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军舰;罗雯春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零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作者: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某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眩晕患者5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脑梗死.结果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稳定型42例(79.3%),表现为单纯自发性持续性眩晕伴平衡失调;进展型16例(20.7%),首发症状为持续性眩晕、平衡失调,起病2d后出现延迟神经功能受累症状.所有患者小脑梗死血供区分布,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供血区38例,占65.5%;小脑前下动脉区14例,占24.1%;小脑上动脉区6例,占10.4%,未见多发小脑供血动脉区梗死患者以单纯眩晕为首发症状.结论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多呈良性过程,但也会出现延迟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秦敏俭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对西宁市干部体检结果分析,了解影响该群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方法 为受检著采血化验、仪器检查、统计分析体检结果.结果 除总胆固醇各年龄段间和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外,肥胖、脂肪肝、血脂、血糖、血压各年龄段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且从20~59岁的4个年龄段均随年龄增商体检异常检出率升高,50~59岁达到顶峰,60岁后显著降低.男性各项检查异常结果均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结论 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张木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掌握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并探索其季节性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直线回归对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 583例,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男性报告发病9 228例,发病率为18.91/10万,女性报告发病5 355例,发病率为11.62/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887,P<0.05),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0~4岁儿童发病率高为72.54/10万,农民报告发病数高,占发病总数的41.08%;全年夏季高发,7、8月份达到高峰;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影响强度大于气温.结论 细菌性痢疾是河南省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应根据其疫情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水平.
作者:陈伟;刘颖;陈正利;马桂芳;郭小芳;轩水丽;何景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人尿激肽原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的影响.方法 80例急性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基础治疗和个体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给予0.15PNA人尿激肽原酶治疗,连续治疗14 d后评价临床疗效,测定治疗前后的血清CRP水平.结果 治疗后,两组NIHSS 评分显著下降,BI指数评分显著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5.0%,对照组为42.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CRP水平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且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结论 尿激肽原酶能有效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减轻脑梗死所致脑损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作者:马周建;聂玉光;路朝勋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在消化道癌症发生中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诊断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患者1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某院就诊的非癌症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结果 癌症病例组的锌、硒、镁含量低于对照组,而铜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1).将病例组按照不同病种分层后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胆囊癌组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患者除了锌Zn2+含量外,铜、硒、镁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道恶性患者血清锌(Zn)、铜(Cu)、硒(Se)、镁(Mg)与正常人群有差异,微量元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熊建光;程正位;吴娟;袁婷;杜金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通州区居民食用盐碘含量及人群碘营养状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本地区各乡镇居民家食用盐及不同人群尿样进行碘含量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共检测食盐1 787件,每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87.5%、89.2%、92.4%、94.1%、97.9%、97.9%,碘盐含量中位数为27.5 mg/kg,同时检测本区学龄儿童尿样680件,尿碘中位数244μg/L,含量<50μg/L比率为2.6%,含量<100μg/L比率为12.6%,含量>300μg/L为36.0%;成人415件,尿碘中位数181μg/L,含量<100μg/L比率为14.5%,含量>300 μg/L为21.9%;孕妇290件,尿碘中位数204μg/L,含量<150μg/L比率为30.3%,含量>500μg/L为15.9%.结论 该区已经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达标判定标准,居民家食用盐碘含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人群碘营养状况充足,但是呈现儿童尿碘含量> 300μg/L碘营养状况过量的比率偏高,孕妇尿碘含量< 150μg/L碘营养状况不足的比率偏高的状况.建议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倡导人群科学补碘.
作者:王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FST)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ST 组采用FST程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ST组比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肠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下降减轻,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ST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当,安全性较高.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接FST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
作者:胡延良;孙志芳;辛萍;范春霞;张安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方法 研究组40例患者于终止妊娠时先行采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对照组40例患者于出现产后大出血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栓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栓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出血效果,可将产后出血遏制在萌发状态下,从而降低危险性,提高患者的产后安全性.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方法 应用PDCA循环,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建设、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试、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定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结果 经过几个周期PDCA循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逐步规范,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石红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提出应对措施,为抗菌药物的临床正确使用作参考与借鉴.方法 对某院2009~2011年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2 350例病例中,发现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共365例,不合理使用率为15.5%.有2种以上不合理选用的有157例,占调查病例的6.7%,占不合理使用率的43.0%;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给药有96例,占调查病例的4.1%,占不合理使用率的26.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疗程有112例,占调查病例的4.7%,占不合理使用率的30.1%.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控制其临床应用,才能更好地对抗茵药物加以保护,延缓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从而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石慧;房小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一种微量、快速、准确、适用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 引进生化超微量检验技术和由高密分析仪器厂生产GF-234Ⅱ型生化超微量酶标分析仪,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超微量法与常量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法回收试验满意,重复性和线性良好;正确使用光差校正器是保证测得结果准确的关键之一.结论 生化超微量检验方法标本和试剂用量少、实验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全面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玉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者各60例均采用常规TP方案化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可提高化疗的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师应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深入探讨更好的用药办法.
作者:吕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马拉硫磷对小鼠肾脏的毒性作用.方法 分别采用高、中、低剂量的马拉硫磷静式吸入染毒小鼠,染毒后90 d剖检,切取肾组织制片、HE染色,进行形态学观察.结果 马拉硫磷染毒小鼠肾组织出现不同程度的损伤,特别是高剂量组,肾小管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间质充血、炎细胞浸润以及肉芽肿样病变、纤维组织增生等.结论 静式吸入马拉硫磷导致小鼠中毒性肾病.
作者:覃建锋;汪敏;叶劲松;陈应康;牟德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阿托伐他汀组(单用组)80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组(联合治疗组)82例,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TC、TG、L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HDL水平升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两组TC、TG、LDL、Lp (a)水平继续降低,HDL水平继续升高,与治疗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阿托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作者:沈绍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新沂市2009年1月~2010年12月肺结核病涂阳病人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两年1 674例肺结核病人进行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测并加以分析.结果 2009年涂阳率28.25%,2010年涂阳事18.80%,呈下降趋势,涂阳病人的年龄集中在老年,涂阳率复诊病人高于初诊病人.结论 整体工作有所下降,老年人、复诊病人是新沂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开校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北京市顺义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疑似预防接神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0年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顺义区2008~2010年共报告AEFI 337例,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占85.46%,偶合次之,心因反应少,未出现接种差错和疫苗质量事故.总报告发生率为225/100万剂,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62/100和30/100万剂.接种单位的报告覆盖率为96.15%,夏季(6~8月)的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0.035%(x2=42.66,P<0.01).AEFI≤1岁的占1/2以上,发生的疫苗与剂次中接种百白破疫苗多,占42.14%,接种第1剂发生多,占53.71%,接种≤1d发生的占92.58%.临床诊断中以发热、红肿和硬结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多见.AEFI 报告的完整率、及时率均在95%以上.结论 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但尚需要进一步完善AEFI的监测方案和补偿办法,可以在加强AEFI被动监测的同时,在部分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作者:吴殚;王凤双;肖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CEA、CA125、CA153联合应用检测老年乳腺恶性肿瘤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来某院诊治的乳腺恶性肿瘤患者84例、良性肿瘤患者63例以及同时期乳腺健康者58例,3组人群各方面比较差异不明显.所有标本均为清晨采集的空腹静脉血,待血液凝固后分离获得血清,使用免疫荧光法测得CEA、CA125、CA153,且以CEA>3.5 mg/ml,CA125> 35 U/ml,CA153> 25 U/ml为阳性.结果 恶性肿瘤患者3项指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P< 0.05),良性肿瘤患者3项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组各项指标检出率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良性肿瘤组,3组人群3项指标联合检测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各项指标单独检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检测敏感性明显高于各指标单独检测(P<0.05),但特异性与各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癌胚抗原、CA125联合CA153检测应用于诊断老年乳腺癌有着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且操作方便、快捷,有着较强的可重复性,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迪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特点.方法 收集某院近几年内科住院及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基本死亡病因,如肺炎、肺癌、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并总结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对死亡结果的影响.结果 高龄患者(年龄60~79岁)患者死亡原因以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为主;小于60岁患者死亡原因以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肺癌较为多见.老年组(年龄大干60岁)患者中男性死亡原因以肺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女性患者死亡原因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呼吸系统疾病总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肺癌、肺炎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呈现一定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呼吸系统病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作者:龙春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92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后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木尼拉.阿不都乃依木;娜迪热.阿不都萨拉木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