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郑州某高校大学生甲型H1N1流感防控知识认知情况及心理焦虑的调查

李军;陈帅印;朱雷;张卫东

关键词:甲型H1N1流感, 大学生, 防控知识, 心理焦虑
摘要:[目的]了解郑州某高校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防控的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焦虑情况.[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郑州某高校1 200名健康大学生和79名曾接受隔离的大学生进行认知、行为、态度及心理情况的现况调查.[结果]认知方面,流感防治知识得分为:70.1±9.6,99%的研究对象认为打喷嚏可以传播此次流感;92%的认为其患者在出现症状之前就有传染性;82%认为此次流感的潜伏期为1周左右;行为方面,99%的调查对象尽量不去人群密集的场所,98%的调查对象加强了个人卫生,96%的调查对象加强了室内通风,89%的调查对象想了解此次流感的实时新闻报道;态度方面,86%的赞同早晨(6:30~7:40)监测体温(晨检),84%的赞同紧急的隔离及停课措施,81%的赞同在锅炉中添加中药预防,77%的对甲型H1N1流感感到害怕;心理焦虑方面,SAS焦虑表得分健康大学生为:35.8±6.4,隔离大学生为:37.7±7.9,t= 11.34,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焦虑检出率健康大学生为25.8%,隔离大学生为44.3%,x2=230.2,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该较大学生对甲型H1N1流感有一定的认知水平,但仍有了解相关信息的强烈愿望;隔离人群的心理焦虑应得到重视.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的病例分析

    [目的]对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76例,其中7例并发胰腺癌,其患病率为1.47%,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7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患者男性5例占1.05%,女性2例占0.42%,与2000年胰腺癌病死率2.83/10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胰腺癌的平均年龄与慢性胰腺炎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组分别为6例、1例、3例和4例,与慢性胰腺炎组在黄疸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行手术治疗,导管型腺癌4例,1例未分化癌.癌病可见有广泛的纤维化及不规则结节样硬化,胰腺癌病灶也可见慢性胰腺炎病变.[结论]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给予重视.

    作者:徐永寿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72例(78只眼)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不同时间点的佳矫正视力、眼底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眼压等.[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提高,黄斑水肿明显减轻,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但也有少数患者发生高眼压、黄斑水肿复发等并发症.[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但也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彦;乔宝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大面积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头皮缺损的一期修复

    [目的]探讨不同修复方法在头皮鳞癌术后大面积头皮缺损一期修复与重建中的作用,并评价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本组65例病人头皮缺损一期修复方法,其中游离皮片移植24例、带蒂转移皮瓣33例、游离皮瓣血管吻合8例.[结果]63例皮瓣及植皮成活,一期愈合;2例皮瓣小部分坏死,经换药二期愈合.[结论]根据创面的不同情况,选择适当的修复方法,一期修复头皮鳞状细胞癌术后缺损疗效良好.

    作者:王炜;李华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RAAS水平与ACE2基因多态性

    [目的]探讨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原低氧习服过程中的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d(A组)、2d (B组)、3d(C组),对照组(D组西安地区,海拔5m).3个实验组动物由西安耗时1d带到青海格尔木(海拔2 700m)、2d带到西藏唐古拉(海拔5000m)、3d带到西藏那曲(海拔4500 m),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用放射免疫法(RAI)测定大鼠血浆PRA,ATⅡ,ALD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PCR-RLFP检测各组大鼠ACE2基因A/G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血浆PRA,ATⅡ的含量呈上升态势,ALD含量逐渐下降.ACE2电泳结果显示3种片段组合分别为GG、AA、AG.平原大鼠进入高海拔地区后,ACE2基因型为GG的,血浆PRA,ATⅡ含量显著上升,ALD含量明显下降(P<0.01).ACE2基因型为AA的,血浆PRA,ATⅡ含量上升,ALD含量下降(P<0.05).ACE2基因型为AG的,血浆PRA,ATⅡ,ALD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高原低氧大鼠RAAS与ACE2基因GG、AA在高原习服中参与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华;刘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药物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目的]探讨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有效治疗及安全性评价.[方法]对某院自2007年1月~2010年6月收治的107例难治性癫病持续状态患者应用咪达唑0联合丙戊酸钠和中药安宫牛黄丸逐渐添加的开放性自身对照性研究,2h后达到大耐受量后维持6~12 h以上.评定药物的长期疗效以及安全性.[结果]治疗2h、6h、8h、12 h及24h发作频率逐渐减少,成人减少分别为56.14%、73.68%、75.44%、76.36%、78.18%,儿童分别为34.00%、66.00%、70.00%、70.83%、72.34%.部分性发作的有效率为71.2%高于全面性发作38.7%(P<0.05);其中,22例(20.56%)出现不良反应,大部分出现在药物的加量期.因不良反应退出治疗的患者5例(4.67%).[结论]咪达唑仑联用丙戊酸钠及中药安宫牛黄丸能快速并且有效的改善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虽然没有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可以减轻症状的严重程度,增加了临床长期用药的机会,是一种有效治疗难治性癫痫持续状态的药物组合.

    作者:卫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010年教育系统职工口腔健康状况评价

    [目的]为规范口腔健康教育工作,帮助教育系统职工掌握正确的口腔卫生保健知识,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对某系统职工口腔健康状况进行普查,掌握职工口腔健康状况.[方法]采用普查方式,参考WHO推荐的口腔健康调查方法,对教育系统职工进行口腔健康情况检查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研究中有口腔异常情况人数占所有职工人数的50.34%,男、女职工口腔异常情况经r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牙周组织疾病人数共599人,龋病553人,有牙齿缺损缺失情况751人,其余不良口腔情况540人,经x2检验(P< 0.05),职工不良口腔情况在各年龄分布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良好的卫生习惯可有效改善职工口腔健康状况,牙周疾病、龋齿是防治工作重点,今后应采取措施提高职工口腔保健意识,培养正确的口腔卫生习惯.

    作者:刘玫;刘咏梅;江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强直性脊柱炎患者血清IL-18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了解IL-18在活动期强直性脊柱炎(AS)发病中的作用.[方法]53例AS患者,40例正常对照组.活动期AS患者均以非甾体类抗炎药和改善病情药治疗,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12周、24周测外周血IL-18和TNF-d水平,并动态观察临床病情活动指标(BASDAl指数、BASFl指教、BASMl指数)及ESR、CRP变化.[结果](1)治疗前AS患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IL-18水平明显升高(P<0.05),治疗12周与治疗前比较、治疗24周与治疗12周比较血清IL-18水平均有明显下降(P<0.05); (2)所有AS患者治疗后临床病情活动指标(BASDAl指数、BAS-FI指教、BASMl指数)明显改善(P<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显示血清IL-18水平与BASDAl、BASFl、BASMl呈正相关(r= 0.632,0.583,0.480,P< 0.05); (3)活动期AS患者治疗前后比较ESR、CRP、TNF-a水平明显下降(P<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血清IL-18水平与ESR、CRP、TNF-a呈正相关(r=0.520,0-672,0.522,P< 0.05).[结论]活动期AS患者血清IL-18、TNF-a水平明显升高,治疗后明显下降,血清1L-18水平与AS病情活动指标呈正相关,提示IL-18可能参与AS的发病,并可作为临床病情活动的指标之一.

    作者:陈维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成都市饮用水水质监测状况及健康风险初评

    [目的]了解近两年成都市饮用水的水质卫生状况及其可致的健康风险水平.[方法]根据供水方式的不同对2008~2009年成都市饮用水及源水进行分层随机抽样,检测砷、耗氧量、总大肠菌群等11项指标,并采用美国EPA推荐的模型对饮用水中主要有害化学物质进行健康风险初步评价.[结果]共检测水样190份(源水25份,饮用水165份),合格率为72.6%,其中饮用水合格率为69.1%,源水合格率为96.0%;饮用水的主要污染物为大肠菌群和锰,其合格率分别为72.7%和92.7%;饮用水合格率农村分散式供水(19.2%)<乡镇集中式供水(72.5%)<城市集中式供水(98.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合格的饮用水多位于山区且多采用地下水为源水;饮用水中砷、六价铬等8种有害物质累计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128.3×10-6和299.1×10-6,均低于国际辐射防护委员会(ICRP)推荐的通过饮水途径大可接受风险水平(5×10-5/年,以70年计为3.5×10-3),主要致癌风险因子为砷、六价铬和铅;累计非致癌风险的P50和P95分别为0.390 4和1.001 6,主要非致癌风险因子为砷、镉和铅.[结论]本研究初步阐明了成都地区饮用水的卫生状况、水质健康风险水平和污染物的主次,对该地区饮用水水质改善和健康风险管理提供了帮助.

    作者:李元锋;杜慧兰;陈俊;林寰;马晓军;冯波;高绪芳;刘斌;严晓蓉;尹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临床处理

    [目的]探讨上消化道大出血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通过对确诊为上消化道大量出血的48例患者病因进行分析.[结果]消化性溃疡病发生率52.1% (25/48),肝硬化发生率18.8% (9/48),急性病胃黏膜出血发生率12.5% (6/48),胃癌发生率8.3% (4/48),肝癌发生率4.2% (2/48),胆道出血发生率2.1% (1/48),原因不明2.1% (1/48).[结论]对上消化道大量出血应根据不同的病因,采取相应的临床处理方法.

    作者:林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成都市2009年流感病毒H3N2亚型血凝素基因分析

    [目的]了解某市流行的H3N2流感病毒分子生物学特征、进化情况,及其血凝素基因与猪流感病毒血凝素基因的关系.[方法]对该市分离的2009年H3N2亚型流感病毒40株血凝素基因进行逆转录-聚合酶链(RT-PCR)扩增,然后测序,分析该市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核酸序列和氨基酸序列,与2009年疫苗推荐株及四川省猪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该市2009年流感病毒H3N2亚型的流行株,与2009年的疫苗株比较,碱基同源性为99.5%,抗原性有一定的差异,但不是重组变异病毒,其流行强度有限.与A/swine//Sichuan/1/2006 (H3N2)比较,同源性为94.4%,说明人源流感病毒A/H3N2与猪源流感病毒A/H3N2具有一定的同源性,但抗原决定簇区和受体结合位点具有差异,在种间互相流行的可能性较低.[结论]该市流感A/H3N2流行株虽然有一定的变异,但没有大流行的预警提示出现.长期监测具有必要性.

    作者:张晓春;龙冬玲;孟建形;黄薇;黄韦唯;刘衡川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VEGF和MMP-2在大鼠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观察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VEGF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出血模型组,两组又分为术后6h,24h,72 h,7d,21d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VEGF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VEGF与MMP-2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后,VEGF与MMP-2的表达大量增加,并干24~72 h达到高峰.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VEGF和MMP-2蛋白均有明显表达,而且二者表达之间的关系密切.

    作者:周治平;李强;杨晓苏;王爱岳;杨国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胱硫醚β合酶基因多态性在长治人群中的分布

    [目的]对胱硫醚β合酶(CBS)的CBST833C、CBSG919A两个基因位点的基因多态性进行分析,了解其在长治地区人群中的分布情况.[方法]采用扩增阻碍突变系统法对CBST833C、CBSG919A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男、女性人群CBST833C基因型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7.080,P<0.05);男、女性人群T、C等位基因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3.977,P< 0.05).男、女性人群CBSG919A基因型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4.060,P>0.05);男、女性人群G、A等位基因频率经卡方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84,P> 0.05).CBST833C、CBSG919A基因型频率在长治地区男性人群、女性人群中均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结论]试验数据可为CBS基因突变与同型半胱氨酸代谢相关疾病病因研究假设提供遗传学数据.

    作者:陈云霞;武延隽;程红兵;张雄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血液净化联合激素、环磷酰胺救治百草枯中毒体会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教治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血液灌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结果]常规治疗组6例均于1周内死亡(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灌流治疗组9例,痊愈2例,抢救成功率22.2%,其余7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联合治疗组10例,痊愈3例,好转后出院4个月死亡1例、7个月死亡1例(死于肺间纤维化),抢救成功率50%,其余5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尽早血液净化,联合应用足量激素、环磷酰胺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测定价值研究

    [目的]探讨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的测定价值.[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6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68例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采用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前后的血清IL-6、IL-8、TNF-α、sICAM-1、Lp和sLR水平进行统计及比较.[结果]治疗前慢性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清IL-6、IL-8、TNF-α、sICAM-1、Lp水平高于急性患者,sLR低于急性患者,所有患者治疗后IL-6、IL-8、TNF-α、sICAM-1、Lp水平均低于治疗前,sLR高于治疗前,P< 0.05或P< 0.01,有显著性或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多项细胞因子水平可以反映疾病的严重程度和发展转归,可以作为本病治疗和诊断的依据.

    作者:李晓红;盛光耀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乌鲁木齐市某区2005~2009年门诊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上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计算该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诊断分型、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关系.[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0.7%,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2.1%和21.5%,汉族、维吾尔族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0.3%.在不同职业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是:离退职人员(26.9%)、农民(16.7%)、家政、家务及待业(15.2%).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地居民、青年组、粟粒患者,其调整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36(0.296~0.969)、0.410 (0.243~0.691)、2.932 (1.262~6.810).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用药后半月至1月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53.1%,其次为用药后1~2个月者(50.0%).[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深入研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统一规范的不良反应识别、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治疗指南等,对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阳;优都斯·赛都拉;马金凤;姚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体检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某校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高体重指教、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及眼底动脉硬化检出情况,为该校高血压及其他慢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校2009年体检资料中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脂肪肝及眼底动脉硬化异常检出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人群各项目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对高血压的防治,应注重多重危害因素的联合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曹艳萍;桑文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两种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方式效果分析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方式,为结核病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后全部掌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患的人群特点综合分析评价单纯发放平面材料及面对面宣教与发放平面材料相结合(复合式宣教方式)两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结果]8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从1.8%上升到8.1%,其中复合式宣教干预组全部知晓率从3.3%上升至20.7%.全部知晓人群的经济收入及所在的调查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8,0.000),听人说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占89.6%.[结论]复合式宣教方式在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具有实效性.同时,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受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传播工具.

    作者:徐广保;崔哲哲;刘飞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小儿断奶期的卫生保健分析

    [目的]对小儿断奶期的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询问法调查254名婴儿的断奶情况,同时对母乳喂养及断奶进行指导分析.追踪分析婴儿3~24月龄的体重与身高以及胸围等发育速度与水平,并对体型与Hb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断奶期在4~6月龄婴儿占27%,7~9月龄婴儿占16.4%,10~12月龄婴儿占51.7%,在断奶期一次性进行断奶婴儿占90.2%,通过分析发现7~9月龄断奶婴儿在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及其体型等方面都要优于4~6月龄与10~12月龄婴儿.且发现采取过渡性断奶要比一次性断奶的Hb水平高.[结论]小儿卫生健康的断奶方式为过渡性断奶,健康的断奶时间为7~9月龄.

    作者:李永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的临床作用.[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6月间接受治疗的轮状病毒肠炎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全部病例均按《中国腹泻病防治方案》的治疗原则进行,治疗组在基础治疗上加用喜炎平每日5~8 mg/kg,静脉滴注,每日1次.观察患儿72 h内粪便情况,并记录止泻时间及退热时间,综合评价其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止泻时间为(2.2±0.4)d,退热时间为(1.5±0.2)d,均低于对照组的(4.3±0.8)d、(2.0±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显效25例,有效2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显效18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总有效率为70.6%,两组总有效率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西米替丁联合喜炎平治疗小儿轮状病毒肠炎疗效显著,且见效快,无严重不良反应,经济、可行,是治疗该病的首选联合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史良俊;王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龄下肢骨折术后患者深静脉栓塞形成原因及预防措施

    [目的]探讨分析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1例高龄患者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保护下肢静脉等,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结果]高龄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外伤与手术导致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的高凝状态等是影响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严密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赵子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