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萌
目的 采用流程管理,观察其对胺碘酮注射液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 将使用胺碘酮注射液的216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00例,为2015年1月~12月的接受胺碘酮注射治疗的患者,采用流程管理;对照组116例,为2014年1月~12月,接受胺碘酮注射用治疗的患者,采用常规管理.结果 观察组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结论 应用流程管理可降低和减轻胺碘酮注射液致静脉炎的发生率及程度.
作者:刘敏;何晓琴;李梓香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进行观察,并分析出血有效的处理方法.方法 120例前置胎盘患者均选取于2013年9月~2016年5月来我院接受治疗者,依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四组,各组患者皆为30例,I组予以使用催产素,II组予以使用宫腔填纱联合催产素,III组予以单独使用欣母沛,IV组予以使用宫腔填纱联合欣母沛;对比分析四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输血量以及产后2 h、24 h出血量等指标.结果 I、II、III组患者手术时间较之于IV组患者来说,差异并不见有统计学意义存在(>0.05);I、II、III组患者于产后2 h、24 h出血量以及输血量显著要多于IV组,数据差异的检验存在统计学意义(<0.05).结论 宫腔填纱联合欣母沛这种出血处理方法在治疗前置胎盘剖腹产手术出血中具有确切疗效,可显著降低患者出血量,值得临床进行推广、应用.
作者:周冬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黄芪对急性肾损伤大鼠EGF、IL-18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40只,除对照组10只外,其余用采用庆大霉素注射液100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建立急性肾损伤动物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黄芪提取液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分次在灌胃前,第7和14 d通过大鼠内眦静脉取血,测定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表皮生长因子(EGF),白细胞介素质-18(IL-18),第14 d取血后处死大鼠.结果 药物灌胃第7 d,各治疗组所测EGF均较治疗前上升,IL-18均较治疗前下降,均高于对照组,但高剂量组更明显,第14 d,各治疗组EGF较第7 d进一步上升,而IL-18进一步下降,高剂量组更明显.高剂量组肾功能及形态学损伤与模型组相比有较明显减轻.结论 黄芪对损伤大鼠肾脏有较明显的保护作用.
作者:程新;向少伟;赖申昌;谭嘉臻;黄海燕;葛旭;唐子惠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中医护理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5年7月肝硬化患者66例,随机将肝硬化患者分为两组,常规护理组采用常规护理;中医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基础上增加中医护理.就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和肝硬化病情有效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比较.结果 中医护理组肝硬化病情有效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P<0.05.中医护理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评分、生活质量评分、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肝硬化患者中医护理临床效果确切,可缓解病情,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升患者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曹迪燕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采用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进行治疗的疗效予以探析.方法 抽取74例从2015年9月~2016年9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并随机将其平均分为传统组和新型组,每组各37例.对传统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硝苯地平控释片),给予新型组患者在前者基础上进行联合治疗(缬沙坦联合硝苯地平控释片).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以及治疗后的血压水平.结果 通过相应的治疗后,新型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97.30%(灵验21例,见效15,无效1例),传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72.97%(灵验11例,见效16例,无效10例),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者大于后者,P<0.05),且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血压水平上亦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 在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中,联合采用缬沙坦与硝苯地平控释片,不仅可有效调节血压水平,亦可获得良好疗效,值得借鉴推广.
作者:周元江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阴道分娩产妇施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 纳入我院2014年5月~2016年4月阴道分娩产妇94例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常规组施行常规护理,预见组施行预见性护理.比较两组产妇护理满意度、产后出血率;产后2h以及24 h平均出血量;护理前和护理后产妇负性心理的差异.结果 预见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常规组,产后出血率显著比常规组低,P<0.05;预见组相较于常规组产后2 h以及24 h平均出血量更少,P<0.05;护理前两组负性心理相似,P>0.05;护理后预见组相较于常规组负性心理改善更显著,P<0.05.结论 阴道分娩产妇施行预见性护理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有效改善产妇不良心理,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降低产后出血量,提升产妇满意度,值得推广.
作者:陈丹 刊期: 2017年第05期
UF-500尿沉渣分析仪具有尿液不需离心,标本用量少,检测细胞多;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等优点,而广泛应用于临床.给尿液检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笔者二十多年的工作经验,发现其不能完全取代显微镜镜检.遇到有疑问的尿液标本,还是需要镜检复检.
作者:阮小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医疗卫生事业的性质是社会公益性和福利性的统一,这就决定了医院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该宗旨的落实与加强医院思想政治建设工作密切相关.本文阐明了思想政治工作在提高员工约束力、增强医院凝聚力和竞争力方面的重要性;并结合当前医院实际情况,分析医院全体员工思想建设方面的难点,针对性地提出:建立人性化的管理方法、建立内容丰富的思想教育机制、建立明确的奖罚制度等解决办法,切实做好医院工作人员的思想工作,保持和促进医院的安定团结以及健康、稳定发展.
作者:李文祥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7月行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的24例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的资料,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 24例患者术后随访0.5~3年,其中复发的2例均再次手术.结论 经鼻内窥镜手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不仅疗效理想,而且创伤小、出血少、恢复迅速,术后密切随访亦是成功的关键.
作者:周梅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总结鼻咽癌流行病学特点,诊断分型,西医诊疗,中医治疗的病因病机、辩证分型和治疗方法,结合我院经验,对中西医治疗鼻咽癌做了简明的介绍.
作者:刘术金;李丽菊;林癸宇;胡联民;陈刚;潘梅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输血前后ACS患者血小板聚集率的变化,探讨血小板激活作用与输血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在笔者医院拟行输血的ACS患者43例,对其输血前24 h和输血后24 h血小板反应性分别进行测定,比较血小板聚集率以及P-选择素的表达水平,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与输血前相比,ACS患者输血后血小板180s、300s聚集率及大聚集率显著增大,P-选择素水平均明显增高,输血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输血显著提高血小板在ACS患者中的反应性,这也许是引起ACS患者临床输血缺血性并发症的重要机制.因此,临床拟行输血对ACS患者治疗时,应严格掌握用血指征,并密切关注血小板激活状态,以期输血相关缺血性不良反应的减少.
作者:叶祖兴 刊期: 2017年第05期
产后出血是临床妇产科常见的病症,也是导致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产妇一旦发生产后出血,产妇的生命安全则将遭受严重威胁,以及给予产后出血患者积极有效的控制药物,是降低孕产妇病死率的关键所在.近年来,临床所采用的治疗产后出血的药物较多(例如缩宫素、前列腺素等),且产后出血病症的药物治疗得到较大发展,鉴此情况,本文展开产后出血的药物治疗综述,旨在为后续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朱红英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应用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2年3月~2015年11月间,我院收治了66例颅骨缺损并发脑积水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医护人员根据患者采用的治疗方案将其分为甲组与乙组,所有患者均采用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甲组33例患者早期先实施脑室腹腔分流治疗,5个月后实施颅骨修补术;乙组33例患者在首次术后3个月同时实施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比较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效果.结果 乙组患者残疾率比甲组患者低,P<0.05;除过度分流,两组患者在分流管阻塞、感染、脑积液等并发症发生率方面,P<0.05.结论 针对脑外伤患者,在早期给予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能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改善患者预后情况,值得借鉴.
作者:李志刚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01月~09月腹腔镜手术患者60例,其中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全麻30例、 全凭静脉麻醉30例,观察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镇痛情况.结果 使用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复合静脉全麻镇痛效果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镜手术镇痛的效果完善,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吴向荣;张和国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院影响因素,为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疾病防治管理提供参考.方法 对我院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2014~2015年住院的76例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入院影响因素为:感染,血压控制不良,心衰,贫血,血糖控制不良,脑血管病,血液透析通路异常,外伤等.分布前三位为:感染,血压控制不良,心衰.结论 对于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应注重感染、血压、干体重的控制,注重原发病的治疗,注重营养状况的改善,,保护血液透析通路,由此注重门诊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综合性管理.
作者:何艳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产科应用人工破膜术联合缩宫素对缩短产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在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浙江省中医院下沙院区产科住院分娩行人工破膜术联合缩宫素静滴引产的单胎头位足月的初产妇70例作为实验组,另选取同期住院分娩只用缩宫素静滴引产的相同条件初产妇50例作为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阴道分娩率分别为85.71%、66%,剖宫产率为14.29%、34%;实验组活跃期时间≤4 h病例数明显多于对照组,此外,实验组产后2 h内出血量<100ml病例数也明显多于对照组;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7.14%、22%.以上两组临床资料多项指标进行对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产科中于临产活跃期适当行人工破膜术联合缩宫素静引产,可以明显缩短产程,加速产程进展,提高阴道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新生儿窒息率以及产瘤率,减少产妇产妇2h内出血量,更好地保证母儿预后良好.
作者:陆佳红;胡小英;张薏;何一波;杨新新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分析轻症小儿肺炎的门诊雾化吸入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我院门诊收治的轻症肺炎患儿80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全部患儿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儿在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超声雾化吸入治疗.结果 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儿的咳痰、咳嗽消失时间、气促缓解时间、肺啰音消失时间以及平均治疗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结论 雾化吸入治疗门诊轻症小儿肺炎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而且起效快、操作简单方便,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陈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养血通滞散结合皮牵引治疗成人急性髋关节滑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68例患者确诊后予以养血通滞散结合皮牵引,分别治疗2~3个疗程后随访,进行疗效评价分析.结果 68例患者采用7d为一个疗程,短1个疗程,长3个疗程,平均2.5个疗程.随诊60d,其中,治愈59例(86.80%),好转4例(6.00%),无效5例(7.30%),总有效率为93.00%.结论 养血通滞散结合下肢皮牵引治疗单纯性成人急性髋关节滑膜炎临床疗效确切,适合临床应用.
作者:焦丽;赵朝清;马凯;黄涛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疗效.方法 选用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体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100例,其中血管瘤病灶123处,头面部92处,占74.80%,躯干四肢24处,占19.50%,会阴7处,占5.70%.结果 治疗后随访1年观察疗效.治愈为52.00%,有效率41.00%,总有效率(治愈和有效率)为93.00%(93/100).结论 平阳霉素瘤内注射治疗小儿血管瘤疗效高,疗程短,患者痛苦小,是一种简便、安全的方法.
作者:何丽萍 刊期: 2017年第05期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结合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在诊断胎儿心脏畸形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接受产检的孕妇中筛查出的59例胎儿心脏先天性异常者,其中有3例漏诊,对其超声图像和孕晚期表现进行分析,并探讨漏诊原因.结果 59例先天性心脏畸形胎儿,有46例在孕20~28 w被检出(占78.00%),有14例在孕晚期被查出(占22.00%),其中有2例室间隔缺损在孕晚期的复查中显示愈合,出现3例漏诊,P<0.05.结论 二维超声结合增强型血流成像技术诊断在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畸形诊断中有重要的价值,具有安全无创的优点,应在临床进行推广.
作者:邢悦 刊期: 2017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