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海口市2008~2009年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邝继琰;陈仕学;林瑞仪;杨兴林

关键词:健康人群, 麻疹, 抗体水平
摘要:目的 了解海口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8年、2009年在全市按接种率高、中、低分为3个层次,8个年龄段的共采集1 918名健康人的血清,采用ELSIA 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64%,抗体滴度(GMT)为1:885.65; GMT≥1:800有1 265人,占65.95%.不同城区之间的GMT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GMT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海口市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发病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着免疫水平薄弱地区和易感人群.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应进一步针对免疫薄弱地区落实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抗体水平.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低浓度多柔比星硬膜外注药用于癌症椎体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低浓度多柔比星硬膜外入药治疗癌症椎体转移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乳腺科治疗的28例乳腺癌合并椎体转移的患者,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术后采用低浓度多柔比星(10~20 mg)+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吗啡+多柔比星静脉治疗.对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用药量、生存质量以及心脏毒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6.88±1.66)、 (2.41±1.78)分,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7.01±2.02)、 (4.22±1.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2.589,P<0.05);两组无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低浓度的多柔比星硬膜外给药,治疗乳腺癌患者癌症椎体转移,其抗癌活性及疗效与传统比较,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大大减轻,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心电图对应导联S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02年3月~2011年2月诊治的50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心电图对应导联STD≥0.1 mV共238例,设为观察组,对应导联ST段无压低或STD<0.1 mV共26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急性心梗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分别为66.39% (158/238)和25.63% (61/238),明显高于对照组44.27%(116/262)和8.78% (2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7.65%、16.81%,明显高于对照组4.5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电图对应导联STD预示病情严重,临床应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措施,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北京市东城区2009年甲型H1N1流感疫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监测分析

    目的 分析甲型H1N1疫苗AEFI监测结果,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及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为建立规范化AEFI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将某区2009年甲型H1N1疫苗接种及AEFI监测资料分国庆节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某区共接种甲型H1N1疫苗100 896人,接报29例AEFI,有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4种类型,总报告率28.74/10万(节前201.59/10万、节后9.89/10万);疫苗不良反应总报告率8.92/10万(节前80.64/10万明显高于节后1.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庆节前后反应类型、报告率、临床症状、出现反应时间及报告及时性等明显不同.结论 甲型H1N1疫苗安全性良好,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有待提高,新上市疫苗接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

    作者:郑青秀;邹燕杰;翟力军;闫威;白宏伟;宁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及盐酸贝那普利,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于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CRP、U-pr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U-pr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治疗中,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鼻腔鼻窦淋巴瘤30例回顾分析

    目的 探讨鼻腔鼻窦淋巴瘤不同治疗模式的近期疗效及对远期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针对不同分期鼻腔鼻窦淋巴瘤患者分别采用手术加同步放化疗(A)、同步放化疗(B)、手术加放疗(C)的治疗模式.结果 全组患者5年总生存率66.7%,无病生存率(DFS)36.7%,A组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sponse rate,CR) 57.1%比B组44.4%或C组42.9%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44.4%比C组42.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年总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A组71.4%、B组66.7%>C组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同步放化疗相对单纯放疗或化疗而言,提高了远期生存.早期较局限的鼻腔鼻窦淋巴瘤先手术再同步放化疗的治疗模式可以提高无病生存率及完全缓解率.

    作者:廖礼兵;严小玲;张建国;田慎之;袁旭平;肖琪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引入PDCA循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目的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方法 应用PDCA循环,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建设、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试、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定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结果 经过几个周期PDCA循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逐步规范,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石红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中心供应室在控制医院外科感染率中的作用分析

    目的 探讨在控制医院外科感染中,应用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的感染控制效果.方法 2008年以前中心供应室采取相对陈旧的供应模式,2009年1月份开始实行集中式、规范化的中心供应室的管理模式,按管理和质量控制标准整体改建消毒供应中心,明确各部分职能,强化管理,规范流程.结果 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管理模式能够有效保证消毒、清洁、灭菌的彻底,保证消毒质量.结论 集中式、规范化消毒供应中心,能够减少污染,简化流程,实现物品零缺陷,降低医院外科感染,更利于中心供应室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作者:李秀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了解漯河市肺炎患儿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情况,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对符合肺炎诊断标准的783例患儿,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肺炎支原体(MP)、肺炎衣原体(CP)、嗜肺军团菌Ⅰ型(LP1)血清IgM抗体的联合检测,对非典型病原体阳性患儿进行双份血清抗体检测.结果 783例患儿中,非典型病原体感染215例,总感染率27.4%,其中肺炎支原体(MP) 143例,感染率18.2% (143/783)、肺炎衣原体(CP) 60例,感染率7.7% (60/783)、嗜肺军团菌Ⅰ型(LP1) 12例,感染率1.5% (12/783).肺炎支原体 (MP) 感染率高,各年龄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1.071,P<0.05),女性感染率高于男性.病程两周后再检测65份血清,血清抗体均有4倍增高.结论 该地区儿童非典型病原体感染率较高,应引起高度重视.

    作者:丁培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国内外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研究综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可以导致医院的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加重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如何防治手术部位感染早已成为美国的国家重点问题,我国对其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高.本文就国内外在手术部位感染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概念及诊断标准、对医疗资源影响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相关研究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飞;张丹晔;张秀月;王大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唐山地区汉族人群白细胞介素-6基因启动子-572C/G、-634C/G的多态性与脑梗死的研究

    目的 对患者白细胞介素-6 (IL-6)、基因启动子-572C/G、基因启动子-634C/G在血清中的表达与脑梗死病情之间的关系针对地区性进行探讨.方法 采用PCR-RFLP分析法对患者IL-6及对照组健康人群基因启动因子-572C/G、-634C/G检测,酶联免疫法检测IL-6血清表达水平.结果 脑梗死患者血清中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IL-6基因启动因子基因型频率与等位基因频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通过基因频率风险分析得出脑梗塞G等位基因与C等位基因携带者风险相差1.621 5倍,携带G等位基因患者血清中IL-6表达水平明显高于非携带者.结论 基因启动子-572G/C与脑梗死发病具有相关性且可能为脑梗死发病的遗传易感基因,G等位基因个体通过促进IL-6表达增高而提高脑梗死患者各项风险.

    作者:刘东芳;张宝琴;张振宇;陈晖;赵亚婷;张成侠;陈乃耀;王大力;冯志刚;刘艳芬;訾建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白细胞介素-1的影响

    溃疡性结肠炎主要由免疫反应介导,并与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1是一种前炎性细胞因子,能够激活免疫系统,其持续表达可能与溃疡性结肠炎活动复发有较大的关系.吸烟对溃疡性结肠炎有保护作用,它能够降低患者的白细胞介素-1含量,其中的具体机制可能涉及到吸烟对机体免疫系统的毒性损害作用.

    作者:刘修莉;龚发良;李玲;任习芳;潘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2月~2011年3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47例,回顾性分析感染发生部位、感染病原体以及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分别为33.3%、24.2%和18.2%;随着住院时间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显著增加;引起感染发生的医源性因素主要为留置导尿管和留置静脉管.结论 引起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钟辉;冯东亮;唐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河南省2003~2010年猩红热流行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河南省猩红热的流行特征.方法 下载2003年1月1日~2010年12月31日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报告的河南省猩红热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2003~2010年河南省猩红热发病5 047例.2007年发病率高为0.90/10万,2003年发病率低为0.31/10万,病例主要分布在北部地区,有明显的季节性,冬春季明显高于夏秋季,发病主要集中在1~10岁年龄段,中小学生和幼托儿童分别占37.64%和38.74%.结论 学校、托幼机构是猩红热发病的高危环境,应加强小学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作者:郭小芳;刘颖;何景阳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义乌市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效果监测分析

    目的 了解义乌市2010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情况.方法 对17家医疗机构空气、医护人员手等进行监测,结果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共监测样品315份,总合格率为76.19%.其中医护人员手、空气和医院污水合格率较低,分别为78.16%,53.42%和12.50%.市属综合医院消毒质量要好于镇街中心卫生院.结论 义乌市医疗机构消毒质量不够理想,有关部门应加强消毒管理.

    作者:朱夏燕;赵剑锋;陈锦德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分析

    目的 从产科方面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在某院产科出生2 6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有7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占1.88%,对该类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 因脐带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有28例,占38.89%;其次为早产有18例,占25.00%,胎盘功能不全、羊水异常、产程因素及孕母因素均对新生儿窒息有影响.结论 重视对新生儿窒息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需要在妊娠期间做好孕产妇的妊娠保健和定期产前检查,特别是胎心监护.

    作者:汤冠莉;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生化超微量检验方法的临床应用分析

    目的 建立一种微量、快速、准确、适用性强的检验方法.方法 引进生化超微量检验技术和由高密分析仪器厂生产GF-234Ⅱ型生化超微量酶标分析仪,并应用于临床.结果 超微量法与常量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该法回收试验满意,重复性和线性良好;正确使用光差校正器是保证测得结果准确的关键之一.结论 生化超微量检验方法标本和试剂用量少、实验成本低、工作效率高,有较高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具有全面推广应用的价值.

    作者:李玉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不同企业胆囊结石流行病学调查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对3个企业的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家企业作业工人胆囊结石总患病率为4.06%;甲、乙、丙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丙企胆囊结石患病率与工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企业作业人员的胆囊结石患病率不同,同一企业作业人员的工种与胆囊结石患病率无关.

    作者:李惠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2009 ~2011年间因骨外伤而骨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自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B组使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观察两组的骨头生长情况,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平均愈合时间和疗效.结果 B组愈合情况优于A组,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A组,疗效判定优于A组.结论 相比自体骨移植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具有优良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韩小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特点,并与100例35岁以上的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HPV感染史、初次性交≤20岁及避孕药使用史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5.83、5.24,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中Ⅰb+Ⅱa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b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P<0.05).研究组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P<0.05).研究组患者中腺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 0.05).研究组患者中深间质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5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组临床早期患者(Ⅰa~Ⅱa)和晚期患者(≥Ⅱb)的5年生存率、2年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1、9.72、5.63、4.57,P<0.05).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发现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时影响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P<0.05),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HPV感染则不是影响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早、病理恶性程度低、瘤体大、腺癌比例高及易转移浸润的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术后病理因素.35岁以下宫颈癌预后较差,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15例防治体会

    目的 就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15例防治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且子宫出血的患者50例,50例中年龄为20~35岁;经产妇为16例,初产妇为34例.该院近10年来剖宫产术中遇到子宫大出血50例,采取了8字缝合子宫出血创面及压迫缝合子宫法.结果 有效制止出血成功保留子宫.结论 每一例产妇均有发生大出血可能,需要警觉每一例产妇.每一例手术需要有严格的术前讨论和风险评估,做好配血和备血,对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前要纠正.

    作者:丁云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