珊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1例儿童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的药物治疗分析

    特发性肺含铁血黄素沉着症是一种罕见的及危及生命的疾病,主要发病于儿童,会引起弥漫性肺泡出血的反复发作. 主要特点为咳血、多种贫血及胸部X光照片上可见肺浸润物等, 其主要并发于10岁以下儿童. 据估计,在儿童中每百万人中有0.24~1.23人患病,其死亡率高达50%[1-2]. 现就临床药师参与治疗情况汇报如下.

    作者:任丹阳;李云巍;严爱花;郭品;宗静;李惠英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急救与护理观察

    目的 探讨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急救与护理措施.方法 抽选我院54例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27例对照组和27例观察组.在急救的基础上,给予对照组手术的基础护理,观察组则采用全面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的临床总有效率和护理质量评分.结果 观察组护理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6.30%,对照组为77.78%,且P<0.05;观察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95.23±3.24)分,对照组的护理质量评分为(86.21±4.25)分,且P<0.05.结论 宫外孕输卵管妊娠破裂患者在经过全面护理后,治疗效果得到有效提升,护理质量良好.

    作者:高灵红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多排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甲状腺癌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的临床螺旋CT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经过病理分析证实,42例患者中,滤泡状癌为6例,髓样癌为1例,未分化癌为2例,乳头状癌为33例;经CT检查,结果显示,出现浸润现象的患者为12例,其中有2例为颈动脉鞘浸润,有7例为气管浸润,其他3例为甲状腺包膜.所有患者中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13例.在进行增强扫描的患者中,有28个病灶,所有病灶均呈现出不均匀的强化现象;经过多排螺旋CT检查,正确率为65.30%,其中增强扫描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82.10%,进行平扫检查的患者中,诊断正确率为42.90%.结论 多排螺旋CT诊断在甲状腺癌的临床诊断的应用中能够进行比较准确的定性诊断,对甲状腺癌周围组织的浸润情况进行有效的判断,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意义.

    作者:肖远华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药学服务对门诊高血脂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脂改善的影响

    目的 探讨药学服务对门诊高血脂患者合理使用他汀类药物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12月到我院就诊的高血脂患者,要求99例用药依从性差的高血脂患者每月来医院接受一次面对面的药学服务,每次不少于15 min,共接受四次,四个月后观察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脂改善情况.结果 依从率从第1月的(45.88±21.90)%升高到第5月的(84.42±12.46)%(P<0.01);血脂改善情况TC、TG、LDL-C分别由第1月的(6.92±0.38)mmol/L、(2.39±0.36)mmol/L、(4.84±0.62)mmol/L降低到第5月的(3.96±0.42)mmol/L、(1.48±0.51)mmol/L、(3.04±0.66)mmol/L(P<0.05),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通过开展药学服务,使患者用药依从性和血脂均有较大改善.

    作者:孙士杰;刘婕;陈志勇 刊期: 2017年第20期

  • 中风先兆证从肝论治的理论分析

    中风先兆证是中风发病前的一组临床症候群,其主要以发作性偏身麻木、短暂性言语謇涩、阵发性眩晕等症状为主,症状复杂多样,并可出现健忘、头胀痛、筋惕肉瞤、手指麻等兼症.中风先兆证与中风发病有密切联系.当今社会工作压力增大,人们多易情志失调.情志失调多责之于肝,肝为风木之脏,主疏泄,具有调节情志和疏调人体气机、保持全身气机疏通调达的作用.若情志不遂,肝气郁结,肝气失畅,则可生痰、生瘀.肝气郁结,气行失畅,气滞则津停,凝聚生痰;肝郁久则化火,煎熬津液而为痰;肝气横逆犯于脾胃,脾运失健,水湿停聚而为痰.痰随肝经之气升降出入,无处不到.肝之痰,常为郁痰、痰火、痰瘀等顽、危、重之病候.肝乃瘀血形成之关键所在.肝失疏泄,气行失畅,则气血郁遏于内,或横溢于外,所至之处,皆可成瘀.肝郁化火,肝火炽盛,血被煎熬,也可凝结为瘀.鉴于中风先兆的症状,肝木之脏的特性,治疗中风先兆证时注重到调肝,对预防中风的发生,缓解中风先兆症的症状,都要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王月皎;陈学军;王长垠;殷春萍;张文立 刊期: 2017年第20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