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分析

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关键词:艾滋病, 马尔尼菲青霉菌, 马尔尼菲青霉菌病, 临床分析
摘要: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零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CT血管成像和TCD在大脑中动脉梗死的临床分析

    目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梗死的主要发病原因之一,探讨经颅多普勒(TCD)和64排CT动脉血管成像(CTA)对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的大脑中动脉系统梗死患者分别进行经颅多普勒和CTA检查大脑中动脉,以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为参照,比较其对大脑中动脉诊断的准确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TCD与CTA对诊断M1段狭窄无显著性,对于诊断M2段狭窄具有显著性.结论 CTA诊断M2段狡窄优于TCD.

    作者:吴海荣;苏庆杰;蔡毅;陈聪;曾超胜;吴映曼;龙发青;李鹏翔;周经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海南省2001~2010年婴儿死亡率及死因研究

    目的 了解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死亡率和主要死因别死亡率的变化趋势.方法 采用海南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网收集的2001~2010年监测点儿童死亡资料,计算城乡婴儿死亡率及婴儿死因别死亡率.结果 2010年海南省全省、城市、农村婴儿死亡率分别为13.30‰、4.19‰和15.00‰,较2001年(27.30‰、8.61‰和30.37‰)分别下降了51.28%、51.34%、50.61%,;2001~2010年海南省婴儿的早产或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肺炎死亡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先天异常死亡率呈上升的趋势.结论 降低婴儿死亡率的重点地区是农村,特别应注意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天异常造成的死亡.

    作者:黄燕;张雅琴;汤成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在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9年7月~2010年7月某院收治的56例老年人泌尿外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小剂量(3g/L)布比卡因组及大剂量(5 g/L)布比卡因组,每组28例,实施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比较分析两组麻醉效果(麻醉阻滞范围、镇痛持续时间、运动神经恢复时间)及平均动脉压.结果 小剂量组麻醉阻滞范围为(7.51±1.26)个节段,显著少于大剂量组的(9.22±1.54)个节段(P<0.05);小剂量组镇痛持续时间为(139.72±12.65) min,与大剂量组(141.93±11.82) min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剂量组运动神经恢复时间为(74.89±13.32) min,显著早于大剂量组的(121.94±12.87) min (P<0.05).麻醉前两组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麻醉后5min、15 min、30 min小剂量组均无显著改变(P>0.05),大剂量组5min、15 min、30 min平均动脉压均显著下降(P<0.05),且与小剂量组相比每个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g/L布比卡因脊-硬联合麻醉应用于老年人泌尿系统疾病手术中,麻醉效果好,对血压影响较小,运动神经恢复较快,可谓此类患者理想的麻醉手段.

    作者:袁志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期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其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人群甲状腺功能状态及其相关的影响因素,为临床老年人急慢性疾病的诊断与预防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组320例老年患者和对照组300例年轻患者均检测甲状腺功能性指标,并将研究组患者划分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临床浮肿类疾病、其他类疾病4大类进行比较.结果 研究组患者TT3、FT3、FT4、rT3、TSH异常患者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系统疾病患者、心脑血管疾病患者甲状腺功能指标异常患者比例明显高于临床浮肿类疾病和其他类疾病,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期患者甲状腺异常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而甲状腺功能的异常在呼吸系统疾病和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中占有较大影响比例,临床应全面检测患者甲状腺功能的各项指标,并结合患者和临床疾病情况进行治疗方案的综合制定,以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尤鸣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预防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发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期间,全区共发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2起,其中较大事件23起,一般事件149起.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疫情达到116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67.4%;其次是食物中毒34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19.8%;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发病事件及其他事件共17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9.8%.在所有发生事件中有132起发生在学校,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6.7%,事件涉及人数达8 762人.结论 2004~2010 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是构成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今后应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各类学校之间联动的应急能力建设.

    作者:宋壮志;吕亚丽;王艳芳;苏军;初迪;王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甲状腺结节的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规范治疗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的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治疗规范的效果.方法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内所有25岁以上人群约10万人进行社区筛检干预,并选择检出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规范治疗.观察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生存质量以及复发、转移、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良性率93.33%,对照组良性率82.5%,良性肿瘤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的总评分及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12例、死亡3例、远处转移7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规范治疗能够在甲状腺肿瘤病变的早期发现疾病,并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国庆;徐英杰;谢江;谈玉婷;张传芸;夏庆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PET-CT对胰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目的 探讨PET-CT在胰腺良恶性肿瘤诊断和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09年12月~2010年12月间某院普外科诊治的胰腺肿瘤患者41例,包括胰腺癌18例、胰腺良性肿瘤23例,所有患者均接受PET-CT检查及多层螺旋CT检查.结果 (1)胰腺癌PET-CT表现表现为异常放射性浓聚区.直径小于3 cm者平均SUV值为(2.68±0.58),直径3~5 cm者平均SUV值为(4.87±3.42),直径大于5 cm者平均SUV值为(5.67±2.31).(2)胰腺良性肿瘤平均SUV值为(2.08±1.42),胰腺恶性肿瘤平均SUV值为(4.98±3.14),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PET-CT对胰腺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分别为97.2%、88.6%及94.4%,均显著高于CT,它们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ET-CT对胰腺肿瘤的诊断有较高的灵敏度、特异性及准确性,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韩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北京市通州区2005~2010年居民碘盐及人群尿碘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通州区居民食用盐碘含量及人群碘营养状况,为消除碘缺乏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集本地区各乡镇居民家食用盐及不同人群尿样进行碘含量检测.结果 2005~2010年共检测食盐1 787件,每年合格碘盐食用率分别为87.5%、89.2%、92.4%、94.1%、97.9%、97.9%,碘盐含量中位数为27.5 mg/kg,同时检测本区学龄儿童尿样680件,尿碘中位数244μg/L,含量<50μg/L比率为2.6%,含量<100μg/L比率为12.6%,含量>300μg/L为36.0%;成人415件,尿碘中位数181μg/L,含量<100μg/L比率为14.5%,含量>300 μg/L为21.9%;孕妇290件,尿碘中位数204μg/L,含量<150μg/L比率为30.3%,含量>500μg/L为15.9%.结论 该区已经达到了国家消除碘缺乏病达标判定标准,居民家食用盐碘含量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人群碘营养状况充足,但是呈现儿童尿碘含量> 300μg/L碘营养状况过量的比率偏高,孕妇尿碘含量< 150μg/L碘营养状况不足的比率偏高的状况.建议应加大健康教育的宣传,倡导人群科学补碘.

    作者:王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颈静脉孔区显微解剖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颈静脉孔区的显微解剖结构及对其进行量化测量,为本区域手术提供解剖学的理论支持.方法 10例经固定及乳胶灌注头颈标本的20侧颈静脉孔区进行显微解剖观察及测量.结果 在颈静脉孔的长径、岩部横径及乙状部横径的右侧均大于左侧,P< 0.01;椎动脉近段外径左右两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74,近段右侧长度明显长于左侧,P=0.001.结论 掌握颈静脉孔区及吡邻结构的解剖关系,有利于该区域手术时的重要神经及血管的保护.

    作者:王金伟;漆松涛;陆云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各20例(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同时设置药物对照各20例(各种原因致患者未能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120例入选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行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PCI术后TO值均明显低于各自术前,而TS值显著高于术前,尤其是高危组表现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个月前后中低危组TO、TS均无明显改变(P>0.05);高危组药物治疗后TO降低,T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CI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CI后较药物治疗后各组TO、TS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TO值明显降低,TS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UA患者尽早进行介入干预(尤其是对高危者)可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陈志刚;姚红波;张跃光;岳兵;李建华;关慧灵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胰岛素抵抗与血尿酸、空腹血糖和血脂代谢关系的分析

    目的 探讨胰岛素抵抗与血尿酸、空腹血糖和血脂代谢的关系.方法 测定522例人群的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各指标进行性别同的比较;计算稳态模型下的胰岛素抵抗指数,按其结果的四分位进行分组,且对统计指标的测定值及其异常率进行组间比较;用相关分析胰岛素抵抗指数值与年龄、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关系.结果 男女性别之间在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按胰岛素抵抗指数四分位分组后,各组间男性和女性在空腹胰岛素、空腹血糖、血尿酸、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间统计指标测定值的异常率男性在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0.851、68.378、38.937、11.182,P值为:0.013、0.000、0.000、0.011);女性在空腹血糖、甘油三酯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34.061、17.523、13.929,P值分别为:0.000、0.001、0.003);直线相关分析显示男性HOMA-IR与年龄、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成正相关(P<0.05),女性HOMA-IR与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成正相关(P<0.05),而两者都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P<0.05).结论 胰岛素抵抗指数值与血尿酸、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成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成负相关,甘油三酯是胰岛素抵抗的重要血液学指标.

    作者:李跃松;王静;潘凌峰;陈永伟;朱亚妮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生化超微量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微量、快速、准确、适用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 引进生化超微量检验技术和由高密分析仪器厂生产GF-234Ⅱ型生化超微量酶标分析仪,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超微量法与常量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法回收试验满意,重复性和线性良好;正确使用光差校正器是保证测得结果准确的关键之一.结论 生化超微量检验方法标本和试剂用量少、实验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全面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玉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在自变量筛选中的应用

    自变量筛选在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中是非常重要的环节,本文通过实例分析,与传统的逐步回归筛选法的比较,介绍了变量投影重要性分析在自变量筛选中的实际应用.

    作者:张政;冯国双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掌握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并探索其季节性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直线回归对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 583例,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男性报告发病9 228例,发病率为18.91/10万,女性报告发病5 355例,发病率为11.62/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887,P<0.05),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0~4岁儿童发病率高为72.54/10万,农民报告发病数高,占发病总数的41.08%;全年夏季高发,7、8月份达到高峰;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影响强度大于气温.结论 细菌性痢疾是河南省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应根据其疫情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水平.

    作者:陈伟;刘颖;陈正利;马桂芳;郭小芳;轩水丽;何景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分娩方式及年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和自愿剖宫产对不同年龄段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产期心理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妇产科产妇2 810名,大龄产妇(大于30岁)1 050人,其中自愿剖宫产780人,自然分娩270人.适龄产妇1 760人(22~30岁间),自愿剖宫产890人,自然分娩890人.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产妇产后42 d进行抑郁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产后1个月内自然分娩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7%,剖宫产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6%,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龄产妇抑郁症发病率为24.8%,适龄产妇为1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龄产妇更易于产生忧郁情绪,在围生期应该加强心理疏通及护理.

    作者:孙玉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唐山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572C/G、-634C/G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研究

    目的 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 (IL-6)、基因启动子-572C/G、基因启动子-634C/G在血清中的表达与脑梗死病情之间的关系针对地区性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PCR-RFLP分析法对患者IL-6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基因启动因子-572C/G、-634C/G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IL-6血清表达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基因启动因子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基因频率风险分析得出脑梗塞G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风险相差1.621 5倍,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结论 基因启动子-572G/C与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且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等位基因个体通过促进IL-6表达增高而提高脑梗死患者各项风险.

    作者:刘东芳;张宝琴;张振宇;陈晖;赵亚婷;张成侠;陈乃耀;王大力;冯志刚;刘艳芬;訾建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新沂市肺结核病人痰涂片镜检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新沂市2009年1月~2010年12月肺结核病涂阳病人的特征,为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两年1 674例肺结核病人进行痰标本抗酸杆菌检测并加以分析.结果 2009年涂阳率28.25%,2010年涂阳事18.80%,呈下降趋势,涂阳病人的年龄集中在老年,涂阳率复诊病人高于初诊病人.结论 整体工作有所下降,老年人、复诊病人是新沂市结核病控制工作的重点.

    作者:王开校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2月~2011年3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47例,回顾性分析感染发生部位、感染病原体以及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分别为33.3%、24.2%和18.2%;随着住院时间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显著增加;引起感染发生的医源性因素主要为留置导尿管和留置静脉管.结论 引起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钟辉;冯东亮;唐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伴长RR间期患者的动态心电图85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动态心电图分析长RR间期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85例动态心电图检查结果出现长RR≥2 000 ms者结合其日常生活日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85例患者出现长RR的状况如下:①长RR间期可出现在房颤伴长RR 33例,窦性停搏15例,窦房传导阻滞12例,房室传导阻滞(包括Ⅰ度、Ⅱ度、Ⅲ度及高度房室传导阻滞)26例,早搏后长代偿8例;②长RR可达8.68 s;③长RR间期多见于夜间睡眠期(0:00~5:00)及白天休息期(12:00~14:00),活动及清醒期比较少见;④长RR>3 000 ms时患者会出现黑曚、晕厥甚至抽搐.结论 动态心电图长RR分析对于减少临床上心源性猝死是简单有效的预测方法.

    作者:都雯;王利民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普外科临床路径的构建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普外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前(2010年4月~2011年4月)和临床护理路径后(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各71例普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是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利刚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