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的流行趋势及预防控制策略的研究进展

黄建萍;陈大灵

关键词:糖尿病, 糖耐量低减(IGT), 空腹血糖受损, 危险因素
摘要:随着世界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人口老龄化,糖尿病患病率在世界范围内呈上升趋势,成为继心脑血管疾病、肿瘤之后的又一严重危害大众健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相关文献
  • 早产和急产引起新生儿锁骨骨折的临床分析

    新生儿锁骨骨折是新生儿产伤性骨折中长见的一种,其发生率0.14%.2.1% [1].它的发生主要与胎儿过大、阴道助产、肩难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人们也越来越重视这些相关因素,经过我科对近几年的新生儿锁骨骨折临床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维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银川市农村回汉居民吸烟现状的比较研究

    [目的]了解宁夏省银川市农村回、汉居民的吸烟现状.[方法]采取多级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选取25~64岁农村常住人口,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现况调查.[结果]共调查农村居民3801人,标化吸烟率为20.39%,汉族高于回族;不同性别、文化程度、职业和经济收入的人群吸烟率不同;开始吸烟的平均年龄为22.72岁,日平均吸烟量为18.47支,调查人群的标化戒烟率为6.06%,回、汉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该市农村居民吸烟率低于全国水平,回族吸烟率低于汉族,青年吸烟问题是控烟工作的重点.

    作者:刘瑛;张毓洪;刘兰;赵燚;许红霞;温静;刘秀英;刘桂珠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小切口白内障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案例分析

    [目的]探讨经巩膜隧道无缝线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42例(46眼)老年性白内障施行无缝线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与同期50例51眼现代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比.[结果]碎核组术后1周、2周、1个月裸眼视力≥0.5的眼教分别为38眼(82.61%),40眼(86.96%),41眼(89.13%).术后第1天和1个月,32眼(69.56%)和43眼(93.48%)的术眼矫正视力≥0.5.无严重并发症.碎核组术后视力及矫正视力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巩膜隧道切口无缝线手法碎核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安全,手术效果良好、稳定,适应证广泛,投入费用少,且此术式手术切口小,患者短时同内可以获得佳视力,是一种白内障复明较为理想的术式.

    作者:胡学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氨茶碱中毒对TNF-α、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

    [目的]探讨氨茶碱中毒对TPF-α, IL-10水平的影响及血液灌流对其清除作用.[方法]建立家犬急性氨茶碱中毒模型,分为HP(血液灌流)组和对照组,应用炭肾对HP组进行HP2h,对照组只连接体外循环,对比分析两组在HP前,HP后不同时间点血浆中氨茶碱浓度及TNF-α, IL-10水平的动态变化.[结果]注射中毒量氨茶碱后家犬的呼吸、心率增快,血常规白细胞总数显著升高,血液灌流后明显降低(P<0.05);血小板数量在HP2h后亦显著降低(P<0.01);中毒后血清中的CK-MB, CK异常升高,ALT、 AST及BUN则大致正常,而血液灌流后均无明显变化(P>0.05);对照组和HP组在氨茶碱中毒后TNF-α, IL-10水平明显升高;HP组HP后血中氨茶碱浓度(80.06±931)μg/ml,降至HP2h的(20.54±4.43)μg/ml,均低干对照组(P<0.01), HP后氨茶碱浓度逐渐降低;随着氨茶碱浓度的降低,IL-10水平也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TNF-α则HP2h内逐渐下降,而HP2h后稍有回升即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HP后的炭肾用生理盐水冲洗,洗出液中含氨茶碱、TNF-α、Ik-10的水平极低.[结论]氨茶碱中毒后可引起INF-α, IL-10水平升高,HP可显著降低血中氨茶碱的浓度;HP前后血清中TNF-α, IL-10水平变化不明显.

    作者:肖雪琴;刘跃梅;吕回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五溴联苯醚对MCF-7细胞c-myc和p5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观察五溴联苯醚(5-BDEs)对乳腺癌细胞MCF-7c-myc和p53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以探讨5-BDEs雌激素活性的分子生物学作用机制.[方法]将MCF-7细胞在DMEM培养液中进行常规传代培养.采用MTT比色法观察5-BDEs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和免疫组化方法检测5-BDEs对c-myc原癌基因和p53抑癌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在1×(10-4~10-8)mol/L浓度范围内,5-BDEs与1×10-8mol/L雌二醇作用类似可显著促进MCF-7细胞增殖(P<0.05),并表现出良好的剂量-效应和时间-效应关系.RT-PCR及免疫组化结果显示,1×(10-4~10-8)mol/L的5-BDEs可促进MCF-7 c-myc和抑制p53 mRNA及蛋白表达.[结论]5-BDEs具有雌激素样生物活性,可促进雌激素反应性肿瘤细胞MCF-7增殖,这一效应主要是通过影响c-myc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而实现的.

    作者:罗东;詹平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广元地区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感染及其基因变异调查

    [目的]了解广元地区妇女宫颈癌组织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状况和优势HPV亚型,分析HPV16 E6基因的变异及地域株分布.[方法]对宫颈癌的患者,采用HPV普适引物GPS+/GP6+和高危HPVE6基因特异引物相结合的方法,对其肿瘤组织中所提取DNA进行HPV PCR扩增,扩增片断经DNA测序确认其HPV感染率及亚型.[结果]HPV总体感染率为97.2%;HPV16为主要型别,占78.5%,其中HPV16单一感染23例,与其他HPV亚型共感染32例;HPV58感染率为第2,占27.1%:其余依次分别为HPV59 (21.4%,); HPV52 (20.O%,), HPV18 (11.4%,); HPV33, HPV45和HPV6各1例(1.4%).共有38倒肿瘤组织中检测到不同HPV型别的共感染,占总感染的54.3%.感染的HPV16中,东亚株占34.5%,欧洲株占32.7%). [结论]该地区宫颈癌组织中HPV感染以16型为优势感染亚型,HPV58,59和52为亚优势感染型别,超过半数患者为混合感染.HPV16感染中以HPV16东亚和欧洲流行株为主.

    作者:王安荣;陈明辉;张玲;程佳;杨晋蓉;罗云秀;查晓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新会区婚前保健工作的现状研究

    [目的]了解新会区婚前保健工作的现状,探讨当前做好婚前保健工作的对策.[方法]对2000~2006年新会区婚前医学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婚检率及疾病分布情况.[结果](1)2000~2003年新会区婚前医学检查率比较稳定,保持在95%以上.取消了强制婚检后,婚检率大幅度下降,2006年实行免费婚检后婚检率有所回升,但仍未能达标.(2)7年来婚检的疾病检出率平均为14.6%,近两年显著增加,2006年已高达31.57%.[结论]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部门间的协作与配合,加大健康知识宣传力度,积极进行婚育指导和干预,以保护男女双方的健康,有效地预防先天缺陷的发生.

    作者:周炜茹;杨起鹏;杨晓慧;凌艳嫦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内细胞因子及TM水平的变化及意义

    [目的]通过测定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内IL-1、 IL-6、 TNF、 TM水平,探讨细胞因子及TM在脑梗死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相互关系.[方法]用ELISA法测定68例急性脑梗死血液内IL-1、 IL-6、 TNF、 TM的含量,并对IL-1、 IL-6、 TNF进行动态观察.[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液内IL-1、 IL-6、 TNF、 TM含量明显升高(P<0.01), IL-1、 TNF在发病d1即达高峰,随时间推移逐渐下降,而IL-6在较长时间内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多种细胞因子相互诱生、相互作用、形成动态的免疫调节网络,介导一系列连锁反应,在脑梗死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作者:赵玉玲;周静;徐纪平;杨建平;郭明飞;陈洁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一起学校群体性皮炎事件的调查

    [目的]了解该起学校群体性皮炎事件发生的原因,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控制事态的发生发展.[方法]采用流行病学现况调查方法调查学生发病情况,对现场环境及饮用水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水质进行实验室检测及皮肤致敏实验.[结果]该校有281例学生发生皮炎,症状以皮肤瘙痒,红斑为主,个别出现发热及淋巴结肿大,环境中较多昆虫,其中隐翅虫对人体皮肤有致敏性.[结论]此为一起隐翅虫所致群体性皮炎事件.

    作者:陈金燕;杨来辉;郑才玉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老年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住院费用分析

    [目的]了解徐州市老年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医疗费用情况,为政府制定合理的医疗费用提供决策依据.[方法]对收集的老年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资料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为标准进行诊疗状况及住院费用分析.[结果]1999~2004年徐州市老年循环系统疾病患者住院人数、人均费用中位数和日均费用中位数逐年增加,而住院天数中位数逐年减少.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预后的住院天数中位数、人均费用中位数、日均费用中位数有明显差异.循环系统疾病不同病种医疗费用快速增长,主要表现在人均费用中位数在前3位的分别为脑出血,脑梗塞,脑动脉硬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日均费用中位数在前3位的分别为脑出血,脑梗塞,肺心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随着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老年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生命和生活质量,也给社会尤其是患者的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降低老年住院病人循环系统疾病医疗费用已成为当前的热点,政府、社会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作者:吴秀娟;王健;卓朗;孙桂香;马云;张训保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抗氧化剂在阻止细胞DNA突变中的交互作用

    [目的]观察大蒜提取物(garlic extract, GE)和维生素E在拮抗烹饪油烟凝集物(condensates of cooking oil fume, COF)的致突变的作用.[方法]在人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物中注入一定剂量的GE或一定剂量的维生素E并一定量的COF,观察淋巴细胞的姐妹染色单体交换率(sister chromatid exchanges, SCE)的变化,挑选GE(1:10-4稀释)和维生素E(1:1000稀释)同时注入培养基中(含COF 10μl),观察二者对COF的协同抗突变作用.[结果]GE(1:10-4稀释)可显著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 (P<0.05);维生素E(1:1000稀释)和GE(1:10-4稀释)在降低COF处理过的淋巴细胞SCE方面存在着协同作用(P<0.01).[结论]GE和维生素E在拮抗COF的致突变性过程中存在着显著的协同效应;一定量的GE亦有一定的拮抗COF的致突变作用.

    作者:周白云;宗传龙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效复合干扰素人体药动学及生物等效性的研究

    [目的]以美国安进公司生产的干复津注射液(Infergen)为参比制剂,对四川辉阳生命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研制的冻干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粉针剂(rSIFN-co)人体药动学和生物等效性进行比较研究.[方法]对18名健康男性志愿受试者采用随机双交叉自身对照试验,受试者分别单剂皮下注射试验制剂9μg和参比制剂9μg后,用放射免疫法测定干扰素诱生的2',5',-寡腺苷酸合成酶(2'5'-0AS)浓度,由DAS verl.0程序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并进行生物等效性分析.[结果]试验制剂rSIFN-co 9μg峙与参比制剂lnfergen 9μg的AUC0-48分别为(4184.1±1938.7)pmol·h/dL,及(3336.8±1365.5)pmol·h/dL,Cmax分别为(204.42±100.16)pmol·dL-1及(271.77±150.53)pmol.dL-1,Tmax分别为(23.00±1.03)h及(23.22±1.0)h.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Tmax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63),Cmax和AUC0-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P=0.014),其相对生物利用度为125.4%.[结论]两制剂生物等效.冻干重组高效复合干扰素粉针剂(rSIFN-co)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曾洁萍;余勤;梁茂植;段俊国;郑永利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生物强化谷物铁营养状况评价及品种筛选

    [目的]评价富铁生物强化小麦、玉米各品种对铁缺乏大鼠铁营养状况的改善情况,筛选出优良品种.[方法]用低铁半合成饲料进行大鼠血红蛋白耗竭试验.选取铁缺乏的大鼠,采用L16 (24)正交设计方案,按照血红蛋白(Hb)并参考体重将其随机分为16组,每组4只,进行富铁生物强化小麦、玉米的补充试验.观察不同品种生物强化谷物对大鼠体重、Hb、铁蛋白(SF)、肝脏铁(LI)、血清铁(SI)的改善情况,分别计算各品种在各指标上的总效应.[结果]血红蛋白耗竭试验结束时大鼠的Hb值平均为(92.75±6.53)g/L,符合铁缺乏的诊断标准.补充试验前各组大鼠的体重和H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补充试验后各组大鼠的体重、Hb均增加,与其补充试验前的结果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小麦各品种中,中优9507(安阳)在Hb、 SF、体重和SI上的总效应较高,京东8号在LI上的总效应高,中麦9-509在Hb上的总效应高,豫麦18的各指标总效应低;玉米各品种中,中铁2号在Hb、 SF、体重和SI上的总效应较高,中铁4号在SF和LI上的总效应高,中铁3号在所有指标上的总效应居中,普通玉米各指标总效应低.[结论]富铁生物强化小麦、玉米可以改善铁缺乏大鼠的铁营养状况.

    作者:岳向峰;张健;黄承钰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卡博平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观察国产阿卡波糖片剂(卡博平)和进口阿卡波糖片剂(拜唐苹)对2型糖尿病的血糖、血脂控制的疗效和安全性及其对胰岛素水平、体重及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试验方法,对147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卡博平组(73例)和拜唐苹组(74侧)进行治疗和比较.[结果]共有135例完成了试验(卡博平组67例,拜唐苹组68例).与用药前相比,第4周卡博平、拜唐苹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下降2.06和2.54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下降5.19和4.54mmol/L;第8周时空腹血糖分别下降2.56和2.34 mmol/L,餐后血糖分别下降5.35和5.45mmol/L; HbAlc值分别下降1.25%和1.45%,卡博平、拜唐苹组,下降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第4周及8周TG水平,以及体重和BMI均一定程度下降.与用药前相比,国产和进口阿卡波糖组的空腹及餐后血糖、HbAlc值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血脂及体重指数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胃肠道等不良反应随服药时间的延长有缓解趋势.[结论]国产阿卡波糖片剂在血糖控制的疗效以及安全性和耐受性与拜唐苹接近.

    作者:金凤表;侯瑞田;刘晓艳;卢云涛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高值医用消耗材料的规范管理与风险防范

    医用高值耗材发展迅速,其管理和风险防范已成为医院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分析了医用高值耗材原有管理模式的弊端,并就规范医用高值耗材管理与风险防范进行了探索与实践

    作者:周亮;周瑞敏;刘华;王有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从期刊的文献计量指标变化看预防医学和卫生学期刊的进步

    从选取的7个主要文献计量指标对2005和2006年全国科技期刊,医药类期刊及预防医学期刊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78种预防医学期刊的平均指标值稍低于全国期刊和医药期刊,但增长率大部分高于全国和医药期刊.表明预防医学期刊的发展势头较好.

    作者:刘玮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志贺菌属细菌主动外排作用的诱导检测

    [目的]检测和证实主动外排系统在志贺菌多重耐药机制中的作用.[方法]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诺氟沙星(NOR)对志贺菌敏感株进行体外人工诱导,使之产生耐药性并发生耐药程度的变化,筛选出多重耐药株,并用能量抑制剂CCCP (Carbonyl cyanide m-chlorophenylhydrazone)抑制主动外排作用,观察此过程中诺氧沙星对细菌低抑菌浓度(minimum inhibition concentration, MIC)的变化.[结果]诺氟沙星对诱导株的低抑菌浓度由0.125mg/L上升到128mg/L,是原来的1024倍,同时诱导株对其他3种结构不同的抗生素四环素(Teracycline, TE)、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C)、氨苄青霉素(Ampicillin, Am)也产生了程度不同的耐药,加入能量抑制剂CCCP后,NOR对敏感菌与耐药菌的MIC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体外诱导多重耐药志贺菌属多重耐药性的产生,可能主要依赖干菌体外排泵的激活.

    作者:符幸涛;段广才;郗园林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胸膜活检在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

    [目的]探讨胸膜活检对胸腔积液的诊断意义及分析其利弊.[方法]对本院132例不明原因渗出性胸腔积液患者进行胸膜活检,取胸膜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结果]132例胸腔积液患者行胸膜活检145次,取得胸膜组织128例,确诊结核性胸膜炎51例.肺癌胸膜转移34例,胸膜间皮瘤5例,非特异性炎症38例,活检阳性率70.3%,失败率11.7%,并发症12.4%.[结论]胸膜活检简单易行,阳性率较高,并发症少而轻微,对胸腔积液有重要的诊断意义,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蓉;李惠;张再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某新建本科高校教职工健康状况的调查

    [目的]了解辽东学院教工健康现况,探索影响教师健康的主要原因和预防对策.[方法]采用分层抽样调查,用自行设计的健康状况评估问卷进行现况调查及健康检查.[结果]亚健康发生率为21.85%;教师亚健康发生率高于其他职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女教工亚健康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亚健康主要危险因素包括社会心理压力大、不合理饮食、缺乏运动和不良行为习惯等.各种病症总检出率为33.66%;其中有肝胆病症的人占各种病症总数的91.23%.[结论]教职工的健康状况存在较大问题,学校应通过健康教育,采取各种针对性的预防

    作者:由娟 刊期: 2008年第05期

  • 持续优化挂号工作提高门诊整体工作效率

    挂号工作是门诊工作中直接为广大病人提供服务的重要环节,本文通过阐述优化、改进挂号工作对提高门诊整体工作效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来凸现挂号工作的重要性;同时也简要阐明了优化、改进挂号工作的要点.

    作者:邱访 刊期: 2008年第05期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杂志

主管: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