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颖
目的:对重症脓毒症患者予以连续血液净化治疗的临床效果进行剖析。方法遵循随机原则选取2014年9月~2015年9月于我院接受诊疗的重症脓毒症患者76例,并将其以每组38例平均分为普通组与特殊组。给予普通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对特殊组患者则在前者治理基础上进行连续血液净化,然后对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疗效进行记录与比较。结果特殊组患者痊愈21例,改善17例,不存在失效病例,临床总有效率为100.00%;而普通组患者痊愈11例,改善18例,失效9例,临床总有效率为76.32%,前者疗效明显大于后者,且两者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特殊组与普通组患者在各项生命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两方面上均存在统计学差异(前者优于后者,P<0.05)。结论采用常规治疗结合连续血液净化对重症脓毒症患者进行深入治疗,除可获得理想的疗效外,亦可同时抑制不良反应的发生,值得大力推广。
作者:孙晗高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5年1月~12月接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70例进行研究,纳入研究对象愿意配合本次研究。根据临床治疗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0例采取针灸治疗,研究组40例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临床效果,以及治疗前后疼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分,并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高达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76.67%(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疼痛VAS评分、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评估总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分别为(2.54±1.04)分、(26.77±0.32)分,对照组依次为(4.32±1.75)分、(19.84±1.32)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针灸联合推拿治疗,不仅可以提高临床效果,而且可以更好地缓解疼痛、颈性眩晕症状与功能,值得借鉴。
作者:罗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进行受试制剂多索茶碱缓释片与参比制剂多索茶碱片在Beagle犬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研究,明确其是否具有缓释特征,为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两制剂两周期交叉试验方法,12只Beagle犬分别经口给予受试制剂和参比制剂400 mg,采用LC-MS法测定各时间点血浆中多索茶碱的浓度,药代动力学参数经DAS 2.0统计软件计算获得。结果受试制剂与参比制剂药代动力学参数:Cmax分别为(4.9±0.6)和(8.4±2.1)μg/mL,Tmax分别为(2.5±0.5)和(1.7±0.4)h,T1/2分别为(1.4±0.4)和(1.0±0.3)h,AUC0-12分别为(14.0±1.7)和(14.4±2.9)μg/mL×h。受试制剂在达峰浓度上明显小于参比制剂,达峰时间延迟,半衰期延长,具有缓释制剂特征。结论受试制剂多索茶碱缓释片具有缓释特征。
作者:郭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后高压氧的治疗与全方位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急性一氧化碳中毒患者共71例,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35例,接受高压氧及常规基础护理;实验组36例,在此基础上实施全方位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实验组患者在治疗的依从性及治疗效果上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压氧对一氧化碳中毒患者有较好的临床使用价值,结合全方位护理,可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齐东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讨有手术适应证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本次讨论中所研讨的72例均随机从我院2015年1月~2016年5月收治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患者中筛选而出,随机将72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对照组采取保守治疗,研究组采取手术治疗。将两组治疗结果纳入对比讨论中。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有效率91.67%比对照组72.22%要高,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5.56%比对照组22.22%要低,组间数据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有手术适应症的不稳定桡骨远端骨折采取手术治疗,其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安全性高,临床应用价值大。
作者:陈昌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本文从建立预案、材料准备、人员培训、现场调查、样品采集与优势菌观察、检验方法选择等几个方面为基层疾控中心如何做好细菌性食物中毒检验工作提出了一套系统规范的工作流程,对缩短细菌性食物中毒检测周期及提高检测率提供参考策略。
作者:王艳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MRI和CT检查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6年6月医院诊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2例,患者均确诊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根据影响结果进行诊断,比较MRI、CT在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82例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经MRI检查确诊742个病灶,显著高于CT检查确诊145个病灶(P<0.05);MRI检查额叶、丘脑检出率,显著高于CT(P<0.05);2种检测方法顶叶、基底节、脑干检测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MRI检查内囊检测率,显著低于CT(P<0.05);MRI检查<5 mm病灶数为256个,检出率为34.50%,显著高于CR的<5 mm病灶数为3个,检出率为2.07%(P<0.05)。结论早期腔隙性脑梗死患者采用MRI和CT检查效果理想,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影像学参考。
作者:卫志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治疗依存性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患者均行对症用药和常规护理,观察组再此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两组患者在治疗6个月后,采用自拟问卷调查患者治疗的依存性,采用GQOLI-74量表评估患者生存质量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的依存性日常生活、服药行为、遵医嘱行为评分及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理领域、躯体功能、物质生活和社会领域的生存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存性,病情稳定性和生活质量具有有效性。
作者:张越;马丽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科室接收的患冠心病心绞痛的10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参照组共有50例,以阿托伐他汀经口服用药治疗;观察组共有50例,在参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用药治疗。治疗完毕后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且观察患者的血脂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较参照组显著更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G、TC、LDL-C等指标较治疗前与参照组显著更低,HDL-C指标显著更高(P<0.05)。结论冠心病心绞痛患者采用阿托伐他汀与丹参酮ⅡA磺酸钠注射液联合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作者:郭卫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脑溢血患者开颅手术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将我院2015年6月~2016年6月收治的脑溢血患者90例进行分析,患者都接受了开颅手术,将患者随机的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接受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的治疗效果好于对照组,并且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溢血患者进行开颅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再采用舒适护理,可以完善治疗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上应用。
作者:姚佳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特点及临床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125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给予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治疗,观察临床应用情况,分析此类药物的特点。结果本组125例患者,治疗满意率为94.40%(118/125),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00%(15/125),其中8例胃肠道反应、4例神经系统反应、3皮肤反应。口服剂型占76.00%,第3代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s高,第3代与第4代孢菌素类抗生素的DDDc高于其他抗生素。结论临床上应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满足了患者治疗需求,用药基本合理,但为了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控制细菌耐药性,实践中应加强药物规范与管理。
作者:顾宇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高千伏胸片对煤工尘肺诊断影响因素。方法对阳煤集团下属各煤矿企业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参加诊断的526例疑似尘肺病职工胸片进行回顾性调查,将此期间高千伏胸片进行观察对比分析。结果阳煤集团2015年1月-2016年5月期间参加诊断的526例疑似尘肺病胸片进行质量对比,煤工尘肺诊断结果受高千伏胸片质量影响较高。结论高千伏胸片的摄片质量在煤工尘肺诊断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提高高千伏胸片的质量,是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的重要保障。
作者:郝德义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类白细胞B27(HLA-B27)检测方法的改进,及其实际应用的可靠性。方法选择2014年5月~2016年4月门诊及住院患者379例,患者检测人类白细胞B27应用原有方法及改进方法,进行对比试验。记录两种方法检测结果,将检测结果分阴性组、阳性组和不确定组,共三组。对不确定结果由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加以确定。结果两组结果显示,结果阴性组303例,方法学改进前后符合率100%。阳性组63例,方法改进前后符合率100%。不确定组13例,对此13例患者标本,再送至第三方权威检测机构加以确定。结果阳性6例,确定结果与方法改进后完全符合(6例/6例)。阴性7例,确定结果与改进方法学检测结果符合6例,仅有1例不符合(7例/6例)。结论人类白细胞B27检测方法的改进,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可操作性,检测结果可靠性好、准确率高,有效提高了人类白细胞B27的临床辅助诊断价值。
作者:王新元;祝靓;许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按摩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新生儿腹泻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2月~2016年02月于我院儿科就诊的120例新生儿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腹泻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按摩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持续治疗1w。观察两组患儿经过相应治疗后的治疗有效率以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按摩配合参苓白术颗粒治疗新生儿腹泻相较于常规治疗效果更为明显著,能有效减轻新生儿腹泻患者临床症状、增强体质,值得大面积的推广以及继深入研究。
作者:钱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探究剖宫产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将78例进行剖宫产的产妇作为观察对象,选取的观察对象均于2015年10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分娩。根据患者入院顺序单双号来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9例患者。其中, A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B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麻醉。分别观察记录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并用数据的形式来进行表达和比较,分析两种麻醉方案的差异。结果将两组产妇的麻醉效果进行比较可知,A组产妇的手术时间和麻醉起效时间均要更短,镇痛维持的时间更长,两组间进行比较得出的差异显著(P<0.05);同时,A组中,产妇的VAS评分明显高于B组,A组中新生儿Apgar评分要显著低于B组,二者比较的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剖宫产的产妇采用罗哌卡因复合舒芬太尼麻醉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起效的时间快且镇痛时间长,有效减轻了产妇的痛感,具有较高的医学价值,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温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通过对在华申请的替尼类抗肿瘤药物专利进行检索,从专利的申请量、申请人、技术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并对专利布局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为国内研发机构和相关企业对替尼类抗肿瘤药物的后期开发、专利保护策略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王艳卓;李正红;魏鹏飞;于双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是糖尿病在眼部常见并发症,微血管的病变导致相关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视觉和生活质量。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dothelial nitric oxide synthase,eNOS)作为血管内皮细胞代谢中的限速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疾病进展中可能有一定的作用。本文对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汪权志;夏媛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医院办公自动化系统OA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图书馆的工作模式,探讨OA在图书馆的所发挥的作用。本文通过对我院OA办公系统的主要功能的介绍,将OA办公系统应用到医院图书馆的工作管理中的方法。解决了图书馆文献信息存贮、管理、传递等一系列的问题,减轻了图书馆工作人员大量繁琐、重复的手工操作程序,提高了图书管理水平和图书馆员的工作效率,使医院图书管理走向办公自动化、标准化、规范化、集群化管理。
作者:丘陵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研究普外护理应对风险的措施。方法选取我科2012年、2013年在职的60例护理人员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是否开展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分为干预组、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按照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日常工作,干预组采取护理应对风险措施,对其之间的干预效果给予对比分析。结果干预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2%,对照组护理人员的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为12%,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8.13%,对照组护理人员护理工作患者满意度为90.75%,两组比较存在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普外科护理风险采取相对应的措施,不但可以使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同时还可以使护理质量明显提高,降低普外科护理风险事件发生率,使科室乃至整个医院持续、良好的发展。
作者:胡金萍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分析大量输血后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临床变化。方法应用回顾性分析法对我院收治的100例需要大量输血的手术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对比患者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及血小板变化。结果患者输血前后的纤维蛋白原水平、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凝血酶时间及凝血活酶时间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大量输血后患者的稀释性血小板减少,纤维蛋白原被溶解,血小板计数水平显著下降,值得临床工作人员的重视,并制定对应措施。
作者:田燕;朱艳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