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义乌市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朱夏燕;赵剑锋;陈锦德

关键词:医疗机构, 消毒质量, 监测
摘要:目的 了解义乌市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情况.方法 对17家医疗机构空气、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监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样品315份,总合格率为76.19%.其中医护人员手、空气和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8.16%,53.42%和12.50%.市属综合医院消毒质量要好于镇街中心卫生院.结论 义乌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不够理想,有关部门应加强消毒管理.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快速康复外科在腹腔镜手术治疗结直肠癌围手术期的应用

    目的 观察腹腔镜手术围手术期快速康复外科(FST)治疗结直肠癌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 将36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8例.所有患者均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术,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围手术期处理方法,FST 组采用FST程序进行围手术期护理及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术中及术后相关指标,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FST组比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缩短、治疗费用减少、术后肠排气时间提前、停止静脉输液时间提前、手术后体重下降减轻,两组以上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FST组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与对照组相当,安全性较高.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接FST治疗安全、有效,可以加速患者的康复,明显减少住院时间与费用.

    作者:胡延良;孙志芳;辛萍;范春霞;张安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南京市2006~2010年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预防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应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06~2010年通过网络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南京市2006~2010年报告的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共61起,占事件总数的70.93%.事件类型主要是水痘、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感冒等常见呼吸道类传染病,分别在3月和12月出现两个高峰.事件集中在城区的中、小学,共47起,占77.05%.事件平均报告时间16.0 d,平均持续时间35.9 d.结论 南京市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以呼吸道类传染病为主,报告时间迟,流行时间长,防控难度大.应采取以增强教育部门和卫生部门协作为重点的综合性防控措施.

    作者:朱正平;洪镭;苏晶晶;徐庆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不稳定型心绞痛老年患者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前后窦性心率震荡变化的研究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后自主神经功能改善的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1月~2011年10月在某院心血管内科住院的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各20例(拟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每组同时设置药物对照各20例(各种原因致患者未能进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共120例入选作为研究对象.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均行12导联24 h动态心电图监测.结果 PCI术后TO值均明显低于各自术前,而TS值显著高于术前,尤其是高危组表现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治疗1个月前后中低危组TO、TS均无明显改变(P>0.05);高危组药物治疗后TO降低,T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PCI组与药物对照组比较,PCI后较药物治疗后各组TO、TS均有明显改善,表现为TO值明显降低,TS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UA患者尽早进行介入干预(尤其是对高危者)可有利于改善预后.

    作者:陈志刚;姚红波;张跃光;岳兵;李建华;关慧灵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介入治疗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预防效果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探讨介入治疗在产后大出血治疗中的预防作用及效果.方法 研究组40例患者于终止妊娠时先行采取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对照组40例患者于出现产后大出血后,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手术.结果 研究组患者产后大出血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平均栓塞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栓塞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双侧子宫动脉栓塞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产后大出血具有较好的预防出血效果,可将产后出血遏制在萌发状态下,从而降低危险性,提高患者的产后安全性.

    作者:邹文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海口市2008~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海口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8年、2009年在全市按接种率高、中、低分为3个层次,8个年龄段的共采集1 918名健康人的血清,采用ELSIA 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64%,抗体滴度(GMT)为1:885.65; GMT≥1:800有1 265人,占65.95%.不同城区之间的GMT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GMT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海口市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发病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着免疫水平薄弱地区和易感人群.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应进一步针对免疫薄弱地区落实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抗体水平.

    作者:邝继琰;陈仕学;林瑞仪;杨兴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不同企业胆囊结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对3个企业的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家企业作业工人胆囊结石总患病率为4.06%;甲、乙、丙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丙企胆囊结石患病率与工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企业作业人员的胆囊结石患病率不同,同一企业作业人员的工种与胆囊结石患病率无关.

    作者:李惠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的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公示单位的负责人、员工和顾客对信患公示的认知情况,以期对改进信患公示提出意见与建议.方法 采用调查表,收集公众对公示的知晓情况、态度、消费意愿等信息.结果 大部分被调查人员认同目前每季更新一次并以文字描述的公示形式,但如在文字与图标之间选择,65.0%的调查人员更认同图标的形式.34.5%的调查人员将卫生环境状况作为公共场所消费时的第一关注要素.公示内容会直接影响46.3%调查者的消费选择.结论 目前开展的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取得的社会效益有限,消费者关注度不高,建议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改变公示形式、扩大公示单位范围等,加大公示的影响力,以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LMA通气复合七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

    目的 对比研究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在病人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后即刻(T2),插管后3 (T3) min,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4)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喉罩或气管导管拔除时病人是否出现躁动、呛咳、反流误吸以及术后有无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喉罩通气复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七氟醚、丙泊酚用量少,苏醒迅速,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喉覃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对循环影响轻,七氟醚复合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作者:许银实;赵鲜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街道常住健康居民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常住居民(包括本地户籍人群和外省市流动人群居住半年者)麻疹免疫水平,为实施有效的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3月~2011年6月对该辖区常住100例户籍人群和常住100例流动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 常住居民本外地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划免疫内的本外地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计划免疫外的本外地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林校街道常住居民麻疹抗体水平整体不高,尤其是本地计划免疫外人群存在麻疹发病的风险,建议政府扩大麻疹强化免疫人群.

    作者:韩海英;郑小宁;李世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2009 ~2011年间因骨外伤而骨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自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B组使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观察两组的骨头生长情况,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平均愈合时间和疗效.结果 B组愈合情况优于A组,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A组,疗效判定优于A组.结论 相比自体骨移植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具有优良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韩小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曲马多预防开颅手术术后寒战的研究

    目的 探讨曲马多用于颅脑开放手术中预防寒战的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2010~2012年颅脑开放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n=30)和对照组(n=30).手术结束前15 min,实验组患者静脉注射曲马多1 mg/kg及甲氧氯普安10 mg,对照组患者静脉注射0.9%氯化钠5 ml及甲氧氯普安10 mg.观察拔除气管导管时、拔管后15 min、30min、60min患者寒战发生的情况及生命体征变化情况.结果 在拔除气管导管时、拔管后60min时段患者较少发生寒战(P>0.05);而在拔管后15 min和30 min时段,实验组患者寒战的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曲马多能有效预防开颅手术术后寒战的发生.

    作者:肖文鑫;赵崇汉;陈珍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放疗的疗效及影响因素

    目的 探讨放疗对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360例T1~T2期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患者临床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以及放疗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 360例患者46例进行放疗,314例未放疗.放疗组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分别为100.0%,80.4%,82.6%,87.0%,未放疗组分别为88.9%,86.9%,80.6%,85.0%,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120,P< 0.05),其余比较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x2=0.906,0.048,0.252;P均>0.05).314例未放疗患者中,T1和T2期患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3.6%和86.3%;腋窝淋巴结1~2个和3个转移者5年无局部区域复发生存率分别为91.4%,8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放疗能显著降低腋窝淋巴结1~3个转移T1、T2期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术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但对总生存率无影响.乳腺癌分期、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PR状态都是预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预后的有意义的因素.

    作者:孙志芳;胡延良;王季秋;蔡翠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分娩方式及年龄对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然分娩和自愿剖宫产对不同年龄段产妇产后心理状态的影响,为产期心理保健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两年间妇产科产妇2 810名,大龄产妇(大于30岁)1 050人,其中自愿剖宫产780人,自然分娩270人.适龄产妇1 760人(22~30岁间),自愿剖宫产890人,自然分娩890人.利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对两组产妇产后42 d进行抑郁评估并进行组间比较.结果 产后1个月内自然分娩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7%,剖宫产组抑郁症发生率为20.6%,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抑郁症发生率的影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大龄产妇抑郁症发病率为24.8%,适龄产妇为18.2%,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龄产妇更易于产生忧郁情绪,在围生期应该加强心理疏通及护理.

    作者:孙玉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唐山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572C/G、-634C/G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研究

    目的 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 (IL-6)、基因启动子-572C/G、基因启动子-634C/G在血清中的表达与脑梗死病情之间的关系针对地区性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PCR-RFLP分析法对患者IL-6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基因启动因子-572C/G、-634C/G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IL-6血清表达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基因启动因子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基因频率风险分析得出脑梗塞G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风险相差1.621 5倍,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结论 基因启动子-572G/C与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且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等位基因个体通过促进IL-6表达增高而提高脑梗死患者各项风险.

    作者:刘东芳;张宝琴;张振宇;陈晖;赵亚婷;张成侠;陈乃耀;王大力;冯志刚;刘艳芬;訾建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三峡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的结核病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库区结核可疑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对肺结核可疑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三峡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为45.8%,其相关政策知晓率为25.3%;不就诊或延迟就诊的现象较严重(33.7%),其就诊的首选医疗机构是村卫生室(46.3%)和乡镇卫生院(35.6%).结论 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的结核病知识及相应的态度、行为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加强其对结核病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的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唐琴;杜昌庭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贫血与婴幼儿微量元素含量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婴幼儿贫血对其微量元素含量的的影响,了解婴幼儿贫血与微量元素的关系.方法 采集儿保要幼儿手指末梢血,采用Beckman-Coulter公司的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红蛋白含量,同时采用微量元素测定仪检测全血铁、钙、锌、镁、铜及铅元素含量.依据血红蛋白含量判断贫血婴幼儿,同时随机抽取与贫血婴幼儿年龄和性别比例接近的未贫血婴幼儿作为正常对照组,分析两组之间各微量元素结果.结果 贫血组婴幼儿全血铁元素和镁元素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钙元素和铅元素浓度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或P<0.05),全血锌元素和铜元素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婴幼儿贫血常见于缺铁性贫血(IDA),微量元素钙、镁及铅含量与婴幼儿贫血存在一定的关系.

    作者:刘建雷;曾赤佳;赵东;饶雪飞;段穗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甲状腺结节的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规范治疗的研究

    目的 研究甲状腺结节的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治疗规范的效果.方法 抽取具有代表性的3个社区内所有25岁以上人群约10万人进行社区筛检干预,并选择检出者作为观察组给予规范治疗.观察患者肿瘤的病理类型、术后生存质量以及复发、转移、死亡情况.结果 观察组良性率93.33%,对照组良性率82.5%,良性肿瘤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恶性肿瘤的分化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生存质量量表的总评分及其余各项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术后复发12例、死亡3例、远处转移7例,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社区筛检干预与临床规范治疗能够在甲状腺肿瘤病变的早期发现疾病,并有效改善患者术后的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转移率和死亡率.

    作者:陈国庆;徐英杰;谢江;谈玉婷;张传芸;夏庆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垂体后叶素治疗咯血引起低钠血症97例诊治分析

    目的 探讨垂体后叶素治疗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咯血导致低钠血症原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 对2009年2月~2011年5月住院的326例肺结核和支气管扩张咯血患者静脉滴注垂体后叶素引起低钠血症97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97例患者中,21例没有临床症状,血清钠为(125±5) mmol/L;76例有临床症状,血清钠为(118±5 mmol/L.恶心、呕吐68例(占86%),乏力24例(占30.4%),头痛、烦躁不安6例(占7.6%),意识障碍1例(占1.3%).误诊为结核性脑膜炎2例(占2.5%).结论 使用垂体后叶素时应监测血清钠,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治疗过程中应适当限制入水量,使用垂体后叶素治疗的过程中应适当补钠,及时监测血电解质,防止低钠血症的发生.

    作者:支成斌;匡中国;韦毅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40例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腹腔引流管在几种常见的普外科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资料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将2008年12月-2011年12月入住某院普外科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运用卡方检验(x2检验)对上述3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胆囊切除患者组:观察组无1例出现腹痛、腹胀、发热以及肩痛等不良症状,对照组有2例出现上腹痛,2例出现肩痛及发热症状,经B超证实胆囊窝区出现少量积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2)肝移植术患者组:观察组术前有5例患者出现大出血症状,3例并发膈下积液,放置腹腔引流管后的7d之内,症状治愈率达到100%.对照组在术前有6例出现大出血症状,4例并发膈下积液,经过常规的止血等方面的治疗,7d内治愈率分别为66.7%和50%.(3)肠瘘患者组:观察组术后放置腹腔引流管之后,自愈率达到72.7% (8/11),剩下3例因瘘口不能自愈而行肠瘘确定性手术治疗后治愈.对照组一次性自愈率仅为54.5%(6/11).结论 腹腔引流管在普外科中具有较高的临床治疗效果,对于治疗普外科患者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应该在普外科临床治疗中加以推广并应用.

    作者:董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白介素-11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检测难治性ITP患者内源性血清白介素-11 (IL-11)的分泌水平.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单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血小板在2万以下的21例难治性ITP患者,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11水平,以25例体检健康人为正常对照,比较治疗前内源性IL-11的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是否升高.用重组人IL-11单药治疗以上21例患者共14 d,用法:50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比较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治疗前21例患者血清IL-11水平(246.0±133.5)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2±14.2) pg/ml(P<0.01).21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14.0±3.4)×109/L,用药后平均值为(58.9±35.1)×109/L,治疗后的血小板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2个月血小板平均值为(46.5±29.5)×109/L,比用药前高,但较d 14下降.结论 治疗前内源性IL-11水平分泌增高.IL-11能有效提高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作者:孙川;李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