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心电图对应导联S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李卫红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心电图, ST段压低
摘要: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02年3月~2011年2月诊治的50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心电图对应导联STD≥0.1 mV共238例,设为观察组,对应导联ST段无压低或STD<0.1 mV共26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急性心梗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分别为66.39% (158/238)和25.63% (61/238),明显高于对照组44.27%(116/262)和8.78% (2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7.65%、16.81%,明显高于对照组4.5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电图对应导联STD预示病情严重,临床应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措施,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2月~2011年3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47例,回顾性分析感染发生部位、感染病原体以及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分别为33.3%、24.2%和18.2%;随着住院时间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显著增加;引起感染发生的医源性因素主要为留置导尿管和留置静脉管.结论 引起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钟辉;冯东亮;唐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国内外手术部位感染相关研究综述

    外科手术部位感染可以导致医院的患病率、死亡率增加,加重医院和患者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医疗质量.如何防治手术部位感染早已成为美国的国家重点问题,我国对其重视程度也在逐年增高.本文就国内外在手术部位感染的发展历史及现状、概念及诊断标准、对医疗资源影响及防控措施等方面相关研究的差异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为今后更好地预防与控制手术部位感染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王飞;张丹晔;张秀月;王大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抗凝治疗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低分子肝素治疗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作用及疗效.方法 将90例AECOP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48例和对照组(B组)42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7d为一疗程.结果 治疗组较对照组动脉血氧分压和二氧化碳分压明显好转,D-二聚体明显下降(P<0.05),呼吸困难改善明显,住院时间缩短,总有效率(显效+有效) (93.8%)高于对照组(88.1%),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能改善AECOPD患者血液高凝状态,利于病情改善.

    作者:张春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VEGF及TNF-α在不同分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中表达的研究

    目的 探讨VEGF和TNF-α在不同分期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血清的表达情况.方法 应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和5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缓解期患者及30例正常人的血清VEGF和TNF-α的浓度,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VEGF在活动期、缓解期和健康组血清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698.69±298.27) pg/ml、 (302.64±256.31)pg/ml、 (60.46±38.58) p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在活动期、缓解期和健康组血清中的平均浓度分别为(130.37±61.48) pg/ml、 (73.95±39.37) pg/ml、 (29.05±14.39) pg/ml,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EGF及TNF-α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活动和缓解密切相关,可用于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

    作者:朱兵;刘金兰;朱勤瑞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检测家蝇抗菌肽基因diptericin时间表达模式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检测的家蝇抗菌肽基因diptericin 时间表达模式方法.方法 基于已克隆出的diptericin基因,利用软件Prmier5.0设计上下游引物,对未诱导,诱导后2h、4h、8h、12 h、24 h、36 h、48 h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蝇三龄幼虫进行real-time PCR设计引物,然后利用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制作标准曲线.结果 未刺激的三龄幼虫diptericin基因表达量非常低,与诱导后2h的相比,差1个数量级,诱导后2h开始缓慢上升,12h后达到高峰,24h后缓慢下降,36 h后回到诱后2h的水平,在家蝇三龄幼虫的卵、1龄及2龄期的表达量非常低,3龄期达到高峰.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蝇抗菌肽基因 diptericin 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进一步探讨家蝇抗菌肽生物活性,研究新的抗菌药物打下初步基础.

    作者:杨小蓉;金小宝;朱家勇;丁彩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城镇职工高尿酸血症流行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德州市城镇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德州市参加社会保险职工99 040人查体资料整理并用统计学分析.结果 德州市城镇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6.08%,男性7.71%,女性4.1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OR=1.145)、性别(OR=1.923)、单位性质(OR=1.387)、BMI(OR=1.549)、吸烟(OR=1.213)、饮酒(OR=1.714)、高脂血症(OR=3.608)、高血糖(OR=1.338)、高血压(OR=2.272)是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结论 德州城镇职工高尿酸血症患病率处于较低水平,增加运动、控制体重、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戒烟限酒可降低高尿酸血症患病率.

    作者:董茂江;吴继卫;董永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青海省农村居民超重肥胖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分析青海省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流行特征和影响因素,为开展肥胖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运用多阶段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2个县作为监测点,每个点抽取2个乡、每乡抽取4个村、每村抽取1个村民小组、每小组随机抽取40户,每户抽取1名15~69岁常住居民,共640人.通过问卷调查和体格测量获得相关数据.结果 青海省农村居民超重和肥胖的患病率分别为24.1%和6.3%,随着年龄的增长,超重率和肥胖率逐渐增加,女性超重率高于男性.超重率随文化程度的升高而降低,饮酒者的超重率高于不饮酒者,吸烟者的肥胖率低于不吸烟者.结论 超重与肥胖已成为影响青海省农村居民健康的重要疾患,防治工作迫在眉睫.

    作者:韦文会;李晓萍;李溥仁;沙琼玥;张晟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心电图对应导联STD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02年3月~2011年2月诊治的50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心电图对应导联STD≥0.1 mV共238例,设为观察组,对应导联ST段无压低或STD<0.1 mV共26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急性心梗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分别为66.39% (158/238)和25.63% (61/238),明显高于对照组44.27%(116/262)和8.78% (2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7.65%、16.81%,明显高于对照组4.5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电图对应导联STD预示病情严重,临床应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措施,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定点医院做好医疗保险之浅见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医疗保险制度在不断改革和完善,而定点医院承担着提供医疗费用的主要作用,处在了医疗改革的前沿.医疗保险机构与医院的关系密不可分,因此医疗保险制度的不断深入对医院也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只有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真正做到为患者提供优质医疗服务的作用.

    作者:孙雪玲;朱小余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拉莫三嗪片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目的 分析临床上使用拉莫三嗪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1994~2010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库的关于拉莫三嗪片的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拉莫三嗪片可导致皮肤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中枢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畸等复杂多样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停药都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拉莫三嗪不良反应与性别、联合用药、给药剂量有一定的关联,在临床用药中,应重视性别、药物的相互作用与用药剂量,加强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袁洪波;朱毅;陈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北京市大兴区林校街道常住健康居民麻疹抗体水平调查

    目的 了解和掌握大兴区林校路街道常住居民(包括本地户籍人群和外省市流动人群居住半年者)麻疹免疫水平,为实施有效的麻疹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1年3月~2011年6月对该辖区常住100例户籍人群和常住100例流动人群进行麻疹抗体水平调查.结果 常住居民本外地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计划免疫内的本外地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计划免疫外的本外地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和抗体平均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林校街道常住居民麻疹抗体水平整体不高,尤其是本地计划免疫外人群存在麻疹发病的风险,建议政府扩大麻疹强化免疫人群.

    作者:韩海英;郑小宁;李世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青海省同德县2010年食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同德县广大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为早日消除碘缺乏病(IDD)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全县16个村的1 488户居民的食用盐进行监测.结果 碘盐覆盖率为97.1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56%,非碘盐食用率为2.89%.结论 全州基本普及了合格加碘盐,但非碘盐的食用率仍较高.

    作者: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9年1月~2011年1月,98例老年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9例给予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治疗,对照组49例给予多西他赛联合顺铂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51.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0.6%(P<0.05).观察组的骨髓抑制和消化道反应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多西他赛联合奥沙利铂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能够明显提高疗效,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魏光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丙型肝炎病毒母婴传播血清学检测诊断分析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特点及 HCV 核心抗原检测对丙型肝炎母婴传播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2例抗HCV (IgG)阳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进行HCV抗体(IgG)、HCV核心抗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72例新生儿脐血抗HCV IgG均为阳性.72例HCV IgG阳性婴幼儿血清HCV c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13.9%; HCV R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5.3%,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6个月后婴幼儿抗HCV IgG与HCV RNA检测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血抗HCV (lgG)阳性不能作为 HCV 宫内感染的依据,HCV cAg检测与HCV RNA的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对新生儿HCV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出生后6个月婴幼儿抗HCV (lgG)检测可作为HCV感染的诊断.

    作者:周庆红;孙莉;杨富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北碚区健康教育机构现状调查

    目的 了解重庆市北碚区健康教育机构能力建设及工作现状,为配置健康教育资源以及制定健康教育工作规划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用统一调查表,对健康教育机构、人员、能力建设、健康教育工作情况等进行调查.结果 重庆市北碚区所辖的乡镇、高校、城区均设有健康教育机构;全区共为551 661居民建立了健康档案,建档率68.6%,共有健康教育专(兼)职人员93人,其中专职占17.2%,兼职为82.3%;健康教育工作人员学历以大专及以下为主,占91.7%,职称以初级及以下为主,占78.5%.学校主管健康教育的部门为学生工作部;健康教育工作主要内容以艾滋病、结核病等常见传染病及心脑血管疾病宣讲为主,健康教育工作方法以发放健康教育宣传资料及利用卫生宣传日宣传为主.结论 重庆市北碚区健康教育机构配备了完善的现代设备,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缺乏,专业素质不高,健康教育形式单一,经费投入较为贫乏,健康教育工作内容以常见传染病防治及慢性心脑血管疾病为主.

    作者:吴宗辉;胡晓琳;游莉;阿艳;孙炯;张巧英;赵立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引入PDCA循环规范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

    目的 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方法 应用PDCA循环,建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制度,包括加强抗菌药物管理组织建设、实施抗菌药物分级管理、进行抗菌药物合理应用培训及考试、加强临床微生物标本检测与细菌耐药监测、开展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与评估,制定合理用药的监管措施.结果 经过几个周期PDCA循环,医院抗菌药物使用率下降,围手术期预防用药逐步规范,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医院的医疗质量.结论 应用PDCA循环法,建立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长效机制,促进了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工作持续改进,提高了医院合理用药水平.

    作者:石红凤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

    目的 探讨左卡尼丁对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的心功能及血脂的影响.方法 将116例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随机分入对照组与观察组,给予56例对照组患者心力衰竭常规治疗,6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点左卡尼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心功能指标及血脂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8.3%,显著高于对照组66.1%(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脏指数、左室射血分数及E/A值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甘油三酯(TG)和胆固醇(TC)显著低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HDL)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左卡尼丁可显著改善老年慢性充血性心衰患者的心功能,有效调节血脂.

    作者:李菲;刘英春;邓文;范觉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三峡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结核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目的 了解三峡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的结核病知识及相关态度、行为现状,为开展库区结核可疑者的健康教育,提高结核病人发现率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性抽样的方法,对肺结核可疑者进行面对面问卷调查.结果 三峡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结核病知识知晓率为45.8%,其相关政策知晓率为25.3%;不就诊或延迟就诊的现象较严重(33.7%),其就诊的首选医疗机构是村卫生室(46.3%)和乡镇卫生院(35.6%).结论 库区肺结核可疑者的结核病知识及相应的态度、行为有待进一步改善.应加强其对结核病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的健康促进工作.

    作者:唐琴;杜昌庭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牙根尖下及根间截骨矫正前牙牙槽突前突畸形60例临床分析

    目的 对牙根尖下及根间截骨矫正前牙牙槽突前突畸形60例进行临床分析.方法 本组共60例求诊者.男性22例,女性38例;年龄20~49岁.其中,上、下颌牙槽突前突者37例,单纯上颌牙槽突前突者18例,单纯下颌牙槽突前突者5例.所有患者均未接受过正畸治疗.结果 本组共60例患者,共移动前牙380颗,拔牙108颗,截为96个牙骨段,平均每牙槽截骨1.6段,术后随访1~14年.术后无感染、严重出血、牙髓坏死及牙变色等.结论 本手术操作简单,并发症少,美容效果迅速,疗效满意,值得在美容口腔科中推广应用.

    作者:孙雪玉;陈菲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白介素-11在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 检测难治性ITP患者内源性血清白介素-11 (IL-11)的分泌水平.观察重组人白介素-11单药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血小板在2万以下的21例难治性ITP患者,应用ELISA法测定患者治疗前血清IL-11水平,以25例体检健康人为正常对照,比较治疗前内源性IL-11的分泌水平较正常人是否升高.用重组人IL-11单药治疗以上21例患者共14 d,用法:50μg/kg,每天1次皮下注射,比较用药前后血小板计数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治疗前21例患者血清IL-11水平(246.0±133.5) pg/m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46.2±14.2) pg/ml(P<0.01).21例患者用药前血小板计数平均值为(14.0±3.4)×109/L,用药后平均值为(58.9±35.1)×109/L,治疗后的血小板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治疗后2个月血小板平均值为(46.5±29.5)×109/L,比用药前高,但较d 14下降.结论 治疗前内源性IL-11水平分泌增高.IL-11能有效提高难治性ITP患者的血小板水平.

    作者:孙川;李倩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