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的认知调查

李燕

关键词:公共场所, 公示, 认知
摘要: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公示单位的负责人、员工和顾客对信患公示的认知情况,以期对改进信患公示提出意见与建议.方法 采用调查表,收集公众对公示的知晓情况、态度、消费意愿等信息.结果 大部分被调查人员认同目前每季更新一次并以文字描述的公示形式,但如在文字与图标之间选择,65.0%的调查人员更认同图标的形式.34.5%的调查人员将卫生环境状况作为公共场所消费时的第一关注要素.公示内容会直接影响46.3%调查者的消费选择.结论 目前开展的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取得的社会效益有限,消费者关注度不高,建议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改变公示形式、扩大公示单位范围等,加大公示的影响力,以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曲普瑞林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曲普瑞林对多囊卵巢综合征不孕患者促排卵的效果.方法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内分泌紊乱纠正后,实验组给予曲普瑞林+HCG治疗,对照组给予氯米芬+HCG治疗,比较两组给药后排卵时间、周期排卵率、临床妊娠率、流产率等.结果 实验组用药72 h内排卵率(x2=4.39)、周期排卵率(x2=4.71)、妊娠率(x2=3.89)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还能减少OHSS(x2=4.32)、LUFS发生率(x2=4.69),两组流产率相似(x2=0.0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曲普瑞林具有较好的促排卵效果,与HCG合用更能提高排卵妊娠率.

    作者:李雅琪;杨炜婷;彭俊;宋致蓉;廖国芳;张瑜;马燕;罗连英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及盐酸贝那普利,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于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CRP、U-pr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U-pr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治疗中,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康艾注射液联合T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者各60例均采用常规TP方案化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可提高化疗的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师应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深入探讨更好的用药办法.

    作者:吕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普外科临床路径的构建及护理效果研究

    目的 探讨普外科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临床护理路径前(2010年4月~2011年4月)和临床护理路径后(2011年5月~2012年5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各71例普外科住院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开展临床护理路径分为常规护理组和护理干预组,常规护理组实施传统的护理模式,而护理干预组患者则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比较常规护理和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天数、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并发症的发生率、基础护理合格率和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等临床指标.结果 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费用、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基础护理合格率和对护理人员护理服务满意率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P<0.05),但是护理干预组患者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的(P<0.05).结论 临床护理路径能够有效降低住院时间和减少住院费用,提升医疗服务质量,值得进一步推广,促进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

    作者:王利刚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包头地区728例甲状腺手术病例回顾性分析及TGF-β1在不同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 总结分析甲状腺手术病例,研究TGF-β1与不同甲状腺病变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统计分析甲状腺术后病理诊断结果;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多种甲状腺病变组织中的TGF-β1的表达情况.结果 (1)结节性甲状腺肿在手术病例中所占的构成比高.对部分曾行术前细针抽吸细胞学检查(FNAB)检查的病例与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进行比较,总体符合率为84.48%. (2)甲状腺癌组织中TGF-β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其他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结论 推测TGF-β1在甲状腺癌的发生、发展中有一定作用,可为甲状腺癌诊断治疗提供部分依据.

    作者:李俊峰;魏枫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研究

    目的 本研究旨在使用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 将某院2009 ~2011年间因骨外伤而骨缺损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A组使用自体骨移植治疗骨缺损,B组使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骨缺损,观察两组的骨头生长情况,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平均愈合时间和疗效.结果 B组愈合情况优于A组,愈合过程中疼痛评分低于A组,B组平均愈合时间短于A组,疗效判定优于A组.结论 相比自体骨移植方法,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骨缺损具有优良的临床疗效和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韩小松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公众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信息公示的认知调查

    目的 了解公共场所公示单位的负责人、员工和顾客对信患公示的认知情况,以期对改进信患公示提出意见与建议.方法 采用调查表,收集公众对公示的知晓情况、态度、消费意愿等信息.结果 大部分被调查人员认同目前每季更新一次并以文字描述的公示形式,但如在文字与图标之间选择,65.0%的调查人员更认同图标的形式.34.5%的调查人员将卫生环境状况作为公共场所消费时的第一关注要素.公示内容会直接影响46.3%调查者的消费选择.结论 目前开展的卫生监督信息公示取得的社会效益有限,消费者关注度不高,建议通过加强社会宣传力度、改变公示形式、扩大公示单位范围等,加大公示的影响力,以起到更好的引导作用.

    作者:李燕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青海省同德县2010年食盐监测结果分析

    目的 了解和掌握青海省同德县广大居民户碘盐食用情况,为早日消除碘缺乏病(IDD)提供依据.方法 按照《全国碘盐监测方案》的要求对全县16个村的1 488户居民的食用盐进行监测.结果 碘盐覆盖率为97.11%,合格碘盐食用率为95.56%,非碘盐食用率为2.89%.结论 全州基本普及了合格加碘盐,但非碘盐的食用率仍较高.

    作者:董顺琴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患者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变化情况及其意义,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228例心肌梗死患者为MI组;选择同期在某院门诊体检、排除肝、肾、心、脑等器质性疾病的患者228例组成对照组,比较两组的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参数指标.结果 MI组患者的TCH、TG、LDL-C、APOB、UA、Lp、Fib、MPV和PDW较正常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组HDL-C、APOA1和PCT较正常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脂、血尿酸、纤维蛋白原级血小板参数能够增加MI的发生率,因此针对这些因素进行干预,可以有效预防和对症治疗 MI,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治愈率,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孙国强;李玉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大蒜素影响子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实验研究

    目的 探讨大蒜素对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不同浓度的大蒜素作用于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倒置显微镜下观察Hela细胞的形态学变化,采用MTT法检测大蒜素对Hela细胞增殖抑制能力,流式细胞术分析大蒜素对Hela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 MTT显示大蒜素能抑制人宫颈癌Hela细胞的增殖,并具有时间-剂量依赖性;流式细胞术测定结果显示50 μg/ml浓度大蒜素可明显诱导Hela细胞凋亡,并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 期.结论 大蒜素对人宫颈癌Hela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其抑制作用与诱导Hela细胞凋亡和阻抑细胞周期有关.

    作者:胡晓艳;姜梁;向丽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研究及预后分析

    目的 探讨青年妇女患宫颈癌的临床病理及预后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134例35岁以下年轻宫颈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预后特点,并与100例35岁以上的对照组宫颈癌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的临床对比发现,两组患者的HPV感染史、初次性交≤20岁及避孕药使用史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22、5.83、5.24,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中Ⅰb+Ⅱa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而≥Ⅱb的患者则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2,P<0.05).研究组患者中肿瘤大小≥4 cm的患者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5,P<0.05).研究组患者中腺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11,P<0.05).研究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3,P< 0.05).研究组患者中深间质浸润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36,P<0.05).两组患者均获得5年以上的随访,研究组临床早期患者(Ⅰa~Ⅱa)和晚期患者(≥Ⅱb)的5年生存率、2年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9.21、9.72、5.63、4.57,P<0.05).通过COX回归多因素分析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与临床病理的相关性发现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时影响研究组患者5年生存率的因素(P<0.05),而病理类型、肿瘤大小及HPV感染则不是影响因素(P>0.05).结论 35岁以下宫颈癌患者具有临床期别早、病理恶性程度低、瘤体大、腺癌比例高及易转移浸润的的临床特点和相对高危的术后病理因素.35岁以下宫颈癌预后较差,而临床分期、浸润深度及淋巴结转移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因素.

    作者:陈晓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索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凝状态随肺功能变化情况,了解其在判断此类患者治疗效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近期某院收住的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治疗的患者为研究对像.结果 PCV、D-D、FN、血浆黏度、全血黏度高切及全血黏度低切阳性者分别占95.0%、86.7%、90.0%、98.3%、85.0%、83.3%及88.3%.中度组患者PCV值[(52.32±4.31)%]、D-D值[(2.12±0.31) mg/L]、FN值[(4.53±0.18) g/L]、血浆黏度值[1.64±0.13]、全血黏度高切值[5.73±0.43]及全血黏度低切值[12.13±0.35]比重度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液高凝状态与肺功能呈负相关,临床中对肺功能检查依从性差的此类患者,可通过检测血凝指标了解治疗效果,值得临床中推广应用.

    作者:王玫红;怀丽梅;赵鑫亮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检测家蝇抗菌肽基因diptericin时间表达模式的实时荧光定量方法的建立

    目的 建立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检测的家蝇抗菌肽基因diptericin 时间表达模式方法.方法 基于已克隆出的diptericin基因,利用软件Prmier5.0设计上下游引物,对未诱导,诱导后2h、4h、8h、12 h、24 h、36 h、48 h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蝇三龄幼虫进行real-time PCR设计引物,然后利用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制作标准曲线.结果 未刺激的三龄幼虫diptericin基因表达量非常低,与诱导后2h的相比,差1个数量级,诱导后2h开始缓慢上升,12h后达到高峰,24h后缓慢下降,36 h后回到诱后2h的水平,在家蝇三龄幼虫的卵、1龄及2龄期的表达量非常低,3龄期达到高峰.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蝇抗菌肽基因 diptericin 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进一步探讨家蝇抗菌肽生物活性,研究新的抗菌药物打下初步基础.

    作者:杨小蓉;金小宝;朱家勇;丁彩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西宁市干部体检结果分析

    目的 通过对西宁市干部体检结果分析,了解影响该群体健康的主要慢性疾病.方法 为受检著采血化验、仪器检查、统计分析体检结果.结果 除总胆固醇各年龄段间和不同性别间无显著性差异外,肥胖、脂肪肝、血脂、血糖、血压各年龄段间均呈现显著性差异,且从20~59岁的4个年龄段均随年龄增商体检异常检出率升高,50~59岁达到顶峰,60岁后显著降低.男性各项检查异常结果均明显高于女性.检出率较高的慢性疾病由高到低依次为肥胖、脂肪肝、高脂血症、高血糖、高血压.结论 肥胖、高血压等疾病严重影响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必须提高全民自我保健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改善不健康生活方式.

    作者:张木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LMA通气复合七氟烷及丙泊酚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

    目的 对比研究喉罩通气和气管插管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在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应用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将60例经DSA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喉罩组和气管插管组,术中以微量泵持续泵注丙泊酚、七氟醚维持麻醉.记录在病人麻醉诱导前(T0),插入喉罩或气管导管前(T1),插入后即刻(T2),插管后3 (T3) min,及拔除喉罩或气管导管时(T4)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变化以及喉罩或气管导管拔除时病人是否出现躁动、呛咳、反流误吸以及术后有无咽痛等并发症发生.结果 喉罩通气复合七氟醚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行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患者在麻醉诱导、术中维持及术后苏醒血液动力学平稳,七氟醚、丙泊酚用量少,苏醒迅速,咽痛发生率低.结论 喉覃操作简单,刺激小,通气可靠,对循环影响轻,七氟醚复合应用丙泊酚静脉麻醉,术中血液动力学平稳,术后苏醒快,定向力恢复好,只要掌握好适应证,喉罩通气较气管插管更适合应用于颅内动脉栓塞术.

    作者:许银实;赵鲜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人工肝治疗肝衰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某院260例肝衰竭患者的治疗,其中治疗组163例(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给予人工肝治疗),对照组97例(仅内科综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组人工肝治疗前、后胆红素、凝血时间和凝血酶原活动度等指标,观察人工肝治疗中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组163例的治疗有效率为64.4%,对照组97例的治疗有效率为30.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经人工肝治疗后,胆红素水平显著下降[TBIL 由 (462.8±155.0) μmol/L 降至 (328.0±121.3) μmol/L,DBIL 由 (293.5±90.8)μmol/L 降至(199.6±75.3)μmol/L],凝血时间缩短 [PT由(28.2±7.5)s 缩短至(20.0±3.1)s],凝血酶原活动度提高[PTA 由 (28±9)%提高至(45±12)%),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内科综合治疗基础上联合人工肝治疗肝功能衰竭可以提高疗效,降低死亡率;人工肝能短期内改善肝脏功能,治疗过程安全.

    作者:吴涛;林锋;贾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多层螺旋CT在结肠癌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106名结肠癌患者,分为定期接受CT检查的观察组和未接受CT检查的对照组,观察肿瘤的分期和分级、术中和术后各项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肿瘤TNM分期及病理分级情况均好于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例数、术后引流量、排气时间、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HAMA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MUNSH评分、QOL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多层螺旋CT有利于结肠癌的早期发现和治疗,对于结肠癌的诊治过程具有积极意义.

    作者:王日武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分析

    目的 了解内蒙古自治区近年来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及时应对和有效控制事件的发生、发展,预防类似事件的继续出现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发生、报告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内蒙古自治区2004~2010年期间,全区共发生、报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72起,其中较大事件23起,一般事件149起.所有事件中传染病疫情达到116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67.4%;其次是食物中毒34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19.8%;环境污染引发的群体性发病事件及其他事件共17起,占报告事件总数的9.8%.在所有发生事件中有132起发生在学校,占报告事件总数的76.7%,事件涉及人数达8 762人.结论 2004~2010 全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监测预警、信息报告、现场处置的能力不断提升,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得到及时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学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仍是构成该区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体,今后应加强基层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各类学校之间联动的应急能力建设.

    作者:宋壮志;吕亚丽;王艳芳;苏军;初迪;王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入选2008年2月~2011年3月在某院普外科住院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247例,回顾性分析感染发生部位、感染病原体以及感染与年龄、住院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 患者住院期间感染发生的主要病原体是革兰阴性菌;常见的感染部位主要包括:下呼吸道、泌尿系统、胃肠道分别为33.3%、24.2%和18.2%;随着住院时间和患者年龄的增加,其发生感染的机会也显著增加;引起感染发生的医源性因素主要为留置导尿管和留置静脉管.结论 引起普外科肿瘤患者住院期间发生感染的因素较多,应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作者:钟辉;冯东亮;唐昊 刊期: 2012年第22期

  • 低浓度多柔比星硬膜外注药用于癌症椎体转移患者的临床研究

    目的 观察低浓度多柔比星硬膜外入药治疗癌症椎体转移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乳腺科治疗的28例乳腺癌合并椎体转移的患者,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术后采用低浓度多柔比星(10~20 mg)+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吗啡+多柔比星静脉治疗.对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用药量、生存质量以及心脏毒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6.88±1.66)、 (2.41±1.78)分,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7.01±2.02)、 (4.22±1.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2.589,P<0.05);两组无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低浓度的多柔比星硬膜外给药,治疗乳腺癌患者癌症椎体转移,其抗癌活性及疗效与传统比较,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大大减轻,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