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观察

周理源

关键词:吡喹酮, 血吸虫病肝纤维化, 治疗
摘要:目的 探讨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观察.方法 将80例在本站接受治疗的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的是常规的护肝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吡喹酮进行治疗,通过测定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以及比较肝实质的损害等级来评价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结果 与治疗之前相比,观察组的平均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脾厚度明显降低,而对照组没有任何明显变化;观察组的肝纤维化分级有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无明显变化,其中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吡喹酮治疗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的临床效果显著,并且安全、有效,值得在以后的应用中推广应用.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和TIMP-1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金属基质蛋白酶9,及其抑制剂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与脑梗死后认知功能障碍的关系.方法 收集首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4例(脑梗死组)及健康受试者40例(健康对照组),脑梗死组根据入组14 d时MoCA评分结果分为CI组(MoCA评分<26分)、非认知障碍(non-cognitive impairment,NCI)组(MoCA评分≥26分).采用ELISA法测定各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结果 与健康对照组比,CI组与NCI组血清MMP-9和TIMP-1水平均显著升高(P均<0.05),与NCI组相比,CI组MMP-9水平显著升高(P<0.05),而TIMP-1水平显著降低(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MMP-9水平和高龄是脑梗死后CI的独立危险因素,而高TIMP-1水平与吸烟是脑梗死后CI的保护性因素.相关分析显示CI组MoCA评分与MMP-9水平成负相关,与TIMP-1水平呈正相关.结论 脑梗死急性期,血清高MMP-9水平是脑梗死后CI的危险因素,而高TIMP-1水平是脑梗死后CI的保护性因素.测定脑梗死急性期血清MMP-9、TIMP-1水平,当与其他预测脑梗死后CI的因子联合进行系统筛查时,可能有助于识别脑梗死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高风险患者.

    作者:杨雪;窦志杰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PFN内固定临床疗效

    目的 观察并讨论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应用PFN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及注意事项.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5年6月来本院治疗的11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展开回顾性分析,关节置换组48例,内固定组62例.TER 28例、半髋置换20例;髓外固定22例、PFN内固定40例;比较患者围手术期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下地时间、术后引流量及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PEN内固定术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TER组、半髋置换组、髓外固定组(P<0.05),PFN内固定组下地时间明显少于髓外固定组存在明显差异(P<0.05),PFN内固定组住院时间与TER组、半髋置换组、髓外固定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PFN内固定术髓内有可靠的支撑装置,能够承担患者的较大重力,较之髓外固定术能够使患者更早下地,降低患者无法下地活动所可能引发的并发症,如患者不耐受大手术建议实施近端髓内钉.

    作者:王云华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现状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现状,为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模式改进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 建立文献采集标准,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收录在多种中文期刊数据库中涉及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的文献进行检索、筛选及分析.结果 符合采集标准的文献共计118篇,包括综述、描述性研究、质性研究和经验总结.其中经验总结特别是主观评价培训效果的文献较多,显示出对当前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的满意度较高,但是培养模式、标准及流程并不明确.结论 我国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的模式有较大的发展和改进空间,亟待研究并探索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手术室专科护士培养模式.

    作者:梁政波;李琦;吴军;王芳芳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清CysC联合Schwartz公式估算GFR在儿童 慢性肾脏疾病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C)联合Schwartz公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在儿童慢性肾脏疾病(CKD)早期肾功能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 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010年10月~2011年9月收治CKD患儿142例(CKD组),应用胶乳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CysC浓度,并与血清尿素氮(Bun)、血清肌酐(Scr)、基于Scr Schwartz方程估算的GFR(eGFR)、99mTc-DTPA法测定的GFR进行比较.结果 ①CKD患儿肾功能指标中血清CysC、Bun、Scr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②各期CysC、Scr、Bun水平随Schwartz方程估算的GFR(eGFR)的降低而逐渐升高,三者在各期间水平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清CysC与血清Bun、Scr呈正相关(r=0.437、0.480,P均<0.05).血清CysC与99mTc-DTPA法测定的GFR呈负相关,相关关系(r=-0.757)显著(P<0.05);④在CKD早期,患儿肾功能轻度受损时,血清CysC的异常率较Scr?Bun的异常率明显偏高,三者之间异常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Ⅲ-Ⅴ期患儿血清CysC的异常率与Scr、Bun的异常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chwartz公式估算的eGFR与99mTc-DTPA肾功能动态显像测定的GFR总体上有显著相关性(r=0.827).CKDⅠ-Ⅱ期,患儿估测的eGFR与GFR的相关性较高.结论 血清CysC是一个灵敏的反映GFR的理想标志物,其联合Schwartz公式估算GFR对儿童早期肾功能损伤的评估有重要意义.

    作者:戴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新生儿黄疸

    目的 研究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新生儿黄疸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在2013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100例新生儿黄疸患儿作为本研究的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方法将其划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有50例.为对照组患儿给药苯巴比妥进行治疗,观察组患儿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更高,而且对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但红素水平进行比较,两组患儿治疗以后胆红素水平均有所改善,但观察组患儿的改善情况更加明显,两组比较,P<0.05,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临床上对于新生儿黄疸患儿,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茵栀黄颗粒联合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有效地促进患儿治疗的有效率,改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李丽敏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舒适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舒适护理在前列腺增生患者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本次研究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3年3月~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和观察组(采用舒适护理)两组,每组45例.对比两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后指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后指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舒适护理应用在行经尿道等离子切除术的前列腺增生患者中效果显著.

    作者:罗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月份人体血钾浓度变化分析及对策

    目的 调查不同季节不同月份人体血钾浓度的变化,探讨引起血钾浓度变化的原因.方法 选取襄阳市中医院从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40330例住院患者和1775例急诊患者,分别对12个月份患者的血钾浓度和温度进行统计.计算不同月份的血钾的均值,并制作12个月份血钾浓度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同时随机抽取40例分离胶采血管标本测定常温下血钾半小时和冷藏8 h后的浓度.结果 住院患者在夏季时候的血钾浓度为3.7 mmol/L,冬季高达4.1 mmol/L相差0.4 mmol/L,而急诊患者的血钾浓度在12个月份中相对比较恒定.用分离胶采血管测定的30 min和8 h血钾浓度无显著差异.结论 患者的血钾浓度会随温度和处理时间长短的变化而波动.温度越高,处理时间越短血钾浓度越低,更接近真值;温度越低,处理时间越长,血钾浓度越高.推荐临床用分离胶的试管采血并配置离心机迅速分离血清,减少血钾的假性升高.

    作者:郝爱军;郑伟;王焕海;苏大林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

    目的 分析丙戊酸钠与苯妥英钠治疗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3年3月~2015年1月收治的癫痫持续状态急诊患者40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全部患者分成两组,20例对照组患者选择苯妥英钠治疗,20例实验组患者选择丙戊酸钠治疗.结果 在临床治疗有效率、复发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实验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在癫痫症状控制时间方面,两组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癫痫持续状态进行治疗时,丙戊酸钠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效果,而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不会严重影响患者的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蒋丽艳;杜福文;林晖;吴毅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PSS配合免疫抑制剂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及药物安全性研究

    目的 研究探讨PSS配合免疫抑制剂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及药物安全性.方法 两组患者接受不同的治疗方法.将两组患者皮内实验结果及免疫球蛋白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对比.结果 对照组患者皮肤实验正常率为14.00%,实验组为36.00%.对照组患者血中IgG含量为(1361.8±42.4)mg%,实验组为(1009.9±50.3)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A含量为(224.6±60.7)mg%,实验组为(180.6±20.5)mg%.对照组患者血中IgM含量为(171.8±22.4)mg%,实验组为(139.9±22.3)mg%.经分析,均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免疫抑制剂联合应用PSS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并具良好的应用安全性.该治疗方法在临床上值得推广.

    作者:张伦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右美托咪啶在上消化道出血老年危重患者急诊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右美托咪定对上消化道出血老年危重患者急诊胃镜检查呼吸、循环影响.方法 选择年龄70岁以上,ASAIII级,拟行急诊胃镜检查的上消化道出血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在达到上述镇静评分后行胃镜检查操作.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T1生命体征无明显差异;T2、T3两个时间点A组MAP、RR、SpO2较B组显著降低(P<0.05),B组HR较A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 年龄>70岁,ASAⅢ级消化道出血患者使用右美托米定辅助小剂量丙泊酚麻醉下行急诊胃镜检查较单用丙泊酚麻醉循环、呼吸更稳定.

    作者:梁永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自我管理教育对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 对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自我管理教育,通过成立老年糖尿病教育管理团队,制订自我管理教育计划及对患者进行疾病知识、自我技能与情绪的管理,观察患者入组时与教育后3个月FPG、2hPG、HbA1c、TC、TG、HDL-C、LDL-C水平的变化.结果 126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通过自我饮食、运动、血糖及情绪管理教育后取得良好效果,各代谢指标水平均有明显改善.结论 对老年糖尿病患者实施团队自我管理教育能有效控制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血脂及血压水平.

    作者:沈玉兰;邹树芳;尹慧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中药定向透皮治疗颈胸段后凸症的临床诊疗及其漏诊原因探析

    目的 探索中药定向透皮治疗颈胸段后凸症治疗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3月~2016年3月收治颈胸段后凸形变者208例患者做为研究对象,回顾其在治疗过程中的临床效果.结果 三组总有效率P<0.05,各组间疗效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除此之外,漏诊率占本组病例总数44.23%.结论 颈胸段后凸和颈段生理弧度异常的恢复程度与症状的缓解程度与时限的关系,综合评估疗效.

    作者:赵雪田;史亚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分析

    目的 浅析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2月收治的9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两组,综合组采用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客观评价.结果 综合组治愈16例,治愈率44.44%,总有效率95.65%,对照组治愈10例,治愈率21.74%,总有效率78.26%.综合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对比差异性明显,P<0.05.结论 康复护理联合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患者腰痛症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有值得推广的价值.

    作者:黄元玲;程欣;吴曼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体格检查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应用

    目的 探讨体格检查微视频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在健康评估实训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本学院2014级三年制大专护理学生122人为试验组,123人为对照组.试验组采用微视频教学资源辅助的实训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利用技能考核成绩进行教学效果评价.结果 试验组体格检查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微视频教学资源应用于健康评估体格检查实训教学中,能提高教学效果,值得在护理专业今后的教学中积极推广.

    作者:印琼;李兵;刘永民;贺彬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梅毒联合检测在梅毒首诊中的应用

    目的 通过梅毒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梅毒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试验(TRUST),梅毒螺旋体明胶颗粒凝集试验(TPPA)3种方法的对比,评价梅毒联合检测在梅毒首诊中的运用.方法 收集住院及门诊7224例血清标本同时用3种方法检测.结果 7224例血清标本中TP-ELISA阳性325例,阳性检出率4.50%;TRUST法阳性260例,阳性检出率3.60%;TPPA阳性检出率320例,阳性检出率4.43%.结论 3种检测方法在方法学上各有其优缺点,同时3种检测技术可以互补方法学上的缺点,减少梅毒诊断和治疗中的误差.

    作者:蒲涛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研究进展

    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是中老年女性常见病,是威胁妇女健康的5种常见慢性疾病之一.同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又是一种未被充分认识的疾病,因为社会关注度低、缺乏知识普及、经济、精力有限、患者羞于启齿、有思想顾虑、治疗技术水平有待提高等原因,患者就诊率低,接受盆底康复治疗的依从性更低,严重影响了我国广大妇女产后的身心健康、生活质量及家庭和谐.努力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是产科临床急需解决的一个难题.该文对提高产后盆底康复治疗依从性的护理干预的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夏桂玉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血透护理过程的不安全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究血透护理过程中所存在的不安全以及以及临床护理干预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进行血透的28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观察组患者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对比分析实施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以及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不良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透患者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容易受到护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设备等因素的影响而产生不良事件,通过加强对患者的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

    作者:汪凯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应用效果

    目的 研究无痛护理对老年骨折患者术后疼痛及康复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分析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76例老年骨折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疼痛度以及康复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疼痛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康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临床给予老年骨折患者无痛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度,促进患者的康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钟英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疗效研究

    目的 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8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并随机分组,治疗组(n=34)行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对照组(n=34)采取常规开腹取石术,对比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组患者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疗效肯定,值得借鉴.

    作者:宋学智 刊期: 2017年第09期

  • 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不同方式的蓝光照射在治疗新生儿黄疸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134例新生儿黄疸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患儿给予持续蓝光照射,试验组患儿给予间歇蓝光照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两组患儿的临床临床疗效没有显著差异(P>0.05);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间歇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黄疸的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

    作者:彭茜 刊期: 2017年第09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