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分析

赵成花

关键词:头孢吡肟, 新生儿感染性肺炎, 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分析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儿分成对照组(76例)和实验组(76例),分别采用二代头孢抗生素和头孢吡肟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4%(71/76)、81.6%(62/76),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治疗时,头孢吡肟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司维拉姆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对血清钙、磷的影响

    目的:观察碳酸司维拉姆在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联合使用骨化三醇胶丸(罗盖全)冲击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时对血清钙、磷水平的影响。方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30例,甲状旁腺素600~900 pg/ml、血磷>1.78 mmol/L、血钙(2.14±0.32) mmol/L,所有患者均行碳酸氢盐透析治疗,透析3次/w,4 h/次,透析液钙离子浓度为1.5 mmol/L;将其分为两组,第1组为司维拉姆组,共16例患者,给予口服司维拉姆800 mg,3次/d,联合骨化三醇2.0μg,冲击治疗2次/w;第2组为碳酸钙组,共14例患者,给以口服碳酸钙D 600 mg,1次/d,联合骨化三醇2.0μg,冲击治疗2次/w,监测两组患者血钙、血磷及iPTH水平的变化。结果司维拉姆组2个月后血磷及iPTH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钙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血磷较碳酸钙组有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司维拉姆能有效改善MHD患者联合骨化三醇冲击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时的高磷血症,而对血钙无明显影响。

    作者:刘红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尿细菌培养病原学检测及药敏分析

    目的:分析本地区尿液细菌培养中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选择抗生素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回顾性调查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2012年1月~2014年12月门诊及住院患者送检的3972例尿液标本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并用Whonet5.6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972例尿液标本共检出病原菌1537株,总检出率为38.7%,其中革兰阴性菌1147株,占74.6%,以大肠埃希菌为主,革兰阳性菌339株,占22.1%,以粪肠球菌为主,真菌51株,占3.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呋喃妥因及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哌酮/舒巴坦、阿米卡星有较高的敏感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的大肠埃希菌419株,占48.2%;肠球菌对万古霉素及利奈唑胺显示有较好的敏感性。结论大肠埃希菌、肠球菌及阴沟肠杆菌为泌尿道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根据细菌学结果指导抗生素的选择,减少盲目使用抗生素避免增加耐药性。

    作者:杜淑银;王生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析产后综合护理对乡镇初产妇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我院初次分娩产妇94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n=47)和对照组(n=47),对照组产妇实施常规护理,观察实施产后综合护理,分析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产妇母乳喂养率95.74%,高于对照组的76.60%,观察组产妇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乡镇初产妇,产后进行综合护理,可提高母乳喂养率,改善产妇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覃红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诊断分析与治疗

    牛奶蛋白过敏(CMPA)是机体对牛奶蛋白不恰当的免疫应答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可涉及皮肤、消化道和呼吸道等多个不同的器官、系统。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症状体征多种多样,涉及到消化的,往往易和感染性腹泻病、乳糖不耐受等疾病相混淆,给诊断及治疗带来一定困难[1]。本文从临床上遇到典型病例入手,分析了婴幼儿牛奶蛋白过敏致腹泻的诊断思路和治疗方法。

    作者:石庆生;黄广丽;王鸣飞;曹入梅;李军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小儿肺炎效果研究

    目的:探究小儿肺炎应用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2月~2016年5月本院收治的120例小儿肺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式,实验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6%,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小儿肺炎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加盐酸丙卡特罗治疗,效果显著,值得广泛推广。

    作者:戴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目的:急救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护理的效果进行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将我院从2015年1月1日~2016年1月1日收治的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给予常规护理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对照组,按照急救护理路径模式给予护理的9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设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入院后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患者在急诊科抢救成功72例(占80.00%),死亡18例(占20.00%),观察组患者在急诊科抢救成功86例(占95.56%),死亡4例(占4.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6例(占6.67%)、心力衰竭3例(占3.33%)、休克2例(占2.22%),对照组患者中发生心律失常14例(占15.56%)、心力衰竭12例(占13.33%)、休克7例(占7.78%),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按照急救护理路径开展一系列急救护理措施,不仅可降低患者并发症发生概率和死亡率,而且提高抢救成功率,可明显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马淑梅;韩自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2例小儿肺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1)和研究组(n=41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常规西药治疗,研究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减麻杏石甘汤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和总有效率。结果经过治疗,研究组的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咳嗽消失时间、X线消失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均<0.05),存在统计学差异;且研究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常规治疗上加减使用麻杏石甘汤对治疗小儿肺炎的效果明显,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作者:郝洁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PH手术治疗临床分析

    PPH即痔上黏膜环切术,是建立在肛垫学说基础上的,是运用吻合器来治疗环状痔、混合痔及低位直肠粘膜脱垂的一种新技术。 PPH是目前在世界肛肠学会上公认的治疗痔疮的“金标准”,是一种不破坏肛垫正常的生理功能,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极大减轻术后疼痛的吻合技术,它适用于各类痔疮(单纯性外痔除外),尤其是重度内痔和部分直肠黏膜垂的患者。 PPH具有安全、痛苦少、出血少、恢复快,并能完整保留肛垫的特点。

    作者:王家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预防产后出血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分析患者顺产产后出血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预防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14年4月~2015年5月顺产分娩的产妇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共有产妇70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缩宫素静脉注射;实验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使用米索前列醇塞肛治疗,对比分析两组妇产产程时间和出血量、不良反应发病率等。结果实验组患者在产程时间和出血量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数据之间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病率数据之间差异较小,具有均衡性。结论米索前列醇塞肛联合缩宫素对产妇产后出血具有良好地临床效果,还能缩减产妇产程时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刘丽琴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头颈部双能量减影CTA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双能量减影CTA在头颈部血管性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6年4月1200例临床怀疑颅颈部血管性疾病的患者行头颈部双能量减影CTA检查,通过双能软件内骨移除处理,对所有二维、三维图像行容积再现(VR)、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重组(MPR)及曲面重组(CPR)处理,并由2名有经验的放射科医师对其进行分析。另100例患者行常规减影CTA作对照组,比较双能量减影CTA和常规减影CTA的辐射剂量。结果在1200例患者中,阳性532例,阴性668例,其中包括动脉瘤100例,动静脉畸形25例,颅颈部血管狭窄或闭塞292例,烟雾病5例,椎基底动脉延伸扩张症4例,脑膜瘤15例,海绵窦瘘1例,颈动脉体瘤6例,颈动脉及椎动脉起源异常58例。双能量减影CTA较常规减影CTA总辐射剂量降低了约64%。结论头颈部双能量减影CTA具有无创、安全、简便快捷等优点,能清晰显示头颈部血管的情况,对头颈部血管性病变既有很高的诊断准确性,又能明显减少患者的辐射剂量,是一种很好的影像学检查手段。

    作者:李正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临床分析

    目的:分析头孢吡肟治疗新生儿感染性肺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3月~2016年2月收治的新生儿感染性肺炎患儿152例,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全部患儿分成对照组(76例)和实验组(76例),分别采用二代头孢抗生素和头孢吡肟治疗,对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比较。结果实验组、对照组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3.4%(71/76)、81.6%(62/76),在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方面,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对新生儿感染性肺炎进行治疗时,头孢吡肟治疗具有比较显著的临床疗效,而且安全可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赵成花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黄体酮胶囊治疗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

    目的:研究黄体酮胶囊诊治早期先兆流产的临床观察效果。方法择选2013年8月~2014年10月在我院诊治早期先兆流产的孕妇66例,所有患者在入院时对病情进行了确诊,根据诊治方法分为参照组和试验组,各组患者均33例。给予参照组利用黄体酮针剂展开肌肉内注射诊治,试验组利用口服黄体酮胶囊诊治,对比两组孕妇的不良反应产生率。结果参照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75.76%,试验组不良反应产生率为93.93%,参照组相比不良反应产生率相比试验组要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诊治早期先兆流产孕妇的过程中,利用黄体酮胶囊具有明显的诊治效果,并且产生不良反应的概率较小,有较高的保胎成功率,使用过程较为便捷,安全度高,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作者:王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作用

    目的:探讨凝血酶原时间与血小板检验方式对肝硬化疾病诊断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6年2月收治的65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试验组,选取同期6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参照组,检测两组受试者的血小板参数水平和凝血酶原时间,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试验组血小板压积水平和血小板计数与参照组比较,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小板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比较,试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血小板检验指标和凝血酶原时间显著升高可将肝硬化患者肝功能损伤充分反应出来,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价值。

    作者:付春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临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依帕司他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临床治疗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80例,随机平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使用硫辛酸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进行联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的神经传导速度,并使用SPSS 13.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患者为72.50%(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传导速度均优于治疗前(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在硫辛酸治疗的基础上使用依帕司他可有效的提高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治疗后的神经传导速递,且治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安全、可靠,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作者:孙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治疗结肠癌的疗效解析

    目的:对应用传统根治术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两种方式对患有结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对比研究。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确诊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平均每组44例。治疗组采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根治术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患者结肠癌手术操作时间和术后住院治疗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结肠癌疾病的手术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围术期的不良反应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应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患有结肠癌疾病的患者实施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非常明显。

    作者:张友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心脏彩超临床辅助诊断急性肺栓塞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探究心脏彩超在急性肺栓塞( pulmonary embolism,PE)患者早期临床辅助诊断过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择取2014年11月~2016年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肺栓塞患者42例,以CT肺动脉造影诊断为金标准,针对全部患者早期实施心脏彩超辅助检查手段,记录心脏彩超结果,观察患者临床表现特点。结果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主要临床症状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及咯血等,本组42例患者中,呼吸困难为83.3%,胸痛为54.8%,咯血为16.7%;心脏彩超异常结果占80.9%。结论对于怀疑有急性肺栓塞或有肺栓塞高危风险因素者,在辅助检查过程中尽早行床边心脏彩超技术,能够在早期获取良好诊断效果,优化急性肺栓塞患者的临床治疗处置效果和生存质量,但仅适用于早期,且易受原发心肺疾病干扰。

    作者:钟晓娇;黄志平;林霖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T联合血清CA153、CEA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CT和血清CA153、CEA检测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乳腺癌患者54例为乳腺癌组,良性乳腺疾病患者28例为乳腺良性疾病组,同期体检的健康妇女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螺旋CT检查,并检测血清中CA153、CEA含量。结果乳腺癌组的CA153、CEA水平均显著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CT联合血清CA153、CEA检测明显提高了对乳腺癌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符合率、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6.3%、85.7%、92.7%、92.3%,与病理诊断有较好的一致性(P<0.05)。结论对于无法或较难获取病理组织的患者,CT联合CA153、CEA检测是临床诊断乳腺癌较好的方法之一。

    作者:吴铭;鲍光进;王伟;侍东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优质护理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

    目的:分析研究优质护理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6年1月在我院消化内科住院的患者一共有108例,对108例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对108例患者护理前护理后的焦虑抑郁情况给予对比分析。结果临床护理前,患者的SDS评分为(53.24±9.26)分,SAS评分为(52.61±8.13)分;临床护理后,患者的SDS评分为(41.32±6.41)分,SAS评分为(40.21±6.34)分,结果显示,临床护理后患者的SDS和S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消化内科住院患者采取优质护理服务,可以使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得到明显改善,对患者病情恢复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赵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小切口手术治疗阑尾炎的临床效果评价

    目的:研究并分析治疗阑尾炎患者时使用小切口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收集阑尾炎患者共50例,根据平行、单盲、随机对照的设计原则分为对照组(25例)和观察组(2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阑尾切除术,观察组接受小切口手术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平均手术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进行观察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切口长度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在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过程中,小切口手术治疗能够使患者获得更佳疗效,不但能够保证确切的治疗效果,而且患者恢复更快,预后更佳,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简小勇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肺栓塞患者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分析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1月~2015年7月收治的肺栓塞患者7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分别采用常规CT和多层螺旋CT进行诊断,观察两组患者的栓塞数,并通过两组CT结果计算出两种方法的CT敏感度。结果常规CT检查出肺栓塞患者21例,CT敏感度为60.0%,而多层螺旋CT检查出肺栓塞患者33例,CT敏感度为94.3%,只漏检2例,两组诊断结果之间差异较大,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使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肺栓塞结果更为清晰,与常规的CT诊断相比其优势更高,敏感度更高,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吕贤坤 刊期: 2017年第03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