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燕;张雅琴;汤成毅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方法 研究组40例患者于终止妊娠时先行采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对照组40例患者于出现产后大出血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栓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栓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出血效果,可将产后出血遏制在萌发状态下,从而降低危险性,提高患者的产后安全性.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通过对西宁市干部体检结果分析,了解影响该群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方法 为受检著采血化验、仪器检查、统计分析体检结果.结果 除总胆固醇各年龄段间和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外,肥胖、脂肪肝、血脂、血糖、血压各年龄段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且从20~59岁的4个年龄段均随年龄增商体检异常检出率升高,50~59岁达到顶峰,60岁后显著降低.男性各项检查异常结果均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结论 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张木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阿托伐他汀组(单用组)80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组(联合治疗组)82例,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TC、TG、L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HDL水平升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两组TC、TG、LDL、Lp (a)水平继续降低,HDL水平继续升高,与治疗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阿托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作者:沈绍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2009 ~2011年间因骨外伤而骨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自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B组使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观察两组的骨头生长情况,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平均愈合时间和疗效.结果 B组愈合情况优于A组,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A组,疗效判定优于A组.结论 相比自体骨移植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具有优良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韩小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管在几种常见的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某院普外科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卡方检验(x2检验)对上述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胆囊切除患者组:观察组无1例出现腹痛、腹胀、发热以及肩痛等不良症状,对照组有2例出现上腹痛,2例出现肩痛及发热症状,经B超证实胆囊窝区出现少量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肝移植术患者组:观察组术前有5例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3例并发膈下积液,放置腹腔引流管后的7d之内,症状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在术前有6例出现大出血症状,4例并发膈下积液,经过常规的止血等方面的治疗,7d内治愈率分别为66.7%和50%.(3)肠瘘患者组:观察组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之后,自愈率达到72.7% (8/11),剩下3例因瘘口不能自愈而行肠瘘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治愈.对照组一次性自愈率仅为54.5%(6/11).结论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普外科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应该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董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老年高血压病患者昼夜血压节律对左房容积(LAV)和左室容积(LVV)的影响.方法 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将126例老年商血压病患者分为年龄、性别匹配的两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为非杓型组(A组),≥10%为杓型组(B组).受试者给予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合超声心动图检查,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及左房容积和左室容积的改变.结果 (1)A组24 h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白天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夜间收缩压均值和舒张压均值水平高于B组(均P<0.05). (2)A组的左室收缩末期容积(ESV)、左室舒张末期容积(EDV)较B组增大(均P<0.05),但LAV、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非杓型血压节律的老年高血压患者较杓型血压节律者更易导致左心室容积增大.
作者:王志峰;张晓阳;徐新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同德县广大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为早日消除碘缺乏病(IDD)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全县16个村的1 488户居民的食用盐进行监测.结果 碘盐覆盖率为97.1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56%,非碘盐食用率为2.89%.结论 全州基本普及了合格加碘盐,但非碘盐的食用率仍较高.
作者: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以IMB模型为理念的行为干预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8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接受传统的糖尿病知识讲座,实验组接受为期6个月的以IMB模型为理论基础制定的干预措施,包括糖尿病知识讲座、糖尿病病友联谊会和糖尿病病友亲属联谊会、糖尿病行为技巧训练课.干预结束,观察两组患者糖尿病知识得分、饮食运动行为以及糖尿病控制指标,包括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采用t检验、卡方检验等统计方法进行统计处理.结果 实验组糖尿病知识得分高于对照组,饮食运动行为改善优于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低于对照组.结论 以IMB模型为理念的行为干预,可以增加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尿病知识,改善其饮食运动行为,有效控制糖尿病代谢指标.
作者:林田;关向东;袁文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对牙根尖下及根间截骨矫正前牙牙槽突前突畸形6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本组共60例求诊者.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0~49岁.其中,上、下颌牙槽突前突者37例,单纯上颌牙槽突前突者18例,单纯下颌牙槽突前突者5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 本组共60例患者,共移动前牙380颗,拔牙108颗,截为96个牙骨段,平均每牙槽截骨1.6段,术后随访1~14年.术后无感染、严重出血、牙髓坏死及牙变色等.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迅速,疗效满意,值得在美容口腔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玉;陈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方法 对某院2006年2月~2010年10月82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及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折.结果 82例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均分离出病原病株,以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见,占45.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4.1%.结论 为减少气管切开病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污染源.以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为主,降低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曾玲;张旭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6例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点左卡尼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血脂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66.1%(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丁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有效调节血脂.
作者:李菲;刘英春;邓文;范觉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仿真模拟Ⅱ类牵引不同加载角度对下颌骨旋转和前移趋势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在前期构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5°,15°和25°3种工况下“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的应力、位移变化和旋转趋势.结果 从5°到25°,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增大,大位移都发生在颏部,分别为4.779mm、5.206 mm和5.483 mm,3种工况结构明显的位移模式皆为绕着关节窝处转动.3种工况应力值都很小,力值大小处于同一数量级,无特别应力集中区域.结论 颌间Ⅱ类牵引总体位移向前下,髁突发生顺时针旋转.
作者:李丽华;方平;宋锦璘;米方林;陈定根;伍建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1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其持续表达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复发有较大的关系.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它能够降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含量,其中的具体机制可能涉及到吸烟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毒性损害作用.
作者:刘修莉;龚发良;李玲;任习芳;潘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肿瘤患者失眠发生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对于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择失眠的肿瘤患者和未失眠的肿瘤患者,将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给予护理干预的观察组和给予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观察患者的睡眠质量、疼痛程度和负面情绪.结果 失眠组患者恶性肿瘤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HAMD 评分、HAMA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观察组SPIEGEL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VAS评分、HAMD评分、HAMA 评分明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恶性肿瘤、疼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肿瘤患者出现失眠的重要原因,针对性给予护理干预有助于提高睡眠质量、改善失眠症状.
作者:姜珍;郭海燕;李一桔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性病门诊患者泌尿生殖道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Ⅱ)的感染状况.方法 应用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对420例性病门诊患者的生殖道分泌物进行HSVⅡ-DNA的检测.结果 共检出HSV-Ⅱ阳性140例,阳性率为33.33%,男女检出率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水疱液或渗出液的HSV-Ⅱ阳性率高为80.95%,与其他标本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31~40岁年龄组HSV-Ⅱ阳性率高为43.69%,与其他年龄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性病门诊中检测到的HSV-Ⅱ的感染阳性率较高,以31~40岁为主,水疱液或渗出液的阳性率高.部分无生殖器疱疹症状患者的泌尿生殖道分泌物也能检测到HSV-Ⅱ的感染,因此对无生殖器疱疹的性病患者进行HSV-Ⅱ检测是十分必要的.FQ-PCR 检测HSV-Ⅱ敏感、快速、准确,对感染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选择、提高疗效具有较大的指导意义.
作者:李云;李忠涛;姜昌丽;范泉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PICC置管在不同年龄段发生并发症的护理.方法 选取某院行PICC置管的98例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使用PICC针对性护理,比较其并发症情况和舒适度评分差异.结果 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P< 0.05,舒适度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恰当的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PICC置管并发症的例数,增加其舒适度,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邓琼;胡志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特点及 HCV 核心抗原检测对丙型肝炎母婴传播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2例抗HCV (IgG)阳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进行HCV抗体(IgG)、HCV核心抗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72例新生儿脐血抗HCV IgG均为阳性.72例HCV IgG阳性婴幼儿血清HCV c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13.9%; HCV R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5.3%,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6个月后婴幼儿抗HCV IgG与HCV RNA检测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血抗HCV (lgG)阳性不能作为 HCV 宫内感染的依据,HCV cAg检测与HCV RNA的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对新生儿HCV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出生后6个月婴幼儿抗HCV (lgG)检测可作为HCV感染的诊断.
作者:周庆红;孙莉;杨富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预防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发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期间,全区共发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2起,其中较大事件23起,一般事件149起.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疫情达到116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67.4%;其次是食物中毒34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19.8%;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发病事件及其他事件共17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9.8%.在所有发生事件中有132起发生在学校,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6.7%,事件涉及人数达8 762人.结论 2004~2010 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是构成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今后应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各类学校之间联动的应急能力建设.
作者:宋壮志;吕亚丽;王艳芳;苏军;初迪;王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在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血管内皮功能中的临床作用.方法 2009年10月~2010年12月在某院就诊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167例,根据入选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阿托伐他汀20 mg,n=84)和对照组(阿托伐他汀10 mg,n=83),阿托伐他汀睡前服用,1次/d,干预患者服用6个月,比较用药前后各组人群血压、血脂、内皮功能变化情况.结果 干预结束后,两组患者血压、血脂水平和内皮功能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改善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与干预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可显著改善高血压合并高血脂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与剂量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戢妍丽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通过网络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2006~2010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61起,占事件总数的70.93%.事件类型主要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常见呼吸道类传染病,分别在3月和12月出现两个高峰.事件集中在城区的中、小学,共47起,占77.05%.事件平均报告时间16.0 d,平均持续时间35.9 d.结论 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报告时间迟,流行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以增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协作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朱正平;洪镭;苏晶晶;徐庆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