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日武
目的 比较2011年前后不同洁净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方法,为临床管理能力的提高提供依据.方法 研究组自2011年起实施改进的手术室消毒隔离管理办法,并提出解决策略,进行实施.结果 研究组患者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过对手术室隔离管理中易忽视问题的探讨与策略分析,改良管理方法,对于减少临床感染率、提高患者满意度具有积极作用.
作者:沈雪光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就剖宫产术中子宫出血15例防治体会进行探讨.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某院妇产科进行剖宫产分娩且子宫出血的患者50例,50例中年龄为20~35岁;经产妇为16例,初产妇为34例.该院近10年来剖宫产术中遇到子宫大出血50例,采取了8字缝合子宫出血创面及压迫缝合子宫法.结果 有效制止出血成功保留子宫.结论 每一例产妇均有发生大出血可能,需要警觉每一例产妇.每一例手术需要有严格的术前讨论和风险评估,做好配血和备血,对重度贫血、血小板减少或凝血功能障碍术前要纠正.
作者:丁云青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低浓度多柔比星硬膜外入药治疗癌症椎体转移患者疼痛程度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某院自2008年1月~2011年12月乳腺科治疗的28例乳腺癌合并椎体转移的患者,按照患者的自愿原则,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14例.观察组术后采用低浓度多柔比星(10~20 mg)+甲磺酸罗哌卡因+芬太尼行硬膜外神经阻滞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治疗方法吗啡+多柔比星静脉治疗.对两组患者在镇痛效果、用药量、生存质量以及心脏毒性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观察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采用数字分级法(NRS)对两组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分,观察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6.88±1.66)、 (2.41±1.78)分,对照组治疗前后NRS评分分别为(7.01±2.02)、 (4.22±1.96)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明显提高(t=2.589,P<0.05);两组无临床症状的并发症的发生.结论 低浓度的多柔比星硬膜外给药,治疗乳腺癌患者癌症椎体转移,其抗癌活性及疗效与传统比较,患者的生存质量明显改善,疼痛程度大大减轻,是一种经济实用、安全有效的方法.
作者:陈杰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临床上使用拉莫三嗪片所发生的不良反应及相关因素.方法 检索1994~2010年中国医院数字图书馆CHKD期刊全文库的关于拉莫三嗪片的不良反应病例,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拉莫三嗪片可导致皮肤损害、血液系统损害、中枢及神经系统不良反应、消化系统不良反应、诱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致畸等复杂多样的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或停药都恢复正常,无死亡病例.结论 拉莫三嗪不良反应与性别、联合用药、给药剂量有一定的关联,在临床用药中,应重视性别、药物的相互作用与用药剂量,加强观察,减少不良反应发生.
作者:袁洪波;朱毅;陈力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康艾注射液联合TP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两组患者各60例均采用常规TP方案化疗,研究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康艾注射液.结果 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治疗后KP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数据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采用康艾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癌可提高化疗的整体疗效,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临床医师应完善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理念,深入探讨更好的用药办法.
作者:吕宇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不同时段内尿蛋白量的变化及其对子痫前期的诊断意义.方法 选取某院2010年1月~2011年12月间入院治疗的92例子痫前期患者,分别抽取8h、12h、和24h的尿液样本,作为检测标本.结果 8h尿蛋白含量在轻、中度及重度尿蛋白的患者中与24 h尿蛋白的含量具有明显相关性;12h尿蛋白含量在轻、中度及重度尿蛋白的患者中与24 h尿蛋白的含量具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8h或12h尿样测定尿蛋白用于诊断子痫前期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金力荣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电图对应导联ST段压低(ST-segment depression,STD)在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某院2002年3月~2011年2月诊治的500例初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心电图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心电图对应导联STD≥0.1 mV共238例,设为观察组,对应导联ST段无压低或STD<0.1 mV共262例,设为对照组.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以及严重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的发生率和急性心梗死亡率.结果 观察组冠状动脉狭窄率和多支病变率分别为66.39% (158/238)和25.63% (61/238),明显高于对照组44.27%(116/262)和8.78% (23/26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严重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发生率分别为17.65%、16.81%,明显高于对照组4.58%、4.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心源性休克发生率和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伴心电图对应导联STD预示病情严重,临床应及早采取干预治疗措施,防止患者病情恶化.
作者:李卫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治疗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原发高血压伴高血脂患者7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阿托伐他汀钙及盐酸贝那普利,对照组患者应用盐酸贝那普利.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结果 (1)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于治疗后均显著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2)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均明显降低,HDL-C水平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TG、TC及LDL-C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HDLC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3)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患者CRP、U-pro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RP、U-pro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原发性高血压伴高血脂的治疗中,贝那普利联合阿托伐他汀钙具有良好的效果,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新红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胆囊结石的发生与职业危害因素的关系.方法 用流行病学方法对3个企业的作业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检,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家企业作业工人胆囊结石总患病率为4.06%;甲、乙、丙企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男、女性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丙企胆囊结石患病率与工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工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不同企业作业人员的胆囊结石患病率不同,同一企业作业人员的工种与胆囊结石患病率无关.
作者:李惠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γ-干扰素释放试验(Interf eron-gamma Release Assay,IGRA)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52例临床疑似活动性结核患者的细菌学、影像学、病理学结果,并随访治疗效果,与IGRA检查方法对照,评价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结核病例IGRA检测敏感性为85.29%,特异性为81.58%,阳性预测值81.08%,阴性预测值86.11%.培养法阳性检出率为52.94%,IGRA检测方法与培养法检出率卡方检验,x2值为8.336,P值小于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IGRA 检测法对肺外结核的诊断率为83.3%.结论 IGRA作为活动性结核病的辅助检查手段特异性较高,对肺结核外其他结核的诊断价值也较高,可为菌阴患者、肺外结核等特殊情况及不能明确诊断的结核病患者进行抗结核治疗提供依据.但该试验不能单独作为开展治疗与评价疾病预后的依据.
作者:郭华;王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甲型H1N1疫苗AEFI监测结果,评价疫苗的安全性及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为建立规范化AEFI监测体系提供依据.方法 将某区2009年甲型H1N1疫苗接种及AEFI监测资料分国庆节前后两个阶段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2009年某区共接种甲型H1N1疫苗100 896人,接报29例AEFI,有一般反应、异常反应、偶合反应、心因性反应4种类型,总报告率28.74/10万(节前201.59/10万、节后9.89/10万);疫苗不良反应总报告率8.92/10万(节前80.64/10万明显高于节后1.10/10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国庆节前后反应类型、报告率、临床症状、出现反应时间及报告及时性等明显不同.结论 甲型H1N1疫苗安全性良好,AEFI监测系统敏感性有待提高,新上市疫苗接种应严格掌握禁忌症.
作者:郑青秀;邹燕杰;翟力军;闫威;白宏伟;宁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海口市健康人群麻疹抗体水平,为今后消除麻疹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于2008年、2009年在全市按接种率高、中、低分为3个层次,8个年龄段的共采集1 918名健康人的血清,采用ELSIA 法测定血清中麻疹IgG抗体滴度.结果 麻疹抗体阳性率为93.64%,抗体滴度(GMT)为1:885.65; GMT≥1:800有1 265人,占65.95%.不同城区之间的GMT有显著差异,不同年龄组之间抗体阳性率、GMT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海口市麻疹抗体水平较高,基本形成了预防麻疹的免疫屏障,对控制麻疹的发病起了积极的作用,但还存在着免疫水平薄弱地区和易感人群.在做好常规免疫的同时,应进一步针对免疫薄弱地区落实强化免疫和查漏补种工作,提高人群免疫抗体水平.
作者:邝继琰;陈仕学;林瑞仪;杨兴林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建立荧光染料(SYBR Green Ⅰ)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PCR)方法检测的家蝇抗菌肽基因diptericin 时间表达模式方法.方法 基于已克隆出的diptericin基因,利用软件Prmier5.0设计上下游引物,对未诱导,诱导后2h、4h、8h、12 h、24 h、36 h、48 h及不同发育阶段的家蝇三龄幼虫进行real-time PCR设计引物,然后利用10倍系列稀释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反应,制作标准曲线.结果 未刺激的三龄幼虫diptericin基因表达量非常低,与诱导后2h的相比,差1个数量级,诱导后2h开始缓慢上升,12h后达到高峰,24h后缓慢下降,36 h后回到诱后2h的水平,在家蝇三龄幼虫的卵、1龄及2龄期的表达量非常低,3龄期达到高峰.结论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蝇抗菌肽基因 diptericin 的方法具有特异性好、灵敏度高,为进一步探讨家蝇抗菌肽生物活性,研究新的抗菌药物打下初步基础.
作者:杨小蓉;金小宝;朱家勇;丁彩屏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月某院收治的明确诊断为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17例临床特征及实验室资料.结果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7例(100%),咳嗽12例(70.6%),贫血13例(76.5%),消瘦11例(64.7%),皮疹10例(58.8%);16例(94.1%)患者外周血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所有病例血液中培养出马尔尼菲青霉菌;在沙保罗琼脂培养基中马尔尼菲青霉菌呈酵母相(37℃)或菌丝相(25℃);使用氟康唑、伏立康唑或两性零素B治疗,8例治愈,2例好转,2例自动出院,5例死亡,以两性霉素B疗效好,氟康唑疗效差.结论 艾滋病合并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当HIV阳性患者出现发热、咳嗽、贫血、消瘦、皮疹,CD4+T淋巴细胞<50 cells/μl,应高度怀疑马尔尼菲青霉菌病;确诊马尔尼菲青霉菌感染依赖病原学检查;治疗上建议首选两性霉素B.
作者:蔡琳;周锐峰;朱迎春;王宗正;王印;何沅鸿;何盛华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的疗效及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 2009年2月~2011年2月,92例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46例采用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甘精胰岛素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糖、血脂水平变化.结果 治疗后两组治疗后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明显下降(P< 0.05).观察组治疗后FPG、2 hPG及HbA1c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水平(P<0.05).观察组治疗后TC、TG及LDL-C水平明显下降(P<0.05),并且明显低于对照组水平(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甘精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初发肥胖2型糖尿病进行治疗,能够在有效降低血糖的同时,降低患者血脂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木尼拉.阿不都乃依木;娜迪热.阿不都萨拉木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真菌毒素是真菌在生长过程中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通过污染食品和农作物,进而危害人和动物的安全.本文综述了常见真菌毒素(黄曲霉毒素、赭曲霉毒素、单端孢酶烯族毒素、玉米赤霉烯酮、伏马菌素等)的污染现状与国内外对不同真菌毒素的限值标准以及检测真菌毒素的常用方法,为进一步加强真菌毒素污染的控制提供依据.
作者:杨世亚;邱景富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从产科方面分析新生儿窒息的原因,提出相应的措施以预防新生儿窒息的发生.方法 选取2009年2月~2011年3月在某院产科出生2 680例新生儿的临床资料,其中有72例发生新生儿窒息,占1.88%,对该类新生儿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找出引起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结果 因脐带因素引起新生儿窒息有28例,占38.89%;其次为早产有18例,占25.00%,胎盘功能不全、羊水异常、产程因素及孕母因素均对新生儿窒息有影响.结论 重视对新生儿窒息的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需要在妊娠期间做好孕产妇的妊娠保健和定期产前检查,特别是胎心监护.
作者:汤冠莉;张丽萍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仿真模拟Ⅱ类牵引不同加载角度对下颌骨旋转和前移趋势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方法 在前期构建的三维有限元模型基础上,分别模拟5°,15°和25°3种工况下“下颌骨-颞下颌关节”的应力、位移变化和旋转趋势.结果 从5°到25°,随着加载角度的增加位移逐渐增大,大位移都发生在颏部,分别为4.779mm、5.206 mm和5.483 mm,3种工况结构明显的位移模式皆为绕着关节窝处转动.3种工况应力值都很小,力值大小处于同一数量级,无特别应力集中区域.结论 颌间Ⅱ类牵引总体位移向前下,髁突发生顺时针旋转.
作者:李丽华;方平;宋锦璘;米方林;陈定根;伍建容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丙型肝炎血清标志物特点及 HCV 核心抗原检测对丙型肝炎母婴传播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ELISA法对72例抗HCV (IgG)阳性的孕妇所生新生儿脐血进行HCV抗体(IgG)、HCV核心抗原检测,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CV RNA.结果 72例新生儿脐血抗HCV IgG均为阳性.72例HCV IgG阳性婴幼儿血清HCV cAg阳性10例,阳性率为13.9%; HCV RNA阳性11例,阳性率为15.3%,两者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5,P>0.05);6个月后婴幼儿抗HCV IgG与HCV RNA检测比较,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新生儿脐血抗HCV (lgG)阳性不能作为 HCV 宫内感染的依据,HCV cAg检测与HCV RNA的检测方法一致性较好,对新生儿HCV感染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对于出生后6个月婴幼儿抗HCV (lgG)检测可作为HCV感染的诊断.
作者:周庆红;孙莉;杨富强 刊期: 2012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降血脂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将混合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随机分为单用阿托伐他汀组(单用组)80例,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组(联合治疗组)82例,分析其疗效与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治疗8周后的血清TC、TG、LDL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联合治疗组HDL水平升高;联合治疗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月,两组TC、TG、LDL、Lp (a)水平继续降低,HDL水平继续升高,与治疗8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较单用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单用阿托伐他汀相比,阿托伐他汀联合非诺贝特具有更好的调节血脂的作用.
作者:沈绍群 刊期: 2012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