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凤;张丽;刘铭;朱青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某中学共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 252例,罹患率43.52%,其中学生1 239例,占98.96%;疫情波及所有的高中和初中年级和班级,发病年龄集中在14~20岁,男女性别比为1.01:1.住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峰期为10月6~9日,共发病1 135例,占发病总数的90.65%;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症状较轻.喝生永和在学校食堂就民为发病的高危因素.采集2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6例病例诺如病毒检测阳性;自备水源水细菌总教检测超标.[结论]此次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自备水源受污染可能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印旗;陈素良;李军;王英豪;于秋丽;齐顺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针对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合并细菌、衣原体、念珠菌感染的发生率进行流行病学研究,并与非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的阴道pH值进行对照以期为临床相关疾患的诊治提供参考.[方法]选取2009~2010年来我院就诊的26名确诊HPV感染的妊娠期患者作为实验组,再选取26例非HPV感染的妊娠期妇女作为对照组,分别检测细菌、衣原体、念珠菌和pH值.[结果]实验组pH值为4.4±0.4,对照组为4.3±0.4(P=0.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细菌感染率为53.84%,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34.61%,其发病率远高于对照组(细菌感染率为15.38%,沙眼衣原体感染率为7.69%);实验组(19.23%)和对照组间(23.07%)白色念珠菌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合并感染细菌、念珠菌和沙眼衣原体患者阴道pH值均大于4.5.HPV感染妊娠妇女更易感染细菌和沙眼衣原体.[结论]沙眼衣原体和细菌易与HPV伴行感染妊娠期妇女阴道.
作者:陈小菊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与经腹超声对子宫腺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经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子宫腺肌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该组患者术前均经阴道超声和腹部超声检查,观察患者的子宫形态、大小,肌壁病灶位置、回声特点、血流分布状态并测量其动脉频谱的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及阻力指数(resistive index,RI),将术后病理结果与超声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超声下典型表现为子宫普遍增大且多呈弥漫性,病灶区回声稍强,呈现粗颗粒状,血流呈稀疏重点状,经阴道和经腹超声诊断的符合率分别为87.5%、67.5%,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者联合诊断符合率为91.3%.[结论]经阴道超声具有无创性和可重复性强的特点,诊断价值较高,能清晰显示病变的特点,其与经腹超声联合可减少漏诊率和误诊率.
作者:戚菊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上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计算该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诊断分型、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关系.[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0.7%,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2.1%和21.5%,汉族、维吾尔族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0.3%.在不同职业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是:离退职人员(26.9%)、农民(16.7%)、家政、家务及待业(15.2%).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地居民、青年组、粟粒患者,其调整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36(0.296~0.969)、0.410 (0.243~0.691)、2.932 (1.262~6.810).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用药后半月至1月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53.1%,其次为用药后1~2个月者(50.0%).[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深入研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统一规范的不良反应识别、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治疗指南等,对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阳;优都斯·赛都拉;马金凤;姚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I-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作者:梁红;胡同平;张文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策略对乙肝母要阻断成功率的影响,为制定乙肝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从医院收集2007~2009年HBsAg阳性产妇及其新生儿基本资料,采集儿童静脉血2ml,ELISA法检测乙肝表面抗原和表面抗体.将乙肝母婴阻断的免疫策略分成A组(孕晚期接种HBIG+儿童出生后接种HBIG+乙肝疫苗)、B组(儿童出生后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乙肝疫苗)、C组(乙肝疫苗)3组,比较不同免疫策略的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结果]不同免疫策略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不同,A、B两组无差别,但均高于C组(x2=6.64,P= 0.01).在调查的312名母亲HBsAg阳性的儿童中,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5.53% (299/313),影响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的因素包括分娩方式和母亲是否为乙肝大三阳.[结论]分娩时尽量选择剖宫产,出生后联合接种乙肝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的策略会提高乙肝母婴阻断成功率.
作者:赵捷;单芙香;刘刚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为了解武汉市社区不同人群预防艾滋病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每个社区按照4类人群抽取相对固定的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服务人员、城市居民,共计1 336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外来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5%和78.6%)明显低于城市一般居民(82.1%);干预前后(中期和终期)社区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率差17.7%和17.6%),各项指标都大幅提高,但不同人群提高幅度不一样,其中以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高幅度大(率差22.6%),其次为外来服务人员(率差17.4%).[结论]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尤其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城市社区外来服务人员及娱乐场所人员提高显著.
作者:黄远霞;李俊林;彭丽;张帆;李毅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调查分析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状况,以期提出有效措施帮助学员缓解焦虑情绪.[方法]采用zung氏自评焦虑量表(SAS)对2008级规范化培训护士171名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状况进行调查,将获得的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规范化培训护士在培训初期的焦虑程度(42.63±10.17)显著高于国内普通人群焦虑常模(29.78±0.46).[结论]护士在培训初期,因多方面的原因会导致焦虑程度增加,临床带教老师应加强对他们的正确指导和疏导,缓解焦虑程度,能更积极地应对日常工作和学习.
作者:谭其玲;马登艳;谷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VEGF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探讨二者之间的相互联系.[方法]50只SD大鼠随机分成假手术对照组和脑出血模型组,两组又分为术后6h,24h,72 h,7d,21d5个亚组,每个亚组5只大鼠.应用SP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VEGF与MMP-2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对VEGF与MMP-2的表达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脑出血后,VEGF与MMP-2的表达大量增加,并干24~72 h达到高峰.VEGF和MMP-2蛋白的表达呈正相关.[结论]脑出血灶周脑组织中VEGF和MMP-2蛋白均有明显表达,而且二者表达之间的关系密切.
作者:周治平;李强;杨晓苏;王爱岳;杨国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穗港两地在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之异同,吸取香港地区登革热防控之优点,探寻广州登革热防控体系之不足,为国内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的建设与优化提供参考.[方法]对穗港两地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在组织机构设置、疫情监测与报告、蚊媒监测与控制、实验室检测技术、疫情现场防控以及GIS技术运用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比较和分析.[结果]穗港两地在登革热疫情监测,实验室检测,蚊媒控制等预防与控制体系方面存在一定差异,特别是香港在登革热疫情控制的组织安排,措施落实方面较广州更加合理,深入和有序,而广州在登革热实验室检测技术的研究和开展,蚊媒监测和控制技术运用方面更加全面和有效.[结论]广州在登革热疫情监测与控制方面一些做法可参考借鉴香港,这可进一步强化和提升广州登革热预防与控制体系建设,提高广州市应对登革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也为国内其他地区提供相应的参考依据.
作者:罗雷;王玉林;狄飚;严子锵;杨智聪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开腹手术的麻醉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5月~2010年12月某院妇科收治的62例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观察组给予0.75%罗哌卡因15mg,对照组给予0.75%布比卡因15 mg,行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术中连续监测呼吸和循环情况,评估麻醉效应和观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感觉阻滞高平面、运动阻滞大Bromage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感觉阻滞消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术后低血压、心率减慢、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与布比卡因相比,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用于妇科开腹手术感觉阻滞、运动阻滞起效慢,术后恢复快,效果更优.
作者:陈桂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理念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的效果.[方法]引入循证护理理念,实施循证管理,与传统管理比较,评价其效果.[结果]实施循证管理后临床满意度和工作人员满意度均显著高于传统管理,锐器损伤和质量缺陷显著低于传统管理.[结论]循证管理能显著提高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
作者:郑冬云;王道富;尤康;曾红梅;廖俊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某医院内一起脑瘫患儿中流感暴发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防控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方法调查处理本次疫情,分析其流行病学特征,并对采集的标本用RT-PCR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测.[结果]该起流感暴发共8例病例,罹患率34.78%,死亡2例,病死率25%;8例病例均来自同一病房,其中4例检出H3N2型流感病毒核酸.[结论]首发病例未进行隔离和病房内空气对流不畅是引起本次流感暴发疫情的主要原因.
作者:涂正波;胡茂红;甘启芦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简述手足口病检测方法主要有病毒分离方法、血清学检测方法、PCR检测方法.本文着重介绍了PCR检测方法,并对这几种检测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作者:田燕;陆志刚;梁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四川大学医学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践教学现状与教学效果,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改进教学方式的建议,提高教学质量.[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010年春季选课的所有学生进行调查.采用有序分类变量累计比数Logistic回归模型对实践教学效果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共调查预防、口腔、临床等6个专业共417名本科生.应答率约为97%.仅67.7%的学生认为教学进度合适,仅54.1%的学生认为实践课与理论课联系程度较紧密,仅31.4%的学生认为实践课学习后收获较多,约54.7%的学生对实验室条件不满意.多因素分析结果提示,实践课教学效果与学生所学专业有关,并受到“实验室硬件条件”、“实践课与理论课的联系紧密程度”、“教师授课水平”及“课程难度”这几个因素的影响.[结论]实践教学的硬件条件有待改善.为培养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建议教师在实践教学中结合专业特点进行实例分析,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统计分析思维.在让学生学会基本软件操作的同时,更注重对分析结果的解释.另外,也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不同问题讨论后再相互交流,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思考.
作者:冯虹;李鸿;姚科;朱彩蓉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研究低血糖昏迷急诊救治的有效方案.[方法]随机选取某院2000年1月~2010年9月收治的165例低血糖昏迷病人,急诊救治措施均为及时检查血糖,证实血糖值均低于2.8 mmol/L,立即静脉注射25%~50%葡萄糖40~60 ml,未恢复者加以10%葡萄糖持续静滴治疗.[结果]122例患者的症状缓解迅速,意识明显好转;39例患者接受后续静脉滴注足量葡萄糖后,症状逐渐缓解,意识逐渐清醒;4例患者因并发脑水肿,加用糖皮质激素和甘露醇,意识转为清醒.无死亡病例.[结论]对低血糖昏迷的诊断及治疗必须迅速、及时、正确,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作者:王剑矛;李巍;梁国红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方法]①对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校整群抽样,以1岁为组距,男女共26组,测量身高、体重,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②通过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城市学生标准以及WHO推荐标准比较,了解该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结果]①获得了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生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平均值及标准差,多数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大干女生;②男女学生大部分年龄组的身高均值都低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城市水平,而体重水平则略高.男女身高均值都低于WHO标准,男生组体重均值15岁前高于WHO,之后低于WHO,女生组体重均值7岁后均低于WHO.[结论]①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体格生长高峰年龄段女生比男生提前2年.②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生营养水平接近甚至在某些年龄段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显示了身材矮小的特点.
作者:林界秋;余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血清非对称二甲基精氨酸(ADMA)浓度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之间的相关性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选择7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亚组(UAP,n= 27)、急性心肌梗死亚组(AMI,n= 22)和对照组(n=24).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ADMA和L-精氨酸(L-Arg)的含量,同时应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其血脂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CS组血清ADMA浓度显著增高[(5.23±1.18):(3.76±0.7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Arg浓度在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CS各亚组间分析:AMI亚组血清ADMA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6.01±1.12):(3.76±0.77)μmol/L,P< 0.01]、UAP亚组[(6.01±1.12):(4.52±0.86) μmol/L,P<0.05];UAP亚组血清ADMA浓度高于对照组[(4.52±0.86):(3.76±0.77) μmoL/L,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血清L-Arg浓度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清ADMA与LDL-C呈正相关(P<0.01),与TC、TG浓度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清ADMA浓度显著升高,ADMA水平与ACS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检测冠心痫患者的ADMA水平对ACS的诊断及治疗具有一定临床意义.
作者:吴宗虎;耿英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经高强度离心运动后热休克蛋白70 (HSP70)在骨骼肌细胞中的的表达以及特征性分析.[方法]采用2~6个月的SD大鼠56只,电动炮台,间歇性离心运动训练方案,随机分为对照组、离心训练4周组、离心训练8周组,每组8只,后将对照组及训练8周的大鼠进行高强度的离心运动;取大鼠的脾细胞、外周淋巴细胞,采用蛋白免疫印迹分析HSP70含量变化,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骨架蛋白Desmin的变化.[结果]8周间歇性离心训练后HSP70含量显著增加,训练SD大鼠在进行高强度离心运动时,具有适应性,骨架蛋白Desmin丢失量降低,CK显著降低,表明增加的HSP70对骨架蛋白具有保护作用;对照组及离心训练4周组大鼠在高强度离心后表现出显著的应激反应,骨架蛋白Desmin显著缺失,HSP70显著增加.[结论]热休克蛋白70 (HSP70)在高强度离心运动后在骨骼肌中蛋白表达有持续性和延迟性,在引起的骨架蛋白损伤中可能起到补充保护的作用机制.
作者:梁丽;王宏伟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对比测定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脉造影时第一术者手部的受照剂量,为心血管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介入专家左手背固定热释光剂量计,对体重和胸部体厚大致相同的60例男性患者行冠脉造影,按其血管途径分为桡动脉组32例和股动脉组28例,桡动脉途径组患者行Allen's试验呈阳性,选右桡动脉入径;股动脉途径组按常规方法操作,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分别测量不同途径下第一术者手部受照剂量.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造影途径的患者体重、胸部体厚、透视时间和曝光帧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术者手部剂量桡动脉组( 54.65±48.18 uGy)明显高于股动脉组(31.17±13.92 uGy),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因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同时,介入医师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手术者和患者的辐射防护.
作者:赵军;李秋香;李斌;王卫;李红环;王圣;廖旺;陈美丹;吴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