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治疗混合性高脂血症的疗效观察

沈绍群

关键词:非诺贝特, 阿托伐他汀, 降血脂, 混合性高脂血症
摘要: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阿托伐他汀组(单用组)80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组(联合治疗组)82例,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TC、TG、L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HDL水平升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两组TC、TG、LDL、Lp (a)水平继续降低,HDL水平继续升高,与治疗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阿托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零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作者: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15例防治体会

    目的 就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15例防治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且子宫出血的患者50例,50例中年龄为20~35岁;经产妇为16例,初产妇为34例.该院近10年来剖宫产术中遇到子宫大出血50例,采取了8字缝合子宫出血创面及压迫缝合子宫法.结果 有效制止出血成功保留子宫.结论 每一例产妇均有发生大出血可能,需要警觉每一例产妇.每一例手术需要有严格的术前讨论和风险评估,做好配血和备血,对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前要纠正.

    作者:丁云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定点医院做好医疗保险之浅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而定点医院承担着提供医疗费用的主要作用,处在了医疗改革的前沿.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对医院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作用.

    作者:孙雪玲;朱小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术中冰冻病理诊断结果分析

    目的 提高诊断率,了解术中冰冻病理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临床应用价值及误诊原因.方法 选择2007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接受治疗的98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患者,机械抽样将其中54例分为甲醛组,采取甲醛固定;44例分为混合组,采取混合液固定.结果 本组98例患者,4例因冰冻制片不成功而延迟诊断.制片成功的94例冰冻病例组,错误诊断率为7.4%,以石蜡病理诊断为金标准,与石蜡病理组对照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显示,甲醛组误诊率(11.1%)比混合组误诊率(2.3%)显著高(P<0.05).结论 术中冰冻病理诊断对于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手术切除时的指导有肯定的临床价值,但仍存在一定的误诊率,常见误诊原因有取材限制、病变复杂化及冰冻切片技术因素等,临床中应加强上述环节,提高诊断率.

    作者:冯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郑州市城区2010年居民死亡谱及潜在寿命损失分析

    目的 了解2010年郑州市城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及水平,为积极有效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资料来自郑州市中原区和二七区两个死因监测点2010年的死因年报,按照ICD-10编码,利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2010年郑州市城区居民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及顺位.结果 粗死亡率494.99/10万,标化死亡率318.7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5.04%.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表明,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疾病是造成城区居民早死的三大原因.结论 慢性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已经成为疾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艳红;阎秀芳;常战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肿瘤患者失眠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失眠的肿瘤患者和未失眠的肿瘤患者,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和负面情绪.结果 失眠组患者恶性肿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HAMD 评分、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PIEG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HAMD评分、HAMA 评分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肿瘤、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出现失眠的重要原因,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状.

    作者:姜珍;郭海燕;李一桔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情况,指导RRI的治疗.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通过美国NIST校准品检测和BIO-RAD质控品检测在某院儿保科就诊的4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VitD低于正常值者高达48.9%,年龄越大,VitD值越低.结论 年长RRI患儿的抵抗力低下原因可能是VitD缺乏所致.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引入PDCA循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目的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方法 应用PDCA循环,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建设、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试、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定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结果 经过几个周期PDCA循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逐步规范,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石红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低浓度多柔比星硬膜外注药用于癌症椎体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低浓度多柔比星硬膜外入药治疗癌症椎体转移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乳腺科治疗的28例乳腺癌合并椎体转移的患者,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术后采用低浓度多柔比星(10~20 mg)+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吗啡+多柔比星静脉治疗.对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用药量、生存质量以及心脏毒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6.88±1.66)、 (2.41±1.78)分,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7.01±2.02)、 (4.22±1.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2.589,P<0.05);两组无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低浓度的多柔比星硬膜外给药,治疗乳腺癌患者癌症椎体转移,其抗癌活性及疗效与传统比较,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大大减轻,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甲状腺结节的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规范治疗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的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治疗规范的效果.方法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内所有25岁以上人群约10万人进行社区筛检干预,并选择检出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规范治疗.观察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生存质量以及复发、转移、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良性率93.33%,对照组良性率82.5%,良性肿瘤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的总评分及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12例、死亡3例、远处转移7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规范治疗能够在甲状腺肿瘤病变的早期发现疾病,并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国庆;徐英杰;谢江;谈玉婷;张传芸;夏庆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普瑞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纠正后,实验组给予曲普瑞林+HCG治疗,对照组给予氯米芬+HCG治疗,比较两组给药后排卵时间、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 实验组用药72 h内排卵率(x2=4.39)、周期排卵率(x2=4.71)、妊娠率(x2=3.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还能减少OHSS(x2=4.32)、LUFS发生率(x2=4.69),两组流产率相似(x2=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普瑞林具有较好的促排卵效果,与HCG合用更能提高排卵妊娠率.

    作者:李雅琪;杨炜婷;彭俊;宋致蓉;廖国芳;张瑜;马燕;罗连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1例接种麻疹疫苗后发生热性惊厥的调查处理

    目的 对1例强化免疫麻疹疫苗接种后发生热性惊厥的事件进行调查,明确原因和防范措施.方法 对患儿个案调查表和调查诊断报告、住院病例等进行分析.结果 高热惊厥史不属于麻疹疫苗禁忌症,接种单位在接种程序上存在失误,在家长不同意接种的情况下实施了接种,确定为一起预防接种差错事件.结论 差错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是接种单位部分接种流程和程序缺失;其次为未重视和掌握儿童既往健康史,未开展入托接种证查验;其三是接种人员责任意识淡薄.为防范和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对热性惊厥史儿童接种麻疹疫苗,必须严格履行知情同意和告知程序;接种单位应建立健全儿童预防接种信患资料,认真做好托幼机构和学校接种证查验工作;接种人员必须强化责任意识,不得简化工作流程和程序.

    作者:唐小雨;李绍儒;唐莉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在自变量筛选中的应用

    自变量筛选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与传统的逐步回归筛选法的比较,介绍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在自变量筛选中的实际应用.

    作者:张政;冯国双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某院2009~2011年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分析

    目的 探讨抗菌药物不合理应用情况,提出应对措施,为抗菌药物的临床正确使用作参考与借鉴.方法 对某院2009~2011年的抗菌药物的不合理应用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调查的2 350例病例中,发现抗菌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共365例,不合理使用率为15.5%.有2种以上不合理选用的有157例,占调查病例的6.7%,占不合理使用率的43.0%;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给药有96例,占调查病例的4.1%,占不合理使用率的26.3%;抗菌药物的不合理用药疗程有112例,占调查病例的4.7%,占不合理使用率的30.1%.结论 加强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管理,严格控制其临床应用,才能更好地对抗茵药物加以保护,延缓或避免细菌耐药性的产生,从而保证抗菌药物的合理应用.

    作者:石慧;房小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9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光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06名结肠癌患者,分为定期接受CT检查的观察组和未接受CT检查的对照组,观察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TNM分期及病理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HAMA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UNSH评分、QO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多层螺旋CT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结肠癌的诊治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日武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分娩方式及年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和自愿剖宫产对不同年龄段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产期心理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妇产科产妇2 810名,大龄产妇(大于30岁)1 050人,其中自愿剖宫产780人,自然分娩270人.适龄产妇1 760人(22~30岁间),自愿剖宫产890人,自然分娩890人.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产妇产后42 d进行抑郁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产后1个月内自然分娩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7%,剖宫产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6%,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龄产妇抑郁症发病率为24.8%,适龄产妇为1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龄产妇更易于产生忧郁情绪,在围生期应该加强心理疏通及护理.

    作者:孙玉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开封市2008~2010年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为33.04/10万,低为10.4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4~6月份为高发季节;地处城区中心位置的顺河区和龙亭区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5~10岁年龄组的学生发病多.结论 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和提高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继艳;赵永祺;王亚丽;赵银枝;张卫文;张雯;曹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北京市东城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甲型H1N1疫苗AEFI监测结果,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及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为建立规范化AEFI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将某区2009年甲型H1N1疫苗接种及AEFI监测资料分国庆节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某区共接种甲型H1N1疫苗100 896人,接报29例AEFI,有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4种类型,总报告率28.74/10万(节前201.59/10万、节后9.89/10万);疫苗不良反应总报告率8.92/10万(节前80.64/10万明显高于节后1.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庆节前后反应类型、报告率、临床症状、出现反应时间及报告及时性等明显不同.结论 甲型H1N1疫苗安全性良好,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有待提高,新上市疫苗接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

    作者:郑青秀;邹燕杰;翟力军;闫威;白宏伟;宁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特点,并与100例35岁以上的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HPV感染史、初次性交≤20岁及避孕药使用史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5.83、5.24,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中Ⅰb+Ⅱa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b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P<0.05).研究组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P<0.05).研究组患者中腺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 0.05).研究组患者中深间质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5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组临床早期患者(Ⅰa~Ⅱa)和晚期患者(≥Ⅱb)的5年生存率、2年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1、9.72、5.63、4.57,P<0.05).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发现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时影响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P<0.05),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HPV感染则不是影响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早、病理恶性程度低、瘤体大、腺癌比例高及易转移浸润的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术后病理因素.35岁以下宫颈癌预后较差,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