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瑞霞
目的 对牙根尖下及根间截骨矫正前牙牙槽突前突畸形6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本组共60例求诊者.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0~49岁.其中,上、下颌牙槽突前突者37例,单纯上颌牙槽突前突者18例,单纯下颌牙槽突前突者5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 本组共60例患者,共移动前牙380颗,拔牙108颗,截为96个牙骨段,平均每牙槽截骨1.6段,术后随访1~14年.术后无感染、严重出血、牙髓坏死及牙变色等.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迅速,疗效满意,值得在美容口腔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玉;陈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AO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Rolado骨折的技术及疗效.方法 针对12例 Rolando 骨折采取尽早切开复位、AO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并辅以早期功能训练.结果 术后随访6个月~3年余,骨折完全愈合,按手外科功能评定标准:优8例,良3例,中1例,优良率达到91.66%.结论 应用AO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 Rolando 骨折,并辅以早期功能训练,可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杨春;郭晓焕;吕发明;融恺;孙国梁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尿酸、空腹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测定522例人群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指标进行性别同的比较;计算稳态模型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按其结果的四分位进行分组,且对统计指标的测定值及其异常率进行组间比较;用相关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值与年龄、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结果 男女性别之间在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胰岛素抵抗指数四分位分组后,各组间男性和女性在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统计指标测定值的异常率男性在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851、68.378、38.937、11.182,P值为:0.013、0.000、0.000、0.011);女性在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061、17.523、13.929,P值分别为:0.000、0.001、0.00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男性HOMA-IR与年龄、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成正相关(P<0.05),女性HOMA-IR与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成正相关(P<0.05),而两者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指数值与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甘油三酯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血液学指标.
作者:李跃松;王静;潘凌峰;陈永伟;朱亚妮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妇科门诊共诊治CIN患者79例,按照患者手术方法分组,其中行宫颈电环切术患者47例(电刀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者32例(冷刀组),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术前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前后诊断符合率83.54%;电刀组与冷刀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创面完全结痂时间电刀组明显短于冷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均恢复光滑状态,宫颈液基细胞结果显示均恢复正常(100.00%).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安全、有效,是治疗CIN的有效手段.
作者:戴萍;王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7月~2010年7月某院收治的56例老年人泌尿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小剂量(3g/L)布比卡因组及大剂量(5 g/L)布比卡因组,每组28例,实施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范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神经恢复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小剂量组麻醉阻滞范围为(7.51±1.26)个节段,显著少于大剂量组的(9.22±1.54)个节段(P<0.05);小剂量组镇痛持续时间为(139.72±12.65) min,与大剂量组(141.93±11.82)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运动神经恢复时间为(74.89±13.32) min,显著早于大剂量组的(121.94±12.87) min (P<0.05).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15 min、30 min小剂量组均无显著改变(P>0.05),大剂量组5min、15 min、30 min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小剂量组相比每个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g/L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手术中,麻醉效果好,对血压影响较小,运动神经恢复较快,可谓此类患者理想的麻醉手段.
作者:袁志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流感病毒可以引起人类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甚至导致死亡.由于病毒具有高突变率及其抗原漂移、基因重配等特性,因此导致流感的反复暴发,甚至大流行.疫苗是预防流感有效的手段,不同种类的流感疫苗在不同人群中会产生不同的免疫效果,本文就流感减毒活疫苗的临床效率作一综述.
作者:周芳烨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河南省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方法 下载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河南省猩红热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发病5 047例.2007年发病率高为0.90/10万,2003年发病率低为0.31/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发病主要集中在1~10岁年龄段,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分别占37.64%和38.74%.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应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作者:郭小芳;刘颖;何景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经飞沫传播的全球广泛流行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经常伴有病毒血症,可以导致器官尤其是唾液腺受累.主要表现为唾液腺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临床症状较轻,但是常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感染、生殖腺体感染以及肝、肾、心脏、关节等多器官的感染,表现为病毒性脑膜炎、睾丸炎、附睾炎、卵巢炎、胰腺炎、心肌炎等,可引起不孕或不育,严重者可导致伤残或死亡.流行性腮腺炎的诊断主要基于腮腺炎的临床表现,但当疾病发病下降时,实验室确认变得更加重要.ELISA 方法检测 IgM 抗体比补体结合实验、红细胞凝集抑制试验更敏感.国内外的腮腺炎疫苗得到了广泛应用,对控制流行性腮腺炎发病起到了很大作用,但在一些暴发研究中发现在商疫苗覆盖率人群中仍然有暴发发生,腮腺炎疫苗的效力低于随机临床试验中的疫苗效力.
作者:王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放疗对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放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360例患者46例进行放疗,314例未放疗.放疗组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0.4%,82.6%,87.0%,未放疗组分别为88.9%,86.9%,80.6%,85.0%,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0,P< 0.05),其余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x2=0.906,0.048,0.252;P均>0.05).314例未放疗患者中,T1和T2期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6%和86.3%;腋窝淋巴结1~2个和3个转移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4%,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放疗能显著降低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乳腺癌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PR状态都是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的有意义的因素.
作者:孙志芳;胡延良;王季秋;蔡翠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1~2010年监测点儿童死亡资料,计算城乡婴儿死亡率及婴儿死因别死亡率.结果 2010年海南省全省、城市、农村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3.30‰、4.19‰和15.00‰,较2001年(27.30‰、8.61‰和30.37‰)分别下降了51.28%、51.34%、50.61%,;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的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先天异常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结论 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点地区是农村,特别应注意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造成的死亡.
作者:黄燕;张雅琴;汤成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不同治疗模式的近期疗效及对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针对不同分期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加同步放化疗(A)、同步放化疗(B)、手术加放疗(C)的治疗模式.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66.7%,无病生存率(DFS)36.7%,A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 57.1%比B组44.4%或C组42.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44.4%比C组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A组71.4%、B组66.7%>C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步放化疗相对单纯放疗或化疗而言,提高了远期生存.早期较局限的鼻腔鼻窦淋巴瘤先手术再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及完全缓解率.
作者:廖礼兵;严小玲;张建国;田慎之;袁旭平;肖琪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2008~2010年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特征,为防控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方法 对“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所报告的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0年开封市流行性腮腺炎发病率高为33.04/10万,低为10.43/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4~6月份为高发季节;地处城区中心位置的顺河区和龙亭区发病率较高;男性多于女性;5~10岁年龄组的学生发病多.结论 针对重点地区和重点人群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和提高腮腺炎疫苗的接种率,是降低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率,预防流行性腮腺炎的暴发和流行的有效措施.
作者:刘继艳;赵永祺;王亚丽;赵银枝;张卫文;张雯;曹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临床上使用拉莫三嗪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1994~2010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库的关于拉莫三嗪片的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拉莫三嗪片可导致皮肤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中枢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畸等复杂多样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停药都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拉莫三嗪不良反应与性别、联合用药、给药剂量有一定的关联,在临床用药中,应重视性别、药物的相互作用与用药剂量,加强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袁洪波;朱毅;陈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检测的家蝇抗菌肽基因diptericin 时间表达模式方法.方法 基于已克隆出的diptericin基因,利用软件Prmier5.0设计上下游引物,对未诱导,诱导后2h、4h、8h、12 h、24 h、36 h、48 h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蝇三龄幼虫进行real-time PCR设计引物,然后利用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制作标准曲线.结果 未刺激的三龄幼虫diptericin基因表达量非常低,与诱导后2h的相比,差1个数量级,诱导后2h开始缓慢上升,12h后达到高峰,24h后缓慢下降,36 h后回到诱后2h的水平,在家蝇三龄幼虫的卵、1龄及2龄期的表达量非常低,3龄期达到高峰.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蝇抗菌肽基因 diptericin 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进一步探讨家蝇抗菌肽生物活性,研究新的抗菌药物打下初步基础.
作者:杨小蓉;金小宝;朱家勇;丁彩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对比研究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在病人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后即刻(T2),插管后3 (T3) min,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4)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喉罩或气管导管拔除时病人是否出现躁动、呛咳、反流误吸以及术后有无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喉罩通气复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七氟醚、丙泊酚用量少,苏醒迅速,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喉覃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对循环影响轻,七氟醚复合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作者:许银实;赵鲜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比较2011年前后不同洁净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方法,为临床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组自2011年起实施改进的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办法,并提出解决策略,进行实施.结果 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对手术室隔离管理中易忽视问题的探讨与策略分析,改良管理方法,对于减少临床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沈雪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及其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28例心肌梗死患者为MI组;选择同期在某院门诊体检、排除肝、肾、心、脑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228例组成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 MI组患者的TCH、TG、LDL-C、APOB、UA、Lp、Fib、MPV和PDW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HDL-C、APOA1和PCT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级血小板参数能够增加MI的发生率,因此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对症治疗 MI,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孙国强;李玉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预防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发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期间,全区共发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2起,其中较大事件23起,一般事件149起.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疫情达到116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67.4%;其次是食物中毒34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19.8%;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发病事件及其他事件共17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9.8%.在所有发生事件中有132起发生在学校,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6.7%,事件涉及人数达8 762人.结论 2004~2010 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是构成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今后应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各类学校之间联动的应急能力建设.
作者:宋壮志;吕亚丽;王艳芳;苏军;初迪;王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消化道癌症患者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探讨微量元素在消化道癌症发生中的影响作用.方法 选择经病理学诊断为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恶性肿瘤患者136例,作为本次研究的病例组,同时选择同期到某院就诊的非癌症及消化系统疾病患者200名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血液中锌(Zn)、铜(Cu)、硒(Se)、镁(Mg)元素的含量.结果 癌症病例组的锌、硒、镁含量低于对照组,而铜含量高于对照组(P<0.001).将病例组按照不同病种分层后分别与对照组进行两两比较,胃癌、食管癌、原发性肝癌、胆囊癌组的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组患者除了锌Zn2+含量外,铜、硒、镁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消化道恶性患者血清锌(Zn)、铜(Cu)、硒(Se)、镁(Mg)与正常人群有差异,微量元素与消化道恶性肿瘤的发生有关.
作者:熊建光;程正位;吴娟;袁婷;杜金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2010年郑州市城区居民的死亡原因及水平,为积极有效的开展疾病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死亡资料来自郑州市中原区和二七区两个死因监测点2010年的死因年报,按照ICD-10编码,利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算2010年郑州市城区居民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及顺位.结果 粗死亡率494.99/10万,标化死亡率318.77/10万,男性高于女性,前5位死因依次为循环系统疾病、肿瘤、呼吸系统疾病、损伤和中毒、内分泌营养代谢及免疫疾病,占总死亡人数的85.04%.潜在寿命损失分析表明,损伤和中毒、肿瘤、循环系疾病是造成城区居民早死的三大原因.结论 慢性病是造成居民死亡的主要原因,慢性病的综合防治已经成为疾控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艳红;阎秀芳;常战军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