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炎水;贺军;范剑波;向登;肖建平;林杨景;赵文
[目的]了解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矽肺患者的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50名矽肺患者,采用生存质量量表和老年人微小营养评价表进行调查,并对其肺功能进行测定,数据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肺功能、营养状况和同病分等均对矽肺患者生存质量有显著的影响(P< 0.05).[结论]加强健康教育,使患者保持良好的营养状态,改善肺功能,减少合并其他疾病,可以显著提高矽肺患者的生存质量.
作者:李文芳;张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策略对乙肝母要阻断成功率的影响,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医院收集2007~2009年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资料,采集儿童静脉血2ml,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将乙肝母婴阻断的免疫策略分成A组(孕晚期接种HBIG+儿童出生后接种HBIG+乙肝疫苗)、B组(儿童出生后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C组(乙肝疫苗)3组,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结果]不同免疫策略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不同,A、B两组无差别,但均高于C组(x2=6.64,P= 0.01).在调查的312名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中,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53% (299/313),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的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和母亲是否为乙肝大三阳.[结论]分娩时尽量选择剖宫产,出生后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策略会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作者:赵捷;单芙香;刘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有效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00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16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急诊救治措施均为及时检查血糖,证实血糖值均低于2.8 mmol/L,立即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40~60 ml,未恢复者加以10%葡萄糖持续静滴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的症状缓解迅速,意识明显好转;39例患者接受后续静脉滴注足量葡萄糖后,症状逐渐缓解,意识逐渐清醒;4例患者因并发脑水肿,加用糖皮质激素和甘露醇,意识转为清醒.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低血糖昏迷的诊断及治疗必须迅速、及时、正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剑矛;李巍;梁国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D-二聚体水平的监测对术后重症患者患静脉血栓风险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术后重症患者连续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根椐其峰值的水平和持续的时间,即峰值下降情况,判断存在深静脉血栓的风险.[结果]手术后非重症患者,D-二聚体峰值为(0.77±0.16) μg/ml,没有超过正常范围;且在达到“峰值”后会逐渐降低,术后重症患者,D-二聚体水峰值水平为(2.69±1.28) μg/ml,持续增高或持续处于较高水平.[结论]术后重症患者血浆D-二聚体水平正常或未持续增高,则可排除诊断深静脉血栓;反之,可以提前发现高风险患者,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作者:谭同均;龙琴;彭宇生;何玉琼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对医院重病监护病房发生肺炎克雷伯菌感染的暴发进行调查,查明感染的原因、危险因素,为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和对策.[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4例患者在2009年3月22日~4月16日期问发生下呼吸道肺炎克雷伯菌感染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发现由于ICU内的气管切开病人,在进行开放式吸痰时,因咳嗽反射强烈,痰液从气管套管口向外喷溅,直接污染环境,医务人员操作时未严格执行手卫生和无菌操作,终导致了医院感染的暴发.危险因素为患者气管切开或气管插管,全身情况差,其次是ICU病床布置,以及医务人员手卫生和无菌操作顺序.患者痰标本培养均为肺炎克雷伯菌,药敏谱高度相似性,推测为同源菌株.[结论]肺炎克雷伯菌是引起重症监护医院感染的重要致病菌之一,注意保持感染患者周围清洁的环境,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加强医务人员的手卫生意识等措施能达到控制呼吸道医院感染暴发流行的目的.
作者:沈波;荣菊芬;许琴芬;孙维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在中国,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的关系多年来一直存在着从概念到内容的混淆与争论.由于概念上的不一致往往导致人才培养工作的困惑.与其他国家不同,20多年来我国公共卫生学院所提供的主要教育项目称为“预防医学专业”.本文译自美国肯塔基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教授James W.Holsinger Jr.的著作,介绍了美国学者对公共卫生、医学、预防医学概念的认识及三者关系的辨析.译者对原文有增删,并期望此文对我国公共卫生教育事业发展有所启发.
作者:James W. Holsinger Jr;赵莉;李蕊;马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疾病治疗疗效.[方法]从2006年6月~2010年1月,对某院骨科纳入的50例病例,包括32例男性和18例女性.并对患者进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并采用KSS评分评价治疗后的疗效.[结果]全部患者经过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后,置换后与置换前比较总评分,以及KSS评分均优于置换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不良反应只有1例发生,发病率为2%.[结论]人工膝关节表面置换术对骨关节病疗效显著,对治疗膝关节骨关节炎和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疾病效果显著.
作者:林炎水;贺军;范剑波;向登;肖建平;林杨景;赵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对小儿断奶期的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询问法调查254名婴儿的断奶情况,同时对母乳喂养及断奶进行指导分析.追踪分析婴儿3~24月龄的体重与身高以及胸围等发育速度与水平,并对体型与Hb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断奶期在4~6月龄婴儿占27%,7~9月龄婴儿占16.4%,10~12月龄婴儿占51.7%,在断奶期一次性进行断奶婴儿占90.2%,通过分析发现7~9月龄断奶婴儿在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及其体型等方面都要优于4~6月龄与10~12月龄婴儿.且发现采取过渡性断奶要比一次性断奶的Hb水平高.[结论]小儿卫生健康的断奶方式为过渡性断奶,健康的断奶时间为7~9月龄.
作者:李永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穗港两地在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之异同,吸取香港地区登革热防控之优点,探寻广州登革热防控体系之不足,为国内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对穗港两地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在组织机构设置、疫情监测与报告、蚊媒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疫情现场防控以及GIS技术运用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比较和分析.[结果]穗港两地在登革热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蚊媒控制等预防与控制体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香港在登革热疫情控制的组织安排,措施落实方面较广州更加合理,深入和有序,而广州在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展,蚊媒监测和控制技术运用方面更加全面和有效.[结论]广州在登革热疫情监测与控制方面一些做法可参考借鉴香港,这可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广州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广州市应对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作者:罗雷;王玉林;狄飚;严子锵;杨智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病毒性角膜炎泪液EGF、Ig和补体C3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2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44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昔洛韦组)22例和观察组(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组)22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泪液EGF、Ig和补体C3水平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gA及IgG、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而泪液EGF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中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效果佳,安全性高,对于降低泪液EGF、Ig和补体C3水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克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评估母乳喂养对出生后8月内的婴儿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影响.[方法]调查2005年 1月~2010年2月出生的1 589例单胎、健康、足月婴儿的喂养、健康状况以及其他的混杂因素,通过患儿父母的报告 以获取主要的研究结果,即婴儿出生后8月内因腹泻或下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情况.[结果]70%的婴儿为母乳喂养或 曾经接受母乳喂养,34%的婴儿接受母乳喂养至少4月,1.2%的婴儿为纯母乳喂养至少6月.至出生后8月龄时,有 12%的婴儿住过院(1.1%因为腹泻,3.2%因为下呼吸道感染).按出生月龄对资料进行分析,并调整混杂因素的影响之 后所得到的结果显示,与非母乳喂养相比,纯母乳喂养可保护要儿免于因腹泻和下呼吸道感染而住院.在部分的母乳喂 养婴儿中,这种影响较小.人群归因分值(population attributable fraction)提示,如果采取纯母乳喂养,则每月可预防 约53%的婴儿因腹泻发生的住院,给予部分母乳喂养则可降低31%因腹泻发生的住院.与此类同,采取纯母乳喂养和部 分母乳喂养每月可分别减少27%和25%因下呼吸道感染发生的住院.母乳喂养的保护效应随着母乳喂养的终止逐渐减 弱.[结论]母乳喂养,尤其是长期的纯母乳喂养,可以降低要儿罹患重大疾病的概率.增加整个人群的长期纯母乳 喂养比例会对公众健康带来相当大的潜在裨益.
作者:徐哲;陈华英;黄丽敏;彭敏;刘亚军;冯德刚;刘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情况,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方法]对2008 ~2009年临床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进行药敏试验,并用WHONET 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鲍曼不动杆菌主要来源于下呼吸道标本,占77.3%,主要分布于神经外科和ICU.该菌占同期全部细菌的9.1%,多重耐药菌株的分离率为54.6%,泛耐药菌株的分离率1.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率为3.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55.0%,多重耐药现象严重.[结论]鲍曼不动杆菌对抗菌药物已产生多重耐药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控制该菌耐药的关键.
作者:韦柳华;蒋利君;戴盛明;周丽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术前均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肌壁病灶位置、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状态并测量其动脉频谱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将术后病理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下典型表现为子宫普遍增大且多呈弥漫性,病灶区回声稍强,呈现粗颗粒状,血流呈稀疏重点状,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7.5%、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经阴道超声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强的特点,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其与经腹超声联合可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戚菊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教治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血液灌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结果]常规治疗组6例均于1周内死亡(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灌流治疗组9例,痊愈2例,抢救成功率22.2%,其余7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联合治疗组10例,痊愈3例,好转后出院4个月死亡1例、7个月死亡1例(死于肺间纤维化),抢救成功率50%,其余5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尽早血液净化,联合应用足量激素、环磷酰胺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体外冲击波对网球肘的疗效.[方法]应用国产ESWO冲击波骨科治疗机治疗网球肘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6例.观察组以痛点为中心,行体外冲击波疗法;对照组行按摩、药物、功能锻炼治疗.[结果]治疗后第4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第8周和第12周,观察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ESWT对网球肘所致的疼痛疗效明显.
作者:李玉成;邢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VEGF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出血模型组,两组又分为术后6h,24h,72 h,7d,21d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VEGF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VEGF与MMP-2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后,VEGF与MMP-2的表达大量增加,并干24~72 h达到高峰.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VEGF和MMP-2蛋白均有明显表达,而且二者表达之间的关系密切.
作者:周治平;李强;杨晓苏;王爱岳;杨国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近两年成都市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可致的健康风险水平.[方法]根据供水方式的不同对2008~2009年成都市饮用水及源水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检测砷、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等11项指标,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模型对饮用水中主要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健康风险初步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190份(源水25份,饮用水165份),合格率为72.6%,其中饮用水合格率为69.1%,源水合格率为96.0%;饮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和锰,其合格率分别为72.7%和92.7%;饮用水合格率农村分散式供水(19.2%)<乡镇集中式供水(72.5%)<城市集中式供水(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的饮用水多位于山区且多采用地下水为源水;饮用水中砷、六价铬等8种有害物质累计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128.3×10-6和299.1×10-6,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年,以70年计为3.5×10-3),主要致癌风险因子为砷、六价铬和铅;累计非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0.390 4和1.001 6,主要非致癌风险因子为砷、镉和铅.[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成都地区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水质健康风险水平和污染物的主次,对该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作者:李元锋;杜慧兰;陈俊;林寰;马晓军;冯波;高绪芳;刘斌;严晓蓉;尹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郑州某高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焦虑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郑州某高校1 200名健康大学生和79名曾接受隔离的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情况的现况调查.[结果]认知方面,流感防治知识得分为:70.1±9.6,99%的研究对象认为打喷嚏可以传播此次流感;92%的认为其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就有传染性;82%认为此次流感的潜伏期为1周左右;行为方面,99%的调查对象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98%的调查对象加强了个人卫生,96%的调查对象加强了室内通风,89%的调查对象想了解此次流感的实时新闻报道;态度方面,86%的赞同早晨(6:30~7:40)监测体温(晨检),84%的赞同紧急的隔离及停课措施,81%的赞同在锅炉中添加中药预防,77%的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害怕;心理焦虑方面,SAS焦虑表得分健康大学生为:35.8±6.4,隔离大学生为:37.7±7.9,t= 11.34,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检出率健康大学生为25.8%,隔离大学生为44.3%,x2=23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较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仍有了解相关信息的强烈愿望;隔离人群的心理焦虑应得到重视.
作者:李军;陈帅印;朱雷;张卫东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预防热性惊厥复发中健康教育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月收治的82例热性惊厥患儿的护理资料,在积极治疗的同时并对其家长进行反复强化健康教育.[结果]缓解了家属的焦虑情绪,提高了患儿及家属的依从性.93.90%的家长对热性惊厥的相关知识有了较好的理解和掌握.出院后随访2年,复发率为16.67%,与2002 ~2005年43.81%的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性惊厥复发率较高,对患儿家属进行健康教育,能及时控制惊厥和有效地预防再次发作.
作者:薛松梅;朱丽丽;陈艳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河南省农村寄宿制学校宿舍的基础设施及卫生安全状况,并进行卫生学评价,为合理构建规范化宿舍提供依据.[方法]在经济较发达县、中等发达县及欠发达县各选取60所寄宿制学校,共计180所,对所选学校宿舍人均面积、一人一床、安全卫生设施等11项指标进行卫生学评价.[结果]学校宿舍合格率较高的指标是“宿舍不与教学用房合建”为83.6%,较低的是“人均面积”为10.2%,平均合格率为51.2%.不同经济发展类型地区学校宿舍指标合格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地区类型学校宿舍11项指标合格率均表现为城区>乡镇,6项指标合格率及平均合格率(城区:68.6%,乡镇:44.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学校类型学校宿舍11项指标合格率比较,10项指标及平均合格率(高中:76.5%,初中:43.5%,小学:4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宿舍人均面积合格率较低,安全卫生设施不足,居住环境不能完全达到相关卫生学要求.
作者:梁利花;吴翠平;娄晓民;彭玉林;李岚;郭蔚蔚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