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女大学生人群凉果添加剂暴露的风险评估

柳春红;谢艳云;孙远明;张明明;邓颖妍

关键词:凉果, 添加剂, 暴露, 风险评估
摘要:目的 评估广式凉果添加剂残留的人群暴露风险,为凉果的风险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以食物频率问卷法收集大学生人群凉果摄入量数据,依国标方法检测凉果中糖精钠、甜蜜素、二氧化硫、苯甲酸、山梨酸5种添加剂残留量,采用点评估和简单分布模型评价广式凉果添加剂的暴露风险.结果 点评估(按平均值估计)显示,5种添加剂摄入量占ADI值的百分比分别为18.29%(二氧化硫)、27.72%(山梨酸)、60.24%(苯甲酸)、68.14%(糖精钠)和94.25%(甜蜜素).简单分布模型则显示,摄入量95%上下限占ADI的百分比分别为:1.24%~1.57%(二氧化硫)、1.73%~2.20%(苯甲酸和山梨酸)、12.61%~15.99%(甜蜜素)、17.33%~21.99%(糖精钠).结论 甜味剂的暴露风险相对高于防腐剂和漂白剂,在凉果消费的安全风险管理中须重视对甜味剂的管理.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唐山汉族人群高血压流行病学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唐山地区居民高血压患病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调查的方法,选取唐山市区8个社区,对20岁以上居民4 651人进行高血压患病情况调查,并对高血压患病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高血压患病率为27.31%.男性患病率(24.70%)较女性患病率(29.73%)低.单因素分析结果为,性别、年龄、糖尿病、冠心病、家族史、吸烟、饮酒和腹部肥胖为高血压的危险因素.结论 唐山汉族人群高血压患病率相对较高,可能与生活环境和基因有关.

    作者:李卫红;张红梅;信佳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天津市性病门诊艾滋病主动检测咨询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天津市性病门诊医务人员主动提供艾滋病检测咨询对象艾滋病感染状况,为制定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10年1月~12月到性病门诊就诊的患者开展PITG工作,收集相关信息进行行为学及血清学分析.结果 6 205人次接受了咨询检测,其中以已婚中青年男性为主.监测对象中有63.98% (3 970/6 205)承认在近3个月内有非婚性伴,5.46% (212/3 886)男性对象近3个月与同性发生过性行为.梅毒、生殖道沙眼衣原体、尖锐湿疣、淋病、生殖器疱疹的感染率分别为28.11% (1 744/6 205)、8.04% (499/6 205)、5.95% (369/6 205)、4.25% (264/6205)、0.77% (48/6 2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性病门诊就诊者性病的患病率受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非婚性接触、吸毒的影响(P<0.05).HIV阳性检出率为0.61% (38/6205),性病病人HIV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非性病病人(x2=15.557,P<0.001).结论 在性病门诊开展PITC工作是及早发现艾滋病感染者的有效途径,是艾滋病防治的有效方法.

    作者:柏建芸;王欣;郭燕;夏建晖;程绍辉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一步法三重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病病毒方法的建立及其运用

    目的 建立一种三重荧光PCR检测手足口相关病毒的方法,并对收集的样本进行检测.方法 分别用普通PCR和单荧光PCR进行引物探针的测试,然后将确定的引物和探针混合进行三重荧光PCR测试和标本的检测.结果 建立了一种三重荧光PCR方法,利用该方法对94份标本进行检测,其中肠道病毒71型(EV71) 37.23%,科萨奇病毒A16(COX A16) 35.11%,其他肠道病毒4.26%.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三重荧光PCR可以特异地检测出引起手足口病的EV71和COX A16以及其他肠道病毒.

    作者:吉雪蓉;曹达江;梅琳;韩雪清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老年公寓老年人睡眠障碍与抑郁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公寓老年人抑郁发生率及睡眠障碍的现况并分析抑郁与睡眠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老年人抑郁量表(GDS)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对唐山市市区内8所老年公寓中的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老年公寓老年人睡眠障碍患病率为51.59%,抑郁的患病率为37.65%;睡眠障碍者中抑郁患病率高于无睡眠障碍者.结论 应做好对老年人睡眠障碍的预防工作,提高老年人的睡眠质量,降低抑郁发生.

    作者:龚立超;陈长香;姚锡娟;殷艺宁;韩文婷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青海省农村妇女乳腺疾病与年龄关系的现况调查

    目的 了解青海省农村妇女乳腺疾病发生情况及与年龄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行病学问卷和临床检查对12 085例35~59岁农村妇女乳腺疾病进行调查.结果 妇女乳腺疾病的患病率为26.86%.在3 246例患者中,患乳腺增生的比例高,为73.91%,其次为乳腺肿块、乳腺肿瘤.55~59岁年龄组乳腺增生、乳腺肿块的发生率低于35~45、45~55岁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乳腺疾病好发于55岁以下的妇女,主要为乳腺增生和乳腺肿块,其发生和年龄有关.

    作者:李晓萍;周敏茹;许志华;郭淑玲;韦文会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机相关肺炎病原学分析

    目的 调查儿童重症手足口病并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其耐药性状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 对2010年1~12月医院收治的儿童重症手足口病80例,取痰标本进行分离培养及鉴定,用K-B法检测42株病原菌对10种抗菌药的耐药性.结果 分离出的42株病原菌,均为革兰阴性杆菌,前3位的是铜绿假单胞菌(30.1%)、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26.2%)、鲍曼不动杆菌(21.4%).结论 重症手足口合并VAP致病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第三代头孢菌素、磺胺类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手足口并发VAP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首选药物;单环β-内酰胺类、青霉素类抗生素、第三代头孢菌素可以作为临床治疗手足口并发VAP鲍曼不动杆菌感染的首选药物.

    作者:耿蓉娜;温婵;孙立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具有免疫增强活性红树林真菌的分离及菌株WC1024的鉴定

    目的 对采自海南省文昌市清澜港红树林的土壤样品进行真菌选择性分离,对其发酵液进行免疫增强活性筛选,并对活性较好的菌株进行鉴定.方法 利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检测菌株的免疫活性.通过菌落特征、显微形态、5.8SrDNA-ITS序列测定及其系统发育分析对菌株WC1024进行鉴定.结果 共分离得到真菌104株,活性筛选得到阳性菌株5株.其中菌株WC1024发酵液粗提物可刺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增殖,具有较强的免疫增强活性.通过各种指标鉴定菌株WC1024为疣孢青霉(Penicillium verruculosum).结论 添加青霉素和链霉素的海水马丁培养基用于海洋真菌的分类培养具有很好的选择性,首次鉴定发现1株具有显著免疫增强活性的疣孢青霉.

    作者:牛莉娜;林英姿;裴华;饶朗毓;吕刚;王英;陈锦龙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临床检验人员手卫生现况及预防措施

    目的 了解医院检验科医务人员手卫生现况,做好预防检验人员被感染,保障医疗安全达到双向防护的目的.方法 问卷调查、现场监督、医务人员手卫生学监测.结果 整改前,医务人员手卫生的依从性仅为21.67%,手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64.76%,整改后,依从性上升为70%,卫生学监测合格率为93.22%.结论 采用不同形式进行手卫生的宣传,加大培训和督查力度,让每一位医务人员都了解手卫生在控制医院感染中的作用,提高防范意识,养成在医疗活动中自觉洗手或手消毒剂擦手的良好习惯,对去除手上暂住细菌和预防医院交叉感染有重要意义.

    作者:姚毅;杨文才;张岚;龙丽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贫困地区低收入家庭生活环境对健康影响的研究

    目的 调查铜仁地区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人口学及健康状况等,探讨此类家庭人群的健康影响因素,为政府和医疗机构分配卫生资源、解决社会弱势群体健康问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抽样调查200户家庭,100户低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低于1 500.00元含1 500.00元),另100户中、高收入家庭(年人均收入20 000.00元以上)为对照,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入户调查.结果 两类不同家庭人群在文化程度、职业、生活环境条件、生活方式等方面均不相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济收入、文化程度、生活方式、生活环境条件是低收入家庭人群健康的共同影响因素;低收入家庭人群文化程度低,居住条件差,缺乏健康的生活方式,自我保健能力差,人群疾病发生频率明显高于对照家庭.

    作者:冉莉;罗勇;杨胜萍;周琼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糖尿病湿性坏疽感染菌谱及耐药菌谱分析

    目的 了解糖尿病湿性坏疽感染菌谱和耐药菌谱特点,使临床选择抗菌药物治疗更有针对性.方法 取糖尿病湿性坏疽分泌物进行需氧菌、真菌培养和药敏试验以及厌氧菌培养.结果 357例患者中,细菌培养结果阳性率为100%,共培养出469株细菌,其中感染率革兰阳性菌(G+)45.4%、革兰阴性菌(G-) 26.0%、厌氧菌23.7%、真菌4.9%,细菌混合感染率为29.9%. G+菌中葡萄菌属有5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肠球菌属有11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G-菌中肠杆菌科有3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有8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真菌中光滑念珠菌有3种药物的耐药菌株大于50%,其余菌属药物的耐药菌株均小于50%.结论 糖尿病湿性坏疽感染菌谱特点是革兰阳性菌>革兰阴性菌、厌氧菌>真菌,混合感染较为突出.G+菌感染中的肠球菌属、G-菌感染中的不动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真菌感染中的光滑念珠菌耐药性较高.

    作者:范洪;王元松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烟台地区人群戊型肝炎感染情况的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调查烟台地区人群血清中戊型肝炎感染情况,为制定戊肝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检测2 028名烟台市民的血清抗HEV-IgG,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分析.结果 人群抗-HEV IgG总阳性率为25.10%,其中女性感染率为22.87%,低于男性感染率27.52%,随着年龄增长,抗HEV-IgG阳性率逐渐增高.50~60岁达到高,以农民的感染率高,达到38.12%,其次为餐饮业为28.21%.结论 年龄、性别、地区分别是影响戊肝抗体阳性率的因素.

    作者:王曰雷;姜梅;宫连凤;刘娟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脑血管病并发血管性痴呆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究脑血管病并发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讨论相关干预方案.方法 选择240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观察不同临床表现及既往病史与血管性痴呆发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较长的病程以及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动脉粥样硬化等合并症是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因素.平衡膳食、胆碱酯酶拮抗剂及抗血小板聚集药则是主要的治疗手段.结论 脑血管病患者发生血管性痴呆的风险较大,且病程越长,发生率越高;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合并症可增加发病风险.早期针对风险因素进行干预,积极治疗脑血管病变,是预防血管性痴呆的关键措施.

    作者:滕艳萍;刘莹;毕鹏祥;马峰俊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围绝经期妇女膳食营养知识需求调查

    目的 了解泰安市围绝经期妇女膳食结构和营养知识需求状况.方法 采取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泰安市部分企事业单位862名围绝经期妇女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问卷所调查862人的膳食结构没有1人完全符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对营养知识的了解情况无1人全部答对,尤其是食物的营养成分知之甚少.围绝经期妇女希望获得食物与营养知识的来源从高到低依次为电视(47.28%)、报纸(46.12%)、杂志书籍(26.29%)、广播(23.16%)、专业人员(8.12%)、网站(6.12%).希望获得营养知识依次为营养与疾病(42.19%)、平衡膳食(32.15%)、营养不良(27.16%)、其他(18.13%).结论 泰安市部分围绝经期妇女还没有形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大多数居民有获取食物与营养知识的需求.针对围绝经期妇女的生理特点和需求,应加强合理营养及平衡膳食的咨询指导和健康教育.

    作者:孙铮;刘风云;李田田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穴位埋线结合降压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穴位埋线配合常规西药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24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2例.对照组行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药常规治疗基础上,在太冲穴、肝俞穴、血压点穴同时进行埋线,比较两组治疗前及治疗结束(2月)后动态血压情况、血压昼夜节律、中医证候积分及疗效.结果 ①观察组与对照组均能有效降低24h平均收缩压、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舒张压、夜晚平均收缩压、夜晚平均舒张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间比较,24h平均收缩压、白昼平均收缩压、夜晚平均舒张压、夜晚平均收缩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或P<0.01),24h平均舒张压、白昼平均舒张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治疗后两组的血压昼夜节律均有不同程度改善,均>10%,但组间比较,观察组血压昼夜节律改善程度较对照组改善程度明显(P<0.05).③两组证候疗效经Ridit分析,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两组治疗后观察组证候积分减少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与单纯药物治疗在降低血压疗效相当,但穴位埋线结合药物治疗肝阳上亢型高血压病更能有效减轻或去除眩晕、头痛、急躁易怒等各项临床不适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界;李明秀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卡泊芬净治疗超高龄真菌性肺炎30例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卡泊芬净治疗超高龄真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病例入选标准的60例超高龄真菌性肺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对照组同时给予伊曲康唑注射液5 mg/kg+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避光,lh滴完,每日1次,连用7d.观察组同进给予卡泊芬净70 mg/m2+50 ml生理盐水,静脉滴注,每日1次,连用7d.观察两组发热、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积分的变化情况及上述症状的消失时间.结果 痊愈率观察组53.33%,对照组36.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总有效率观察组93.33%,对照组8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治疗后发热、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积分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为显著(P<0.05).观察组发热、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卡泊芬净治疗超高龄真菌性肺炎临床疗效显著,且可较快减轻发热、咳嗽、胸痛、咯血等症状.

    作者:周凌云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惊恐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研究

    惊恐障碍的认知行为治疗是以认知历程处理焦虑障碍的研究方法,其过程包括恐慌教育、认知重建、呼吸控制、内在感知暴露治疗等,接受认知行为治疗的患者疗效能得到更为持久的巩固,且在个人或团体中都可以获得有效地应用.

    作者:喻瑶;余斌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北京市房山区2006~2009年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 了解2006~2009年北京市房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水痘的预防控制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2006~2009年北京市房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报告病例资料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06~2009年共报告房山区学校及托幼机构水痘病例2 343例,年均发病率为65.33/10万.发病主要集中在4~6月和11月~次年1月,占全年发病的75.3%;全区均有发病,主要分布在人口密度较大的乡镇;托幼儿童和小学生是水痘的高发人群(75.2%),大学生水痘发病例数在各年的构成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约有32.3%的病例有疫苗免疫接种史.结论 应加强冬季和春末夏初小学生及托幼儿童水痘疫情的预防与控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水痘防病知识宣传和疫苗接种工作.

    作者:黄少平;马淑玲;于海柱;邢瑞婷;周伟;孟毅;李娜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牛磺酸、维生素C联合对铅暴露大鼠海马NOS活力和NO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牛磺酸、维生素C联合对染铅大鼠拮抗铅以及海马中一氧化氮合成酶(NOS)活性、一氧化氮(NO)水平和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 将体重为(85.23±8.1)g的断乳SD大鼠2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对照组12只.各组SD大鼠自由饮用铅水(1.3 g/L硝酸铅溶液),同时实验组大鼠用牛磺酸、维生素C混合溶液灌胃,而对照组大鼠用去离子水灌胃,每周5次,共8周.测定大鼠血铅值、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水平.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测试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 实验组血铅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别是(P<0.01)和(P< 0.05); Morris水迷宫测试实验组d4潜伏期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牛磺酸、维生素C联合作用于铅暴露大鼠有排铅效果,能提高海马组织中NOS活性和NO水平并有改善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

    作者:李伟;范广勤;冯昶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部队健康教育研究

    目的 探讨执行非战争军事行动任务部队的健康教育.方法 选择执行任务部队256名官兵,开展相关疾病知识的健康教育,实施有效的疾病预防措施,比较健康教育前后各类疾病知识的知晓程度.结果 官兵对各类疾病知识的知晓率普遍较低,健康教育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战斗力的主要原因有外伤、内分泌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和消化系统疾病等.结论 官兵对执行任务中的各类疾病知识知晓率低;通过有效的疾病预防教育能够降低各类疾病的发生率,提高部队战斗力.

    作者:殷瑛;张迪;李连杰;刘莉;贾瑞忠 刊期: 2012年第16期

  • 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西双版纳州2003~2010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调整防控策略和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网络系统报告的麻疹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8年间西双版纳州共报告麻疹病例1 375例,年平均发病率为170.21/100万,2003年发病率高为574.10/1 00万,2010年发病率低为1.86/100万,无死亡病例;10岁以下儿童为高发人群,占总病例数的69.53%;发病以散居儿童和学生为主,占总病例数的73.96%;男女性别比为1.35∶1;发病形成2个流行高峰,第1个流行高峰出现在夏秋季的4~9月,占总发病数的66.91%;第2个流行小高峰出现在冬季的11月、12月到次年的1月,占总发病数的22.47%.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麻疹疫苗的常规免疫和强化免疫工作,提高接种质量和免疫成功率,以达到控制和消除麻疹的目的.

    作者:申剑波;张建中 刊期: 2012年第16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