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陈伟;刘颖;陈正利;马桂芳;郭小芳;轩水丽;何景阳

关键词:细菌性痢疾, 流行病学, 气象因素, 多元线性回归
摘要:目的 掌握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并探索其季节性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直线回归对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 583例,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男性报告发病9 228例,发病率为18.91/10万,女性报告发病5 355例,发病率为11.62/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887,P<0.05),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0~4岁儿童发病率高为72.54/10万,农民报告发病数高,占发病总数的41.08%;全年夏季高发,7、8月份达到高峰;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影响强度大于气温.结论 细菌性痢疾是河南省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应根据其疫情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水平.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的细菌分布及感染因素分析.方法 对某院2006年2月~2010年10月82例神经外科气管切开术后患者下呼吸道感染细菌的分布及感染因素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折.结果 82例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均分离出病原病株,以鲍氏不动杆菌为多见,占45.1%,其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占34.1%.结论 为减少气管切开病人发生下呼吸道感染,应积极治疗患者基础疾病,提高患者免疫力,减少污染源.以预防和控制危险因素为主,降低和减少下呼吸道感染的发生率.

    作者:曾玲;张旭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血清学检测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特点及 HCV 核心抗原检测对丙型肝炎母婴传播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2例抗HCV (IgG)阳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进行HCV抗体(IgG)、HCV核心抗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72例新生儿脐血抗HCV IgG均为阳性.72例HCV IgG阳性婴幼儿血清HCV c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13.9%; HCV R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5.3%,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6个月后婴幼儿抗HCV IgG与HCV RNA检测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血抗HCV (lgG)阳性不能作为 HCV 宫内感染的依据,HCV cAg检测与HCV RNA的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对新生儿HCV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出生后6个月婴幼儿抗HCV (lgG)检测可作为HCV感染的诊断.

    作者:周庆红;孙莉;杨富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流行特征及其与气象因素相关性分析

    目的 掌握河南省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并探索其季节性升高的原因.方法 采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河南省2010年细菌性痢疾的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用直线相关分析和多元直线回归对其发病与气象因素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 河南省2010年共报告细菌性痢疾14 583例,报告发病率为15.37/10万.男性报告发病9 228例,发病率为18.91/10万,女性报告发病5 355例,发病率为11.62/10万,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7.887,P<0.05),各年龄组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0~4岁儿童发病率高为72.54/10万,农民报告发病数高,占发病总数的41.08%;全年夏季高发,7、8月份达到高峰;细菌性痢疾的发生与气温和降水量呈正相关,且降水量影响强度大于气温.结论 细菌性痢疾是河南省传染病防制工作的重点之一,各地应根据其疫情特点和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的防控措施,以有效降低其发病水平.

    作者:陈伟;刘颖;陈正利;马桂芳;郭小芳;轩水丽;何景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分析

    目的 探讨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2010年12月在某院神经内科门诊就诊的眩晕患者58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并进行影像学检查确诊为小脑梗死.结果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临床类型主要包括两大类,稳定型42例(79.3%),表现为单纯自发性持续性眩晕伴平衡失调;进展型16例(20.7%),首发症状为持续性眩晕、平衡失调,起病2d后出现延迟神经功能受累症状.所有患者小脑梗死血供区分布,小脑后下动脉内侧支供血区38例,占65.5%;小脑前下动脉区14例,占24.1%;小脑上动脉区6例,占10.4%,未见多发小脑供血动脉区梗死患者以单纯眩晕为首发症状.结论 以眩晕为首发症状的小脑梗死多呈良性过程,但也会出现延迟神经功能受损的症状和体征.

    作者:秦敏俭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包头地区728例甲状腺手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及TGF-β1在不同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总结分析甲状腺手术病例,研究TGF-β1与不同甲状腺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甲状腺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1)结节性甲状腺肿在手术病例中所占的构成比高.对部分曾行术前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B)检查的病例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体符合率为84.48%. (2)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结论 推测TGF-β1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可为甲状腺癌诊断治疗提供部分依据.

    作者:李俊峰;魏枫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国内外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研究综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可以导致医院的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加重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如何防治手术部位感染早已成为美国的国家重点问题,我国对其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高.本文就国内外在手术部位感染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概念及诊断标准、对医疗资源影响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相关研究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飞;张丹晔;张秀月;王大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义乌市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义乌市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情况.方法 对17家医疗机构空气、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监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样品315份,总合格率为76.19%.其中医护人员手、空气和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8.16%,53.42%和12.50%.市属综合医院消毒质量要好于镇街中心卫生院.结论 义乌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不够理想,有关部门应加强消毒管理.

    作者:朱夏燕;赵剑锋;陈锦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贫血与婴幼儿微量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婴幼儿贫血对其微量元素含量的的影响,了解婴幼儿贫血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 采集儿保要幼儿手指末梢血,采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同时采用微量元素测定仪检测全血铁、钙、锌、镁、铜及铅元素含量.依据血红蛋白含量判断贫血婴幼儿,同时随机抽取与贫血婴幼儿年龄和性别比例接近的未贫血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两组之间各微量元素结果.结果 贫血组婴幼儿全血铁元素和镁元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钙元素和铅元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全血锌元素和铜元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婴幼儿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微量元素钙、镁及铅含量与婴幼儿贫血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建雷;曾赤佳;赵东;饶雪飞;段穗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FST)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ST 组采用FST程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ST组比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肠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下降减轻,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ST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当,安全性较高.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接FST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

    作者:胡延良;孙志芳;辛萍;范春霞;张安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反复呼吸道感染血清25-羟维生素D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了解反复呼吸道感染(RRI)患儿的血清25-羟维生素D情况,指导RRI的治疗.方法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通过美国NIST校准品检测和BIO-RAD质控品检测在某院儿保科就诊的47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结果 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的VitD低于正常值者高达48.9%,年龄越大,VitD值越低.结论 年长RRI患儿的抵抗力低下原因可能是VitD缺乏所致.

    作者:张瑞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唐山市眼外伤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唐山市眼外伤的流行病学特征,探讨眼外伤的发生原因及防治方法.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眼外伤影响因素量表及焦虑自评量表对眼科医院住院眼外伤患者测评.结果 202例眼外伤中,男女之比为11.63∶1,多发年龄为30~50岁,职业多见于工人(44.55%)和农民(27.72%),眼外伤的类型主要为眼挫伤(35.64%)、穿通伤(27.72%)等.常见的致伤原因为意外工伤(53.47%)、家务致伤(14.85%)和打架斗殴(10.89%),与职业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眼外伤后焦虑者占22.77%,且已婚者高于未婚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眼外伤的患病率与多种因素相关,应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有效地治疗以减少眼外伤的发生.

    作者:刘瑶瑶;李淑杏;郭全荣;陈长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老年呼吸病死亡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相关特点.方法 收集某院近几年内科住院及死亡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基本死亡病因,如肺炎、肺癌、慢性支气管炎以及其他呼吸系统疾病,并总结其他因素如年龄、性别、疾病种类对死亡结果的影响.结果 高龄患者(年龄60~79岁)患者死亡原因以肺癌、慢性支气管炎、肺炎为主;小于60岁患者死亡原因以其他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肺癌较为多见.老年组(年龄大干60岁)患者中男性死亡原因以肺癌、慢性支气管炎为主;女性患者死亡原因以慢性支气管炎为主.随着患者年龄的增长,其呼吸系统疾病总病死率呈现上升趋势.结论 慢性支气管炎、肺癌、肺炎是老年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不同性别老年患者的死亡原因也呈现一定差异.随着患者年龄的升高,呼吸系统病死率呈现上升的趋势.

    作者:龙春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食品中真菌毒素的污染状况与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污染食品和农作物,进而危害人和动物的安全.本文综述了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酶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等)的污染现状与国内外对不同真菌毒素的限值标准以及检测真菌毒素的常用方法,为进一步加强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杨世亚;邱景富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零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作者: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15例防治体会

    目的 就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15例防治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且子宫出血的患者50例,50例中年龄为20~35岁;经产妇为16例,初产妇为34例.该院近10年来剖宫产术中遇到子宫大出血50例,采取了8字缝合子宫出血创面及压迫缝合子宫法.结果 有效制止出血成功保留子宫.结论 每一例产妇均有发生大出血可能,需要警觉每一例产妇.每一例手术需要有严格的术前讨论和风险评估,做好配血和备血,对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前要纠正.

    作者:丁云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 从产科方面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在某院产科出生2 6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有7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占1.88%,对该类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 因脐带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有28例,占38.89%;其次为早产有18例,占25.00%,胎盘功能不全、羊水异常、产程因素及孕母因素均对新生儿窒息有影响.结论 重视对新生儿窒息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需要在妊娠期间做好孕产妇的妊娠保健和定期产前检查,特别是胎心监护.

    作者:汤冠莉;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宫颈电环切术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宫颈电环切术在治疗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在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某院妇科门诊共诊治CIN患者79例,按照患者手术方法分组,其中行宫颈电环切术患者47例(电刀组),行宫颈冷刀锥切术者32例(冷刀组),比较治疗疗效.结果 术前与术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前后诊断符合率83.54%;电刀组与冷刀组在手术时间、术后出血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及创面完全结痂时间电刀组明显短于冷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复查宫颈均恢复光滑状态,宫颈液基细胞结果显示均恢复正常(100.00%).结论 宫颈环形电切术治疗CIN安全、有效,是治疗CIN的有效手段.

    作者:戴萍;王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MassARRAY技术高通量检测乙肝病毒C区/C启动子区基因变异

    目的 建立基于MALDI-TOF质谱技术的高通量检测乙型肝炎病毒耐药基因变异的临床检测方法.方法 应用MassARRAY Assay Design软件设计乙肝病毒前C区/C启动子区(BPC) iPLEX引物,进行PCR反应、虾碱性磷酸酶(SAP)反应,单碱基延伸反应,树脂脱盐与质谱分析.采集31例拉米夫定反应与17例拉米夫定耐药乙肝患者血清标本进行分析,并对MALDI-TOF质谱所检测的HBV基因变异区域进行DNA毛细管电泳测序比对.结果 建立了基于MALDI-TOF质谱技术的HBV基因突变检测平台,实现了临床血清标本的高通量检测.31例拉夫米定反应患者均无HBV变异,17例拉米夫定耐药血清标本中乙肝病毒前C区/C启动子区(BPC)均检测到变异.MASSARRY检测结果与DNA测序结果一致.结论 MALDI-TOF质谱技术灵敏度高、准确度高,可高通量、快速检测HBV基因变异.

    作者:王春霞;甄宏斌;朱文鹏;顾介靓;马艳云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影响护士心身健康水平的相关因素及对策

    目的 调查护士心身健康状况及其相关因素,为实施干预措施以提高护士的心身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中国心身健康量表(CPSHS)和自编量表对护士心身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对调查结果进行直线相关分析.结果 护士心身障碍检出率为25.5%;护士心身健康状况中的眼和耳、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骨骼肌肉、皮肤、焦虑、抑郁、精神病8项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中国心身健康常模(P<0.01);心身健康各因子与护士年龄、职务、家庭构成有显著相关(P<0.05).结论 护士心身健康水平与年龄、职务密切相关,对于高危护士群体要给予关注和必要的干预.

    作者:周丽梅;陈蒙;王军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北京市顺义区2008~2010年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北京市顺义区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的发生特征,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方法 通过疑似预防接神异常反应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08~2010年报告的个案数据,采用描述性方法对相关指标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北京市顺义区2008~2010年共报告AEFI 337例,不良反应(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占85.46%,偶合次之,心因反应少,未出现接种差错和疫苗质量事故.总报告发生率为225/100万剂,一般反应和异常反应的报告发生率分别为162/100和30/100万剂.接种单位的报告覆盖率为96.15%,夏季(6~8月)的发生率较高,发生率为0.035%(x2=42.66,P<0.01).AEFI≤1岁的占1/2以上,发生的疫苗与剂次中接种百白破疫苗多,占42.14%,接种第1剂发生多,占53.71%,接种≤1d发生的占92.58%.临床诊断中以发热、红肿和硬结的一般反应,异常反应中以过敏性皮疹多见.AEFI 报告的完整率、及时率均在95%以上.结论 疫苗的安全性和预防接种服务质量良好,但尚需要进一步完善AEFI的监测方案和补偿办法,可以在加强AEFI被动监测的同时,在部分地区开展主动监测工作.

    作者:吴殚;王凤双;肖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