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界秋;余涛
[目的]为了解武汉市社区不同人群预防艾滋病现状及健康教育干预活动效果.[方法]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武汉市选取6个有代表性的社区,每个社区按照4类人群抽取相对固定的社区管理人员、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外来服务人员、城市居民,共计1 336人进行问卷调查与干预研究.[结果]干预前不同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和外来服务人员艾滋病知识知晓率(分别为74.5%和78.6%)明显低于城市一般居民(82.1%);干预前后(中期和终期)社区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有明显提高(率差17.7%和17.6%),各项指标都大幅提高,但不同人群提高幅度不一样,其中以娱乐场所从业人员提高幅度大(率差22.6%),其次为外来服务人员(率差17.4%).[结论]4类人群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明显,尤其是艾滋病知识知晓率较低的城市社区外来服务人员及娱乐场所人员提高显著.
作者:黄远霞;李俊林;彭丽;张帆;李毅琳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分析一起学校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暴发的特点和流行原因,为制定防控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现场流行病学调查方法,结合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某中学共发生感染性腹泻病例1 252例,罹患率43.52%,其中学生1 239例,占98.96%;疫情波及所有的高中和初中年级和班级,发病年龄集中在14~20岁,男女性别比为1.01:1.住宿生发病率高于走读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峰期为10月6~9日,共发病1 135例,占发病总数的90.65%;患者主要表现为腹泻、腹痛、呕吐等胃肠炎症状,症状较轻.喝生永和在学校食堂就民为发病的高危因素.采集21例腹泻患者粪便标本,6例病例诺如病毒检测阳性;自备水源水细菌总教检测超标.[结论]此次疫情为诺如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暴发,自备水源受污染可能是导致暴发的主要原因.
作者:孙印旗;陈素良;李军;王英豪;于秋丽;齐顺祥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表面抗原阴性而核心抗体筛查阳性与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及乙型肝炎病毒前S1抗原(Pre-SI-Ag)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V-M),其中核心抗体阳性的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Pre-S1-Ag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乙型肝炎病毒DNA含量,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290例乙型肝炎病毒核心抗体(抗-HBc)阳性标本中单独抗-HBc阳性28例,占9.7%;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体(抗-HBs)、抗-HBc两项阳性54例(18.6%);乙型肝炎病毒e抗体(抗-HBe)、抗-HBc阳性78例(26.9%);抗-HBs、抗-HBe、抗-HBc阳性130例(44.8%).前S1抗原有2例阳性,占0.7%.HBV-DNA阳性3例,占1.0%.抗-HBc阳性血液中,单独抗-HBc阳性的血液中检出1例HBV DNA及前S1抗原阳性的血液,占单独抗-HBc阳性血液的3.6%.HBeAb、HBcAb同时阳性的血液中检出2例HBV DNA阳性及1例前S1抗原阳性,分别占其2.6%、1.3%.在所有抗-HBc阳性血液中检出3例HBV DNA阳性及2例前S1抗原阳性,阳性率分别为1.0%、0.7%.[结论]虽然在HBsAg阴性、抗-HBc阳性血液中HBV-DNA阳性率并不高,但是对于受血者来说,输注这种血液将会有很高的感染风险,如果在献血者检查中加入抗-HBc和前S1抗原检测,既不用增加太多成本,同时操作比较容易,这样就能筛选出绝大部分的HBV-DNA阳性标本,从而减少输血感染HBV的风险.
作者:梁红;胡同平;张文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挫伤性前房积血防治的方法及其意义.[方法]对152例156眼挫伤性前房出血患者的年龄、性别、职业、受伤地点、致伤原因、就诊时间、并发症以及诊断治疗等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多发年龄为21~30岁.职业特点:五金、建筑工人发病高.受伤地点:多见于公共(活动)场所.156眼前房积血全部治愈,其中I级54眼治愈时间为1~3d,11级82眼为4~6 d,Ⅲ级20眼超过7d.[结论]挫伤性前房积血经合理治疗效果是肯定的.
作者:黄巧玲;李娟;詹海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索利用顺铂联合放疗对胶质瘤治疗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C6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单纯放疗组、单纯化疗组和放疗加化疗组,激光共聚焦观察细胞形态,用流式细胞仪测定CFSE的荧光信号.[结果]放疗加化疗组细胞的增殖能力较单纯放疗及单纯化疗组明显下降.[结论]放疗加化疗联合不仅减少了化疗药物和射线的用量,也大大降低了治疗后的肿瘤细胞增殖能力,为指导临床胶质瘤的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梁武;陈治军;罗勇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索一种有效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教方式,为结核病健康教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干预后全部掌握结核病防治核心信患的人群特点综合分析评价单纯发放平面材料及面对面宣教与发放平面材料相结合(复合式宣教方式)两种结核病防治健康教育方式的效果.[结果]8条核心信息全部知晓率从1.8%上升到8.1%,其中复合式宣教干预组全部知晓率从3.3%上升至20.7%.全部知晓人群的经济收入及所在的调查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08,0.000),听人说的结核病防治知识获取途径占89.6%.[结论]复合式宣教方式在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更具有实效性.同时,在健康教育的过程中应根据受众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传播工具.
作者:徐广保;崔哲哲;刘飞鹰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对小儿断奶期的卫生保健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对小儿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应用询问法调查254名婴儿的断奶情况,同时对母乳喂养及断奶进行指导分析.追踪分析婴儿3~24月龄的体重与身高以及胸围等发育速度与水平,并对体型与Hb的含量进行分析.[结果]断奶期在4~6月龄婴儿占27%,7~9月龄婴儿占16.4%,10~12月龄婴儿占51.7%,在断奶期一次性进行断奶婴儿占90.2%,通过分析发现7~9月龄断奶婴儿在生长发育水平和速度及其体型等方面都要优于4~6月龄与10~12月龄婴儿.且发现采取过渡性断奶要比一次性断奶的Hb水平高.[结论]小儿卫生健康的断奶方式为过渡性断奶,健康的断奶时间为7~9月龄.
作者:李永芹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比较药物流产与人工流产终止早孕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7年7~12月在某院妇科门诊因早孕要求终止妊娠的患者12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60例,A组采用口服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药物流产术,B组采用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比较两组疼痛、流产效果.[结果]两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疼痛出现,A组I、Ⅱ、Ⅲ级疼痛所占比例分别为38.3%、43.3%和18.3%,B组分别为18.3%、51.7%和3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疼痛程度明显轻于B组,完全流产例数明显少于B组,不完全流产和失败例数明显多子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的流产效果显著好于药物流产术,而药物流产术的疼痛程度又明显轻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结论]药物流产术与人工流产负压吸引术各有优缺点,应根据早孕患者的实际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指导早孕患者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终止妊娠.
作者:隗永宏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特殊类型的膀胱结石病因及治疗方法.[方法]总结61例特殊类型膀胱结石患者的治疗经过.[结果]所有患者均住院治疗,其中8例行耻骨上经膀胱切开取石并处理并发症,53例经电切镜外鞘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清石;术后2例切口裂开延迟2月康复,5例合并膀胱癌变行进一步治疗,余均按计划出院.[结论]特殊类型膀胱结石的发生主要与医源性因素有关,少数系行为异常及经济条件限制所致,一般可以经尿道微创治疗.
作者:付逆;罗旭,;赵泽驹;李道兵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二种不同方法治疗外生殖器和肛周尖锐湿疣(Conayloma acuminatum,CA)的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接诊顺序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对照组采用单纯CO2激光治疗,治疗组采用激光联合干扰素联合治疗,比较两种方法的临床治愈率和复发率.[结果]50例治疗组患者中治愈46例,治愈率达92.00%;复发8例,复发率为16.00%;经统计学分析发现治疗组的治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复发率则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 6.89,x2=7.61,P均<0.05).[结论]使用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治疗尖锐湿疣可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复发率.技术操作简便,适用于基层医疗单位使用,因此使用激光联合干扰素局部注射治疗尖锐湿疣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林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大鼠血浆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在高原低氧习服过程中的作用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2 (ACE2)基因多态性的关系.[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1d(A组)、2d (B组)、3d(C组),对照组(D组西安地区,海拔5m).3个实验组动物由西安耗时1d带到青海格尔木(海拔2 700m)、2d带到西藏唐古拉(海拔5000m)、3d带到西藏那曲(海拔4500 m),在不同时间点处死取材,用放射免疫法(RAI)测定大鼠血浆PRA,ATⅡ,ALD的浓度,并与对照组比较.采用PCR-RLFP检测各组大鼠ACE2基因A/G多态分布情况.[结果]血浆PRA,ATⅡ的含量呈上升态势,ALD含量逐渐下降.ACE2电泳结果显示3种片段组合分别为GG、AA、AG.平原大鼠进入高海拔地区后,ACE2基因型为GG的,血浆PRA,ATⅡ含量显著上升,ALD含量明显下降(P<0.01).ACE2基因型为AA的,血浆PRA,ATⅡ含量上升,ALD含量下降(P<0.05).ACE2基因型为AG的,血浆PRA,ATⅡ,ALD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高原低氧大鼠RAAS与ACE2基因GG、AA在高原习服中参与并发挥着重要作用.
作者:李文华;刘忠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对比测定经股动脉和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脉造影时第一术者手部的受照剂量,为心血管介入的辐射防护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在履行知情告知并尊重患者意愿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的心血管科介入专家左手背固定热释光剂量计,对体重和胸部体厚大致相同的60例男性患者行冠脉造影,按其血管途径分为桡动脉组32例和股动脉组28例,桡动脉途径组患者行Allen's试验呈阳性,选右桡动脉入径;股动脉途径组按常规方法操作,采用热释光剂量仪分别测量不同途径下第一术者手部受照剂量.所得数据资料,采用SPSS 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造影途径的患者体重、胸部体厚、透视时间和曝光帧数没有明显差异,但术者手部剂量桡动脉组( 54.65±48.18 uGy)明显高于股动脉组(31.17±13.92 uGy),两组结果进行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桡动脉途径因为成功率高、并发症少成为冠心病介入治疗的首选途径同时,介入医师所接受的辐射剂量较大,应该采取有效措施来加强对手术者和患者的辐射防护.
作者:赵军;李秋香;李斌;王卫;李红环;王圣;廖旺;陈美丹;吴宁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抽样调查某地区老年人群痴呆患病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对某地区≥60岁人群1 826例进行抽样调查,用简易精神量表MMSE进行初筛查,再由临床医师根据美国精神障碍诊断和统计手册第4版的标准诊断痴呆.[结果]1 826例老年人共确诊痴呆患者64例,患病率为3.5%;其中女性患者42例,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2.3%VS 1.2%),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年龄≥75岁与年龄< 75岁人群确诊例数分别为46例、18例,发病率分别为2.5%、1.0%(P<0.01);卒中患者与非卒中患者确诊例数分别为42例、22例,发病率分别为2.3%、1.2%(P<0.01);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与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确诊例数分别为38例、26例,发病率分别为2.1%、1.4%(P<0.01).阿尔茨海瞅病、血管性痴呆和其他痴呆的患病率分别为2.1%、1.0%和0.4%.[结论]阿尔茨海默病是该地区老年痴呆的主要类型,女性、年龄、卒中病史及文化程度为老年痴呆患者的常见危险因素.
作者:樊清华;郑建中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成都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现状.[方法]①对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校整群抽样,以1岁为组距,男女共26组,测量身高、体重,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②通过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报告城市学生标准以及WHO推荐标准比较,了解该市中小学生体格发育水平.[结果]①获得了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生各年龄组的身高、体重平均值及标准差,多数年龄组男生身高、体重大干女生;②男女学生大部分年龄组的身高均值都低于2000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城市水平,而体重水平则略高.男女身高均值都低于WHO标准,男生组体重均值15岁前高于WHO,之后低于WHO,女生组体重均值7岁后均低于WHO.[结论]①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生体格发育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体格生长高峰年龄段女生比男生提前2年.②成都市青羊区中小学生营养水平接近甚至在某些年龄段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但同时也显示了身材矮小的特点.
作者:林界秋;余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描述精神科21例老年住院患者猝死的现况,为降低精神病住院患者猝死发生率提供依据.[方法]对近11年来在某院住院期间发生猝死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11年内猝死发生率0.17%.冬、秋季,04:00~07:59时间段为猝死高峰期.98.48%伴有躯体疾病.服用氯氮平、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者在猝死病例中占较高比例,且联合用药者较多.[结论]精神科猝死病例中伴有躯体疾病者较多,对此类患者应谨慎应用抗精神病药物.
作者:张燕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曲安奈德治疗黄斑水肿的疗效.[方法]对72例(78只眼)黄斑水肿患者进行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治疗,对比分析术前及术后6个月不同时间点的佳矫正视力、眼底及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眼压等.[结果]术后佳矫正视力有显著提高,黄斑水肿明显减轻,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显著降低,但也有少数患者发生高眼压、黄斑水肿复发等并发症.[结论]曲安奈德玻璃体腔注射是治疗黄斑水肿的有效方法,但也应注意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王彦;乔宝笛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不同治疗方案对病毒性角膜炎泪液EGF、Ig和补体C3的影响.[方法]选取2008年5月~2010年2月于某院进行治疗的44例病毒性角膜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阿昔洛韦组)22例和观察组(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组)22例,后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副作用发生率及治疗前后的泪液EGF、Ig和补体C3水平进行研究及比较.[结果]经研究比较发现,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副作用发生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IgA及IgG、补体C3水平高于对照组,而泪液EGF则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病毒性角膜炎的治疗中采用阿昔洛韦联合干扰素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效果佳,安全性高,对于降低泪液EGF、Ig和补体C3水平效果明显,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龙克立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百草枯中毒的有效教治措施,降低死亡率.[方法]分为常规治疗组、血液灌流治疗组、联合治疗组.[结果]常规治疗组6例均于1周内死亡(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血液灌流治疗组9例,痊愈2例,抢救成功率22.2%,其余7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联合治疗组10例,痊愈3例,好转后出院4个月死亡1例、7个月死亡1例(死于肺间纤维化),抢救成功率50%,其余5例均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尽早血液净化,联合应用足量激素、环磷酰胺是救治的关键.
作者:王龙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了解乌鲁木齐市某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结核病科门诊免费抗痨化疗肺结核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09年12月期间上报结核病管理信息系统资料,计算该人群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分析其与性别、年龄、民族、职业、诊断分型、诊断结果、治疗分类、治疗方案等方面的关系.[结果]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男、女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9%和10.7%,青年组、中年组和老年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7.6%、12.1%和21.5%,汉族、维吾尔族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1.1%和10.3%.在不同职业中,不良反应发生率排在前3位的是:离退职人员(26.9%)、农民(16.7%)、家政、家务及待业(15.2%).不良反应的主要影响因素为外地居民、青年组、粟粒患者,其调整的OR值及95%可信区间CI分别为0.536(0.296~0.969)、0.410 (0.243~0.691)、2.932 (1.262~6.810).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用药后半月至1月者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为53.1%,其次为用药后1~2个月者(50.0%).[结论]乌鲁木齐市某区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深入研究抗结核药物引起的不良反应,探索不良反应发生的危险因素,建立统一规范的不良反应识别、诊断标准以及临床治疗指南等,对预防和降低不良反应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向阳;优都斯·赛都拉;马金凤;姚雪梅 刊期: 2011年第15期
[目的]探讨分析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因素与预防措施.[方法]对11例高龄患者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DVT的因素进行分析,并给予积极有效地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措施,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心理护理、康复训练、保护下肢静脉等,术后需严密观察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等.[结果]高龄患者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性退变、外伤与手术导致静脉内膜损伤、血流缓慢及血液的高凝状态等是影响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因素.[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是高龄患者下肢骨折术后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护理人员术后加强对患者的严密观察与护理,积极有效地预防护理干预措施可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作者:赵子春 刊期: 2011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