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辉
[目的]了解某部食堂从业人员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卫生行为形成情况的相关因素,为搞好食堂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随机选取某院校、战士中队、招待所、附属医院六部食堂中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共120名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食堂从业人员的健康知识平均得分为(5.45±1.11)分,常见的卫生习惯的养成为(5.76±1.01)分.卫生知识得分和行为得分都随着教育水平的升高、工龄的增长而呈显著上升的趋势,且两者都与籍贯有关,但与性别无关.[结论]食堂从业人员对卫生知识的了解程度还不高,需要加强健康教育的力度,卫生行为的养成有待提高.
作者:陈振锋;胡役兰;魏茂提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垦区妇女生殖道病原菌感染情况,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方法]于2007年对2350名已婚妇女进行了宫颈涂片、染色、镜检.[结果]妇女生殖道病原菌总感染率为37.06%,以霉菌性阴道炎为高,感染率为23.36%,其次为细菌性阴道病,感染率为12.72%,滴虫感染率为0.98%.[结论]进行常规妇科病普查普治,是提高妇女生殖健康的一个重要环节.
作者:关文萍;皇雅军;张瑞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女性类风湿关节炎住院病人心理健康状况以及相关因素,为临床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应用个人深入访谈的方法,对20例符合诊断标准的女性类风湿关节炎住院病人按照统一的访谈提纲进行访谈.[结果]多数病人在发病初期并未给予足够的重视及治疗,情绪也比较稳定,随着病情的进展,大部分病人出现情绪波动,焦虑和抑郁情绪比较明显;病人在住院期间社会支持水平低,对不良情绪的应对能力差;医疗服务的内容主要是以疾病治疗为中心,无任何心理健康干预.[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病情的发展,对患者的生理、心理及社会各方面均产生负性影响,在医疗活动中医护人员不仅要关注患者躯体症状的消除和改善,也要关注患者的心理问题,应将心理干预作与临床治疗相结合,从而提高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吴红花;张洪波;刘健;许娟;陈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进一步加强医院管理和提高医疗服务满意度提供有益的借鉴.[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用自制问卷对成都市住院病人进行医疗服务满意度现况调查,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结果]住院病人医疗服务整体满意度为55.36%,未婚男性、家庭人均月收入偏低的已婚病人为满意度较低的群体,其满意度分别为33.33%和51.41%.婚姻状况、家庭收入、性别为医疗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住院病人满意度尚有待于进一步提高,采用决策树模型分析医疗服务满意度影响因素是可行的.
作者:蒋兆强;张强;孙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唐山地区2006年脑梗死的流行病学特征,探索病因,采取积极有效的预防措施.[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2006年唐山地区县各医院及市各医院住院新发脑梗死患者进行调查分析.[结果]唐山市2006年新发住院脑梗死患者6153例.[1]人群分布:≤50岁组829例,占13.48%,51-组1544例,占25.09%,61-组3780例,占61.43%.男性患者3932例,占63.91%,女性患者2221例,占36.09%.50岁和50岁以下的人群829例中,干部121例,占14.60%,工人、农民656例,占79.13%,其他52人,占6.27%.[2]地区分布:市区2213例,构成比高,占35.97%;遵化市1041例,占16.92%;其他各县所占比例为3.35%-8.01%不等.[结论]唐山地区脑梗死发病人数多,发病年轻化,与居民生活万式和膳食结构的变化有关.需加强对市民的健康教育,全面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作者:任彩丽;马玉山;徐静红;张永静;史桂华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科院校大学生主要心理应激源、应激反应及应对方式,为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学生生活应激问卷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对某医科院校348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医学生面临的主要心理应激问题是自我强化、各种压力以及外界突然的变化,情绪反应是医学生心理应激反应的主要表现;应对方式与应激反应存在显著相关.[结论]大学生心理应激问题是由其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所形成,应对方武会影响其身心健康.应有针对性地在医学生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
作者:杨翠英;霍建勋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研究氯丹对大鼠甲状腺激素水平及组织结构影响的时间效应.[方法]21d龄SD大鼠检疫1周后,以15 mg/kg的剂量经口给予氯丹,分别染毒5、10、15、20、30、40d,对照组给予相同体积的玉米油处理相同的时间.用放射免疫方法测血清甲状腺激素含量,HE染色观察甲状腺组织结构改变.[结果]血清FT<,4>、FT<,3>和TSH的浓度d5时未发现变化,d10、15时FT<,4>、 FT<,3>水平下降,伴有TSH水平升高:d20、30、40时FT<,4>、 FT<,3>和TSH的浓度又恢复正常.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d10-15时甲状腺滤泡上皮增生成复层;d20甲状腺泡上皮继续增生,有的滤泡局灶性发展到3~4层的增生斑;d30、40时已可见实心芽和实心继发滤泡.[结论]在一定剂量条件下,氯丹可干扰机体内甲状腺素水平,改变其组织结构.并存在一定的时间-效应关系.
作者:吕波;詹平;姚永革;夏茵茵;黄湫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企业职工血糖血脂情况,为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对某企业1170名职工进行血糖、血脂测定.[结果]总体比较,男女性别之间血糖、血脂含量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69岁以下各年龄组之间比较血糖、血脂无明显差异,70~年龄组血糖、血脂高,与以下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性别各年龄组之间比较,GLU含量20~29岁、40~49岁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比较P<0.01;TC含量20~29岁、30~39岁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比较P<0.01;TG含量20~29年龄组不同性别之间比较P<0.05.不同年龄组血糖浓度异常情况分析,高血糖和低血糖并存;高血糖、TG、 TC情况呈低龄化趋势.[结论]高血糖、高血脂是引起糖尿病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应加强对各年龄组的研究和预防.
作者:孙设宗;孟新云;袁鹏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医学生与非医学生关于艾滋病(AIDS)知识、态度和行为,以探讨健康教育中的薄弱环节,为制定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武汉市某大学两个不同专业学生(医学院和理工科)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医学生与非医学专业大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和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90.11±8.61)分,非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平均得分为(82.00±12.61)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3,P<0.01).调查显示仍有部分学生(医学生19.0%,非医学生24.8%),对婚前性行为持肯定态度;武汉市大学生获得AIDS知识主要来源于报刊书籍,其次是电视广播和互联网.[结论]应根据不同专业的特点,制定适合大学生的AIDS健康教育措施,加强系统性、完整性的AIDS预防知识的教育,培养正确的观念和生活方式.
作者:王丹;黄加权;劳立峰;彭肖潇;黄海燕;肖非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索储罐毒气泄漏时疏散范围的确定方法.[方法]利用半球扩散理论模型,分析毒气扩散规律.[结果]提出了紧急疏散区域的划分与估算方法.[结论]为及时有效组织救援抢险提供了一种科学方法.
作者:陈晓敏;刘林飞;姚海波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的变化,为制定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统计1999~2005年20725名在较大学生总体体育5项达标率以及1999~2006年中每年因心理障碍所致心身疾病休学的人数.[结果]7年中大学生总体体育5项达标率呈逐年下降趋势(x2=280037.9,P<0.01);8年中351名大学生园心理障碍休学人数呈逐年增多趋势(x2=29.54,P<0.01).[结论]大学生心身健康水平下降与心身疾病呈正相关,不良性认知心理是诱发心身疾病的关键环节,应采取综合干预措施.
作者:杨曙民;李建秀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生命科学已进入以功能基因组研究为主的后基因组时代,基团微阵列技术是功能基因组学研究领域常用的手段,可同时获得大量基因的表达谱数据资料.发现差异表达基因是微阵列实验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本文针对微阵列实验中差异表达基因常用统计分析方法进行综述.多序列两样本比较时.t检验法是简单的检验差异表达基因的统计分析方法.多序列多组比较时,统计推断可采用方差分析,其中混合效应方差分析(方差分量模型)是含有多个误差来源的多因素微阵列实验有效统计分析方法.其他线性和非线性混合效应模型用于基因表达微阵列数据的统计学分析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李运明;曹文君;陈长生 刊期: 2008年第04期
自从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发现AIDS以来,AIDS已成为全球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在AIDS广泛流行的20多年里,世界各国对HIV疫苗研究、药物研发非常重视,投入了巨大的人力、财力,但至目前为止,仍无安全有效的AIDS疫苗问世,也无有效的药物可以彻底治愈艾滋病,这都是由于HIV的高度变异及重组.
作者:徐艳声;邱泓 刊期: 2008年第04期
当今社会是知识爆炸的时代,每天都有新的理论、技术在产生、完善、推广,医学也不例外.在这种大量信息充斥我们生活的大环境中,作为医学院校图书馆一项重要内容的医学信息咨询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
作者:王晓;朱湘君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了解饮食业冷藏设备及食品中单核细胞增生性李斯特菌的污染情况,为制订预防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集53家饮食经营单位冷藏食物及冰箱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共293份样本,按国标法分离鉴定.[结果]冷藏室内表面涂抹拭子200份样本,单增李斯特特菌检出阳性率为4.00%.3类冷藏食品共93份样本,阳性率为3.23%[结论]饮食业冰箱及食品存在交叉污染,控制冷藏温度可有效防止单增李斯特菌污染.
作者:张风雷;戴桂勋;汤洵;卓菲;卓丽;杨湘霞;张艳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HCV基因型有一定的地域和人群分布特征分布,为探讨我市HCV的基园型与药物的关系,我室用基因生物芯片的技术对西宁市部分HCV进行基因分型,并对临床治疗进行追踪观察和统计.[方法]选取HCV-RNA阳性血清60例,根据HCV5'-非编码区和核心抗原区序列设计聚合酶链反应(PCR)引物和寡核苷酸探针,然后用HCV基因芯片的方法进行基因分型,其中6份标本PCR产物同时进行测序分析.并同时经过一年的药物治疗并追踪观察后.[结果]36份为1b型,占60.66%,转阴11例、转阴率30.55%,2a型21份,转阴13例占61.90%,其余3例未能分型治疗后仍为阳性.经统计学处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753, P<0.05)6例测序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讨论]此次调查以Ⅱ、Ⅲ型为主,与我国HCV基因分型主要以Ⅱ/1b, Ⅲ/2a型的分布相一致.药物治疗效果Ⅲ比Ⅱ效果较好.
作者:刘桂香;田登;杨维雄;徐琼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分析急性胰腺炎(AP)小鼠胰腺组织中髓系分化因子88 (MyD88)和核因子-κB (NF-κB)的表达变化及其与AP之同的关系.[方法]采用动物实验:以腹腔注射大剂量雨蛙素诱导AP模型;以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用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对胰腺组织中MyD88和NF-κB mRNA做定量分析.[结果]AP各组MyD88的表达均低于对照组(P<0.01).AP各组之同,除I4组与I2组表达无差异外,I2组表达高于I1组,I12组表达高于I4组(P<0.05).NF-κB的表达,只有I12组与对照组.I12组与I4组的表达有差异(P<0.05).[结论]在AP发展过程中,早期可能以MyD88非依赖性途径为主.随着炎症的发展,MyD88依赖性途径才逐渐发挥作用.
作者:章伟;周斌;辜俊;周翔宇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用MNA法调查老年慢性住院患者的营养状况,并比较不同营养状况患者的传统营养评价指标的差异.[方法]随机抽取141例住院的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用MNA对其进行营养状况评价,并收集和比较其常用的营养评价参数进行分析.[结果]慢性疾病的老年患者营养不良、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分别为36.88%和26.95%,而营养状况良好的患者只占36.17%;对3种不同营养状况的患者常用营养指标分析后发现:3组患者BMI、ALB、HB、Na+、Ca2+、TLC和K+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营养状况好的患者,其BMI、ALB、HB和TLC较高,而TG和TC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慢性疾病老年住院患者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和营养不良危险患者的常用营养评价指标也会下降.
作者:饶志勇;胡雯;袁红;王鸿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掌握沈阳市猩红热流行状况,为制定防制策略和预测疫情趋势提供依据.[方法]对1989~2006年沈阳市猩红热的疫情进行描述分析并了解发病水平和流行特征.[结果]1992年沈阳市猩红热疫情有过大的流行,之后发病人数下降并于几年内呈现一个稳定的发病率,2002年后猩红热疫情呈上升趋势;城市发病高于农村;全年均有病例发生,发病高峰与学生在校时间一致.[结论]3-15岁年龄组为猩红热发病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监测,防止暴发流行.
作者:张弘;王萍;陈叶;白杉;戴孟阳;周雨 刊期: 2008年第04期
[目的]探讨PCR-膜片RDB (recerse dot blot)技术检测石蜡包埋组织中的结核杆菌的方法.[方法]合成检测结核杆菌的寡核苷酸探针并制作膜芯片,扩增结核分支杆菌插入序列IS6110基因片段,利用PCR-膜片RDB技术,检测12株结核分支杆菌临床分离株、2株大肠杆菌,120例结核病人及38例非结核病人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石蜡组织的膜片检测结果与抗酸染色法和PCR检测结果比较.[结果]12株扩增阳性的结核分支杆菌,膜片检测11株杂交阳性,2株大肠杆菌和阴性对照结果均为阴性.120例结核病人石蜡组织标本,抗酸染色,PCR和PCR-膜片RDB技术检测灵敏度分别为43.3%(52/120),76.7%(92/120)和87.5%(105/120),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8例非结核病人石蜡组织标本,抗酸染色,PCR和PCR-膜片RDB技术检测特异度分别为100%(38/38),94.7%(36/38)和100%(38/38),三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CR-膜片RDB技术有助于提高石蜡包埋组织中结核杆菌检出率.
作者:何晓;周凌云;何敏;刘斐;韦世录;罗殿中 刊期: 2008年第0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