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吴继生;李舟;张旭

关键词: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 锁定钢板, 双钢板内固定
摘要:目的 比较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骨科收治的84例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2例,对照组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观察组锁定钢板治疗,比较两组围手术期临床指标及临床疗效.结果 手术时间、 术中出血量在两组患者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重时间、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1年,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及膝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锁定钢板与双切口双钢板内固定治疗复杂性胫骨平台骨折有效性及安全性相近,但锁定钢板可以缩短负重时间及促进骨折愈合,在整体上更具优势.
医学信息杂志相关文献
  • HPLC法测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EDTA-2Na的含量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EDTA-2Na的含量.方法 选择固定相为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直径为5μm),尺寸为250 mm×4.6 mm色谱柱,以乙腈-磷酸盐缓冲液(15:85,v/v,用磷酸调节pH至2.5±0.1)为流动相,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255 nm,柱温为35℃.结果 EDTA-2Na浓度在2.0~32.0μg/ml范围内线性方程为A=2.317×104C-1.235×103(r=0.9998),EDTA-2Na的平均回收率为100.40%,RSD为0.92%(n=9).结论 本方法简便、可靠、准确度高、重复性好,可用于测定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中EDTA-2Na的含量.

    作者:赵杰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在我院诊治的90例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依据使用药物剂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给予标准剂量70 mg/kg,观察组给予100 mg/kg,对比两组患儿用药后5 h、10 h、20 h、40 h MAP、FiO2,PCO2、OI、PO2、通气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观察组用药后5 h、10 h、20 h、40 h MAP、FiO2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PCO2、OI均低于对照组,PO2高于对照组,通气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8.89%,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采用牛肺表面活性物质治疗晚期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剂量应满足100 mg/kg,可有效缩短通气时间,改善肺顺应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安全性良好.

    作者:邢轶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MRC用于早期错(牙合)畸形阻断性矫治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究MRC用于早期错牙合畸形阻断性矫治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3月~2017年3月国药东风花果医院口腔科收治的儿童错牙合畸形患者33例纳入研究对象,对患者病因诊断明确,选取合适MRC,设计肌功能训练操,行早期阻断矫治,观察患者覆牙合,覆盖,以及下颌相对位置的改变,测量SNA,SNB,等指标,评价矫治效果.结果 本研究中错牙合畸形患儿利用MRC肌功能矫治器进行相应治疗后,前牙覆牙合、覆盖都得到明显纠正,面型得到改善,SNA,SNB等指标都得到了有效改变,治疗后头颅定位测量指标均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佩戴MRC并配合肌功能训练矫治儿童早期错牙合畸形效果显著,预防了功能损害性咬合障碍的发生,阻断患儿骨骼畸形发育,改善了患儿的颅面牙合功能及美观.

    作者:吕娟;高子龙;朱有家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2016年12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70例CSR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36例)和对照组(34例),研究组患者采用整脊疗法配合针灸疗法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针灸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疗效评分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5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于治疗前,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和疗效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研究组VAS评分为(2.07±0.30)分,低于对照组的(3.24±0.4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疗效评分为(26.38±2.97)分,高于对照组的(20.17±3.24)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整脊针灸两种疗法配合使用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纯采用针灸疗法,能够提高总有效率,降低患者VAS评分,使患者的工作和生活能力恢复正常.

    作者:刘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联合运用PBL和L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规培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目的 研究PBL联合LBL教学模式在神经内科临床规培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9月~2017年2月我院神经内科临床规培学员100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0名.对照组采用PBL教学法,研究组采用PBL联合LBL教学模式,比较两组学员培训结束后的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结果 研究组实践考试成绩和理论考试成绩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提高自学能力、逻辑思维、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其他动手能力方面,研究组赞成比例高于PB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提高学习兴趣、归纳分析方面,两组学员赞成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神经内科临床规培教学中,特别是在具有较长时间的学习实践的规培学员的教学中,联合运用PBL和LBL教学模式,临床价值高,更能培育出优秀的临床医师.

    作者:李培育;金玉玲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脑小血管病诊疗进展

    脑小血管病是一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互不相同的脑血管病,是常见的脑血管病类型.多隐匿起病,缓慢进展,早期无特异性临床表现,其病因、病理机制、临床表现与传统脑血管病存在差异,人们对它认识尚不充分.但其发病率高,后期加重脑卒中致残,加重认知障碍及情感障碍,甚至参与神经变性疾病进程中,现在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就脑小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临床和影像表现、检测指标以及治疗等方面作一综述.

    作者:韩倩;刘兴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影响的比较研究

    目的 比较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对指屈肌腱损伤患者术后恢复、肢体功能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择2014年8月~2017年3月在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8例指屈肌腱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微创组接受微创修复手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放修复手术.手术后,评价整体疗效、切口愈合情况以及肢体功能评分.结果 微创组患者术后的整体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术后切口I期愈合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切口愈合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手术后6周及12周时,观察组患者的手指损伤功能评分均低于对照组,Corroll上肢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微创手术用于指屈肌腱损伤治疗的整体疗效优于传统手术,术后切口愈合及肢体功能均更为理想.

    作者:马秉珺;迟涛胜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554例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以便于早期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2012年4月~2016年10月收治的554例重症HFMD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 554例重症HFMD患儿中3岁以下468例(84.48%),发烧432例(77.98%),平均峰值温度为(38.20±0.93)℃,平均持续时间(2.06±1.26)d.552例(99.64%)患儿伴有不同数量皮疹或疱疹,休克40例(7.22%),神经系统受累511例(92.24%),神经系统受累平均时间为(2.46±1.24)d,主要表现有精神反应差(91.52%),双眼凝视(11.37%),易惊(90.97%),肢体抖动(67.32%),呕吐(6.86%),嗜睡(3.97%),烦躁(4.87%),昏迷(1.81%)等.白细胞升高421例(75.99%),血糖升高357例(64.44%),乳酸升高341例(61.55%).EV71病毒阳性390例(70.40%),柯萨奇A16型阳性16例(2.89%),肠道通用病毒阳性285例(52.44%).29例(5.23%)死于神经源性肺水肿和呼吸衰竭,8例(1.44%)并发中枢性尿崩症,5例(0.90%)有残余神经系统后遗症.结论 高热,长期发热,精神不佳,易惊,四肢抖动,呕吐,嗜睡,烦躁,高白细胞,高血糖,高乳酸是重症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特别伴有休克,双眼凝视,呼吸急促,持续性心率增快是早期鉴定重症病例的特征性表现,早期识别重症病例,及时干预,把治疗关口前移是降低死亡率和后遗症的关键.

    作者:覃艺;邓燕艺;赖昌生;甘宁;马晓红;李霞;丘丽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格丹及欣母沛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分析益母草注射液联合格丹及欣母沛在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我院因前置胎盘行剖宫产术的60例产妇,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益母草注射液联合欣母沛,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格丹,观察两组止血显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出血情况、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子宫复旧率、术后Hb、RB水平以及新生儿结局.结果两组止血显效率、术后不良反应和新生儿结局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中、术后出血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子宫复旧率和术后Hb、RBC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母草注射液联合格丹及欣母沛治疗前置胎盘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确切,可减少术后并发症,且无严重不良反应,术后产妇恢复良好.

    作者:蒋红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MR影像诊断肩关节损伤的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MR间接关节造影对肩关节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在玉山县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72例肩关节损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所有患者实施MR影像诊断,观察各种肩关节损伤的形态结构以及软组织的信号特征;将MR影像诊断结果与手术或关节镜准确诊断相对比.结果 通过关节镜诊断出68例肩袖撕裂患者,MR影像诊断出65例,准确率为95.59%;关节镜诊断出16例盂唇损伤患者,MR影像诊断出14例,准确率为87.50%.结论 MR影像在肩关节损失的诊断中,对肩关节组织的形态结构有较好效果的呈现,对于肩袖撕裂、盂唇损伤等症状有较高的诊断率,能够为肩关节损伤患者的临床诊疗提供有效依据.

    作者:陈秋明;李清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的研究

    中风后抑郁是常见的中风后并发症,临床发病率高,严重影响中风后患者的恢复,从而延缓患者的恢复过程.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发展,中医药在治疗中风后抑郁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本文从中医学角度入手,分析中风后抑郁的发病机制,综述中医药治疗中风后抑郁进展,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的思路和参考.

    作者:杨少岩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藏毛窦疾病治疗分析

    目的 探讨藏毛窦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1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42例经历手术的藏毛窦疾病患者临床资料.结果 42例藏毛窦疾病患者均反复发作骶尾部感染,仅14例在瘘口内发现毛发.42例均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为异物炎性肉芽肿,随访时间3~9年,均无复发.结论 藏毛窦疾病容易误诊,手术彻底切除是预防复发的关键.

    作者:黄韬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重视社会精神因素在慢性胃炎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

    慢性胃炎是消化系统临床常见病和多发病,患者多因腹痛、腹胀、餐后饱胀、早饱等消化不良症状困扰而前来寻医问药,但在经过科学、规范、合理的治疗后,仍有相当部分患者的腹部症状仍然难以得到缓解,或在短暂缓解后,躯体症状再次复发,病程缠绵,对于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一定影响.随着现代医学模式从生物医学模式转变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社会精神因素在本病发病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受到重视.

    作者:黄振鹏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胃癌与高凝血状态关系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恶性肿瘤患者的高凝血状态越来越受到关注.胃癌患者高凝血状态与多种机制有关,胃癌本身可导致凝血系统激活,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而凝血功能的激活又促进了肿瘤的进展,是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本文对胃癌患者高凝血状态的形成机制、临床表现及干预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胃癌的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潘理会;李育庄;李春辉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体表胃起搏治疗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临床效果观察

    目的 观察体表胃肠起搏治疗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为临床推广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消化科门诊经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60例,采用WCH型胃肠起搏器进行治疗,同时选择身体健康的年龄与性别相对应的志愿者6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比较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有效率、临床症状积分、胃电图参数、4 h胃排空率及不良反应等.结果 治疗后症状总积分为(4.4±2.1)分,低于治疗前的(6.9±2.7)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症状改善率为32.29%;对于餐后饱胀、嗳气、恶心、呕吐、早饱、返酸的有效率分别为51.02%、61.29%、24.32%、20.00%、69.44%、36.36%.治疗前患者餐前餐后各项胃电参数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治疗前餐前DF(cpm)、DP%、N%、C%,餐后C%更为显著(P<0.01).给予治疗后,DF(cpm)、N%餐前餐后提高(P<0.05).患者治疗前4 h胃排空率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予治疗后胃排空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结论 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顽固性胃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采用体表胃起搏治疗可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改善部分胃电参数,提高胃排空功能.

    作者:叶钧;魏雪梅;陈陵;揭晓明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致单侧下肢肿胀2例

    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angiomatoid fibrous histiocytoma,AFH)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组织肿瘤,临床表现多为局部的单发或多发结节.我科于2014 年 10 月~2017 年 5 月收治 2 例,均以单侧下肢肿胀为首发症状,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病例 1 女性,8 岁,因左下肢肿胀 4 个月入院.查体:双下肢感觉运动正常,双下肢不对称,左侧肿胀,小腿明显,非指凹性,皮色正常,皮温不高,无浅表怒张静脉,Neuhoff 征(-).双侧下肢髌骨上、下缘10 cm 肢体周径差,分别为 3.0 cm、4.5 cm,左大腿中段内侧隐约扪及约 3.0 cm×2.0 cm 大小肿块,质地中,边界尚清,无压痛,活动欠佳.下肢 CTV 检查示(见图 1):左侧中段股静脉旁软组织肿块,相应股静脉明显受压变窄.全麻行肿瘤切除术,术中探查见肿瘤大小约 3.0 cm×2.0 cm×2.0 cm,质地韧,边界尚清,位于股浅动静脉之间,完全包绕股浅动脉(见图2a),部分包绕股浅静脉(见图 2b).肝素化后阻断股浅动静脉,游离肿块,发现肿瘤与股浅动脉之间有间隙易剥离,但瘤体侵及股静脉内侧壁不易分离(见图2c),连同部分静脉壁一同切除肿块,取同侧大隐静脉修剪行股静脉壁补片修补.术后病理示(见图 3):血管瘤样纤维组织细胞瘤.免疫组化:瘤细胞Desmin(+)、GFAP(+)、EMA(小灶区+).术后 6 个月随访,左下肢肿胀轻,复查 CTV 示(见图 4):左下肢深静脉通畅无狭窄.

    作者:井元虎;陈兆雷;孙元;徐淼;魏润泽;章杰;张喜成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吉西他滨与培美曲塞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的疗效及其对血癌胚抗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9月中山大学附属东华医院收治的晚期肺腺癌患者85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观察组4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吉西他滨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卡铂的化疗方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清CEA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37.21%,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30.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CEA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CEA为(32.35±4.73)ng/ml,低于对照组(46.63±5.12)ng/ml,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观察组中性粒细胞减少、贫血以及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培美曲塞联合卡铂与吉西他滨联合卡铂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疗效相当,但培美曲塞组可明显降低血CEA水平,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安全性好.

    作者:彭玉龙;张露;陈荣辉;曹永新;邓惠君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升本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探讨行动导向教学模式在中升本老年护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结合中升本学生专业技能的优势和特点,进行课程设置优化.该模式的构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是一种适合中升本学生特点的护理实验教学模式.

    作者:毛智慧;孙晓婷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规律分析

    目的 探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候分布情况.方法 通过统一的观察量表采集来自2014年1月~2016年1月就诊于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市通州区中西医结合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的门诊102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临床资料,并对一般资料、中医主要症状和症候分布、中医症候与内镜下胃粘膜表现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①胆汁反流性胃炎女性居多,发病年龄以51~60岁年龄段为主,病程分布以1~3年居多.②BRG的发病与饮食不节、情绪不畅有一定相关性.③临床症状以胃胀、口苦、心烦易怒、口干、反酸、呃逆、胃痛为主.④常见中医证候以胆热犯胃和肝胃不和.⑤中医证候与内镜下胃粘膜表现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粘膜充血、水肿多见于肝胃不和证,其次为胆热犯胃证,粘膜水肿、糜烂多见于胆热犯胃证,其次为脾胃湿热证.粘膜出血多见于胃络瘀血证、肝胃不和证.结论 胆汁反流性胃炎病位在胆胃,多以胆热犯胃、肝胃不和为主;中医证候与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具有相关性.故在中医药治疗应注重清热化痰、利胆和胃、疏肝和胃;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的胃黏膜改变与中医证候之间存在密切联系,在临床治疗中运用中医分型有助于辨证施治.

    作者:安丽;黄大未;杨晋翔;曹国强 刊期: 2018年第11期

  • 西双版纳中、老、缅边境地区登革热的护理干预

    目的 对西双版纳中、老、缅边境地区634例登革热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并观察其效果.方法 2013年西双版纳州6家登革热指定收治医院共收治634例登革热患者,其中重症患者70例.对普通登革热的发热、疼痛、腹痛、恶心、呕吐、皮疹、皮肤瘙痒及重症登革热的出血、休克、器官功能损害等进行护理干预.结果 本组634例登革热患者经及早介入管理,及时医护沟通、协调,个体化护理,预后良好,未出现死亡病例.结论 登革热患者经早期有效管理,积极医护干预,可改善预后.

    作者:董桂芬;胡丽红;马得宏;彭舒凤;杨健兰;单西云 刊期: 2018年第11期

医学信息杂志

医学信息杂志

主管: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

主办:陕西文博生物信息工程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