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高原低氧环境下大鼠RAAS水平与ACE2基因多态性

李文华;刘忠

关键词:SD大鼠, 低氧, RAAS, ACE2基因多态性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原低氧习服过程中的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d(A组)、2d (B组)、3d(C组),对照组(D组西安地区,海拔5m).3个实验组动物由西安耗时1d带到青海格尔木(海拔2 700m)、2d带到西藏唐古拉(海拔5000m)、3d带到西藏那曲(海拔4500 m),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用放射免疫法(RAI)测定大鼠血浆PRA,ATⅡ,ALD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PCR-RLFP检测各组大鼠ACE2基因A/G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血浆PRA,ATⅡ的含量呈上升态势,ALD含量逐渐下降.ACE2电泳结果显示3种片段组合分别为GG、AA、AG.平原大鼠进入高海拔地区后,ACE2基因型为GG的,血浆PRA,ATⅡ含量显著上升,ALD含量明显下降(P<0.01).ACE2基因型为AA的,血浆PRA,ATⅡ含量上升,ALD含量下降(P<0.05).ACE2基因型为AG的,血浆PRA,ATⅡ,ALD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高原低氧大鼠RAAS与ACE2基因GG、AA在高原习服中参与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挫伤性前房积血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防治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对152例156眼挫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地点、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并发症以及诊断治疗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发年龄为21~30岁.职业特点:五金、建筑工人发病高.受伤地点:多见于公共(活动)场所.156眼前房积血全部治愈,其中I级54眼治愈时间为1~3d,11级82眼为4~6 d,Ⅲ级20眼超过7d.[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经合理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黄巧玲;李娟;詹海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四川大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调查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春季选课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分类变量累计比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预防、口腔、临床等6个专业共417名本科生.应答率约为97%.仅67.7%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合适,仅54.1%的学生认为实践课与理论课联系程度较紧密,仅31.4%的学生认为实践课学习后收获较多,约54.7%的学生对实验室条件不满意.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实践课教学效果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并受到“实验室硬件条件”、“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联系紧密程度”、“教师授课水平”及“课程难度”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待改善.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建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统计分析思维.在让学生学会基本软件操作的同时,更注重对分析结果的解释.另外,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问题讨论后再相互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作者:冯虹;李鸿;姚科;朱彩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醋酸去氨加压素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影响

    [目的]观察醋酸去氨加压素(desmopressin acetate,DDAVP)对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中患者血压、心率、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出血速率的影响.[方法]FESS患者100例,ASA I~Ⅱ级,年龄16~64岁,体质量42~75 kg,既往无严重心脑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疾病,无高血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和DDAVP试验组(D组),每组50例患者.D组麻醉诱导前10 min内经静脉滴注DDAVP 0.15 μg/kg,继之DDAVP 0.15 μg/kg/h泵注,DDAVP总量不高于0.3 μg/kg,C组以等体积生理盐水处理.观察两组患者入室(T1)、麻醉诱导结束(T2)、气管插管后(T3)、手术开始(T4)、手术10 min (TS)、手术30 min (T6)、手术结束(T7)、气管导管拔除后(T8)时的MAP、HR,应用称重法测量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计算两组患者的出血速率.[结果]D组患者麻醉诱导结束(T2)、气管插管后(T3)、手术开始(T4)、手术10 min(T5)、手术30 min (T6)、手术结束(T7)时MAP低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患者麻醉诱导结束(T2)时HR高于C组(P<0.05);D组患者术中出血量及出血速率均显著低于C组(P<0.05),D组患者手术时间显著低于C组(P<0.05).[结论]DDAVP能够降低FESS术中患者血压,减少出血量及出血速率,便于手术操作,缩短手术时间,安全可靠,效果确切.

    作者:李金玉;李广明;陈莉蕴;李佩忠;张跃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二种方法治疗尖锐湿疣100例临床分析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方法治疗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Conayloma acuminatum,CA)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治疗组采用激光联合干扰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50例治疗组患者中治愈46例,治愈率达92.00%;复发8例,复发率为16.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89,x2=7.61,P均<0.05).[结论]使用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技术操作简便,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因此使用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海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与血清瘦素水平的关系

    [目的]观察临床老年女性骨质硫松(OP)患者血清瘦素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取临床研究对象77例,其中OP组患者42例,正常对照组35例.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血压(B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瘦素和雌二醇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OP组患者的Bp、TC、LDL-C和瘦素水平均有明显升高,雌二醇水平和骨密度则明显下降(P<0.05),而两组间TG无明显差别.OP患者的瘦素与骨密度成负相关(r=-0.33,P<0.05).[结论]老年女性OP患者瘦素水平明显升高,提示其在OP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老年女性OP的诊断指标.

    作者:陈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妊娠期乳头瘤病毒感染合并细菌、衣原体性阴道炎研究

    [目的]针对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合并细菌、衣原体、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并与非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的阴道pH值进行对照以期为临床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26名确诊HPV感染的妊娠期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26例非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细菌、衣原体、念珠菌和pH值.[结果]实验组pH值为4.4±0.4,对照组为4.3±0.4(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细菌感染率为53.84%,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34.61%,其发病率远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率为15.38%,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7.69%);实验组(19.23%)和对照组间(23.07%)白色念珠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合并感染细菌、念珠菌和沙眼衣原体患者阴道pH值均大于4.5.HPV感染妊娠妇女更易感染细菌和沙眼衣原体.[结论]沙眼衣原体和细菌易与HPV伴行感染妊娠期妇女阴道.

    作者:陈小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规范化培训护士培训初期焦虑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状况,以期提出有效措施帮助学员缓解焦虑情绪.[方法]采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SAS)对2008级规范化培训护士171名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程度(42.63±10.17)显著高于国内普通人群焦虑常模(29.78±0.46).[结论]护士在培训初期,因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焦虑程度增加,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他们的正确指导和疏导,缓解焦虑程度,能更积极地应对日常工作和学习.

    作者:谭其玲;马登艳;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武汉市社区不同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目的]为了解武汉市社区不同人群预防艾滋病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每个社区按照4类人群抽取相对固定的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服务人员、城市居民,共计1 336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外来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5%和78.6%)明显低于城市一般居民(82.1%);干预前后(中期和终期)社区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率差17.7%和17.6%),各项指标都大幅提高,但不同人群提高幅度不一样,其中以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高幅度大(率差22.6%),其次为外来服务人员(率差17.4%).[结论]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尤其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城市社区外来服务人员及娱乐场所人员提高显著.

    作者:黄远霞;李俊林;彭丽;张帆;李毅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分析

    [目的]了解河南省2008年病毒性脑炎肠道病毒病原谱.[方法]采集2008年病毒性脑炎监测病例脑脊液标本,通过细胞培养分离病毒,RT-PCR、肠道病毒组合血清中和试验和肠道病毒VP1区基因序列分析进行鉴定.[结果]从168例病毒性脑炎病例标本中分离到24株肠道病毒,分离率为14.3%.鉴定结果显示23株为艾柯病毒,其中ECHO30占50%.[结论]2008年河南省引起病毒性脑炎的肠道病毒主要是ECHO30和ECHO6.

    作者:李幸乐;黄学勇;许汴利;陈豪敏;杜燕华;张保华;张爱梅;晁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特殊类型的膀胱结石61例分析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膀胱结石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1例特殊类型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其中8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切开取石并处理并发症,53例经电切镜外鞘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后2例切口裂开延迟2月康复,5例合并膀胱癌变行进一步治疗,余均按计划出院.[结论]特殊类型膀胱结石的发生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少数系行为异常及经济条件限制所致,一般可以经尿道微创治疗.

    作者:付逆;罗旭,;赵泽驹;李道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老年痴呆患病率及危险因素调查

    [目的]抽样调查某地区老年人群痴呆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地区≥60岁人群1 826例进行抽样调查,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筛查,再由临床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1 826例老年人共确诊痴呆患者64例,患病率为3.5%;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2.3%VS 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75岁与年龄< 75岁人群确诊例数分别为46例、18例,发病率分别为2.5%、1.0%(P<0.01);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确诊例数分别为42例、22例,发病率分别为2.3%、1.2%(P<0.0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确诊例数分别为38例、26例,发病率分别为2.1%、1.4%(P<0.01).阿尔茨海瞅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1%、1.0%和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是该地区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女性、年龄、卒中病史及文化程度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

    作者:樊清华;郑建中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的病例分析

    [目的]对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的病例进行分析,并分析两者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年8月~2010年12月在某院消化科门诊和住院的慢性胰腺炎患者476例,其中7例并发胰腺癌,其患病率为1.47%,对其基本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476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中,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患者男性5例占1.05%,女性2例占0.42%,与2000年胰腺癌病死率2.83/10万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并发胰腺癌的平均年龄与慢性胰腺炎平均年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慢性胰腺炎并发胰腺癌组分别为6例、1例、3例和4例,与慢性胰腺炎组在黄疸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例行手术治疗,导管型腺癌4例,1例未分化癌.癌病可见有广泛的纤维化及不规则结节样硬化,胰腺癌病灶也可见慢性胰腺炎病变.[结论]慢性胰腺炎是胰腺癌的危险因素,临床上应当给予重视.

    作者:徐永寿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腹腔镜联合胆道镜在胆总管切开取石术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腹腔镜联合胆道镜治疗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6例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应用腹腔镜及纤维胆道镜技术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结果]对36例中有2例中转小切口完成,1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一期缝合,22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T管引流术,术后早期胆漏2例,均经引流5d后治愈,术后1月拔除T管出现胆漏2例,均经置管引流治愈.[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取石,胆总管T管引流或一期缝合是安全、有效的手术,该术式具有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可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吕明;符国珍;宋文渊;符真;张勇;张新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高校教职工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体检结果对比分析

    [目的]分析某校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高体重指教、高血脂、高血糖、脂肪肝及眼底动脉硬化检出情况,为该校高血压及其他慢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该校2009年体检资料中高血压与非高血压人群的体重指数、血脂、血糖、脂肪肝及眼底动脉硬化异常检出情况作对比分析.[结果]高血压人群各项目异常率均明显高于非高血压组.[结论]对高血压的防治,应注重多重危害因素的联合干预,以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提高生命质量.

    作者:曹艳萍;桑文凤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21例精神科老年病人猝死的现况及原因分析

    [目的]描述精神科21例老年住院患者猝死的现况,为降低精神病住院患者猝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1年来在某院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年内猝死发生率0.17%.冬、秋季,04:00~07:59时间段为猝死高峰期.98.48%伴有躯体疾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者在猝死病例中占较高比例,且联合用药者较多.[结论]精神科猝死病例中伴有躯体疾病者较多,对此类患者应谨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一起医院内脑瘫患儿流感暴发疫情的调查

    [目的]了解某医院内一起脑瘫患儿中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处理本次疫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采集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该起流感暴发共8例病例,罹患率34.78%,死亡2例,病死率25%;8例病例均来自同一病房,其中4例检出H3N2型流感病毒核酸.[结论]首发病例未进行隔离和病房内空气对流不畅是引起本次流感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

    作者:涂正波;胡茂红;甘启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阿德福韦酯与慢性乙肝患者CXC趋化因子表达

    慢性乙肝是一种由HBV介导,以肝脏局部多种炎性细胞漫润为特征的慢性感染性疾病.许多炎性细胞、免疫效应细胞在HBV刺激下,一方面分泌产生IL-8、IP-10等趋化因子;同时,自身又可表达相应的受体,如CXCR1、CXCR2、CXCR3等.它们彼此相互作用,构成复杂的趋化因子网络系统,在局部慢性乙肝和全身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阿德福韦酯是一种核苷类抗病毒药,属逆转录酶抑制剂,在细胞激酶的作用下,通过磷酸化转化为活性的阿德福韦二磷酸盐,竟争抑制HBV DNA聚合酶活性,发挥抗病毒功能.

    作者:程燕飞;王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检查结果分析及其临床应用价值

    [目的]总结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X线特征,探讨X线检查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的X线检查结果,并计算X检查结果的诊断敏感度.[结果]①35例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患者,X线检查发现有胃排空延迟35例(100.0%),胃扩张31例(88.6%),胃食管反流26例(74.3%); “鸟嘴征”30例(85.7%),“线样征”29例(82.9%),“肩样征”25例(71.4%),“双轨征”22例(62.9%),“蕈伞征”20例(57.1%).②上述5项征象,以任意2项阳性即诊断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X线钡餐的诊断敏感度为100.0%;以任意3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诊断敏感度为88.6%;以任意4项阳性作为诊断标准,诊断敏感度为65.7%;以5项同时阳性为诊断标准,X线钡餐的诊断敏感度为31.4%.[结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典型X征象包括狭窄、细长的幽门管以及肥厚压迫的幽门环肌.使用任意3项阳性作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的诊断标准较好,可以得到较好的诊断敏感度和特异度.

    作者:陆煜州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甘肃省居民高血压患病率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甘肃省居民各亚型高血压患病率并对高血压危险因素进行分析.[方法]于2004~2007年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甘肃省35岁以上城乡常住居民6 672人进行体格检查、问卷调查及心血管的健康检查,应用SPSS 17.0软件进行高血压单因素x2检验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中:1级高血压、2级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3级高血压除55岁组以外,其余组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升高;患病率分别为19.0%、11.8%和6.4%.高血压标化患病率为36.1%、男性36.0%、女性36.9%;1级、2级高血压患病率男性高于女性(P<0.01),各级高血压中城市患病率均高于农村(P< 0.01).各级高血压患病率与肥胖、中心性肥胖相关,肥胖患病率高于中心性肥胖(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到:农民、年龄、高血压史、海产品、豆类、超重肥胖、中心性肥胖、血液粘稠度、心输出量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其中豆类是保护性因素.[结论]增强居民的自我保健意识,良好生活和个人行为习惯,尤其降低体重.

    作者:刘青青;于国伟;格鹏飞;海汪溪;曲红梅;雷世成 刊期: 2011年第15期

  • 乌鲁木齐市某区2005~2009年门诊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上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计算该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诊断分型、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关系.[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0.7%,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2.1%和21.5%,汉族、维吾尔族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0.3%.在不同职业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是:离退职人员(26.9%)、农民(16.7%)、家政、家务及待业(15.2%).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地居民、青年组、粟粒患者,其调整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36(0.296~0.969)、0.410 (0.243~0.691)、2.932 (1.262~6.810).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用药后半月至1月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53.1%,其次为用药后1~2个月者(50.0%).[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深入研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统一规范的不良反应识别、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治疗指南等,对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阳;优都斯·赛都拉;马金凤;姚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